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关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句赏析

  • 古诗句赏析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不似春花胜似春花。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王昭君胡令能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阅读全文]...
  • 古诗句赏析

  •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不似春花胜似春花。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王昭君胡令能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阅读全文]...
  •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赏析(莲花有关的诗句及赏析)

  • 莲花
  • 九首最美荷花诗,灵动飞扬,人面荷花相映红

    说起荷花,大家都不陌生,哪怕是现代的都市,因为荷花好养,繁殖能力强,花叶耐看,而且花期长久,在水道,在园林都广泛种植。虽然采莲的风俗已经淡去,但是看荷花,仍旧是夏天消暑的快乐,在荷花边打卡,荷花人面相映红,比桃花来的更大气更滋润更壮观。因为夏天此时*舒展,寒暖不欺人。荷花与人的互动就会更自然而多。摘录九首最美荷花诗,灵动飞扬,人面荷花相映红。

    诗经里有两首荷花,是爱情的布景。实际在当代也很容易看到。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经《国风》

    先秦的女子约会在荷花塘边,没有看到英俊典雅的情郎,看到的是孟浪的狂徒。她不喜欢吗?非也。风吹满池狂放的荷花,不就像那情郎急急的澎拜。古风是什么?看得人大笑,自由恋爱呀。风姿绰约的大约不只是恋爱中的男子,看着女子的半推半就,口是心非。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国风》

    你以为这个美人写的是女子,那就错了。这是先秦时候水边的*。很可能是5月5这样的日子,大家集体都要到水边去,最开始这样的日子并非是祭奠屈原,而是要迎接夏天的到来,用这个时候的水来进行梳妆和祈福,如同上巳节。结果女孩子看中了一个男孩子,那真是一见钟情。对方英俊得像那水中高高的蒲草和亭亭的荷花。这个女孩子居然思念到夜晚睡不着觉。

    一会儿想那个男孩子像修美的蒲草,一会儿想那个男孩子,像打着骨朵的大荷花。爱情中的每个人都是诗人,男人都不例外。

    谁说女子不好颜色?但凡是好颜色,人们都喜欢,昨天还和闺蜜来谈男明星的侧颜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梁朝萧纲

    这首诗是梁朝皇帝写的,荷花在这个时候终于转变了阴盛阳衰的审美局面。开始变做专属女性的审美。不过这也不是在民间,而是在他的宫廷里的荷花池里。所以他看到的是美女们采莲,荷叶丝缠住了手腕,菱角挂住了女孩子们的衣裳。当然生动。这首诗自然人比荷花美。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朝李白《渌水曲》

    千万别*荡舟人迷惑。让我们来猜一猜这个荡舟人的性别。大半夜里在船上绝对不是渔民釆莲蓬,不过是有闲人的游玩。那半夜在船上的女孩子,看见夜晚娇滴滴的荷花,自己黯然失色,这釆还是不釆好呢?明显花比人娇。虽然形容女孩子,芙蓉如面柳如眉,但是真正遇到了盛开美丽的荷花,只怕女孩子会抱怨自己脸上的雀斑,以及百学不像的那种婀娜吧。女孩子向来和不可及的东西比,比如瘦成闪电,美成荷花。

    这首诗里荷花胜出,人面次之。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冶游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采莲曲》

    这首诗挺有意思,实际上,这是距离产生美,采莲花的女子,三三两两在荷花堆里,一会儿露出半边头,一会儿又看不见了,一会儿露出和荷花一样鲜艳的衣裳,一会儿又露出袖子。那欢声笑语,让岸边的少年郎三三五五停马。其实他们也看不分明,就看到眼前忽隐忽现的美女们,以及一片又一片摇曳的荷花。那这个时候是荷花美还是美女们美呢?荷花和美女各占一半。只怪那天的荷花繁茂,那天的笑语太动人。至于*距离看谁美,看不清楚,也没必要。在少年的心中可望不可及的都是仙女。仙女没有不美的,如同晴光快马下的荷花,都是向往啊!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骚头落水中。”唐朝白居易《采莲曲》

    这首诗其实很有喜剧效果。一对情侣在荷花深处,两只小船遇见了,那女孩子首先羞红了脸,准备说话时,扭捏的低了头,本来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这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结果促黠的白居易,偏偏甩了一个大包袱,那女孩低头的迅速而猛烈,头上的簪子居然都掉到了水里,很有贾玲的喜剧效果。这里已经不是女子的美,让人奇怪,那男子到底有多美,美过了荷花吗?

    这个故事可以有无数的结局,男子马上荡舟离开,男子开口说,姑娘,你的首饰掉了,男子马上扑到水里。总之,这个未露面的男子才是真正主角。我在想他貌比潘安?难道是武则天的莲花六郎张易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朝王昌龄《采莲曲》

    大家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很生动,很接地气。荷花本就和人的面庞差不多大,在荷花池中采莲,*距离的荷花人面,让人有无限被娇宠的感觉,此时荷花人面不但相映红,更可爱的是,小舟一滑,没入荷花深处,只能凭借歌声听闻。当然是人面赛荷花,因为你抓不住那灵动的美女呀。这首诗,人面胜。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朝皇甫松《采莲子》

    这首诗才叫好玩好看,到底是大唐风韵。只许男人看美女,难道就不许美女看帅哥?看这女孩子,看帅哥居然看得发呆,难道是唐朝的哪一位帅哥明星在水上招人气?又或者这小少女,看见英俊的少年,眼睛挪不开?这丫头也生猛,求你回头,求你回头,她也许是想看一眼对方的正面,于是抛出了手上的莲蓬子,这东西,打得准赛过橡皮子弹呀。

    那男子是否回头不知道,但是这荷花塘还有男子众多粉丝呀,焦点就集中在这个女孩子身上,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放在现在,是绝好的流量话题。这丫头马上躲了。

    只能说,唐朝出帅哥,帅哥比莲花还美,而且不限于一个地方,连小地方的荷花塘也有!

    宋朝的人面荷花乏善可陈。因为审美太过细腻且变态,莲花形容脚。也不知道是尊重容貌还是宋朝的人长得不好看。

    都是明朝的诗回归了清新可爱,还有绮丽风味。

    “解到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明朝沈野《采莲曲》

    这女子够傲娇的。男子套路深,说芙蓉花开了很好看,要不要带你一起去看芙蓉花,那芙蓉花可长得比你好看。实际这女子心里满是心机,绝对是巧打扮,靓梳妆,结果肯定是女子完胜。胜就胜,这男子无非是约会你的借口,倒成了她傲娇的资本。看那得意的小样。“我怎么知道你这么多无赖,说好看芙蓉却偏偏看我。”这恩爱秀得,要气煞多少塑料花姐妹呀!

    当然在有情人的心中,人比荷花美,但无以比美,也只有用荷花,比如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荷花着秋雨。”只是这样的深情,因为有着悼亡的底色,今天就不细解。

    但是从古至今,荷花之美并非专门形容女子,这倒是看诗的收获。我在想,谁家的郎,可以再用荷花做比?是这个小鲜肉时代?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 桃花,写作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导语:《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作者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作者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作者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作者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作者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作者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 《醉花阴》古诗赏析

  • 《醉花阴》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花阴》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阅读全文]...
  • 经典古诗句赏析

  • 经典
  • 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都有诗的踪影。这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经典古诗句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2.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宋·黄昇·鹧鸪天)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5.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宋·辛弃疾·鹧鸪天)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

      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

      1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13.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

      16.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

      1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

      1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19.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元·杨显之)

      2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

      2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2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23.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

      24.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

      2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2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2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

      2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3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王冕·墨梅)

      3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3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35.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清·杨继盛)

      3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3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 (清·顾炎武·海上)

      3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40.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

      4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郑板桥·对联)

      42.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伟业·圆圆曲)

      43.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4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6.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

      47.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清·曹雪芹·红楼梦)

      4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阅读全文]...
  •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赏析

  • 杨柳
  •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赏析

      一场春雨刚过,柳树那细细长长的枝条上又泛出一层新绿。那些冒出来的毛茸茸的小芽,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四处张望了一下,就舒展起身子来。它那婀娜多姿的树干映衬那柔软的枝条,还有那满树可爱的叶子,乍一看,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亭亭玉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描写杨柳的古诗句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就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由春风。 鸟鸣喈喈烟蒙蒙,

      自从远送对悲翁。 此翁已与少年别,唯忆深山深谷中。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就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就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

[阅读全文]...
  • 《风》古诗赏析

  • 《风》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⑵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咏风》原文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鉴赏

      “肃肃凉景生”,首句*直轻快,**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咏风》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鄘风.柏舟》古诗赏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鄘风.柏舟》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飘来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河中间。蓄分头的那少年,实在讨得我心欢。誓死不把心来变。我的娘呀我的天,就不相信我有眼!飘来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大河旁。蓄分头的那少年,实在是我好对象。誓死不把手来放。我的娘呀我的天,就不相信我有眼!注释:

      ⑴髧(dàn旦):头发下垂状。两髦: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⑵仪:配偶。

      ⑶之:到。矢:通“誓”,发誓。 靡它:无他心。

      ⑷只:语助词。谅:体谅。

      ⑸特:配偶。

      ⑹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

      《鄘风.柏舟》鉴赏

      作者:佚名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中同名之作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毛诗序》);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三家诗)。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皆原于旧说。而这些旧说多胶柱鼓瑟,实不可取。 其实诗意一看就很明白:主人公原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只消看他披着两髦,尚未加冠就可以知道。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阅读全文]...
  • 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

  • 梅花,文学
  • 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

      导语:《白梅》是元代王冕创作的七言绝句。作者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同时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白梅》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的是白梅。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清香发:指的是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④乾坤:天地。

      赏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下阙两句也许只是作者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阅读全文]...
  • 静夜思古诗诗句赏析

  • 夜思,古诗文
  • 静夜思古诗诗句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学*这首古诗,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静夜思》古诗诗句的赏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上提供到一定的帮助。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十十六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赏析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句子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语录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说说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名言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诗词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祝福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及赏析 - 心语

推荐词条

禁止霸座标语 8字礼仪标语 安全作风标语 地摊标语牌 劳务公司企业文化标语 品牌创意标语 环保标语大全10条 建筑工地门头标语 店铺外卖标语 为学生服务标语 关于扫黑除恶的宣传标语 爱护环境标语图片 三国之争标语 饭店打烊标语 就业扶贫标语大全 小学学*标语 学*新宪法标语 扫黑出恶标语 标语1922913Z空间 太极文化的标语 抗疫献血标语 硬核防控标语 大学生节标语 父亲标语 文明接亲标语 猫咖的标语 走进新时代标语 商学院霸气标语 关于梦想的主题标语 顺丰双十一标语 客户价值观标语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