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二三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二三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二三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二三里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介绍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经有说明。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是宋代诗人邵雍(邵康节)所作诗词之一。《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诗歌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谢谢!
山村咏怀
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描写风景的优美。它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樓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试着想象一下,便会在我们眼前呈现这番情景: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也许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欢富于浓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学、艺术作品,喜欢感受它们并体验它们。于是,不论什么课、什么教学内容,总也要从中渗透对学生体验性的训练,希望他们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和一颗善感的心灵。
在教学古童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让他们认真看插图,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这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个能讲。趁他们讲得正欢时,我马上把思维角度一转,说:“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因为有过美术欣赏的基础,学生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清清说:“色彩很美,有绿的树,红的花,五颜六色的!”听到这里,还有人补充道:“五彩缤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和小草小花。”许可说:“摆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这儿一家,那儿一家,还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的学生甚至讲到了如果图中再画几座小桥,天空画上飞翔的小鸟就更美了。我小结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这一客观存在的形象概念,为下一环节抽象的想象体验做下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意思读出相应的句子,这样画与诗充分联系起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意境美。然后教学生书写生字一二三,因为是第一次写字,我着重和学生进一步认识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及位置,写字姿势、横的写法及位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
这节课传授知识较多,方法设计还不够完美、纪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后还应多加反思和学*。
一去二三里古诗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是关于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跟“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与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金波《金波论儿童诗》: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现代语言学家杨春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一去二三里》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诗人邵康节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诗人邵康节刚要动手,诗人邵康节的妈妈便喝住诗人邵康节,说:“你折一枝,诗人邵康节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诗人邵康节诗人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诗人邵康节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诗人邵康节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诗人邵康节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诗人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诗人邵康节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诗人邵康节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诗人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诗人邵康节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诗人邵康节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诗人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诗人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诗人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诗人邵康节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诗人邵康节论学,诗人邵康节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诗人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诗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诗人邵康节为师。诗人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诗人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诗人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诗人邵康节婉言谢绝了。
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诗人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诗人邵康节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诗人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诗人邵康节买下。诗人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诗人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诗人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
诗人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诗人邵康节又称疾不肯赴职。诗人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诗人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诗人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诗人邵康节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诗人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诗人邵康节。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诗人邵康节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诗人邵康节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诗人邵康节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诗人邵康节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诗人邵康节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诗人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诗人邵康节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诗人邵康节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诗人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诗人邵康节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诗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诗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诗人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诗人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诗人邵康节对诗人邵康节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诗人邵康节:“尧夫不应至此。”诗人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诗人邵康节给诗人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诗人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诗人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
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诗人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诗人邵康节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诗人邵康节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诗人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诗人邵康节戏谑,诗人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诗人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诗人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诗人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诗人邵康节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诗人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诗人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诗人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诗人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诗人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拓展阅读:一去二三里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一去二三里》语文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教学目标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
1.创设情境,步入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了达成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如下
1, 激趣导入
由“奇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初读古诗,学*生字。
先播放古诗视频,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古诗。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一读。然后老师指名带读生字,特别提醒*翘舌音。再用游戏“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让学生组词,说话巩固生字。学完生字,第二次读古诗,认识句号,再读。还做了游戏“找朋友”,目的在于巩固生字及数字与汉字的对应。
3.借助图画,感悟诗意
出示插图,老师配乐描绘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读古诗。教学生读好古诗的方法,生加动作读古诗。走*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读,再齐读。带着对美景的感受再读。
4.试背古诗
再读了又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5.拓展阅读
出示郑板桥用数字写的古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作业
用数字说几句话,写一首诗。
四、说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做的不够好。
1. 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教学不灵活,不知道随机应变。
2. 整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维不发散,呆板。
3.老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多元,针对性。
4.时间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赶,后面又有时间多。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4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4、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但由于本人语言功底薄弱,又没有其他让学生直观感知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课本上一副图,所以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我先让学生圈出诗中的生字宝宝读读拼拼,并借助所学的拼音拼读古诗,会读了读给同桌听一听。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学*课文,学生对这种学*方法还不是很能掌握,有个别学生不会圈生字。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三、复*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摘果子,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写字,巩固生字。但由于时间紧张,写字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初中生活二三事
“上课学霸,下课逗逼,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听,这是谁的声音?噢,这是我们的声音。这是谁的口号?这是我们班的口号。很特别吧?但在班牌比赛中,我们才第三名(不服气)。坐在教室里写作业时,我总是听见一些路过我们教室的人,嘴里念着:“逗比学霸班......”每当这时,我都会在心里偷笑——他们一定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特别的班名吧!那么,在这个特别的班级里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呢?
初中生活二三事:种花——成长
要是你来到李达中学,一定会发现,在一个教室门口,摆着许多花盆,花盆里有花生、白菜、仙人球,有的只有一盆土(其实里面有种子,只不过被玩死了)。没错,这就是“逗比学霸班”。
开学不久,很多班都从外面买了各种绿色植物把整个教室塞得满满的(尽管这并不好看,而且对身体没多大好处),但我们就不一样——老师让我们找一粒自己喜欢的种子,把它亲手种在一个自己喜欢的盆子里,然后贴上标签,写上种子的名字和种花的同学的名字。
不久,教室门前就摆满了各种花盆,大的大,小的小,美的美,丑的丑,倒也别有风味自成风景。我种了下了一盆多肉,下课时不时就看看它,放到阳光下让它晒晒太阳。又过了不久,有些花盆里的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有的却还是一块光秃秃的土——谁让他们使劲儿浇水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发了芽的花草长得越发茂盛,班里的气氛也变得活跃。那是不是说,我们也会像小花小草一样,茁壮成长,共同进步呢?
初中生活二三事:电影——情操
你以为看电影只是为了好玩?那你可能错了。在我们班里,看电影也是一门课程呢。作业不多的周末或考试后的晚自*,老师就会给我们看电影。到现在,我们看过的电影有《小鞋子》《地球上的星星》《爱。回家》《孔子》等,还看了《新年新诗会》的视频,虽短却超萌超可爱的电影短片《鹬》等等。《小鞋子》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最真实的淳朴和无邪,感受到阿里内心强烈的责任感;《爱。回家》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懂得了感受爱和表达爱,外婆佝偻的背影让我心潮澎湃潸然泪下;《地球上的星星》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能,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孔子》让我与千余年前的圣人亲密接触,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电影中,我们也放松了心情,唤醒了内心对*的渴望。这不是一个陶冶情操的好课程吗?
初中生活二三事:出游——眼界
“哇塞!这朵花好漂亮啊!还有这顶花环......”柳子街上传来阵阵惊叹,一列穿着校服的队伍走在街上,探头探脑,大惊小怪。这是老师们带我们出来游玩呢(当然是在考得好的情况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柳子街柳子庙,那里有很多卖小玩意儿的小摊,我看中了三条项链,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一狠心,都买了。柳子街柳子庙是纪念谁的呢?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作者啊。其他我就不知道了。老师摇头叹息:“你们这些孩子,就知道玩儿。”老师还说,我们暂时还没学到《小石潭记》那些文章,等以后学了,再带我们来,相信有不同的感触。“好!”同学们发出欢呼。“唉,你们这些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啊!”老师满脸无奈。
玩累了,小玩意儿也买了一堆,现在该去填饱肚子啦。于是队伍来到了湖南科技学院门口的“美食街”,这里看一看,那里瞧一瞧,可把我撑坏了。
恢复了元气,队伍就拉进了湖南科技学院的校园。原来大学生活是这样的!上上课,打打球,散散步,看看书——很美好的样子!我们在校园内的田径场和图书馆流连的半天,有点乐不思蜀了。
虽然这次我们走得并不远,但也开阔了眼界,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我知道,只有让自己的翅膀更有力更坚强,才能去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马上期末了,2017也即将来临。我们去电视台参加了“小先生”少年国学大赛的录播,我参加的合唱团也已登台表演,我们班15人加入的葫芦丝乐队即将闪亮登场,更让大家期待的是,我们的“新年诗会”将隆重举行。这实在是我有生以来最充实的半年啊。
在这个有着独特班名的班级了,发生了太多特别的事。未来三年,还有什么样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呢,真的好期待!
一、──初中生活二三事
刚才还疾呼男女*等、女权主义的女生们这时也不得不屈服于Physics的“淫威之下——开始抱怨为什么不出两份难度不同的试卷,因为我们万能的主上帝创造了物理能力相差很大的两类人——男和女。一个个“焦耳、“欧姆弄的我们“抓耳、“挠腮。“阿门!小声祈祷着,发现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足以让人的心跳加快到200/分的沙沙声仿佛无数条饥饿的蚕在吞食着试卷——尽管时不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然而,无情的下课铃还是如期而至,老师更是难得做起了守时的榜样,经过一阵不可避免的争强之后,抱着卷子,撇下一屋子的残兵败将扬长而去。
一些同学开始拥向电话亭,告诉Parents“我做好准备了,也请你们做好准备吧——男女混合双打。
二、──初中生活二三事
只是,校方不作美,安排给我们年级的活动是篮球比赛。这不是要丢我们班这批体育白痴的脸吗?赛前,一位同学酸酸地问道:“老师,万一一个不留神,咱们班赢了怎么办?。老师也半开玩笑地说:“那这个星期天就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Yeach!我们有些盲目地欢呼起来——尽管写八字的笔还没找着。紧接着,我们的队员高呼着“为了一个充满蓝天白云的周末冲啊!的口号,投入了战斗。上半场,尽管我们已超水*发挥,但仍落后几分,对手毕竟是“巨人国公民嘛。所以,下半场我们要背水一战了。我们挑选了着名的“女高音作为拉拉队“主唱,队员们也使出了最漂亮动作,以至于我们几度误以为自己置身于大洋彼岸的NBA篮球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时,我们领先了一分,但球还在一群强盗手中经历着磨难。我们的80只眼睛盯住裁判的秒表,“三、二、一,球打在了篮筐上。
我们在一阵欢呼声中懂得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想,老师也一定体会到“言多必失的真谛了。
三、──初中生活二三事
女生们打扫完教室,已是一片漆黑。不巧,楼道里的灯也坏了。这时别说是五指,就是手脚一起伸出去,二十指也别想看见。于是,女生们只好“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在“子夜中摸索前进。突然,黎明提前到达。原来是班长打起了手电。“我想起来还有同学怕黑,所以就回来了。女生们激动地喊着:“班长,你可真是男生中的李素丽,刘胡兰式的及时雨……一向谦虚的班长此时也不禁笑道:“区区小事,兄台何足挂齿。其实……不料,话还没说完,班长便来了个危险系数5。0的“后滚翻。原来,由于过度激动,班长已经被我们逼到了楼梯口的尽头,一不小心竟摔了下去。
唉,自古好人多薄命。
黄马畲(29)之初中生活二三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已经进入西城中学就读初中了,西城乡很小,从黄马畲出发距离五华里的路程,在砖亭(崇善亭)边上沿着沙石马路南上,一路弯弯曲曲,到达旧时西城农机(技)站的坡上,沿坡而下,就要进入西城乡圩上地界,坡下马路左边是化肥厂,还没到化肥厂门前,一股浓烈的化肥味就刺鼻而来,化肥厂并不生产化肥,那时候,全乡的农用化肥从黎川运来后都存放在这里,主要是尿素、碳氨以及磷肥等农家必备肥料。所以这里赶圩日都会比较繁忙,车水马龙,大家都要顺便拉点或挑点肥料回家务农。
紧接着坡下化肥厂的地方是砖瓦厂,大量的砖瓦胚和已经烧好的砖瓦都被整齐地堆放在马路一侧的空地上,像一只蜈蚣一样的烧窑道就匍匐在附*,几个窑工头戴草帽,肩批毛巾,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正在忙着做瓦胚。在往前走出百来米,来到进入圩上的最后一个坡道,坡道顶上的右边就是西城松油场,除了这里,松油厂在梅源村还有一个,两个油厂负责收购整个西城乡的松油脂。沿坡而下,就进入西城圩上了,每逢农历每月三或八,四邻八乡,甚至是交界的南丰人或福建人都会聚集到这里赶集。
其实圩上主要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街,赶集的人就是沿着这台街摆摊设点,相互构成买卖。*时圩上除了有点下早市外也比较清闲,除了每日早上和下午开往黎川县城的班车停靠在西城合作社的门口,有点人进进出出之外,就没什么了,毕竟只是一个千把来人的小圩上,从松油厂一下坡,左边就是西城药店,右边全是沿街的两层民房,再往前走几十米,街的右边就是合作社,布匹、鞋帽,文具等就分门别类摆放在合作社里面,合作社对面就是西城邮电所,那是寄个信或发个加急电报,打个摇把电话就都集中在这里。这里是圩日里最繁忙、最热闹和最挤的地方,偷钱的扒手最喜欢光顾这里,每个圩日总会有人被偷了钱大哭,也偶尔会在这里抓到个扒手,然后被大家打得个半死后落荒而逃。
街道到这里就被分出了两个岔,一路直上有一陡坡,坡顶就是乡*和西城粮站,由于坡陡又长,不安全,所以这里没有集市,乡*坡下就是西城小学,我五年级曾经在这里借读读过一年。另一路街面来了个九十度的转弯后,不出二十米又来了个九十度的转弯,西城杂货店就在右边出现了,全乡的油盐酱醋糖等副食品就在这里出售,所以这里进进出出的人也非常多。对面就是几家卖包子、馒头以及水粉的小店,沿街再往前走不远,两边就是西城人家沿街造的木房子,中间的巷子就变成了圩的延伸一两百米,卖豆腐的,卖猪肉的,卖其他各色东西的都有。我许多初中的同学都住在这里,包括杨文*、易润根以及杨福增等几十位初中同学。这些基本上就构成了西城圩的全貌,西城中学座落在西城薛家堡人的祖坟山的下面,这里离圩上弯弯曲曲有好几百米。沿西城河岸边而上,几百米后,有一座跨河木桥出现在你的眼前,我们读初中时,木桥已年久失修,有点破烂不堪,走在上面有点担惊害怕。西城中学就在河的对面,所以桥成了必经之路,周围各村到圩上都要经过此桥,所以桥上过往很大。那时候,桥的两边还有扶手和座椅,放学后,几个不怕死的胆大同学还坐在上面晃悠晃悠,炫耀自己牛逼。
那时,整个西城圩上可以分为三类人:“圩上作田人”“圩上工作人”以及“乡下作田人”,我们这些从各村到西城中学读书的都是乡下作田人的子女,所以,圩上的个别人包括圩上的个别同学偶尔总会欺负我们这些乡下作田人的子女,我们年纪小,胆子也小,所以被欺负后只能忍声吞气,不敢做声。当然,我们也有许多玩得要好的圩上同学,比如杨文*等,我和杨文*同学在我西城小学借读的那一年就是同桌,他人也和气,我会经常到他家去玩,他爸妈也对我很友善。只是初中毕业后,大家各自在外读高中,彼此不常见面,都忙于学业,忘却了这段友谊。
西城中学不大,我们那时候各年级就两个班,每班四十来人,全校也就两百多人。全乡读初中的都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读书。全校就三幢砖瓦房,和一个破厕所,上下两块空地就是所谓的操场和篮球场。老师办公和生活场所,以及住校学生的寝室和食堂用一个简单的围墙围住后,只留有一扇进出的门,房子依山而建,山上就是当地薛家堡人的祖山,山上葬满了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坟墓,由于山比较光秃。所以一目了然。我们上初一的时候,教室被安排在寝室出门后边上的那两间,一个甲班、一个乙班,我和苏彩虹、陈卫军、杨文*等都在甲班。那时候,教室和寝室都很破烂,冬天的时候,破烂的窗户抵挡不住呼呼的北风,我们只好自己从家里搞点农用薄膜糊在破窗上面抵御寒风和雨滴。不是圩上的同学,不论男女都住校。
那时候,家里穷,学校也穷,住校生活异常艰苦。我家所有的五个兄弟姐妹都曾经在这里求过学。只是大家都苦,所以小时候并不觉得特别苦,心态还是比较*衡地读过了难忘的几年初中生活。我们男生一共有三间相连寝室,每件寝室都排满上下高低铺的松木单人床,空出的地方就是大家活动和摆放每个人从家里带来的小木箱的地方,小木箱里放着各自从家里带的干菜和米。不管冬天和夏天,没有人有草*、垫被,跟谈不上什么热水壶,就是女生都没有,学校食堂只负责蒸饭,不提供热水,也不卖菜。这很正常,因为这些都要钱,而钱大家都没有。床上只有一床破破旧旧、薄薄硬硬的被子,没有人有枕头,每个人就躺在一块大大的松木板上,盖着一床破旧棉被睡觉。一个马桶就放在寝室门口的角落,一早起来,每天轮到值日的两个人除了打扫寝室的卫生外,还要扛着马桶倒尿。寝室院子里有一口井,寒来暑往,大家每天就用井里的水洗脚洗脸。一罐牙膏老早没了,还往死里挤,一块毛巾已经变成了破烂细条还在用,一把牙刷毛都掉的没剩几根还在在刷。只要每天早上在楼梯边的手摇铃铛“叮铃铃”的响了,大家就准时起床,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每个星期,除了周六下午大家可以回家外,每周的周三下午放学后,大家可以允许回家拿点米菜,条件是你必须第二天早读前赶回学校参加早读。这样的规定夏天还好,一旦到了冬天,天亮的晚,路远的同学必须四点多钟就起床,迎着黎明,摸黑走在山路上,急匆匆的赶回学校。迟到的同学只好责令下次不得回家,同时被班主任要求罚站,以儆效尤。我和黄马畲另外几个在初中读书的小伙伴就挨过罚,那个时候,家家穷,没有哪家有个手表什么的,计时一般都是凭着经验和估算,晚上就听鸡叫。鸡叫三遍了,天应该要亮了,但是误差还是比较大,为了方便计时,我爸狠心买了个闹钟,所以每周中间我们从学校回来,第二天早上要早早起床返校时就开好闹钟,但是闹钟用久了就老是不准,要么闹早了,吵得大家都醒了,要么到了时间干脆不闹,害得我们迟到挨罚,梅源或里堡等地的同学路程比黄马畲要远,所以起的比我们还要早,每当他们到达黄马畲对面的马路时,他们就会大声叫喊:“出发啰!”,我们就会回声“知道了,等等我”,然后匆匆出发,一同前往。冬日的早晨,我们为了不迟到,往往摸黑起床,摸黑出发,个别胆小的一个人不敢走山路,还得大人陪同送上一程。
每个周日的下午,所有的住校生都会优哉游哉地赶回学校,每个人肩上扛着一个米袋子,米袋子里装着自己在学校一周的口粮,同时还背着一个帆布书包,书包里除了一本课本外,一般都会放两个玻璃瓶子或牙缸,一罐装满了当天刚炒的新鲜蔬菜,另外一罐装的就是霉豆腐、辣椒酱、咸菜或者萝卜干、梅菜干之类的东西。我们每个农村来的孩子都要经常吃馊菜,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带来的新鲜菜第二天就会馊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舍得倒了,因为总比吃白饭好。每个在西城中学寄读的初中生,三年下来不知到吃掉了多少霉豆腐、萝卜干、辣椒酱以及咸菜等。关键是家里穷,干菜里还没有几滴油,所以异常难吃。还好,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了读书,苦一点也没什么。初中生活虽然清苦,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有些事终身都难忘。
溺水──初中生活二三事
初一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个上海人,名叫杨光耀,他长得很瘦长,身高估计一米八几,杨老师特别喜欢游泳,水*也很高,格式花样他都会,仰泳、蛙泳、蝶泳等姿势在他的表演中都变得很熟练和优美。我们都很羡慕和佩服他,毕竟人家是从大上海来的年轻人。好像没过多久,杨老师就离开了西城中学,至于他去了哪里,我们都不知道。杨老师讲着满口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初一数学的第一堂课上,他就要求我们用练*簿做数学作业时,每页纸要一折俩,由于带有明显的上海腔,本子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变成了“beng子”,所以我们都偷偷的在后面叫他“杨beng子”。即便被他无意听到,他也只是笑笑,并不会拿我们怎么样,可见杨老师这个人脾气很好,做人比较随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初二那年的黄梅后,天气变得异常热,许多同学都觉得在学校门前的河里游泳不过瘾,都会偷偷跑到西城圩上靠*去五通村方向的河里去游泳,哪里环境幽静,水也比较深,老师也不知道,所以很多同学都偷偷跑到这里来游泳,我也不例外,来过几次后,觉得这里的水比较深,我一米六左右的个头,站在水里,水最多只没过我的肩膀。浮力足够,很适合游泳,偶尔也会喝上几口水,但总体比较安全。
大概是来过几次后,放松了警惕,一周后,天上下了几天暴雨,各处江河里的水暴涨,几天之后,天气变晴,变得异常闷热,我们几个同学又不安分起来,相约偷偷来到这里游泳。不想经过几天的暴雨,河床底下被大水掏空,变深了很多,估计超过了两米。我一无所知。脱光衣服后,就兴奋的跳入水中,一到水里,马上就感觉到不对,两脚根本踩不到底,顿时手忙脚乱,吓得乱来分寸,脑子立即一片空白。喝着水就往下沉,当时的我早已魂飞魄散,进入溺水状态,岸上的人吓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营救,我就凭着求生的本能,在水中手舞足蹈,不断的喝水后下沉,又不断的被我拍打水面浮起,就这样起起落落,我被水不断地推向下游约百来米远的水坝边,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终于本能地扶住了大坝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爬上了坝面,坝面上的我此时脸色铁青,浑身发抖,水不断地从嘴里涌出。
至于后来是怎样回到学校的,我已不得而知,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到那里去游泳了,在后来的很长一点时间了,我都惧怕水。入水就紧张。为了不让学校和家长知道,我交代大家不要说起此事。只是几个月后,我梅源的一个初中同学无意中和我舅舅谈起此事,我舅舅就及时的告诉了我父母,我被爸妈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人生一世,世事难料。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又在暗中保佑了我一次。我从心里感激菩萨。她让我相信,冥冥之中,总有定数。
破案──初中生活二三事
【记忆】──初中生活二三事
2009年11月17日上午,我和我大哥戚雅各、二哥戚光培一起参观母校(注:我们兄弟三个均毕业于现在的实验中学,大哥五十年代上当时的“建华中学”,二哥和我六十年代上当时的“温六中”)。校史办的几位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阔别数十年,重返母校倍感亲切。我离开温州返回北京后校史办李老师又来电希望我写一点回忆在母校上学时的情景。一是离校时间太长,往事如云烟,许多事情已经记不清楚,二是我上学的年代与现在的情况迥然不同,当时发生的一些事,现在的同学难以理解,写出来恐无指导意义,思想上有点顾虑,但母校的要求,我实在不好意思谢绝,考虑再三,还是写一点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要珍惜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担任班团干部对提高自己的能力大有好处
罗爱群老师的义举使我终身难忘
温六中校友 戚德恩
于2009年岁末
二三里的古诗是啥 望二三里的古诗 二三的古诗词 三二三二口号 带一二三的古诗 关于二三里的古诗 一寸二三里的古诗 含一二三四的古诗 1万二三米的古诗 背诵古诗的二三事 学一二三四的古诗 一起二三里的古诗 含一二三字的古诗 描写二三月的古诗 年年二三月的古诗 和一二三有关的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是谁 古诗一望二三里的注 黄山的二三句古诗 听一去二三里的古诗 二三月的春日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谁写的 一二三数字的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这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图片古诗 二三十个字的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是谁写的 走出一去二三里的古诗 二三岁的宝宝要背古诗吗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视频
二三子相顾而惊的短句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 一去二三里古诗拼音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 《一去二三里》语文的说课稿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 原创丨生活二三事 初中生活二三事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及翻译(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赏析) 《一去二三里》赏析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作者是谁(一去二三里作者简介) 王维的古诗有哪些(小学一二三年级王维的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二三四五开头的情话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拼音及鉴赏 诗词闲嗑的一二三
延吉郊外的古诗 心动的情话古诗 描写传情的古诗 我要听千千阙的古诗词 写给学生寄语的古诗词 描写大树的古诗和图画 祝朋友生日发朋友圈的古诗 和交友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朱正色写的古诗 关于大自然启发的古诗 迎奥运的古诗 学古诗的最好方法 赞扬州的古诗短诗 被亲人招待的古诗 表示寒松的古诗 我的生命写照古诗 千年难辩的古诗词重要吗 古诗绝世唐门的诗 孤独洒脱的古诗 夫妻失和的古诗 千年不变的爱火古诗 秋天野鸭子的古诗 古诗和春节的诗 简单的对联古诗 描绘冬至景象的古诗 读古诗词的**下讲话 赞美才能举世无双的古诗 形容葡萄酒的古诗词 描写古代香囊的古诗 赞美演奏动听的古诗 形容邻里之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