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关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 学生
  •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是一首唐人七绝。此诗记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暮春大好时光即将逝去所引起的愁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古诗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二、古诗注释

      注释

      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怜:喜爱。

      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溪上:一作“谷口”。

      三、古诗翻译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四、鉴赏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阅读全文]...
  •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歌鉴赏

  • 诗歌
  • 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歌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问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诗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眼前是黄鸟稀少,辛夷落尽,杏花纷飞。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2分)

      2、对比的手法。(2分)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2、试题分析: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却惊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阅读全文]...
  • 《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诗鉴赏

      “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

      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

      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 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

  • 清明,清明节
  • 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清明暮春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清明暮春里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译文及注释】

      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1、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3、借问:请问。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拓展:生*事迹

      德宗贞元六年(790)任秘书少监,其后行迹不详。事迹散见柳宗元《与韦中立书》、《旧唐书·赵宗儒传》、《唐诗纪事》卷四六。《全唐诗》存诗4首。

[阅读全文]...
  •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 阅读,古诗文
  •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归故山草堂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暮春归故山草堂字词解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⑵春残:一作“残春”。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⑶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⑷怜:喜爱。

      ⑸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⑹溪上:一作“谷口”。

      暮春归故山草堂翻译: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暮春归故山草堂阅读答案:

      试题:

      1.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剖析:诗人刻画“幽竹”所用的手法,综合全诗这是解题的一把钥匙,应是“对比”或者“反衬”而不是“拟人”。有两问,第二问重点要回答幽竹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

      2.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3.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4.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2分)

      5.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2分)

      6.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4分)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一幅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2、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3、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4、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出两个即可)2分

      5、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6、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

      7、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8、前两句描绘出谷口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纷飞的暮春景象,(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2分)

      9、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亦可,拟人手法可酌情给分)(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1分)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1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创作背景:无

      暮春归故山草堂赏析: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木兰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个人资料: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阅读全文]...
  • 暮归山中古诗词

  • 暮归山中古诗词

      古诗原文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翻译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注释解释

      归:返回。

      已:已经。

      昏:天黑,傍晚。

      濯(zhuó)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月在涧(jiàn):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栖(qī)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暗树:一作“暗径”。

      流萤(yíng):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杜牧《秋夕》:“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候:等候。

      蔬饭:粗菜淡饭。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隔:分隔。

      河汉: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元稹《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诗文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常的生活片断。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十分准确,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问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也许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阅读全文]...
  • 《张天师草堂》赏析

  • 《张天师草堂》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

      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

      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无喧。

      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

      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

      忽然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作品赏析

      张天师草堂幽景,心而与物化焉。

      注:

      1:张天师:张道陵。学道于龙虎山。

      2: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宴,闲也。

      3: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方丈,方丈之小室。

      4: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四气,四时阴阳变化之气。

      5: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亭午,中午。暾,日初升也。

      6:遂登□子□,因□田生樽:原缺三字。

      7: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玉书,《黄庭经》也。窅,远也。

      8: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心化,心与物化也。目精,眼珠也。

    整理:zhl201610

[阅读全文]...
  • 王维《送张五归山》

  • 送张五归山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全文]...
  • 闲闲诗话第11期--暮春三月,草长莺飞

  • 三月
  • 新的一年开始了,【闲闲诗话】去年一共做了十期,有很多朋友的支持,感谢他们写了很多漂亮的诗歌。

    在这个时代诗歌更像是理想和笑话,在生活里可有可无,甚至成了赚钱的绊脚石,写的好了无人问津,写歪了千夫所指。

    我个人不那么热爱诗歌,但是我打心眼里喜欢我那些喜欢诗歌的朋友,我觉得他们热爱诗歌后,就变得愚蠢又纯粹,变得偏执又有趣。我不太能为他们做什么,只是想提供一个小小的*台,像布置任务一样,强迫他们持续的写着,持续的保持着纯粹和有趣。

    经营了一年的公众号,渐渐的有了起色,有了微薄的收入,我想我也可以为他们做的更多一点。所以新一年的闲闲诗话,会取消去年的所有人在同一个主题下竞争的方式,我一会一个个的隆重的介绍,那些喜欢诗歌,在生活中充满着着理想与偏执的诗人们。

    诗人/ 迴雲者

    迴雲者,本名周华池,198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中文系毕业,发表作品有《此岸逢君》《峨眉山》《麝香蝶》《林芝》《步履间》《忆,悲情看客》等。

    对于诗歌理念:

    吾辈落笔成诗,中体为骨,*体为貌,道人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三月行游》

    暮春

    是否,有过一朵花

    砸入三月

    你未醒的襟怀里

    一眼望去

    彼时的草

    也显得浅阔

    莺声

    也别致清啭

    你有过吗

    在这样的天气里

    越过溪桥,越过村野,越过春山

    不抚弄一枝

    不摩挲一石

    只高声行游

    在这片刻的散荡间

    不随意显现嗔恨

    不掩饰*生痴绝

    不必

    想这一遭遭的

    区区浮沉

    ——迴雲者·春记

    本期的主题是取自《与陈伯之书》,这是一封书信,全文也没什么意思,只要记住其中四句就够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孔子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很喜欢暮春,一个人行走在春天里,或者带着小朋友去春游,都让我感到愉悦,正如迴雲者说的:

    不抚弄一枝

    不摩挲一石

    只高声行游

    只要走在山路间,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一路的前行,走着走着心路就豁达了,就纯粹了。就忘记了所有的不欢快,就不去想区区浮沉。

    穷途而哭的阮籍,江海寄余生的苏轼都是没有选好季节,不然一定和迴雲者一样欢快。

[阅读全文]...
  • 写在杜甫草堂前的诗歌

  • 杜甫,诗歌
  • 写在杜甫草堂前的诗歌

      你一生如此贫困潦倒,

      并非因为没有杰出的才华;

      你毕生所有的付出,

      却显得如此的廉价。

      你作诗像你做人一样,

      多了一份刻板、木讷;

      你做人像你作诗一样,

      少了一份变通、圆滑。

      究竟是上天有意在捉弄,

      还是因你的命运欠佳?

      最终像一片被秋风抛弃的落叶,

      终日在惶恐中浪迹天涯。

      有人生来就口含珠砂,

      只因为有个富爹豪妈;

      尽管你能够穷经皓首,

      却无缘锦衣玉食、豪宅广厦。

      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吗?

      你却为一间破旧的老屋,

      空喊天下的寒士无家。

      不是说“学而优则仕”吗?

      拾遗补缺却伴随你一世青丝白发。

      人家是“玉盘珍羞直万钱”,

      你却是“日瘦气惨凄”、囊中匮乏;

      人家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你却终日为起码的.生存苦苦挣扎。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呢?

      我想你未必会成为诗坛圣手、艺苑奇葩;

      即使你生逢太*盛世,

      也未必会位极人臣、飞黄腾达。

      当你在哀叹“路有冻死骨”的时候,

      人家却在醉卧长安寻酒家,何等潇洒,

      同样在文坛艺海耕耘劳作,

      不同的人生竟然会产生这么大的落差。

      ――自古以来财富就是两极分化,

      这就是大千世界的万别千差。

      与生俱来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而命运却注定你一世的生涯。

      假如,假如你能够学会投机钻营、奉迎拍马,

      *们或许就会将你视为一家,

      那时候你也可以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再不用怨怪“天地终无情”,

      从此摆脱命运对你不公正的挤压!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句子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语录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说说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名言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诗词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祝福

古诗暮春归的山草堂 - 心语

推荐词条

魏晋时期的古诗词及感想 含有木兮的古诗词 适合当做评语的古诗词 灯光桨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古诗词还 有关红领巾的一首古诗 西边塞风光的古诗 有更那堪的古诗 寒食这首古诗的寓意 劈波形的古诗 初中浪漫的古诗词 古诗观猎的作者 关于民族气节的古诗两首完整 关于厝的古诗词 生长向上的古诗词 古诗中常用反衬的手法 灶的古诗 古诗词大会的开幕词 写雨的古诗全首 立志古诗的串联词 古诗寒食的韵脚 描写传统节日古诗的诗配画 古诗元的纸币正面 古诗悯农的音乐 形容一个人的优势古诗 水在古诗文中的意义 宋卢钺的雪梅古诗其二 为祖国报效的古诗 陶渊明写的古诗惜时诵读 朋友圈有情怀的文案古诗 哪种古诗难度较高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