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关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春节的来历及传统食品

  • 春节,传统,放假
  • 春节的来历及传统食品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今天,*人才网收集了关于春节的来以及传统食品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 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 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 祭祖等活动。

      二、春节的*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 “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帖子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俗仍然盛行。

      7、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俗。

      (1)、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包饺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一是选择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二是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购买后使用冰箱、冰柜等冷藏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存于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后熟上冷下、分层放置。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剩余食物冷藏不应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加热透、确认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三是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

      四是家庭烹制大量食物特别是烹调用具不足时,应把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五是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特别是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重视。

      六是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七是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一旦食用出现不适,请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并与食品经营单位联系,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八是及时留意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关于食品安全提示的信息。如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三、春节的来历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 。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阅读全文]...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 端午节,传统,文学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阅读全文]...
  • 端午传统古诗词

  • 传统,端午,文学
  • 端午传统古诗词(精选19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传统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阅读全文]...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
  •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导读:说了一千句一万句壮志豪言,不行动你还是碌碌无为;如果你行动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你就有可能解决了温饱大计。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选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1.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3.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5.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刘威《七夕》

      7.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8.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9.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0.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1.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2.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3.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4.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15.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16.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17.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8.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9. 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1.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22.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23.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24.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25.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7. 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28.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9.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0.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3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32.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33.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4.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35.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6. 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7.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3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9.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0.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1.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2. *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3.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44.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5.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6. 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 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48.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9.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阅读全文]...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文学
  •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古代有很多描写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精彩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节日的古代诗句集锦,希望你们喜欢!

      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3、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5、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8、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0、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3、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4、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8、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9、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0、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5、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6、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9、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3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1、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32、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36、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1、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3、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44、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5、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6、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7、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48、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阅读全文]...
  •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图片

  • 春节,传统,祝福
  •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对春节吃什么是非常重视的。那么春节吃什么呢?春节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传统食物是春节必吃的?下面学*了小编就为您介绍中国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各地春节传统美食

      广西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吃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提前两三个星期就要准备了,要备好料,年货市场那是要去跑好几次呢!绿豆要去壳,五花肉呢,要用生抽、盐、酒、葱姜腌上一整天,糯米和干果有板栗、莲心等等也要提前泡好。包粽子既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力气活,要用上一整天的时间。

      山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面塑王国

      山东是个吃面食的大省,虽然沿海一带越来越富裕,但是过年蒸面食、吃面食的*惯,一直没改变。山东面食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刀、剪、簪、花纹模等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浙江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河南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饺子煮面

      河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而且是今年捞到明年,还不发大财?

      1、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2、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

      3、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

      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

      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阅读全文]...
  • 关于节日的诗句有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节日,传统节日
  • 《清明》

    唐代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青玉案·元夕》

    宋代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寒食》

    唐代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日》

    宋代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乞巧》

    唐代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十五夜望月》

    唐代 · 王建

[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

  • 元宵,佳节,诗歌
  •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结晶。马上就要过的元宵节,也是我国十分热闹的节日。你知道古代人在元宵节会做些什么呢?可以通过古诗词来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推荐】,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古诗词鉴赏集锦【推荐】(一)

    1.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2.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3.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4.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6.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7.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9.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10.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1.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

    12.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13.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14.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15.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16.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17.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18.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19.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20.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21.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22.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23.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4.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2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 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

    27.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28.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9.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0.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31.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32.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33.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4.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35.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36.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37.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8.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9.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40.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41.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2.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3.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44.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45.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46.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47.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48.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49.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唯美古诗词

  • 端午节,传统节日,唯美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年粽叶香,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端午节古诗词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励志的句子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唯美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唯美古诗词(篇一)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涉江)

    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小重山・端午]

    6.浣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7.重午佳辰独掩门。——出处: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9.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0.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处:赵蕃《端午三首》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2.细缠五色臂丝长。——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1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14.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5.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18.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出处: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0.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唯美古诗词(篇二)

    2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2.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4.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5.便当裹米?,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6.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重午》

    27.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28.小团*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9.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30.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31.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3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3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34.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3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37.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8.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3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处:苏轼《浣溪沙端午》

    40.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是不是觉得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唯美古诗词 【精】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ju.51tietu.net小编推出了专题端午节古诗词,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 有关元宵传统佳节优美古诗词集锦60句

  • 优美,传统,元宵
  • 诗词是我国独特的文体,寥寥几字,便表达无数的情感。而元宵佳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至今,依然是我们珍贵的文化瑰宝,二者结合能迸发怎样的火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元宵传统佳节优美古诗词集锦60句,欢迎阅读。

    有关元宵传统佳节优美古诗词集锦60句(一)

    1.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3.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7.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8.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9. 今年华市灯罗列。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10.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上元夜六首》

    11.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2.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3.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4.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5.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7.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李商隐《观灯乐行》

    18.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9.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0.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 元好问《京都元夕》

    2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2. 好灯争奈人心别。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23.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24.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 王守仁《元夕二首》

    26.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7. 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 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28.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29.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0.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31.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32.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3.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34.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35.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6.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 ——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37.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38.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39. 看灯记得年时节。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40. 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41.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42.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 朱敦儒《好事*·春雨细如尘》

    43.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44.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5.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46.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47.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 王磐《古蟾宫·元宵》

    48.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 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49.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句子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语录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说说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名言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诗词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祝福

与食品相关的传统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早上起来上班的说说 配照片的说说 对不起某人的伤感说说 卸载游戏的说说 损友的说说 手受伤说说 婚姻感情说说经典语句 小长假的说说 没钱旅游的搞笑说说 和闺蜜绝交的说说 大冒险惩罚发说说内容 自责内疚的说说 最后一天上班心情说说 天冷了的说说图片 配不上一个人的说说 老公不在身边发表说说 心情舒畅说说 莫名的失落想哭的说说 喝醉后的心情说说 很累很困的说说 恨一个女人的说说 三兄弟的说说 吃面说说 适合晒自己照片的说说 发表去海边的心情说说 神农架旅游说说 做善事的说说 艺术照说说 很烦很烦的心情说说 你走了的说说 心情不好买醉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