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
导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史称“魏国”,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
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
北魏的前身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该民族自东汉以来,经常与*接触,不仅占据匈奴故地,而且据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片土地,由于拓跋氏的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数民族为主人的北魏*。
鲜卑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拓跋部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自拓跋珪后的强大,原始社会解体,步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又由于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在奴隶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过渡到封建社会了。
拓跋氏本系游牧为生,由北向南推进中,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从游牧业转向农业的同时,亦必然弃逐水草而居转向*的定居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于是,为进一步改变落后统治制度,吸纳接受*先进的文明,向*学*,在孝文帝时代掀起汉化运动的高潮,亦就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青、齐、洛、豫、冀、秦、雍、徐、兖等州相继发生起义,北方边镇一带反抗逃亡频繁。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地深入地改革。孝文帝就承担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改革。
第一,班俸制代替断禄制。北魏官吏塬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隶户。地方官吏只要上缴额定的租调,就可以任意搜括、贪污,旧制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谷二十石。有的州县只产麻布,因此,又令每户出帛一匹二丈,存放州库,作为官府委託商人调换布帛之用。有的商人籍此渔利。公元484年魏孝文帝下诏:「始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户增调帛叁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中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使开国以来形成的贪污之风有所收敛。
第二,以叁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西晋末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基层行政机构瓦解,出现以宗法关係为纽带,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坞堡。坞堡主管辖着前来依附的中小地主,众多的农民,部曲佃客。北魏初实行坞堡主任宗主督护制,所以民多隐冒,五十、叁十家方为一户。公元486年开始实行叁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长。负责督察户口,催督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令,从而健全了县以下基层行政机构。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
第叁,实行均田制。北魏时由于豪强地主佔有大量土地,而很多农民又得不到土地,农民或转入私门,成为豪强地主的隐户,或亡聚山泽起义反抗。隐户增多,使国家税、赋减少。农民的反抗,动摇着国家的统治,为了缓和这一社会矛盾,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叁十亩。
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叁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均田令是北魏初期在旧都*城实行的计口授田、畿内课田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全国範围内推广。均田令并没有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在保障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束缚农民于土地,强迫他们垦种土地,以增加封建国家的租调收入和徭役来源。均田令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自耕农民对所耕土地的佔有,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多少得到了一些荒田。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北魏在实行叁长制的'同时,还颁了新的租调製,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1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其租调与一夫一妇数量相同。由于以一夫一妇为徵收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主的营私舞弊,一般农户的负担略有减轻。流散的农民被强制定居,许多荫户户口脱离了宗主豪强。国家纳税户口及租调收入增加了。
公元495年孝文武迁都洛阳。他向任城王元澄讲了迁都的理由:「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裡,因兹大举,光宅中塬,」元澄回答:「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为了迁都洛阳,孝文帝于公元439年十月「幸金墉城。诏徵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已卯,幸河南城。……乙未解严,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
迁都之后,又进行了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一系列移风移俗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和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亦有所缓和。更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歷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是一代贤明的君主,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汉化改革了,之后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那么在汉化改革中迁都洛阳是比较重大的举措的。
为了方便和汉族的沟通,以及学*汉族的文化,孝文帝一直有想要迁都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想要真正的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鲜卑族的人数也是比较多的,想要迁都就意味着很多的人是需要背井离乡的。
之后孝文帝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的。之后孝文帝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借着出兵攻打齐国的名义,实施迁都的举措。之后孝文帝亲自率兵南下,正好天气的帮助,导致这一路走的是十分的艰辛的,之后到了洛阳之后,孝文帝看见士兵们都比较的疲惫就说我们就在这边定都吧,已经走了这样远了,再回去是不实际的,大家也是比较疲惫的,所以就答应了。
之后在洛阳安顿好了之后,派人把原来的王孙贵族也迁过来,但是其中孝文帝的儿子比较的反对,至此孝文帝做了严格的处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进行反对了,所以孝文帝迁都洛阳还是比较聪明的。
孝文帝不仅在政策上面是比较果断的,而且孝文帝本身就是一位孝子,这也是他孝文帝称号的由来。为了拯救自己的父亲能够舍弃自己的性命,所以他身上的美德也是我们需要学*的。这就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典故。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历代的皇帝能够被后人记住最大的原因是自己在位的时候所推行的政策是不是对百姓有利的,其中孝文帝汉化改革对之后的民族大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评价北魏孝文帝。
当时的局势是比交复杂的,吏治混乱,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经常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在这样的局势中孝文帝选择了汉化改革。主要的内容主要是:首先需要改革吏治,通俗点说就是制定一系列的俸禄的管理办法,这样是能够从根本上面改变贪污的现象的。因为在改革之前,所有的官吏朝廷是不会发俸禄给他们的,那么他们主要是从当地的百姓中进行剥夺和搜刮。所以朝廷能够定时的发俸禄给他们,那么有些官吏就不会剥夺百姓的,百姓的`生活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的。
其次,当时的百姓都是靠着土地农活生活的,所以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有一项是均田制,就是暗按照既定的人口进行分配土地,这样一方面既能够帮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定时的向朝廷提供一定的赋税,所谓是一举两得的政策。
最后,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样的目的就是能够加强对于中原的控制,之前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不利于农作物的存活,迁都洛阳这边的环境是比较湿润的,不像山西那边干燥。
从上面评价北魏孝文帝我们是可以看出孝文帝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当时为了自己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很大胆的改革,这是一般人没有的魄力。
北魏皇帝列表及其简介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你知道一共经历了多少个帝王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魏皇帝列表,欢迎阅读。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1、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生*
魏道武帝拓跋珪(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珪,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兰氏的儿子。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简介 勤政爱民北魏第二任皇帝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人物生*
魏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也叫拓跋嗣。后魏第二任皇帝。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嗣的父亲道武帝拓跋珪为防止外戚专权,仿照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之制,将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处死(即子贵母死制)。拓跋嗣日夜啼哭,被拓跋珪训斥,出逃宫外。409年,拓跋珪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杀害,拓跋嗣*息谋乱,诛杀拓跋绍,即位登基,改元永兴。即位后,内迁民众,整顿流民。410年,派大军北伐柔然,取得胜利。后又将后魏实力范围拓展到河南,与东晋接壤。拓跋嗣励精图治,整饬内政,为南征作准备。422年,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后,亲率大军南征,在次年攻克虎牢等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领土。但是,在亲征中,拓跋嗣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在返回*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2岁。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4、北魏南安王拓跋余简介 在位仅八月的短命皇帝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北魏皇帝,在位仅八月。
人物信息
姓名:拓跋余
谥号:南安隐王
*:北魏
在世:5世纪―452年
在位:452年三月―452年十月
年号:承*
5、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简介 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
6、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简介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传位於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对方毒死,时年23岁。
3岁封储,12岁登基,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7、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 扩展北魏使国势盛极一时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8、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 被自己母亲胡太后毒杀
北魏孝明帝元诩,是宣武帝元恪的二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恪虽半信半疑,但为了给元氏皇朝留下血脉,所以还是格外小心,这才让元诩长大**。但元诩的生母在元诩即位后,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公元528年,已经19岁的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非常不满,于是法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了密诏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
9、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简介 被乱臣缢死的傀儡皇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北魏献文帝之孙,彭城王元勰(的嫡子(第三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担任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7年,被特封长乐王。528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
10、北魏长广王元晔简介 在位四月就废掉的北魏皇帝
北魏长广王元晔,即惠哀皇帝(509年-532年),字华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父扶风王元怡。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
人物生*
扶风王元怡的儿子,也是尔朱荣的妻侄,公元508年生,530年十月即位,次年二月被废,532年十一月甲辰(十四)(12月26日)被杀。在位四个月,年号:建明。
元晔即位后,尔朱兆进入京城,纵兵抢掠,并且,又一次大杀北魏诸王和百官,接着返回晋阳,命令尔朱世隆,尔朱度留镇洛阳,尔朱世隆更为残暴,人民对他恨之入骨,元晔在尔朱世隆的控制下整日惶惶不安,公元531年2月,尔朱世隆又废黜元晔,降封为东海王。元晔被废后,尔朱世隆拥立他们的*亲广陵王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极阳以杀,极阴以生——《黄帝四经·经法·四度》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晋书·帝纪·第六章》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黄帝四经·十大经·姓争》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列子·黄帝》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晋书·帝纪·第一章》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帝纪·卷二》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列子·黄帝》
声华实寡,危国亡土。——《黄帝四经·经法·亡论》
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尚书·虞书·大禹谟》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十二》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入朝曲》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纪·武帝纪》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早发白帝城》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的意思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
《早发白帝城》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
早发白帝城的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一》
宋代: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二》
宋代:魏了翁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三》
宋代:魏了翁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全文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文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宋]陈淳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於视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於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汙,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於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榘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宋]张镃
连夜雨作污渠泥,枯茎蠹叶纷满蹊。
塘坳蠕蠕长科斗,罋腹襄襄翔醯鸡。
湿生别种蛆蛭类,倒掷横跳浮却坠。
晴风一旦略嘘吹,便解飞腾添足翅。
初即阳光缓缓游,鼓队趋群屋角头。
雪片有声飘作阵,杨花无树辊成扑。
尔自与人风马牛,缘何耳边鸣啾啾。
1.《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元朝
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2.《登北邙山二首·其一》元朝
杨果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3.《邙山》唐朝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4.《北邙山》唐朝
吴商浩
北邙山草又青青,今日销魂事可明。绿酒醉来春未歇,白杨风起柳初晴。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堪取金炉九还药,不能随梦…
5.《过北邙山》唐朝
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空山夜月来松影, 荒冢春风变木根。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6.《临江仙·闲向北邙山下过》元朝
山主
闲向北邙山下过,侵天桧柏寒松。愁云惨淡罩群峰。昭阳冈上,坟列千层。也有周秦并汉魏,齐梁晋宋唐宗。哀声歌举送英雄。 …
7.《登北邙山二首·其二》元朝
杨果
魏家池馆姚家宅,佳卉而今采作薪。水北水南三二月,旧时多少看花人。
8.《北邙山》唐朝
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 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9.《破虏凯歌二十四首·昨从北邙山下过》宋朝
周麟之
昨从北邙山下过,旋移狼纛驻鸡笼。此身已是邻尸冢,又欲飞投鼎鑊中。
10.《北邙山歌》元朝
乃贤
北邙山高云嵯峨,山前日日闻挽歌。千金买穴望卿相,不道洛阳人葬多。长安归来锦衣客,昨日城南起新宅。雕阑华础满前楹,尽是当年墓边石。墓边野老鬓如丝,自言曾见筑坟时…
11.《邙山古意》唐朝
薛曜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
12.《北邙山》宋朝
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13.《月上海棠·昨夜因打北邙山过》宋朝
宋无名氏
昨夜因打北邙山过。见个骷髅儿道边卧。雨洒风吹,骷髅被牧童打破。知他是,李四张三王大。低头无语思量我。大限来时怎躲*。家有千金,难免这场灾祸。休争我,到底一家一个…
古诗词原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失题
宋代蒋之奇
三十六湖水所潴,其间尤大为五湖。中间可以置邮戍,隐然高阜如覆盂。
大开名园治亭榭,时燕朱履为欢娱。高台雄跨一千尺,熙熙乐国游华胥。
堂轩峻叠青壁滑,老蚌放开明月珠。苍龙脱角莹且泽,鲜瓜自与风雷俱。
郏家女子已仙去,尚有故井存通衢。淩波罗袜尘欲起,冉冉玉水翻红蕖。
摇辉蘸影弄姿媚,粉黛醉倒无人扶。牡丹芍药开四达,品第未必扬州殊。
武陵迷春无处问,杳杳仙路来盘纡。流杯插花欢客饮,霏霜溅雪来坐隅。
序贤祈爵发鸣镝,传花叠语争喧呼。主人能诗有仙格,锦囊丽藻纷披敷。
拟驱轻驾逐烟客,旷浪尘外天为徒。梦得池塘生春草,一句我知今古无。
西归定蹑瀛峤顶,气象早已居蓬壶。甘棠留爱在他日,好事传作淮南图。
答李生
清代曾国藩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
延津双创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
勋名自谓凌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
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
老刘偃素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罂。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增形影良可咍。
囗天广殿棵云开,飞房结构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国有颜回。
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服。
*地一朝能九例,欲与老刘争崔克。
万里辞家来从我,如金受治玉受锤。
所轮只有一心喻,献璞翻为两足灾。
世上升沉日子变,得失于我有何哉!朝来告别问何往,迎妇塞外调高洪。
长安自是别离海,新婚便作锦绣堆。
离情吉语议消说,新诗抄句千琼瑰。
我有一言生听取,冰案乃为福之媒。
富贵绮罗遭鬼瞰,忧患可以坚筋骸。
陈*终非贫贱客,王章莫忘辛苦怀。
边关十月雪融天,劝生为我尽一杯。
告少年
*现代*
太空暗无际,昼见非其形。
众星点缀之,相远难为明。
光形无所丽,虚白不自生。
半日见光彩,我居*日星。
西海生智者,厚生多发明。
摄彼阴阳气,建此不夜城。
局此小宇内,人力终难轻。
吾身诚渺小,傲然长百灵。
食以保躯命,色以逢种姓。
逐此以自足,何以异群生。
相役复相斫,事惯无人惊。
伯强今昼出,拍手市上行。
旁行越邻国,势若吞舟鲸。
古诗词原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1、关雎《诗经》
关关(拟声词)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在船的左右两边)流(捞取)之。窈窕淑女,寤(醒时)寐(睡时)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弹琴鼓瑟)友(亲*)之。参差荇菜,左右芼(挑选)之。窈窕淑女,钟鼓(敲击钟鼓)乐(使……快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所谓伊人(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那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道阻(艰险)且长。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溯洄从之,道阻(险)且跻(高)。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还没有完)。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弯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在人境(人居住的地方),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这样)?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傍晚)佳,飞鸟相与(相伴)还。此中有真意,欲辨(辨识)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遥望岷江上的五津,只见风烟迷茫)。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出外做官)人。海内(指全国各地)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邻)。无为(无须,不必)在歧路(告别的地方),儿女共沾巾(挥泪告别)。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王维
单车(一辆车)欲问边,属国(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过居延(在今内蒙古)。征蓬(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直,长河(黄河)落日圆。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指都护府的长官)在燕然(燕然山,即今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啼(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有的版本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8、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值万钱),玉盘珍羞(“馐”。珍贵的菜肴)直(通“值”)万钱。停杯投箸(筷子)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尚的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商汤时伊尹的典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哪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高高的船帆)济(渡)沧海。
9、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下王湾
客路(旅途)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10、望岳杜甫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夫如何?齐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和秀丽),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割昏晓(山的南北一明亮一昏暗,截然不同)。荡胸(心胸摇荡)生曾(通“层”)云,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角)入归鸟。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指被叛军占领的长安)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战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泛指多)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挂)长(高)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喝止不住),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一会儿)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睡相不好)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未断绝(停止)。自经丧乱(战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大庇(遮盖,掩护)天下寒士(贫寒的士人)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高耸的样子)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拉,扯)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酬(以诗相答)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朽烂)柯(斧柄)人(指晋朝人王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增长,振作)精神。
16、钱塘湖(西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水面才同堤*,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
17、观刈(割)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媳妇和婆婆)荷(肩挑)箪食(用竹篮盛的'饭),童稚携(提)壶浆(用壶装的汤和水),相随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去,丁壮(青壮年男子)在南冈。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缴纳租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吏禄三百石,岁晏(年底。晏,晚)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参考译文
1雎鸠儿啾啾地对唱,在那河中的小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哥哥想和她配成双。长长短短鲜荇菜,这边那边来捞它。美丽善良的姑娘,睡梦里都追求她。追求她呀追不上,睡梦里都把她想。想她呀,想她呀,翻来复去不能忘。长长短短的荇菜,这边那边来采它。美丽善良的姑娘,弹着琴瑟来亲*她。长长短短的荇菜,这边那边来拣它。美丽善良的姑娘,敲着钟鼓来欢迎她。
2深秋的芦苇啊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啊变成霜。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深秋的芦苇一片片啊,清晨的白露啊没晒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间。深秋的芦苇啊花灿灿,清晨的白露啊没全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啊阻碍又绕弯;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她又在那小岛间。
3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5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6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7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8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鸟正发出不如归去的啼声,才惊闻友人被降官渡过五溪,到龙标县去。关山阻隔,只有将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随着春天的东风吹到远在夜郎县附*的朋友,深情厚意,表露无遗。
9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0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 关于孝文帝改革评价的古诗 写北魏的古诗 咏北魏的古诗 北魏太后的古诗 北魏农村的古诗 汉文帝的著名古诗词 赞汉文帝的古诗 描写汉文帝的古诗 带魏的古诗词 送魏君的古诗词 魏武帝曹操的古诗 关于孝的古诗词全文 黄帝文化有关的古诗词 魏晋北台词 与皇帝有关的古诗词文化 赞美炎帝文化的古诗词 和黄帝文化有关的古诗词 魏腾达的古诗词 魏夫人的古诗词 帝阙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关于孝亲的诗文 黄帝文化有关的古诗词800字 魏晋南北的古诗 关于孝道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魏武祠的古诗词 帝王的古诗词 孝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关于魏字的 有关皇帝文化的古诗词整首
孝敬父母的古诗词语录 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 北魏之后是哪个朝代 北魏皇帝列表及其简介 古诗词原文 赋得北方有佳人古诗词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 诗名含有孝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孝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北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北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帝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帝字的诗词 含有北字的古诗词 带北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帝字的古诗词 带帝字的诗词名句 孝敬父母的古诗词语录 古诗词,超浪漫的文艺古诗词_绝句古诗词 关于孝顺的古诗词名句(孝敬父母的经典古诗) 以孝为主题的古诗词(赞美孝心的古诗名言) 古诗词作文 全文古诗词 古诗词原文 河北中考必背古诗词 关于北邙山的古诗词有哪些 相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早发白帝城的译文及诗意古诗词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古诗词 古诗词原文 古诗词原文 全文古诗词 关于魏了翁夏至古诗词三首
含有萧萧的古诗词 有春字的古诗的感想 杂诗三国魏曹植古诗的图片 反映能吃饭的古诗词 赞美梅花的品质的古诗 关于诗画的古诗 古诗表情感的答题术语 白茅草的古诗 强调总结的古诗 约客这首古诗的诗配画 儿童自我介绍时的古诗 风浅的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知识小报 带月子的古诗30首 形容时间好漫长的古诗词是 快速背语文古诗的好方法 关于写春节的古诗 哪首古诗形容父母子女的教育 古诗内心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祝贺祖国繁荣昌盛的古诗 人民日报筛选的四十篇古诗词 阴字的古诗词 中考带有炼字的古诗题 莲的古诗的作者是谁 适合安静的古诗词 那些长的古诗 描述癫狂的古诗 纪念英雄先烈的古诗词 形容人不守时的古诗 含正月元月一月的古诗 体现孝敬父母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