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老山的古诗 >

关于老山的古诗

关于关于老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老山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老山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老山界》老师笔记

  • 老师,学*,中考
  • 《老山界》老师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山界》老师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山界》--重要景物描写片段赏读

      所选语段是本文中最为重要的景物描写片段。抓住这两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段落之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思考:

      4.“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

      5.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 和 。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

      6.“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7.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8.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9.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点拨:这是本文中一处非常重要的段落。既正面写景,又侧面写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写景的角度,体会写景的作用;品味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战士们爬山时的艰难和精神状态。

      【重点段落之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0.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点拨:这是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把握写作顺序有助于背诵,更有助于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所写内容、所用修辞以及“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等。

      赏析: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红军战士夜宿半山腰时的所闻,此处何以将寒冷中的雷公岩夜景描写得如此静谧迷人呢?

      首先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状物写景,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极写雷公岩午夜的寂静,让读者如临其境。四个“像……”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根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表明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是作者运用了反衬手法。人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有时“无声”还须“有声”来衬托。这段文字便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重点、难点学*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

      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学*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

[阅读全文]...
  • 《老山界》阅读理解

  • 语文
  • 《老山界》阅读理解

      《老山界》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阅读理解,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山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小题1:.通读选段,写出本段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横线在选段中标出划线词语“此”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小题3:.试找出选段中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

      小题5:.选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小题1:时间:半夜里 地点:半山腰 人物:我及红军战士 事件:冻醒观山景

      小题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小题1:天上、面前、四围、上边和下边

      小题1:半夜里……睡不着。||天上……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睡着了。

      小题1: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作者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似乎也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

      略

[阅读全文]...
  • 《老山界》的原文赏析

  • 学生
  • 《老山界》的原文赏析

      《老山界》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山界》的原文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

      拓展知识: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边境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写下著名的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使“老山界”这个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越城岭,俗名老山界,为五岭之一,东安舜皇山处其中段。陆文中所描述的红军过老山界的几个具体地点,如“雷公岩”、“塘坊边”、“雷霹岭”等正好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称老山界(舜皇山)为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拟依托舜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地理地缘优势,将老山界景区打造成为“重走老山界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红色旅游区,修建陆公亭,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线路及沿岸景点开发。

      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以后,部队先后进入广西、湖南边境和湖南、贵州边境。本文描写的是*机关纵队在这一带行军的情形——编者注)听说要爬一个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阅读全文]...
  • 《老山界》的原文阅读精选

  • 阅读,古诗文
  • 《老山界》的原文阅读精选

      在我们*时的生活中,大家都会利用时间去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想必对红军长征也是会有一定的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上界》的原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队伍还是极迟缓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励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东西吃。这种*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二、课外补充

      *(1906年~1996年),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1925年秋加入**青年团,同年冬转为**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及上海法南区团委*。同年秋调*宣传部工作,编辑《*青年》。1927年4月下旬,参加了**第五次全国*。同年5月在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上被选为*候补委员,任*宣传部部长。

      *同志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英文水*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他注重调查研究。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扬了**的光辉历史。著有《金色的鱼钩》、《*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等。

[阅读全文]...
  • 老山界景物描写的句子原文

  • 景物,优美
  • 《老山界》集中描写景物有几处

    作用是什么

    《老山界》虽然是一篇叙事为主的散文,但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本文精彩的景物描写。

    生1:第13自然段是第一处景物描写,内容虽然不多,但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火把”的特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火把,给人生动、鲜明、形象的印象。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可见山势的陡峭,山路的曲折艰险,爬山的艰难。

    又描写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凌云壮志的英雄气概,画面壮丽、神奇、美妙,作者说“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用一种赞赏的口吻,抒发了一种为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所振奋的豪迈情感。

    生2:第19自然段第二次对火把进行描写,作者已置身于山路上,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于是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奇观:“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这里的描写生动形象,山路的艰险令人惊心动魄,红军的壮举也令人无限敬仰。

    生3:第3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虽然只有一句话:“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见底。

    ”但我仍然感受到这种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浓密”一词比较形象地描写出了树林的茂盛和稠密。

    “银子似的”这一比喻更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泉水的清澈、甘醇,同时流动的泉水形象地烘托出了战士们翻山胜利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三处景物描写答案:夜晚翻山的部分。

    (“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 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

    (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下山部分。

    (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1、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愈加变得模模糊糊。

    城市寂静无声。

    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赏析:雨雪天气本来就给人感觉压抑,这段环境描写将沉闷压抑的氛围渲染的淋漓尽致,为下文主人公的出场渲染足了灰色的气氛,暗示了下面情节发展的大致方向。

    2、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

    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

    赏析:这一段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了”他“拣吃同学剩下的残羹剩汤时候,强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害怕被别人看到而极度惶恐的心情。

    3、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这一段时间是孙少*最难熬的。

    每当他从校门外的坡底下挑一担垃圾土,往学校后面山地里送的时候,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两条打颤的腿一步步在山路上爬蜒。

    赏析:这是一段动作描写。

    ”机械地“说明”他“整个人已经没有力气,”蠕动“则生动地刻画出了”他“疲乏至极,却不能停歇,只有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向前的样子;”爬蜒“即是对其艰难前行情状的生动表现,也暗示出”他“生活状态的不堪。

    4、他在眼前的环境中是自卑的。

    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他比别人都低了一头。

    赏析:这段话用一高一低作对身材高大却并不能弥补心理上的卑微,更突出了主人公心理上的自卑之深重。

    5、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净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

    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馒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象话了

    他放下碗筷,感到肚子隐隐地有些不舒服。

    他吃得太多太快了;他那消化高粱面馍的胃口,经不住这种意外的宠爱。

    赏析:这段话有心理、有动作描写。

[阅读全文]...
  • 老山界课文优美句子解析

  • 优美,课文
  • 初二语文课本上老山界课文6个句赏析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和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

    这句话中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句话理解的时候可以这样想: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来在*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课文老山界中,人物描写有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如:“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语言描写:“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句子: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赏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体的陡峭。

    描写了红军战士夜宿半山腰时的所闻,此处何以将寒冷中的雷公岩夜景描写得如此静谧迷人呢

      首先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状物写景,用看似矛盾的语言,极写雷公岩午夜的寂静,让读者如临其境。

    四个“像……”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

    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

    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根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表明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老山界》重点赏析 所选语段是本文中最为重要的景物描写片段。

    抓住这两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段落之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 “我们顶着天啦

    ”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思考: 4.“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奇观”指什么

    5.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 和 。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

    6.“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7.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8.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全文]...
  • 老山界课文句子赏析25到3320条

  • 1.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如此巨大而众多的困难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诵读原文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

    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用比喻。

    3.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描写,正是因为它们,红军的战斗经历才如此生动感人。大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是精彩的?

    4.学*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抓住同学们谈及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一句,从此处切入,让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哪些“难”。

    6.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7..作者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队。

    8..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9.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10..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12.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一: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1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 视,又有( 视。找出你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14..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15..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16.学*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17..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和是星星。这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

    18..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19.再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谈谈老山界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20.围绕中心,多方面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阅读全文]...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 描写山的古诗

  •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阅读全文]...
  • 关山月古诗

  • 关山月古诗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老山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老山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老山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老山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老山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老山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老山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感情伤心诗句心碎古诗 用诗句赞美泰山 反复诗句 夏景诗句大全 谁说女子不如男诗句 洪水诗句 蛇诗句 八月桂花诗句经典 古人爱国诗句 国庆诗句大全 拜伦经典诗句 天高云低诗句 好友远行送别诗句 古代励志诗句经典 情感伤感诗句 蓝雪花诗句 东方鱼肚白诗句 庐山诗句大全集 夜晚路灯下散步诗句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诗句 秋雨扫落叶诗句 威海诗句 形容内心五味杂陈诗句 港珠澳大桥诗句 秋季景色诗句 寄情于书画诗句 锦觅诗句 秋意诗句 鲸落诗句 胡杨诗句选 亭亭玉立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