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古诗的作者 >

小学古诗的作者

关于小学古诗的作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小学古诗的作者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小学古诗的作者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 小学古诗作文

  • 小学
  • 小学古诗作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古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天,苏轼和弟弟苏澈、妹妹苏小妹以及朋友秦少游一起去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

      正当大家玩得起劲时,苏轼发现手中的酒杯荡着少许波纹,于是,伸手一接——咦,下雨了!这时,偌大的西湖就像被一层白纱笼罩了起来,迷迷蒙蒙的,好似仙境;仿佛整个湖只有一只游船,只听得见其他游人若隐若现的说笑声。雨中的西湖就像披着白纱的仙子,美丽至极。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那层迷茫的雾气消失了,阳光下,呈现在眼前的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让人眼前一亮。而西湖的景物也因雨的洗礼而变得更加苍翠、美丽。湖面散发着闪亮的光芒,使人不由自主的喜欢它。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心头的万千思绪组合在一起,他马上取来笔、墨、纸,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而诗歌的名字就叫——《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抄了十首古诗拿到阳台上去背。

      来到阳台后,我就开始大声朗读古诗:“月黑雁飞高……”读着读着,我的声音逐渐变小了。如果我有超强记忆力,那该有多好啊!

      这时,我听到开门的声音。等我反过身来,阿姨已经进来了。她问我:“这十首诗你都背了吗?”我想了想,说:“差不多了。应该背得了吧。”“那好,你出来,到客厅背给我听听。”阿姨说完就出去了。

      我紧张地站在阿姨面前,开始背诵古诗。可是,当我背到最后一首时,却结结巴巴,背不出来了。糟糕!怎么就忘了呢?我真是倒霉透顶。

      我只好又拿着本子大声朗读起来。我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心想:这下可不会再忘了吧!

      我信心十足地站到阿姨面前,流利地把十首诗背出来。阿姨高兴地表扬了我。

      我想:以后做什么事都不要太心急,要有信心,不要害怕。

      最*学校里掀起了另类“古诗”与改编歌词的*。那这种做法究竟是对是错?听听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教室里正在上演着“搞笑大杂烩”,到底是怎样个热闹呢?与我一起去看看:某位同学故意装傻,请另一位同学念他写的古诗,“ 卧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望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哈哈哈……”同学们哄堂大笑。只有念的那个同学无辜的问:“你们笑啥呢?”那个装傻的同学发话了:“下面请我这个高级解说员给你解说吧!”只见他一本正经的说:“我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哈哈哈哈!”听完之后,念的那位同学火冒三丈地走了,并且对耍他的那个人怀恨在心。

      可见另类“古诗”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它不仅会引起对好友的误解,还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是时候该对另类“古诗”说拜拜咯。

      唐朝时候,距离京城很远的一个小村庄的一幢茅屋里,一盏昏暗的油灯下,一位母亲正在为他的儿子缝补衣服,他的儿子正在灯下读书。

      这个儿子就是孟郊,他就要进京赶考了,他的母亲正在为他缝制衣服,想到赶考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孟母全神贯注地为孩子缝衣服。她一针一线地缝补,不知用了多长的线,也不知道穿了多少针。孟母的眼睛不好,手上扎了好多细小的血孔,不停地出血,可她还是一刻不停地坚持缝衣服。这时,坐在一边的孟郊看见母亲流血的手指,忍不住上前劝道:“娘,您不要再为我缝衣服了!您教教我,还是让我自己缝衣服吧!”“那怎么能行呢?我为你缝衣服,就是怕你去京城的路上衣服破了,不好补,马上就要进京赶考了,你要好好准备学*的事情,怎么能这么轻易地浪费时间呢?”孟郊看见母亲千疮百孔的.双手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样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大家觉得背古诗难吗?是难懂还是乏味?我觉得,能好不容易背会一首古诗是一种骄傲。

      我原来在假期每天背几首短的唐诗,快开学了,妈妈一看老师发的作业才发现,还要背诵长诗呢!什么?我的妈妈呀,你真糊涂,这口袋书里面的诗词,短的就有五六十字,那首《阿房宫赋》要几百个字呢!

      还好,距离开学还有时间,加油一定能够成功。这几天,我就一直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春江花月夜》……背诵这些有几个秘诀,比如今天背诵的《龟虽寿》中有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就记成老骥“*”,这是第一招:同音词!第二招就是换意思。《春江花月夜》里有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皆似霰,我记成去接4条线,就会背诵了!

      虽然我用这样的办法能很快记住,但我也知道必须要改正。因为到时候若是默写,恐怕我又得成错别字大王了!

      今天,我读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蜂》,一首是《滕王阁序》。读了这两首诗,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读了《蜂》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命的存在意义,并不是在别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自己给予了他人什么。就像蜜蜂一样,它为人们采蜜,采到蜜后,它并不求人们会给它什么回报,只是一心一意的为人们服务着。我们应该学*蜜蜂这种为人服务却不求回报的精神。

      读《滕王阁序》我懂得了:应该把困难当成历练,用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积极应对,如果这样,你会发现:挫折,其实是人生的课堂,只有经历许许多多次人生课堂的磨炼,才会得到真正的自己!

      这两首诗都教给了我们一些人生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背诗,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阅读全文]...
  • 春晓古诗作者是谁148句

  • 经典
  •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作者资料

  • 古诗文
  • 木兰诗作者资料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作者资料 ,欢迎阅读。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拓展:

      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 送别诗作者名句

  • 送别
  • 送别诗作者名句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易水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送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上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

      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渡荆门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阅读全文]...
  •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作者

  • 夏天,文学
  •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作者

      夏天最美的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天空如洗,彩练当空,蓝天指派白云俯身来触摸青山,白云绕着碧山转,天地之间手牵手,由浅入深的色彩,虚无飘渺的意境,美美钩织着夏天的生机。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阅读全文]...
  • 学古诗作文六篇

  • 学古诗作文六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古诗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我们的古诗学*充满乐趣。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来个“古诗才艺大比拼”。比赛要求是:围绕杜甫的《绝句》,用小组成员最拿手的方式来表现出诗句的内容。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分头准备。语文活动课上,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活。第一小组是配乐朗诵,表演的同学边朗诵还边做动作,朗诵完了,大家鼓起掌来。第二组是故事改编,他们把诗句改编成了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第三组即兴绘画,一个同学朗诵,一个同学用彩色粉笔画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远山、航船等,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板画,真是太绝了。第四组端上了一碗菜,用了蛋黄、青菜、葱、萝卜、等材料,菜在诗中,诗中有菜,妙不可言。第五组的才艺最见功夫,是一幅绒线壁挂,用黄、红、绿、蓝等色彩鲜明的绒线编织而成。其余还有国画、布贴、刺绣等,最后老师播放了音效动画。这节课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古诗可以有这么多的表现方式。

      从此以后,我们对古诗的学*越来越有兴趣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要说起我最熟悉的古诗,那莫过于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了。这首诗歌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歌的前两句是写在诗人作客他乡的一个夜晚突然间产生的一种惆怅的感受。深夜里,诗人仰首看到那一轮悬挂空中的明月,不由得心情感伤,思念故乡与亲友。

      我从小学*了不少古诗,会背会默写的也不少,但是我对于许多古诗还仅仅停留在背诵的基础上,要说意思还是不太理解,总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究竟是怎么样一种景象,比如“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感受。在学*故事的过程中,我的小脑瓜里面充满了对故事无数的问好。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去买一本古诗集册,她要求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在一开始,我有点不乐意,心想这古诗都是几百上千年之前的东西了,这么陈旧我们还需要去背它们吗?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找了语文老师。老师听到我的困惑,耐心地告诉我:“古诗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灿烂的一部分,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只要你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文学底蕴了。时间长了,你的肚子里有墨水了,就能成为一个内心饱满的人。”听了老师的解释,我豁然开朗。于是我继续捧起手边的书本,背了起来。

      当读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时,我非常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让我知道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替儿子缝衣服,那一针一线是母亲对儿子多少的爱和惦记啊。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没有再比母亲的爱更深沉的了。

      古诗词太美了。那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是现代人已经不可再重新创造的瑰宝,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格调。

      我喜欢诗,因为诗能让我有美的感受。读诗,是快乐的体验;读诗,是美好的畅想。

      记得儿时,妈妈很少给我讲故事,给我讲的几乎都是古诗。一开始听起来觉着乏味,但慢慢地,我越来越觉得有趣。

      听到杨万里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我便在家中撑起一把大伞挥来挥去,寻找风的方向;听到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我便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里的牛郎织女星……古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好多的乐趣,读古诗,我会去还原诗人的场景,找到好多乐子。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从小就喜欢。打从听到这个后,我就对落花情有独钟,我特别喜欢去捡落花,用落花制作各种香水,残留的花便拌入泥土。妈妈每次为我在干嘛,我就会堂而皇之地回答:“我在帮掉落的花瓣找回家的路。”妈妈便笑笑,还会和我一起玩。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不再玩落下的花瓣,但诗句经常萦绕在我耳畔。我开始感受古诗给我带来的诗情画意和无穷力量。诗人赋予落花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花儿凋零,落入泥土,这个再寻常不过的自然现象,被诗人发觉了,认为花儿是不忘自己的使命,宁可把自己渗透进泥土,也要去完成自己的心愿,去呵护来年新绽放的花朵。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诗人是把落花比作自己,借落花来表达自己虽然辞官还乡,但也要立志为后代出力。

      古诗是梦幻的,是神奇的,是给人启迪、给人力量的。它让我憧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人之情,让我震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情,让我共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伟大的母爱,让我期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之情。

      学古诗、爱古诗,诗人们的爱恨情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我骄傲,古诗给我的光明,会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之一,尽管许多教师在作文中进行了大量的摸索与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长期训练下去,却终究未跳出为写作文而教作文的圈子。让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经明确指出:“人们在学*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之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于它的存在。”现行的作文教学研究大多是摸索作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这其实是在激活已存贮在大脑中的那些与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上下功夫。一旦激活,学生的作文当然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往往时间一长,学生的作文水*就又会裹足不前。这是因为研究忽视了学生大脑中存贮的相似块。试想,在学生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那些与某次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你的方法再好又去激活什么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想要长期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就必须处理好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与积累存贮相似块的关系,也就是既要探索作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又要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了“诵古诗,学作文”的作文教学实践,以期在作文教学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诵古诗,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新大纲中明确的指出的:“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意我想也在于此。

      在“诵古诗,学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提供材料,进行练笔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练笔。

      1.拓展外延,多角度练写全文。

      有些古诗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这就可以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应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如:我在教给学生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时,学生了解了诗的由来后,仿照当时正在上演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写出了《戏说贾岛产》一文。文中叙述了贾岛是一个颇负文采的小和尚,在受到了一个云游四方号称算卦铁嘴的游说之后,蓄发还俗,进京谋求功名。但是却屡试不中,又没有了回家的盘缠。他听说当时的京兆尹韩愈礼贤下士,广交天下文人,认为这是一个发达的机会,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天,趁韩愈外出的时候,故意以思考诗作为名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被军兵抓住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连忙解释是因为自己沉溺于诗作,不知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究竟是“敲”好,还是“推”好。正沉思的时候无意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原谅。韩愈听了这些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为贾岛的好学深受感动。欣然邀请贾岛入府中长谈。并力保贾岛做官。从此贾岛开始飞黄腾达。文中一个聪明有心计又爱耍点小计谋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虽然写得有失偏 颇,但小作者精巧的构思,大胆地想象,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还有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骨针对性地进行练笔。如:辛弃疾的《清*乐.村居》让学生以《瞧这一家子》为题进行扩写练*;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岑参的《塞下曲》让学生以《飞将军李广》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如:《石灰吟》、《回乡偶书》、《七步诗》、《赠汪伦》等。只要悉心指导,许多古诗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练笔。

      2.根据需要,有目的练*片断。

      学生的作文水*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这里所说的写作训练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再如:《小儿垂钓》要求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钓竿,掩映在河边草丛中,行人问路,急忙摇手,但却不应声的天真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古诗文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教师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作水*的目的。

      3.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作者只精炼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到关键处嘎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或者地作品的叙述中,与人物交流时,只截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其余的语言干脆隐去不提。当然这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技术”处理。但这却为我们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留下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画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雨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 闻犬吠,风雨夜归人”前两句,地承接中又有跳跃,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之间有一段时间,应有一些可以描述的事物的。如:主人的询问,投宿者的应答,主人要尽的地主之意,与投宿者的感激礼宾司,作者都略去了。那么在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情景,安排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揣摩人物可能进行的对话。又如:《寻隐者不遇》作者在诗中只写几句典型的语言,其它的都隐去不提,在这我就曾经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吟诵,学生完全理解诗意之后,我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与童子,进行演练。在后来进行的练笔中学生写道:诗人气喘吁吁,边擦汗边来到隐者门前,举手扣门。“谁呀?”伴着一声清脆的童音,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位关挽双髻的童子,门内走出来,“请问公子有事吗?”诗人连忙拱了拱手:“这位小哥,敝人这边有礼了。”“还礼,还礼。”童子连忙也拱了拱手:“啊,小哥,麻烦你通报一声,就说贾岛前来拜访。”诗人恭敬地说到。童子一听,一脸歉意:“哎呀,真对不起,我师傅今天一早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这么大的山,我也不知道师傅在什么地方。”“这……”诗人失望极了。“要不公子明天再来,明天师傅在家中磨药,不会出门的。”童子说。“那也好。”诗人又一次拱了拱手,“隐士回来之后,还请小哥通禀一声,就说贾岛曾来拜访。多谢,多谢。”“不客气,我一定会把话带到的。” 童子爽快地答道。“那就拜托了我先告辞了,明日再会。”“恕不远送,公子走好。”贾岛转身向山下走去。一段谈话,想象合理,活灵活现,学生甚至将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古人说话的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训练长期开展,怎么会不使学生语言有所提高呢?

      二、归纳方法,指导作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限于本人的阅历有限,还未见过相关内容的文章,加之古诗文的内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旅者那种思乡的愁绪,旅途的孤寂跃然纸上。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景物衬托法。

      2.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后两句“夜籁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来。“作者陆游在此并不像前两句那样直抒自己的爱国之情,而是将笔墨放到了自己做的一个梦上。梦中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踏着冰封的河面,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杀场。此时的陆游已有六十八岁,年老力衰,但在梦中还记得上前线立功杀敌,一腔爱国热情,从一个梦境中充溢而出。作者在这儿通过梦境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我们将这种写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二――梦境展示法。

      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三――动作暗示法。

      4.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摸索中,我们还从古诗文中归纳总结出许许多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如:根据《早发白帝城》中诗句描述的长江水流之急,小船轻快的方法,归纳出可以进行外延的“无形事物有形衬”的写法;根据《鹿寨》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个描写空山深林幽静的句子,归纳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另外还有“言情就写情,字字句句都含情”,“言情不体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等根据古诗文归纳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针对整篇作文而提,而是针对于作文的细微之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一法一诗,形成系列,进行训练。在从古诗文提炼方法时,教师必须注意重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达到教学目的即可。这样长期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有使学生熟吟古诗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

      三、吟诵理解,促进感悟

      作文本质上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决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为在作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然而从学生的作文中却可以体现出来。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注重到通过吟诵、理解、入诗境、悟诗情,促进学生对诗作意境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潜移默化

      地指导学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十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选择一两件能表现爸爸或妈妈关心和爱护自己,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来写。这类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写了千百遍的老题材,遇到这类题目学生的选材不外乎是妈妈送自己上医院,爸爸帮自己补功课之类老生常谈的材料,既无新意,也没有真情实感。其实,最能体现父母之爱的往往是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说是一幕场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怎样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新颖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关键。这些教师心里是明白和,但教师如果只一味的跟学生强调要选小事,找细节,学生没有感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究竟选什么样的小事,找什么样的细节不理解,恐怕是难以在选材上有所突破的。为促进学生感悟,我在这儿引入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呤》一诗,通过吟诵理解,使学生明白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千古佳作。作者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最爱历名山大川,母爱对于孟郊这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时的痛苦时刻。这首诗描述正是这种时刻,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普通场景,然而表现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歌颂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语句朴实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但一片母爱的纯情却从普通的场景中冲溢而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通过诵读,学生一脸肃穆,很容易的领悟了本次作文选材应做到“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也选出了精彩鲜活的材料:父母为了接送自己上学在风雪中成了一个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晕船,不能进船舱睡觉,母亲不顾带病的身体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宿;父亲因孩子考试不好,失手打了孩子,后悔得泪流满面;由于自己的顽皮,不安生,将脚伸入了自行车辐条被绞伤,而父亲却一个劲自责,说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后来材料时,许多学生因激动,在叙述时流下了幸福、感激的泪水,学生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无关系的。

      “诵古诗,学作文” 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商榷。只要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宝藏,踏实的进行训练,相信学生作文水*与语言素养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的。

      一天上午,我正在写作业,弟弟拿着我的古诗书,对我说:“姐姐,请你教我读古诗,好吗?”我爽快的答应了他,写完作业后,我便从古诗书中挑选一首比较简单的诗。挑好后,我便对他说;“我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好吗,”弟弟使劲地点点头说;“好,好,就听姐姐老师的。”于是我喝了口水,润了润喉,读了起来,“白日依山尽”。弟弟跟着读“白日依山尽”。之后我读“黄河入海流”。弟弟又跟读 “黄河热海流”。我说不对,是“入”海流。“热,热,……,入”弟弟结结巴巴的终于读了出来。

      “对了,对了,弟弟太聪明了,”我不失时机的夸奖他。之后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弟弟把“层”读做“成”连忙帮弟弟改正过来,我又教他两便之后,再考他,竟然连一个字都不错的读了下来。

      并且,他读时还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呢。

      可是,光学*一首诗怎么能满足他那强烈的求知欲呢?之后,我又教他诗的意思,并且又教了他五首古诗。这回弟弟可不像开始时那么粗心了,认认真真地去读每一个字,竟然没有几处错的地方,甚至连一些诗句的意思,也能解释出五六分。我们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度过了一上午。

      二姨回来后,听小弟弟说学会了六首古诗,是姐姐教的。并且说;姐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大家说,我够格吗?

      五岁的宸宸迷上了拉丁舞,央求我给她报个拉丁舞班。那天,上完课,她兴致勃勃地从舞蹈教室里出来,对我说:“妈妈,我可喜欢崔老师了。”“为什么?”我问道。宸宸说:“因为崔老师好看。”怪不得报名那天,宸宸一直盯着崔老师看呢!崔老师的确漂亮,高鼻梁,大眼睛,满脸的笑意。

      我问宸宸:“你说崔老师好看,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她呢?”宸宸歪着小脑袋想了会儿说:“完美!”我立刻表扬她:“小宸宸这个词真好!”这个词得到了我的肯定,她挺得意,又跑到崔老师面前,大声说道:“崔老师 ,你真完美!”崔老师冲宸宸笑了,宸宸开心地和崔老师说再见,离开了舞蹈班。

      回家的路上,我说:“宸宸,我来教你一首诗,好吗?”

      “恩,你教吧!”

[阅读全文]...
  • 学古诗作文八篇

  • 学古诗作文八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古诗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之一,尽管许多教师在作文中进行了大量的摸索与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长期训练下去,却终究未跳出为写作文而教作文的圈子。让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经明确指出:“人们在学*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之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于它的存在。”现行的作文教学研究大多是摸索作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这其实是在激活已存贮在大脑中的那些与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上下功夫。一旦激活,学生的作文当然会有一定的提高,但往往时间一长,学生的作文水*就又会裹足不前。这是因为研究忽视了学生大脑中存贮的相似块。试想,在学生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那些与某次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你的方法再好又去激活什么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想要长期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就必须处理好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与积累存贮相似块的关系,也就是既要探索作文的途径,方法和规律,又要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了“诵古诗,学作文”的作文教学实践,以期在作文教学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诵古诗,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新大纲中明确的指出的:“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意我想也在于此。

      在“诵古诗,学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提供材料,进行练笔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练笔。

      1.拓展外延,多角度练写全文。

      有些古诗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这就可以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应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如:我在教给学生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时,学生了解了诗的由来后,仿照当时正在上演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写出了《戏说贾岛产》一文。文中叙述了贾岛是一个颇负文采的小和尚,在受到了一个云游四方号称算卦铁嘴的游说之后,蓄发还俗,进京谋求功名。但是却屡试不中,又没有了回家的盘缠。他听说当时的京兆尹韩愈礼贤下士,广交天下文人,认为这是一个发达的机会,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天,趁韩愈外出的时候,故意以思考诗作为名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被军兵抓住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连忙解释是因为自己沉溺于诗作,不知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究竟是“敲”好,还是“推”好。正沉思的时候无意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原谅。韩愈听了这些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为贾岛的好学深受感动。欣然邀请贾岛入府中长谈。并力保贾岛做官。从此贾岛开始飞黄腾达。文中一个聪明有心计又爱耍点小计谋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虽然写得有失偏 颇,但小作者精巧的构思,大胆地想象,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还有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骨针对性地进行练笔。如:辛弃疾的《清*乐.村居》让学生以《瞧这一家子》为题进行扩写练*;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岑参的《塞下曲》让学生以《飞将军李广》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如:《石灰吟》、《回乡偶书》、《七步诗》、《赠汪伦》等。只要悉心指导,许多古诗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练笔。

      2.根据需要,有目的练*片断。

      学生的作文水*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这里所说的写作训练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再如:《小儿垂钓》要求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钓竿,掩映在河边草丛中,行人问路,急忙摇手,但却不应声的天真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古诗文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教师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作水*的目的。

      3.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作者只精炼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到关键处嘎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或者地作品的叙述中,与人物交流时,只截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其余的语言干脆隐去不提。当然这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技术”处理。但这却为我们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留下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画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雨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 闻犬吠,风雨夜归人”前两句,地承接中又有跳跃,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之间有一段时间,应有一些可以描述的事物的。如:主人的询问,投宿者的应答,主人要尽的地主之意,与投宿者的感激礼宾司,作者都略去了。那么在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情景,安排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揣摩人物可能进行的对话。又如:《寻隐者不遇》作者在诗中只写几句典型的语言,其它的都隐去不提,在这我就曾经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吟诵,学生完全理解诗意之后,我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与童子,进行演练。在后来进行的练笔中学生写道:诗人气喘吁吁,边擦汗边来到隐者门前,举手扣门。“谁呀?”伴着一声清脆的童音,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位关挽双髻的童子,门内走出来,“请问公子有事吗?”诗人连忙拱了拱手:“这位小哥,敝人这边有礼了。”“还礼,还礼。”童子连忙也拱了拱手:“啊,小哥,麻烦你通报一声,就说贾岛前来拜访。”诗人恭敬地说到。童子一听,一脸歉意:“哎呀,真对不起,我师傅今天一早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这么大的山,我也不知道师傅在什么地方。”“这……”诗人失望极了。“要不公子明天再来,明天师傅在家中磨药,不会出门的。”童子说。“那也好。”诗人又一次拱了拱手,“隐士回来之后,还请小哥通禀一声,就说贾岛曾来拜访。多谢,多谢。”“不客气,我一定会把话带到的。” 童子爽快地答道。“那就拜托了我先告辞了,明日再会。”“恕不远送,公子走好。”贾岛转身向山下走去。一段谈话,想象合理,活灵活现,学生甚至将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古人说话的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训练长期开展,怎么会不使学生语言有所提高呢?

      二、归纳方法,指导作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限于本人的阅历有限,还未见过相关内容的文章,加之古诗文的内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旅者那种思乡的愁绪,旅途的孤寂跃然纸上。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景物衬托法。

      2.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后两句“夜籁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来。“作者陆游在此并不像前两句那样直抒自己的爱国之情,而是将笔墨放到了自己做的一个梦上。梦中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踏着冰封的河面,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杀场。此时的陆游已有六十八岁,年老力衰,但在梦中还记得上前线立功杀敌,一腔爱国热情,从一个梦境中充溢而出。作者在这儿通过梦境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我们将这种写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二――梦境展示法。

      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三――动作暗示法。

      4.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摸索中,我们还从古诗文中归纳总结出许许多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如:根据《早发白帝城》中诗句描述的长江水流之急,小船轻快的方法,归纳出可以进行外延的“无形事物有形衬”的写法;根据《鹿寨》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个描写空山深林幽静的句子,归纳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另外还有“言情就写情,字字句句都含情”,“言情不体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等根据古诗文归纳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针对整篇作文而提,而是针对于作文的细微之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一法一诗,形成系列,进行训练。在从古诗文提炼方法时,教师必须注意重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达到教学目的即可。这样长期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有使学生熟吟古诗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

      三、吟诵理解,促进感悟

      作文本质上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决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为在作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然而从学生的作文中却可以体现出来。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注重到通过吟诵、理解、入诗境、悟诗情,促进学生对诗作意境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潜移默化

      地指导学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十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选择一两件能表现爸爸或妈妈关心和爱护自己,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来写。这类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写了千百遍的老题材,遇到这类题目学生的选材不外乎是妈妈送自己上医院,爸爸帮自己补功课之类老生常谈的材料,既无新意,也没有真情实感。其实,最能体现父母之爱的往往是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说是一幕场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怎样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新颖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关键。这些教师心里是明白和,但教师如果只一味的跟学生强调要选小事,找细节,学生没有感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究竟选什么样的小事,找什么样的细节不理解,恐怕是难以在选材上有所突破的。为促进学生感悟,我在这儿引入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呤》一诗,通过吟诵理解,使学生明白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千古佳作。作者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最爱历名山大川,母爱对于孟郊这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时的痛苦时刻。这首诗描述正是这种时刻,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普通场景,然而表现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歌颂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语句朴实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但一片母爱的纯情却从普通的场景中冲溢而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通过诵读,学生一脸肃穆,很容易的领悟了本次作文选材应做到“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也选出了精彩鲜活的材料:父母为了接送自己上学在风雪中成了一个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晕船,不能进船舱睡觉,母亲不顾带病的身体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宿;父亲因孩子考试不好,失手打了孩子,后悔得泪流满面;由于自己的顽皮,不安生,将脚伸入了自行车辐条被绞伤,而父亲却一个劲自责,说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后来材料时,许多学生因激动,在叙述时流下了幸福、感激的泪水,学生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无关系的。

      “诵古诗,学作文” 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商榷。只要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宝藏,踏实的进行训练,相信学生作文水*与语言素养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的。

      读了“英英学古诗”这篇课文以后,我也萌生了教奶奶学古诗的想法。

      星期五放学的路上,我非常自豪的对奶奶说:“奶奶,我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念远方亲人的心情。奶奶,我来教您好吗?”奶奶看到我一本正经的样子,连连点头。

      吃完晚饭,我像模像样的当起了小老师,教奶奶学*“静夜思”这首诗。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了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了一遍以后,便带着奶奶一句一句的读,奶奶认认真真的跟着我读了起来,但是因为奶奶小时侯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普通话也读不标准,再加上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总是把“床前明月光”读成了“床前明月huang,”教了好几遍,还是纠正不过来,奶奶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说是不学了,我学着妈妈*常鼓励我的样子开始鼓励奶奶:“奶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您一定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你肯定能行的。”奶奶看到我一脸的期待,不忍心拒绝,只好跟着我继续学起来。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经过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奶奶终于把这首诗读正确了,我开心极了!兴奋地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奶奶看到我开心的样子,也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更加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真谛,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我们的古诗学*充满乐趣。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来个“古诗才艺大比拼”。比赛要求是:围绕杜甫的《绝句》,用小组成员最拿手的方式来表现出诗句的内容。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分头准备。语文活动课上,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活。第一小组是配乐朗诵,表演的同学边朗诵还边做动作,朗诵完了,大家鼓起掌来。第二组是故事改编,他们把诗句改编成了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第三组即兴绘画,一个同学朗诵,一个同学用彩色粉笔画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远山、航船等,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板画,真是太绝了。第四组端上了一碗菜,用了蛋黄、青菜、葱、萝卜、等材料,菜在诗中,诗中有菜,妙不可言。第五组的才艺最见功夫,是一幅绒线壁挂,用黄、红、绿、蓝等色彩鲜明的绒线编织而成。其余还有国画、布贴、刺绣等,最后老师播放了音效动画。这节课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古诗可以有这么多的表现方式。

      从此以后,我们对古诗的学*越来越有兴趣了。

      今天,我和妈妈坐在一起学古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们每人读了几遍,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背了起来。和妈妈一起学古诗,我很快乐。我们俩觉得唐代诗人写的古诗都很优美,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画下来。

      我先画了李白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喝酒,地上还画了一个酒壶。接下去我又在他身边画了些花花草草,画越来越好看了。这时,我发现本来是“举杯邀明月”,可我却我画了一个个大大的太阳,成了“举杯邀明日。”太搞笑了。还好,聪明的妈妈用胶带把太阳的光“去掉了”,这样太阳就变成了月亮。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学古诗了,已经学会了60首了。我想每天学一首古诗,每天画一幅画。这个寒假很长,有古诗一直陪着我,我觉得很开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要说起我最熟悉的古诗,那莫过于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了。这首诗歌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歌的前两句是写在诗人作客他乡的一个夜晚突然间产生的一种惆怅的感受。深夜里,诗人仰首看到那一轮悬挂空中的明月,不由得心情感伤,思念故乡与亲友。

      我从小学*了不少古诗,会背会默写的也不少,但是我对于许多古诗还仅仅停留在背诵的基础上,要说意思还是不太理解,总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究竟是怎么样一种景象,比如“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感受。在学*故事的过程中,我的小脑瓜里面充满了对故事无数的问好。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去买一本古诗集册,她要求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在一开始,我有点不乐意,心想这古诗都是几百上千年之前的东西了,这么陈旧我们还需要去背它们吗?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找了语文老师。老师听到我的困惑,耐心地告诉我:“古诗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灿烂的一部分,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只要你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文学底蕴了。时间长了,你的肚子里有墨水了,就能成为一个内心饱满的人。”听了老师的解释,我豁然开朗。于是我继续捧起手边的书本,背了起来。

      当读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时,我非常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让我知道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替儿子缝衣服,那一针一线是母亲对儿子多少的爱和惦记啊。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没有再比母亲的爱更深沉的了。

      古诗词太美了。那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是现代人已经不可再重新创造的瑰宝,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格调。

      我喜欢诗,因为诗能让我有美的感受。读诗,是快乐的体验;读诗,是美好的畅想。

      一天上午,我正在写作业,弟弟拿着我的古诗书,对我说:“姐姐,请你教我读古诗,好吗?”我爽快的答应了他,写完作业后,我便从古诗书中挑选一首比较简单的诗。挑好后,我便对他说;“我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好吗,”弟弟使劲地点点头说;“好,好,就听姐姐老师的。”于是我喝了口水,润了润喉,读了起来,“白日依山尽”。弟弟跟着读“白日依山尽”。之后我读“黄河入海流”。弟弟又跟读 “黄河热海流”。我说不对,是“入”海流。“热,热,……,入”弟弟结结巴巴的终于读了出来。

      “对了,对了,弟弟太聪明了,”我不失时机的夸奖他。之后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弟弟把“层”读做“成”连忙帮弟弟改正过来,我又教他两便之后,再考他,竟然连一个字都不错的读了下来。

      并且,他读时还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呢。

      可是,光学*一首诗怎么能满足他那强烈的求知欲呢?之后,我又教他诗的意思,并且又教了他五首古诗。这回弟弟可不像开始时那么粗心了,认认真真地去读每一个字,竟然没有几处错的地方,甚至连一些诗句的意思,也能解释出五六分。我们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度过了一上午。

      二姨回来后,听小弟弟说学会了六首古诗,是姐姐教的。并且说;姐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大家说,我够格吗?

      记得儿时,妈妈很少给我讲故事,给我讲的几乎都是古诗。一开始听起来觉着乏味,但慢慢地,我越来越觉得有趣。

      听到杨万里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我便在家中撑起一把大伞挥来挥去,寻找风的方向;听到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我便会仰望星空,寻找银河里的牛郎织女星……古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好多的乐趣,读古诗,我会去还原诗人的场景,找到好多乐子。

[阅读全文]...
  • 夏日唐诗作者白居易

  • 夏日,唐诗
  •   唐朝著名诗人写的关于夏天的诗哪一首?全诗主要是什么内容?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

      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

      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

      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

      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小学古诗的作者 - 句子

小学古诗的作者 - 语录

小学古诗的作者 - 说说

小学古诗的作者 - 名言

小学古诗的作者 - 诗词

小学古诗的作者 - 祝福

小学古诗的作者 - 心语

推荐词条

春天劝学的古诗 古诗三首元日的古诗意思 清明的简单古诗视频 表达友谊地久天长的古诗 使至塞上的视频古诗 有骨气的古诗和有骨气的人 清明节的古诗文字 采莲曲的古诗李白写的 养生类的古诗 春日古诗的小故事 抒感怀故居的古诗词 诗经里关于亲情的古诗 关于坚持不懈终于成功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音画 古诗张九龄的春江花月夜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鉴赏 古诗中的苏苒 自责古诗少一点字的古诗 三和八的古诗 古诗南荡宋王安石的拼音古诗 外出打工的心情古诗词 杨万里货辛弃疾的那些古诗吗 形容泪痣的古诗 古诗带拼音的云 选五首带有年字的古诗 藏在古诗词中的清明 快子的七绝古诗词 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清明节古诗 夸赞别人活泼的古诗词 赞美果树果实累累的古诗 小朋友十岁生日的古诗比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