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诵古诗的基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背诵古诗的基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背诵古诗的基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背诵古诗的基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古诗背诵大赛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背诵大赛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们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教我们背诵一些古诗词,时间长了,我们积累的古诗越来越多。所以老师为了检验我们的学*成果,决定来一场古诗背诵大赛。
既是比赛嘛,当然也要有一定的规则了。首先老师给每个人一分基础分,然后通过抽签决定背哪首诗,背对了加一分,错了扣一分,其他人可以抢答别人不会的,背下加分,卡壳背不下去了不扣分,反正就当玩了。最后按得分高低评出四个奖次。
比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女生代表张媛博,看那神态,沉着又冷静,可说轻松过一关。
第二个人是贾永航,他一开始就紧张,结结巴巴地背,把以前特别熟练的都忘记了,求助一次之后,还是想不起来,急得他满脸通红,抓耳挠腮的,大家也跟着着急,可帮不上忙啊!就因为好心提醒,那个同学还被扣了分呢。最后贾永航不得不放弃,失去一分,把机会留给了抢答的同学。由于抢答举手的人实在太多了,老师已经分不出先后,就用石头、剪子、布选择最后的背诵者,而选手们更是个个跃跃欲试,奋勇争先,甚至站起来,高举着双手,大声喊着:“老师,我!我!”……
比赛结束了,四个奖次各有所属,拿到奖品的同学喜笑颜开。虽然我与奖品无缘,但我依然为获奖的同学骄傲,因为他们是如此地优秀,而我有幸和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
今天,传统课上,我们举行了一场激烈的男女生古诗背诵大赛。背传统文化里学的古诗,我们分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赛规则是背的加3分,读的加2分。
第一场比赛开始了!女生队派出包馨竹发起挑战,她背得声情并茂为女生队加了3分。而我们男生也不示弱,派出齐挚来迎战。他声音响亮、掷地有声,但是他是读的,所以只加了2分。女生们兴高采烈,又派出了吴雨诺来挑战,女生们的加油声像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吴雨诺又为女生赢得了3分。我们男生们商量一下决定派宋浩然迎战。为了压倒女生们的士气,我们的加油声比她们的声音更要大。宋浩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为我们男生加了三分。比赛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终于轮到我了!我和陈依蕊对战。一开始,我很紧张,心里就像踹了一只小兔子,怦,怦跳个不停。陈依蕊背完了以后,我的心里有了底,镇定了下来。因为她虽然是背的,但背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只加了2分。我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背了一首《酌贪泉》,背完以后响起了一片呐喊声,我抬头一看,我的三分。下面是田慧聪和陈玥艺对战。
第一场比赛,我们男生获胜。期待下面的比赛更精彩。古诗背诵大赛可真好玩!
清明背诵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背诵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3.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6.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7.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9.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0.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1.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2.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3.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5.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6.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17.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18.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0.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6、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背诵立夏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背诵立夏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立夏奉祀太一宫
宋·刘筠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山中立夏即事
明·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
明·张掞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
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
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
立夏诗画
(吴藕汀)
多年不见小黄鱼,
寄客何来樱笋厨。
立夏将离春去也,
几枝蕙草正芳舒。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如何快速背诵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快速背诵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对学生来讲语文书中最令人痛恨的句子莫过于“并背诵全文”,虽然古文难背,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寻的。以下罗列了快速背诵诗文的一些方法,大家不妨一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2、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3、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4、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5、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
一、口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所学的古诗一般不长,但不一定好读,因为古诗的用字与诗句都非常精炼,而且又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古代书面语。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遇到生僻的字查字典,停顿、重音、节奏也应把握准。而且要大声地读出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才行。
二、心惟
“心惟”即“理解”,古诗的意思很不好理解,所以,我们要准备一本古诗注释的工具书来帮助学*,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将古诗的表面义和含义弄得清清楚楚。此外,古人作诗在字数和句数上都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抓住并体会关键词,这样才能比较好地领悟诗歌的丰富含义。
三、想象
古诗有情有景,情景相生,极为有趣。同学们在口诵、心惟的基础上,可穿越历史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脑海中就会产生生动而传神的画面。背诵时只要控制语速,边背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画面,就会达到诗、情、画、意的统一。背诵古诗才会经久不忘。
古诗词的学*,又最令中小学生们头疼。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对文言文的畏惧,排在首位。这里所说的'文言文,也包括古诗词。古诗词之所以难学,如同我们学*英语困难重重一样,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没有生活实践打底。所以老师们最推崇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背诵与积累的重要性。
大家一定记得在《*诗词大会》上,以千首古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一举夺冠的武亦姝。有人问她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厚积薄发而已。”
但是,死记硬背是痛苦且低效耗时的。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任务繁杂,时间紧张,花大量时间背诵古诗词,并不划算。有没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呢?
网络上流传的古诗词背诵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兴趣背诵法。包括情景背诵法、配乐背诵法、竞赛背诵法、接龙背诵法。
或设置情境,或组织活动,以激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浸入式的朗读、饶有趣味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古诗词。
不是说此类方法不好。而是,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的成本太高,无法常态化。也只对特定人群有效,并不具有普适性。
二、强化背诵法。包括限时背诵法、反复回忆背诵法等。
这是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之内、一天之内等限定的时段背诵指定内容,没有完成就会受到处罚。学生迫于压力,只能全身心投入背诵。这种方法虽有效,却令学生感到痛苦。
反复回忆法则是一种主动背诵的方法。朗读或默读之后,在不很熟练的情况下,反复回忆背诵。如果卡住了,先努力回忆,再翻看瞄一眼继续背诵。比起每次从头至尾机械地反复朗读,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效率也不是最高。
最高效的背诵方法,当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但如前所述,中小学生学*古诗文,因为缺乏应用场景,多数是一知半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我最推荐结构化背诵法。
结构化背诵法包括关键词背诵法、写作顺序背诵法、整分联背诵法、思维导图背诵法等。
1、关键词背诵法。
如《岳阳楼记》,主体内容可抓“予观夫”“若夫”“至若”“嗟夫”这四个关键词串起全文,在脑海中搭建起一个简洁的构架。如果感到有困难,还可以同时采取“整分联背诵法”,分段背诵。先一段一段地背诵,最后借助关键词整合起来。
2、写作顺序背诵法。
如《核舟记》,是按“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写作的,每部分都有一个提示空间顺序的语句或词。背诵时,抓住这些词句,逐段背诵,最后整体背诵。
3、整分联背诵法。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内在逻辑结构。我们学*课文时,也经常按某种逻辑顺序(空间、时间顺序本质上也是逻辑顺序)给课文分段。
背诵之前,先借助工具书,或按自己的理解将古诗文结构理清。分段背诵,最后整合。事实上,这种方法总是与其他背诵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使是格律诗,也适用这种方法。大多格律诗的结构,不外乎“起、承、转、合”四部分。如《次北固山下》,首联叙事,全景勾勒;颔联*景粗绘;颈联细景描摹,隐含哲理;尾联抒情。背诵格律诗时,有结构意识,就不会掉句。
4、思维导图背诵法。
很多人把思维导图理解为文章结构图。思维导图重在“思维”二字,如果说是文章结构图,则应该是个性化的结构。即根据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将文章重新解构为自己容易理解的形式。
思维导图起源于头脑风暴。在写作之初,用于组织素材、记录灵感,然后去粗取精,提炼主题,逐步完善。
将思维导图用于背诵,就不要拘泥于文章的固有结构。可将文章打散为一个个记忆点,然后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结构起来,画出思维导图。这种个性化的导图,可简可繁,只适用自己,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混乱。背诵应用中,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在背诵《前赤壁赋》时,先将全文想象为一个电影情节,然后将每个场景用导图描述出来。背诵时看着导图,一个个场景在眼前浮现,背诵的效果非常好。
以上各种古诗词背诵方法,可组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但不可死搬硬套。总的原则是,结合自身特点,从兴趣出发,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找对方法。
1、先读熟,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古诗读熟,知道每个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或者看诗下面的注释。
2、理解诗文的意思,读熟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去理解诗文的意思,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的熟悉诗文,以便在背的时候能够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背。
3、读诗文,读意思,这样可以使我们对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诗句,比较容易懂,所以诗句的意思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4、尝试着背,理解了意思,读熟了之后,就可以一边回想着意思,一边尝试着去背。
儿童背诵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背诵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唐李隆基)
风水必背基础知识
风水理论在我国的传承已有三千余载,是宝贵的传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要出口成章讲风水知识首先得先学好风水必背基础知识。
一、天干与天干性质
1、天干
天干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阳干:甲、丙、戊、庚、壬。
五阴干:乙、丁、己、辛、癸。
2、天干的四时方位与五行
甲乙东方少阳木值春令、丙丁南方老阳火值夏令、戊己中央土值四季月、庚辛西方少阴金值秋令、壬癸北方老阴水值冬令。
3、十天干喻意
甲木为纯阳之木,为大林之木。有参天之势,其性坚质硬,可做栋梁之材,故为阳木。
乙木为纯阴之木,为花草之木,有娇艳大地之美,其性柔质软,情满人间,故为阴木。
丙火为纯阳之火,为太阳火,有光明天地之功,其性猛烈,欺雪侮霜,普照万物,故为阳火。
丁火为纯阴之火,为太阴火,有明照千家万户之功,其性柔质弱,为人不为己,故为阴火。
戊为纯阳之土,为城垣之土,为万物司令,其性高亢质,硬而向阳,生育万物,故为阳土。
己为纯阴之土,为田园之土,有培木止水之能。其性湿质软,低洼向阴,造福人间,故为阴土。
庚为纯阳之金,为剑戟,有刚健肃杀之力。其性刚质硬,肃杀万物,故为阳金。
辛为纯阴之金,为珠玉,有镶嵌珠宝之用。其性温柔,质温清韵,装饰人间,故为阴金。
壬为纯阳之水,为江、河、湖、海。通天河而周流不息,其性猛质硬,灌溉万物,故为阳水。
癸为纯阴之水,为雨露之水,有气化之神。其性至静至弱,滋生万物,故为阴水。
4、十干配人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十天干配脏腑:甲为胆,乙为肝,丙为小肠,丁为心脏,戊己为胃脾,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癸为肾。
二、天干的作用关系
1、天干相生:
甲乙木生丙丁火;
丙丁火生戊己土;
戊己土生庚辛金;
庚辛金生壬癸水;
壬癸水生甲乙木。
2、天干相克:
甲乙木克戊己土;
戊己土克壬癸水;
壬癸水克丙丁火;
丙丁火克庚辛金;
庚辛金克甲乙木。
“同性生克力大,异性生克力小”。天干之间发生作用时,必需要看它们的坐支才能确定。
天干的作用有生先生,无生则克,生者有制则不生,制者有制则不制。
首先要把十个天干的顺序背熟悉,把天干对应的五行记忆熟练。
三、地支与地支性质
1、地支
地支共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2、十二地支
四时方位与五行寅卯辰为东方少阳木值春令,巳午未为南方老阳火值夏令,申酉戌为西方少阴金值秋令,亥子丑为北方老阴水值冬令。其中辰、戌、丑、未四季土值四隅为五行之间的过度*衡气。
3、十二地支配生肖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4、十二地支与月令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都是正月,由于天干的配合不同,这五个春天的气候就不相同,地支寅则不动,五天干流动,寅上有甲,必是天地同气之时,寅上有丙,此春必是上有暖流影响,寅上有戊,必是气候适意。寅上有庚,此春必是上有冷风来侵,寅上有壬,此春必遇寒流影响。
5、十二地支与时辰
插花的基础造型
插花构图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那么插花的基础造型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角形
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插花。插花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L型
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扇形
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
倒T型
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垂直型
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
椭圆形
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倾斜型
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S型
这是从螺线变化产生出来造型,与英文字母“S”形相同所以称之为S形。它又有“荷加斯”线之称,这与英国荷加斯画家因螺线的启发而喜用S曲线作画有关。S形插花采用的花材以带有曲线状的较佳。花器适宜选高瓶;若是摆放在桌子上,则可用宽口*盆,就视觉要求而言,用窄腰身的高瓶,效果更佳。如果“S”的末端连续下去,即形成双圆,或类似“8”字型,但上半部的圆必须大于下半部圆。
垂直型
垂直形插花,表现纵线的线条美,插花的造型直立而窄长,向上伸展的姿态,具有气势雄伟的象征意义。
花器以插口细小,或简单细长的最为适合,由于本身的造型细长,不能四面观赏,故只适合摆放在比较狭窄的场所,如屋角、柱边或窗台等地方。
水*型
自鲜花用于祭礼装饰开始,水*形插花就非常普遍了。水*线排列有*面和立体两类。愈接*中央部分,则自然高插,属拉*而构成的水*线只能放在角落位置。属立体的水*型的,两边均可观赏。此外还有矮长型插花,四面皆可观赏的特点,常被广泛运用于茶几、餐桌、会议桌、*台等处。花器除了长水盆、高脚花瓶、小花篮外,任何花器都合适。注意花面弧度柔顺,是插好水*型花的一大密诀。
L型
L型插法属于直线型结构,因结构明朗且容易掌握常被作为插花入门花型之一,也可以插成反L型,是属于单面花型,在欧洲常见于摆设在壁炉上面,显得十分豪华有气派,花器以质朴为佳。但用现代花器比较容易达到调和效果,瓶口太窄或太宽的都不适合。
倒T型
在L字的左边另加一条横线,即倒T型。西欧也称为洛可可型。据说是从庭院和街道广场的喷水池得到灵感而定型,表现了向上喷溅的水和飞沫四下的优美线条,讲究对称,插时须注意焦点和美感。
三角型
此类插花是西洋式插花最普遍的基本插法。插花作品可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应用范围相当广。至于造型时用对称三角形还是用不对称三角形,则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制作时先插直立顶点的花和横向插入插座的叶子构成等边、等腰或不等边三角形的框架内,配辅枝、填补花朵,完成构图。
半球型
设计上用半圆球形状构成造型,插花要点是对色彩搭配,注意调和及同色不相邻,花型表面应是圆滑,不能凹凸不*,花器选择低矮*盆最合适,突出半球呈丰满感。
椭圆型
此插花造型,可以作为欧洲格调代表之一。椭圆形插法采用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的要求较低,反而着重自然美,强调气氛和具有神秘感。此型以古典的花瓶、容器来插最适合。但插花必须注意保持作品的稳重感。椭圆形插花适宜用于教会装饰、祭坛、葬礼或典礼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怎样有效快速背诵古诗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有效快速背诵古诗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2.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3.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4.按写作顺序背诵文章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5.整分联背诵法
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五、接力式背诵法。
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注意: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加深巩固记忆。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汉族弦鸣乐器,擦弦类,大家有听说过这种乐器吗?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琴的基本介绍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
古琴的历史
*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
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古琴的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九嶷派以津京为中心。
按欲入木方为本,弹如断弦世称奇。“初弹知传声,再弹识伟情,久练得其神”这与国画从工笔到写意的规律是一样的。
明代琴家虞山派的重要代表徐上瀛(字青山)在他的琴学论著《溪山琴况》一书中曾介绍过传统的“按欲入木,弹如断弦”的演奏理论,并且指出:“指下虽如盘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
“按欲入木,弹如断弦”是初学琴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但作为古琴演奏技艺,仅有这点还不够,它对音色的要求,应该是纯正而甜美,在演奏中还必须做到“刚而不燥,弱而不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一)“按欲入木”,是指弹琴者按弦的左手而言。
今做“按音踏实”来解释,想不会有什么异议。
“按欲入木”是指按音踏实,一丝不苟;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乐曲的内容,要注意做到自然、放松、敏捷、灵活。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这是在琴曲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劫得当与适度,是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运指,如同书法艺术中的运笔一样。不同的运指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在演奏中至关重要。就一般规律讲,上行取音多用绰音,运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从轻到重。这样的取音,浑厚圆润,韵味别具。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绰后吟,频率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后猱,频率较慢。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从轻到重往来移动,但是由于重心的方向和频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异。
在左手运指方法中,还有一种“回峰指法”,它与书法艺术中的“藏峰”笔法*似。是山东诸城派*代琴家王燕卿先生从实践中发现并运用于乐曲表现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用“回峰指法”演奏所得之音柔和,圆润,抒情性强,绝无生硬晦涩之感。所有指法技巧,都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纔能做到熟能生巧。依照“按欲入木”的基本要求,各种技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纔能达到相得益彰。
(二)“弹如断弦”四字,是指弹琴者的右手而言的。
意思是说,右手取音要刚键有力,如斩钉截铁。音色上金石之声和轻悠韵长是古琴的重要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讲,右手指明法技巧的运用,对音色的纯正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右手主要指明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轮、拨、刺等。在这些指明法的使用过程中,手指触弦的位置、角度、力度与古琴音乐的音质、音色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手指触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声音较为纯正;用指甲较多时,发音比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无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圆润感;用指明肉较多时,音色往往较宽厚、圆润、而且具有一定的朦胧色彩,但缺点是缺乏穿透力。一般来讲,弹奏“上准”(高音区)的音时,多用指甲以加强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弹奏“下准”(低音区)的间时,多用指肉,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弹奏“中准”(中音区)的间时,多用甲肉相半,这样奏出的声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纯正与饱满,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时,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浅程度来控制的。
2、手指切弦的角度。由于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指甲与弦呈钝角方向切弦时,音色易散,而且飘,并易产生燥音;指甲与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时发音较为清脆、明亮;指甲与弦呈锐角方向切弦时,音色较为浑厚、饱满。初学者弱奏时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与弹奏时切弦的方向与角度有关。
3、手指触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触弦的力度与音色也有直接的关系。就一般的规律讲,弹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广陵散》的部分音乐)时,采用“弹如断弦”的力度弹奏,出音坚实明亮;弹奏闺怨题材的抒情乐曲时,为了表现其缠绵、悱恻的感情,多用较弱的力度弹以求音色的柔美;弹奏一般乐曲时,宜用中等力度,能达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所以,“弹如断弦”只能说是右手弹奏基本要求的一个方面。它与触弦的部位、角度和力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方法正确,结合得当,方能获得最佳音色。否则,就会出现噪音,影响正常的演奏效果。
(三)古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音宜古淡,节宜清晰”。宏亮如锺的散音,清晰透明的泛音和优雅柔和的按滑音,是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靠左右手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而花篮的。
右手拨弹时,手臂自然放松,用中等力度,在岳山与一徽之中心点拨弦,发音刚键,音色明亮,加之左手吟猱按滑技巧的有机配合,方能奏出丰富多变,古朴典雅的按音音色。特别是左手吟猱绰注技巧的配合,以韵补声,丰富了古琴音乐的音色变化,美化了余音,从而体现出古琴音乐疏朗、空灵、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故有“古琴真趣,半在吟猱”之说。
在演奏泛音时,右手在同一触弦点(岳山与一徽之间的中心点)触弦,则弹奏不出最佳泛音音色;而在与岳山较*(距一徽较远)处触弦时,所奏出的泛音则音色清晰、透明、纯正。假如以《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音调,在两个不同的触弦点做一下试验,即使是一般听众,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色效果来。
在演奏中,关键在于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只有在精神上自然放松,纔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去;其次是肩、臂、肘、腕直到指关节,都要自然放松。在整个演奏中,腕子放松是个关键,因为它起着控制和变换入弦和出弦的方向。只有腕子放松了,发音纔有弹性,手也不易疲劳。只有在各关节都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从指尖上弹奏出的声音纔会是松透圆润的。左手抚弦时也需要放松,只是在按吟的瞬间用力。
在演奏技艺中,“按欲入木,弹如断弦”只是对初学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而古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除了演奏者个人的气质修养之外,关键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左右手技法的熟练运用与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靠肩、臂、肘、腕、指的统力协作,并集中着力占于指尖的硬功夫,纔能演奏出既保持一定松弛度,而又富有弹性的较为理想的音色效果。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一旦出现“拱背”、“塌腰”现象,古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防患于未染才是关键.不要将古琴放在晒到太阳或是有其他热源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吹穿堂风,北方干燥城市冬天可放台加湿器切不可离暖气太*。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古琴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古琴最怕油烟,被油烟污染了琴弦,音色就会改变。也要防止灰尘积存,时时擦拭,保持琴身和琴弦洁净。
古琴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或立在不碍行动的墙角,也可以将琴摆放琴盒之中。
清明共觞
作者:解琛 朗诵:冯蕊《清明共觞》诵读:冯蕊.mp33:04来自四季美文
杜牧笔下的那场清明雨
从唐朝一直下到今天
滴滴落在游子的心上
诗里那个断魂的身影
在牧童手指的方向一醉不起
千年愁思在纷纷细雨中
带着酒香氤氲而来
潮湿了一个民族的情感
举杯遥酹
从今夜开始
穿透层层雨幕
回到那个炊烟袅袅
花草飘香的村庄
随父亲赶着黄牛春耕
让双脚重温故土的热度
和母亲坐在院中闲聊
听燕子在檐下讲述老屋的故事
春光渐逝 人生如梦
双亲的背影消失在一片落红深处
白蝴蝶纷飞的清明
一方墓地模糊了两个世界
阴阳相隔咫尺天涯
记忆在碑石上跳跃
泪水在风雨中流淌
沉睡地下的父母
是否在听儿女的述说
抑或,天堂有知
正默默地为子女祈祷
清明共觞
风雨中遥酹我的爹娘
【作者简介】
解琛,山西朔州人,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
背诵古诗的基础 古诗吟诵的基础条件 硬背古诗的基础知识 写古诗的基础 打基础的古诗 打好基础的古诗 基础的古诗词 基础的名言 学*古诗的基础 扎实基础的古诗 夯实基础的古诗 古诗词的基础 从基础抓起的古诗 坚实基础的古诗 打牢基础的诗句 从基础开始的古诗 要打好基础的古诗 打基础的名言 筑牢基础的古诗词 关于基础的名言 有关基础的名言 描述基础不牢的古诗 写古诗的基础知识 打好基础的诗句 关于基础的名句 毛笔基础短句 打好基础的名言 重视基础的名言 基础的古诗大全简单 非常基础的古诗问题
背诵短句 快速背诵记忆古诗文的方法 怎样有效快速背诵古诗文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如何快速背诵古诗 会计基础知识必背100题 小学英语必背基础知识归纳 山东会计基础知识必背 会计基础知识必背 古筝基础知识介绍 初中语文古文古诗背诵积累 儿童背诵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必背 风水必背基础知识 必背会计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 关于基础的说说 幼儿古诗背诵心情说说 关于基础的名言 清明节诗歌朗诵稿多篇(清明背诵古诗) 儿童古诗词大全(适合儿童背诵的古诗) 适合幼儿的古诗(适合幼儿园大班背诵的古诗) 古诗背诵大赛作文 小学生古诗文背诵新闻稿 清明背诵古诗 古诗背诵送别唐王维130句 古诗词背诵知识点 小学生要背诵的古诗词 背诵立夏的古诗
有关古诗鉴赏的ppt下载 关于铜陵的古诗 形容湖和云的古诗 心情真痛苦的古诗 夏天的古诗中班教案 适合表演唱的古诗词 关于描写金银花的古诗 古代诗歌中关于杨柳的古诗 闹市取静的古诗 古诗夏意的答案 带争的古诗词 咏柳的古诗写一个话 蒸字有关的古诗词 带古诗的化学常识题 写一首关于童趣的古诗 描写早晨的古诗文 古诗中春天的烟 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古诗 有关学的古诗文 咏柳的古诗停顿 李白有关愁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有注音 关于有耕耘就有收获的古诗 气势磅礴励志的古诗词 关于狗的古诗(完整的) 思念家乡的古诗导语 含永字的古诗词 古诗元日的毛笔字帖 田园风光的古诗五言诗 古诗文教学的目标 描绘儿童成长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