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关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刘长卿古诗代表作)

  • 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从声律角度来看,*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从用韵角度来看,刘长卿的五言诗声文并茂,具备超高的审美效果。从音韵方面来看,刘长卿的诗,用不同的韵会产生不同的声情。在意象运用方面,刘长卿的诗也有独特之处,情有独钟,包含丰富的意象群,也寄托诗人的情感。

    总之,刘长卿在诗坛存在一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唐朝诗坛由盛而终的过渡诗人,从盛唐乐观向上、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到一种冷落的寂寞境界。他的五言诗是一座山峰,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长卿十首诗作,尤其五言诗,绝对可以称之为巅峰之作。

    温汤客舍

    [唐代]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过裴舍人故居

    [唐代]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送卢侍御赴河北

    [唐代]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月下呈章秀才

    [唐代]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代]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北,不见鹧鸪飞。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代]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阅读全文]...
  • 送上人刘长卿古诗赏析(送上人刘长卿译文)

  • 唐诗宋词歪解——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孤云将野鹤;

    皇上你说我们将要去野外狩猎仙鹤。【孤,称孤道寡,即尊上;云,说;野,狩猎于野。】

    岂向人间住;

    怎能去有人烟的地方停留。【向,去,前往;人间,有人烟的地方;住,停下。】

    莫买沃洲山;

    (就像)不要到岛上和山上去买肥沃的土壤。【沃,沃土,肥沃的土壤;洲,水中的陆地。】

    时人已知处;

    现在的人应该都已经知道了这些常理(才对)。【时,时下,现在;处,常理。】

    刘长卿在苏州等待“重推”,这一等就差不多是十年,在这将*十年期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该诗便作于此时期。

    这是专门写给皇上的一首诗,上人,人上之人,即九五至尊!

    该诗写了两条常理,猎鹤不能到有人烟的地方去,买沃土也不要去贫瘠的岛上和山上。该诗旨在抱怨,抱怨皇上不能物尽其用,让自己这个“贤士”做些小吏的工作甚至是闲着,这都是不合常理的!体现了作者官路不顺的郁郁之情!

    从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已涉大不敬,或许是受和尚解“空”的影响,所以作者才有胆子写出这么一首诗,不过这也应该只是作者写来自娱,不便示人!

    作者性格刚强,不屑于卑躬屈膝,只是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结于皇上不懂得赏识。只是,皇上忙于*乱,再加藩镇割据、宦官*,并没有那么多闲心去寻贤访才!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变通,不要死守常理,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作出最恰当的选择!

[阅读全文]...
  • 刘长卿古诗大全(唐代刘长卿的诗有哪些)

  •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自言“五言长城”。*评价他的诗作“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

    诗词君读刘长卿的诗,自觉悠然清雅,余味无穷。今天,诗词君介绍十首刘长卿的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是刘长卿最为知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这是作者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阅读全文]...
  • 刘长卿《弹琴》

  • 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译文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m.ju.51tietu.net)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逢1雪宿2芙蓉山主人3

      日暮4苍山远5,天寒白屋6贫。

      柴门闻犬吠7,风雪夜归人8。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白话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

      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

      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

      日暮欲何之。

      刘长卿诗鉴赏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又题《送李中丞之襄州》大致为安史之乱*息不久的诗作。诗人为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抒发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

      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扭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 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汉阳别业”,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 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

      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释:

      1、独立句:意即威振三边。三边:汉幽、并、凉三州。

      2、江汉:泛指江水。

      3、何之:何往。

      译文:

      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

      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

      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

      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

      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

      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

      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

      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

      赏析:

      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声,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情。

[阅读全文]...
  • 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登1余干2古县城3

      孤城上与白云齐4,万古荒凉楚水西5。

      官舍6已空7秋草没8,女墙9犹10在夜乌啼。

      *沙11渺渺12迷人远13,落日亭亭14向15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16,朝来暮去弋阳溪17!

      【注释】

      登:途径。

      余干:唐代饶州余干县,今江西余干。

      古县城:指唐朝以前建置的余干县城。

      齐:一样高。

      楚水:先秦古名。这里指信江。

      官舍:官衙。

      空:人去楼空。

      没(mo):淹没,覆盖。

      犹:仍然。

      女墙:城墙上凹凸的小墙。

      *沙:*旷的沙地。

      渺渺:无边无际。

      迷人远:令人迷茫。

      亭亭:高耸的样子,这里有自高而下的意思。

      向:朝。

      陵谷变: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指世事俱变。这里指《十月之交》的典故。

      弋(yi)阳溪:地名。

      【白话译文】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然而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刘长卿途经余干之时,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故而创作这首诗。

      【赏析】

      写作手法

      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就包蕴着这种感慨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结合前三联的描述,可见这里用的正是这层意思。

      政治抒情诗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

      形式美学

      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余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

[阅读全文]...
  • 刘长卿《新年作 》诗词鉴赏

  • 新年
  • 刘长卿《新年作 》诗词鉴赏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韵译】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赏析】

      至德三年(758)春天,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遭贬之因,据《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期。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毗陵集》)可见是受诽谤获罪被贬。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后,即乾元二年所作,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岂不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同上)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句子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语录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说说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名言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诗词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祝福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 心语

推荐词条

望洞庭古诗的简单中心思想 男人为女人画画的古诗 有关古诗的语文演讲的主题 古诗词的趣味特点 写湖光冬日夜景的古诗词 圆不值的古诗配画 古诗画的画法 改了之后的古诗 编写古诗的评语 正面写冷的古诗词 有关冬天将尽的古诗 讲普通话的简短古诗 有怜悯的中国古诗词 晚点睡的古诗 赞美伯劳的古诗词 出塞古诗几月几日写的 荷花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关于写人间真情的古诗 菊花在古诗词中的特定意义 找四个字七行的古诗 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的古诗词 写春早的古诗词 夜晚虫叫声的古诗 春风万里到天涯的古诗 适合写书法的七字古诗 与雨水有关的古诗文 古诗《春望》拼音版的 安徽的古诗词初中 古诗词中代表自由的词语 有关小寒的古诗节选 字数150左右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