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凤凰台词 >

凤凰台词

关于凤凰台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凤凰台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凤凰台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词)

  •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

    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在格律气势上不分上下。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阅读全文]...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阅读全文]...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阅读全文]...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翻译(登金陵凤凰台写作背景和诗意)

  • 李白,写作,诗意
  • 唐 李白

    话说李白豋上黄鹤楼,看见崔颢在楼上题了《黄鹤楼》一诗,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第一次没有再写就离开了。

    大诗人叹息而无作品离开,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于是耿耿于怀,要写一首好诗与崔颢一比一比。于是呼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雲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词语浅析: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王宫。

    “晋代”,诗中指东晋,晋元帝渡江迁都金陵。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诗中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指金陵西南长江边,三峰并立,南北相连,故说三山。

    “白鹭州”,金陵西南长江口卜。秦淮河入江,白鹭州横切其间,分为二水。

    “浮云”,暗喻蒙蔽皇帝的奸佞小人。

    试译如下:

    那凤凰台上,

    凤凰曾经游历,

    凤凰已经飞走,

    留下空空的楼台。

    只有这长江,

    独自无语默默东流。

    吴王宫阙里的花草,

    没进幽辟的小径里,

    东晋时的豪门贵族,

    也变成了古老的坟墓。

    西南边三峰横排,

    矗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长江分成二水,

    这一片一‘片的浮云,

    遮住了远望长安的眼睛,

    望不见长安,

    使人说不尽的烦愁。

    三、浅析

    有意思的是,要写首诗和崔颢比高下,也许是*的传言。

    首先,大诗人这首诗严格说来是并不符合《七律》的规定。”凤”字重叠。第一句第四字应该用仄声而用了仄声,第六字应该用*声而用了仄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用*声而用了仄声。第四句第五字应该用仄声而用了*声。这其实是一首古风式的律诗,自然在唐诗中也同样可以找到。

    崔颢这首《黄鹤楼》卓绝不凡,是一首思乡愁。格律严谨,收放有度,意旨高远,格调优美,境界开阔。受到当时和*的赞誉。

    总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名诗。作者把凤凰飞去了,长江独自空流以及吴宫花草、晋代衣冠聚在一起,并且将传说、怀吊古迹,描写风景,抒发胸怀同时融汇在诗中,也实属难得。况且就诗韵天然,笔势洒脱,词句清丽,可与崔颢比美。这首诗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比崔颢诗的乡思感似乎略胜。

    因此,两两相比,同属歌咏凤凰楼的绝唱之诗。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李清照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 李清照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4、者:通这。

      5、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6、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7、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8、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翻译: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

      熏香已经冷透,

      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

      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

      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

      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

      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渐渐消瘦起来,

      不是因为喝多了酒,

      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

      这次他必须要走,

      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

      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

      剩下我独守空楼了,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凤凰台上忆吹箫贺双卿(贺双卿最有名的诗词)

  • 在浩瀚的诗海中,还有许多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谱写了一曲曲不逊于男子的千古名作。

    她们或悲伤,或哀婉,或灵巧,或欢喜,从蔡文姬到上官婉儿,从李清照到朱淑真,那些灵巧的女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就随诗词君一起,认识这10位女诗人,读一读她们的惊世之作。

    01

    乱世才女:蔡文姬

    《悲愤诗》(节选)

    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蔡琰,字文姬。

    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里,蔡文姬是乱世中一朵坚强的花。

    和所有人一样,她被裹胁在战乱中,亲眼目睹了战争中的杀戮、死亡,那种刻骨、残忍的悲伤,都融在了她的《悲愤诗》中。

    蔡文姬的《悲愤诗》是一首叙事诗,记录了董卓之后天下大乱,普通人的悲惨命运,而这也是蔡文姬的命运。

    她用卓绝的才华、悲悯的情感记述了那一段历史,那是一个女子对世人最后的温柔。

    02

    女中尚书:上官婉儿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在初唐的诗坛上,上官婉儿是一个越超男子的存在。

    她是宫中女官,备受武则天的信任,成为私人秘书。又因为才华高妙,经常主持宫中的诗会,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多有应制之作,上官婉儿每每作为裁判,结果人人叹服。

    即使身处高位,对于爱情,对于情人,依然是深情缱绻。

    《彩书怨》是上官婉儿的代表作,作者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塑造了一位秋天怀念离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03

    大唐女校书: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在大唐,薛涛是一个倔强的存在。家道中落,沦为官妓;凭借才华,相交才子;脱藉为良,避居浣花溪。

    才华高妙的薛涛虽为官妓,长官却欣赏她的才华,奏请皇帝封她作“女校书”,从此“女校书”之名传播开来。

    她才华确实高,大唐才子元稹、王建都曾与她唱和。

    这首《送友人》是她的代表作。

    大唐才子如云,佳作如海。而有人却这样评价她的《送友人》:可与唐才子争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薛涛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凭借才华,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04

    蕙质兰心:鱼玄机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作为大唐才女,鱼玄机是众多痴情女中的一种。

    自古红颜多薄命,鱼玄机是倡家女,长得貌美,才华也好,引得许多风流之士的青睐。

[阅读全文]...
  • 关于红凤凰粉凤凰的绕口令

  • 谚语,经典
  •   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那么关于红凤凰粉凤凰的绕口令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红凤凰粉凤凰的绕口令,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红凤凰粉凤凰的绕口令

      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

      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

      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逛灯,大姐名叫粉红女,二姐名叫女粉红。

      粉红女身穿一件粉红袄,女粉红身穿一件袄粉红。

      粉红女怀抱一瓶粉红酒,女粉红怀抱一瓶酒粉红。

      姐妹找了个无人处,推杯换盏饮刘伶。

      女粉红喝了粉红女的粉红酒,粉红女喝了女粉红的酒粉红,

      粉红女喝了一个酩酊醉,女粉红喝了一个醉酩酊。

      女粉红揪着粉红女就打,粉红女揪着女粉红就拧。

      女粉红撕了粉红女的粉红袄,粉红女就撕了女粉红的袄粉红。

      姐妹打罢落下手,自己买线自己缝。

      粉红女买了一条粉红线,女粉红买了一条线粉红。

      粉红女是反缝缝缝粉红袄,女粉红是缝反缝缝袄粉红。

      红碗饭,黄饭碗,

      红饭碗盛满碗饭,

      黄饭碗盛半碗饭,

      黄饭碗添半碗饭,

      和红饭碗一样盛了满碗饭。

      四个小孩子,翱着小篮子,

      来到小集市,要买红柿子。

      每人买四只,回家乐滋滋。

      村里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

      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

      大家一听笑呵呵,有个姑娘告诉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凤凰台词 - 句子

凤凰台词 - 语录

凤凰台词 - 说说

凤凰台词 - 名言

凤凰台词 - 诗词

凤凰台词 - 祝福

凤凰台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99个字的诗词 豪情壮志的诗词 适合小学生唱的古诗词 关于珊瑚的诗词 关于杨柳的诗词 关于树木的诗词 有关雪的诗词 猪的赞美诗词 重庆的诗词 关于国家的古诗词 歌颂江南的古诗词 内心孤独的诗词 形容相爱的诗词 思念却不能打扰的诗词 单相思的诗词 形容失而复得的古诗词 百合的诗词 天冷了的诗词 形容努力的诗词 催人奋进的古诗词 夏的古诗词 含有酒的诗词 适合古诗词的背景音乐 带海字的诗词 朋友相聚的诗词 花香的诗词 关于禁毒的诗词 形容晚霞的古诗词 有诗意的诗词 形容秋天的诗词 内心孤独凄凉的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