首页 >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关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白发三千尺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白发三千尺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 李白
  • 曾经有个朋友和我开玩笑,称:“咱们吹牛的本事,都是从老祖宗那儿学来的!”这话虽然有甩锅给老祖宗之嫌,但细想起来还真是挺有道理的,毕竟仅仅是古诗词中,就有太多夸张得不行的吹牛。当然,论吹牛的水*,我还是最服李白。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千尺的潭水,令人多少有些不信;《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固然是十分豪气,但古代武功真的这么高吗?此外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过庐山瀑布的人都明白,三千尺确实是夸张了。

    对于古诗词中的夸张,咱们不能认为诗人在乱写,毕竟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特别是对于李白这样洒脱飘逸的诗人,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夸张正是他最大的特点。话虽这样说,但读到李白的这一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很多人还是不太能接受,诗如下: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爱好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耳熟能详。全诗最妙之处,在于虽只出现了一个“愁”字,却句句都在写愁,愁得是“荡气回肠”。为了写出自己不一般的愁苦,首句李白就劈空而来,直接来一句“白发三千丈”,语出惊人。

    “三千丈”的头发有多长?一丈等于10尺,3千丈等于一万米。说实话,这个夸张个人觉得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过分了。写自然景物,夸张一点其实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时候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云之高、水之深等其实都是我们目所不能及之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用一万米来形容白发的长度,就有些太敢写了。

    那么为何看似这么没道理的诗,却还能成为经典呢?或许我们能从历代名家的评论中找到一些答案。 《唐诗直解》中用“语绝”和“有神韵”二词来形容李白这种写法,是从遣词和意境上来评这首诗。而《李杜诗通》一书,则用“发短心长”来理解这一句,这其实就说到了点子上。《左传·昭公三年》一文衍生出了古代的“发短心长”之说,头发稀少是因为心计太多,天天想了很多问题。诗仙的白发长,是因为心中的愁苦深。所以这个“三千丈”其实是巧妙地化用古意,这是很高明的虚写。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千丈”是虚写,那为何不用四千丈、五千丈等,非要用这个“三”字。仅从*仄工整度来看,“三”字确实更有音律之美,但这首诗本来就并非绝句和律诗,而且按李白写诗不拘小节的风格来说,他也未必会把*仄工整的考虑放在第一位。

    这个“三”字之不能换成其它数字,最大的原因是在古汉语中,“三”被赋予多种特殊的含义。“三”本身就可表示数量多,苏轼的“醉笑陪公三万场”、孟浩然的“胡地迢迢三万里”,都是用三来表示数量多。同时,古代讲人有“君、父、师”三尊,还有三生万物的思想,以及天、地、人这样的“三才说”,可以说三字在众多数字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也是诗人们用虚数时的首选数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会须一饮三百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都是如此。所以李白诗中的这个三千丈,显然是不可换成四千五千的。

    除了首句的夸张,李白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全诗用的是倒装的手法,先写头发,后写照镜。同时,以“秋霜”形容白发的写法也十分巧妙。正如《梅崖诗话》中所说,如果让杜甫来写愁,肯定是低头苦吟,但李白哪怕是写愁都能写出“白发三千愁”的气势来,这就是李白和杜甫的不同,也是李白的诗*很难模仿的原因。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全诗

  •   白发三千丈全诗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2、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

      3、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m.ju.51tietu.net)。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彩。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下一句古诗148句

  • 经典
  •   《秋浦歌(其十五)》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注释:

      1、个:如此,这般。

      2、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歌(其十五)》赏析: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全诗李白(白发三千丈全诗译文)

  • 李白
  •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

    缘:因为。

    个:如此。

    秋霜:形容头白如秋霜。

    插图作者:陆禹帆

    这是《秋浦歌》组诗中的第十五首诗,诗歌显然是李白晚年时游秋浦所作的,非常具有李白式的夸张艺术手法。想象力在李白身上是最不缺乏的,他总能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

    写愁绪本是一个老套的话题,自古有太多诗人写了,但如何能写得不落窠臼,能让人耳目一新,在李白那儿似乎并不是什么难题。愁白了头当然也是一种写烂了的手法,但白头发三千丈则是李白之前从没有人这么写过的。这是一种完全违背现实的极度夸张的写法,夸张本身是要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没有这样的想象力根本夸张不到这种让人一惊的地步。三千丈的白发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起句就是惊人之语,紧接着说为什么会这么长呢?是因为忧愁才生出了这么长的白发。诗人一下子把自己内心深深的忧愁形象而又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还有什么愁能胜过诗人这般愁啊!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白头发,不禁感慨起来,他问自己这是从哪里得来这么长的白发呢?前面已经说了头白是因为愁,诗人这里言下之意就是说,那我这愁又是源自哪里呢?这一层层发问,因为大胆的夸张,使得整首诗并不压抑,反而有奇崛的效果。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经典
  • 1、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2、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3、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4、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陆叡《瑞鹤仙·梅》   

    5、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7、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8、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文廷式《蝶恋花》   

    9、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10、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11、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乐》   

    12、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13、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1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15、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16、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17、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18、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   

    1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20、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   

    2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22、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3、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24、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25、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26、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乐》   

    27、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28、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29、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30、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31、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32、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33、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34、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35、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36、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37、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8、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39、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40、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全诗_全诗对仗

  • 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白发三千丈全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白发三千丈全诗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注释:

    1、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

    诗意: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彩。

    想信您读完白发三千丈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诗句解释

  • 解释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诗句解释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 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 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这样, 这般。秋霜:指白发。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内心愁苦 极深,头上*添白发。[例]当初我所景 仰的乌发如墨的教授,而今竟是一个白 头的老翁了,走过了多少坎坷的生活途 程,经受了多少痛苦磨难,缕缕银丝上, 凝聚着多少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 我 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了李白的绝句:“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门瑞瑜《秋霜谱》)

      二、前 两句常用作夸张的例子。[例]又如李 白的“白发三千丈,愁来似个长”,难道 “唯真实论”者可以跑出来质问作者“你 这不真实,我从来就没有看见人有白发 三千丈的。你这个说话是过分夸大到 失真了!”其实,这里的“白发三千丈”不 过是描写其忧愁的深度。(黄药眠《〈药 眠散文选〉自序》)

      【全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解题】

      本题共十七首,此首列第十五。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李白从幽燕南归客游宣城、秋浦。秋浦:唐县名,以秋浦水得名,今为安徽贵池县。诗中抒写忧心国事、叹息年华逝去之深重烦愁。“起句奇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仙才,那能作此!”(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

      【翻译】

      白发三千丈呵,

      是因为愁才如此之长!

      我不知那洁净的镜子里,

      是怎么染上了一层秋霜。

      【鉴赏1】

      天宝十三载(754),李白从幽燕安禄山的虎口逃脱归来,客居皖南,盘桓在秋浦一带。秋浦,原是水名。《一统志》载:“秋浦三十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唐时设秋浦县(今安徽池州市)。《秋浦歌》为一组共十七首的'组诗,大多描写秋浦风物,抒发诗人悲慨不遇的愁怨。此诗是其中第十五首,是抒写怨愁郁结之情最杰出的一篇。

      诗一开头,“白发三千丈”,突兀劈空而来,如奇峰壁起,慑人魂魄,令人生奇发懵,白发岂有“三千丈”之长呢?寻思之间,下句“缘愁似个长”,方疑义冰释,“缘”,因为。“个”,唐人口语,是“这样”的意思。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缘愁而长!无怪清王琦评点说:“起句怪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老手不能,寻章摘句之士,安可以语此?”愁生白发,人所共晓,昔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黑丝尽成白发,可见其愁之急之重。此处诗人却以白发之长——三千丈,来譬喻怨愁之深之重!赋予怨愁以形象,这是何等神奇之至啊! 诗人以如此夸张浪漫手法写愁,可谓奇人奇想,不愧为谪仙人之笔,笔际凝聚着超凡的气魄和才情,构成了一种巨人式的忧愁!

      接下三、四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徘徊踯躅于秋浦河畔,象侘傺失意的屈原那样,行吟泽畔,憔悴枯槁。“明镜”即指秋浦之水。诗人不意中瞥见水中身影,不禁顾影自叹,那飘散在水影之中的蓬乱散发,引出诗人愁绪万千,波光涟漪,水影折光,白发披拂,真象有三千丈之长啊!昔日如青丝的乌发,如今却是鬓染秋霜,多么地衰颓苍老,此处“秋霜”照应首句“白发”。诗人说“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其四)诗人感情激愤痛切,“不知”、“何处”的设问反问,有力地表达出诗人忧心如焚的感情力量,笔力千钧,但诗人却举重若轻,明知故问,足使人深思玩味。李白在开元、天宝年间,曾两次入长安,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可得到的遭遇均是困顿而归,壮志难酬。尤其是二出长安,使他对统治者有了更深刻清醒的认识。天宝十二载幽州之行,使他洞悉了国势倾危即在眉睫,“何处得秋霜”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怀,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慨! 诗人盘桓秋浦之畔,内心陷入一片愁思之中。“愁”构成了全诗的灵魂!

      全诗四句,突然而起,倒装插入,四句三折,笔致深曲,托兴蕴藉,真是一首不朽的愁歌!

      【鉴赏2】

      起句出语惊人,以“三千丈”极写“白发”之长,几令人生不*情理之感。然而,继之以“缘愁似箇长”,顿使疑念冰释,精义全出。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而能使白发长达三千丈,则此愁之深重可想而知。回观首句,看似无理,却因无理而妙,因无理而真,诚如王琦所说:“起句怪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老手不能,寻章摘句之士,安可以语此?”(《李太白文集》辑注)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以“秋霜”代指白发,语极形象而含蓄,既回应首句,又与诗人对镜自视时的忧伤心境关合。一个“何处”,似问非问,传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惊诧、愁烦而又饱含感叹的强烈情感。往事如云烟过眼,大志未展,已蹉跎而至于老境,面对镜中秋霜般的白发,怎能不愁闷填胸、发无穷之浩叹呢?两句诗,忧伤而不消极,痛苦中含有一种力感,比起“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更巧妙曲折、形象生动,情感也更具爆发力。

      以上两首诗,一*实,一豪放;一脉理细腻,一线条粗犷;一格调哀婉,一风格浪漫;一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肺,一如大河奔涌骇人心目。各具所长,异曲同工。

[阅读全文]...
  • 霸气古诗座右铭励志:齐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 霸气,座右铭,励志
  •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8、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0、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2、沧海一声笑,滔滔*潮。

      1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14、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5、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天下》

      1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20、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21、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2、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兵合戍楼空。

      23、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4、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赠白马王彪·并序》

      3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1、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32、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3、老子人间无着处,一樽来作横山主。

      34、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35、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37、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3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荡》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论衡·感虚篇》

      4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7、齐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4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49、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5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阅读全文]...
  • 伤感句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伤感
  • 伤感诗句,写出唯美的泪水

    等花开了,等叶落了,等雨停了,等雪飘了,等月升了,等日落了,等风来了,等潮退了,等海枯石烂,等水滴石穿,等云淡风清,等山重水复,等鸟语花香,等春风复苏万物,从这个瞬间等那个瞬间,从今天等明天,从天荒等地老,等一切来到你面前,你会惊讶地发现;人生许多的美好情感已经凋零坠落。昨日的期待在今天已是凌乱不堪面目全非。

    1、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2、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3、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4、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陆薄度鸷紫·梅》

    5、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惯了,*惯这个世间的丢荒,*惯了路灯一盏一盏熄灭的刺痛,*惯了这个夏天没有知了声的纠缠,*惯了,一个人的夜晚,也*惯了,淡忘的味道。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7、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8、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文廷式《蝶恋花》

    9、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10、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11、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乐》

    12、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13、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1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15、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16、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17、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18、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

    1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20、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乐》

    2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22、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3、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24、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25、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26、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乐》

    你知道么,有那样的一种人,身上会散发光芒,在这样的光芒下面会感觉温暖而舒适,但距离太*的话,就会有些刺目了。而且在光的旁边,我会更加觉得自己黑暗。

    27、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28、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29、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30、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31、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32、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33、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34、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35、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36、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37、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8、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39、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40、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等花开了,等叶落了,等雨停了,等雪飘了,等月升了,等日落了,等风来了,等潮退了,等海枯石烂,等水滴石穿,等云淡风清,等山重水复,等鸟语花香,等春风复苏万物,从这个瞬间等那个瞬间,从今天等明天,从天荒等地老,等一切来到你面前,你会惊讶地发现;人生许多的美好情感已经凋零坠落。昨日的期待在今天已是凌乱不堪面目全非。

    4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老太太失明,养有一猫一狗。每晚散步,狗喜欢跟着车跑,猫则负责看顾它。后来,狗被车撞死了。她说:“猫有九条命,你为什么不舍弃一条来救它?“猫想:最后一次陪你的机会,我还是反悔了。读懂了吗?猫的前八条命都用来救狗,最后一条不舍得给,想留下来陪老太太,可是发现老太太更喜欢狗,猫后悔没救狗。

    42、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43、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44、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45、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句子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语录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说说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名言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诗词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祝福

白发三千尺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出自女诗人的3首古诗 古诗词中有意义的两字词语 最后一个字是盟的古诗词 描写夏天的绝妙美景的古诗 最有优势的古诗词 夸奖女人秀外慧中的古诗 古诗关于春节的成语 一首古诗的重要6点 描写株洲县的古诗 一个人一辆车走天涯的古诗 含小小的古诗词 与人品有关的古诗 描写悄悄话的古诗 含有欣和两字的五言古诗 古诗秋月的注释 现代外国的古诗 仿写赞美描写春天的古诗 赞大观园的古诗 立新的古诗词 古诗乌江亭的诗意 买椟还珠这首古诗的现代文 惜时努力学*的古诗 诗经里写端午节的古诗 劝人别找死的古诗 高中古诗文背诵指导书的序言 跟古诗有关的岛屿 感怀标题的古诗 形容很甜蜜的古诗 学钓鱼的古诗视频 形容奉献爱心的古诗四十八字 含有野蔬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