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写蝶恋花的诗 >

描写蝶恋花的诗

关于描写蝶恋花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蝶恋花的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写蝶恋花的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蝶恋花晏殊古诗

  • 蝶恋花晏殊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阅读全文]...
  • 《蝶恋花》古诗(蝶恋花类型的诗词)

  •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

    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

    超脱词牌之外,

    蝶恋花给人以俏皮、思恋之感,

    这使它备受词人们的喜爱,

    谱写出许多绝美的词章。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诗词君: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人们常用“何处无芳草”以*自勉。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君:这首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词君: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词君:这首诗写深秋怀人,是宋词中的名篇。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阅读全文]...
  • 蝶恋花.等云

  •   一、蝶恋花.等云    伫倚高楼风细细,寻觅云根,默默生天际。翠色流光盛夏里,无言谁会知云意。  浅饮清茶难入笔,谁带云来,给我阴凉地。云尽云漂无定迹,多情总被无情弃。  (中华新韵)    二、喝火令.秋来人又老    数日炎阳烤,时时热浪淹,一溪烟柳万丝厌。  莺燕噪声含乱,蛙亦讨人嫌。  忽起秋风动,清凉寂夜潜,叹光阴又落长髯。  暮也花香,暮也月光恬,暮也落霞流彩,景要把春占。  (词林正韵)    七绝.借风    借我凉风消酷暑,宁心降火梦清幽。  闲言碎语随烟尽,吹散人生几许愁。    五绝.愁  弄椅临窗坐,霞光满室流。  杯杯盈日影,点点是新愁。

      编辑点评: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多以缠绵悱恻而就。便如作者这阙《等云》虽说以等云为题,但是这首词却是以云一脉而接,寻云、等云,盼云,云尽,看似写云而莫不是写情,结句“多情总被无情弃。”点题而结,一阕蝶恋花,写的缠绵悱恻,格律无误,只是一首词中,同音韵脚可以适当避免出现。《喝火令》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精巧的词牌,双调六十五字,前片三*韵,后片四*韵。除了标准律句中的单、双*混合入韵,下阙的叠加结构也是精妙。作者一阕喝火令,以秋来人又老为题,却以夏日起笔,秋风衔句,结尾,以“花月落霞流彩,景要把春占。”对应上阙。莺燕噪声含乱,蛙亦讨人嫌。一为嫌二为占,行文之间,引出主旨。另外两首绝句,《借风》中,借风降火,借风吹去流言,借风吹散人间愁事,那淡雅的心性足见诗行。《愁》愁为何物?临窗独坐,看霞彩,看那杯中流光,点映新愁。一组古韵,唯美的古风,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 蝶恋花的诗句有哪些(蝶恋花的优美诗句)

  • 优美
  • 《蝶恋花》原是唐朝教坊曲,后来用作词牌,宋朝的文人对《蝶恋花》尤为偏爱,我们熟知的晏殊、欧阳修、李清照、晏几道、苏轼、柳永、朱淑贞、周邦彦等都有多首作品传世。这足以说明,《蝶恋花》词牌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

    我们今天从宋朝众多的《蝶恋花》中,选出代表性和流传度都很高的两首,一首是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另一首是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共同赏读它们的柔美婉约,深情缠绵。

    《蝶恋花·春景》

    苏轼 〔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这首《春景》的创作时间无从考证,只能从《全宋词》中出现的顺序里来推断,应是他得知王安石变法提出许多不同意见,招至王安石的极度愤怒后,自请离京任职,从杭州又到密州时所作。

    上片,作者起笔写道,曾经无比娇艳的花朵,残红已经褪尽,只留下小小的青杏,如此交代晚春,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接下来的“燕子”两句,又令人为之兴奋,只见燕子在天空悠闲地飞舞,清澈的河水环绕着村庄静静地流淌。

    上片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最是被人称赞。树枝上的柳絮在春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但不必忧虑,因为到处都可以见到茂盛的芳草。前句透出的感伤,迅即被宽广豪迈的胸怀所替代。

    下片,作者将视角转移到一处庭院的墙外,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墙外的行人听到墙里面少女荡秋千的笑声,不觉脚步放缓,但渐渐荡秋千的声音和少女欢快的笑声没有了,墙外的行人怅然若失,好似多情的自己被少女无情的抛弃,只得站在墙外呆呆的伫立。

    这首词写得是春景,但又对春天的人大量着墨,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深化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者内心惆怅而抑郁,用此诗表露无以排遣的纠结。“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都是作者的思索和感悟,仕途的坎坷,让他时而抱怨,时而自嘲,时而豪气再现。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宋代〕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无从推断,但有意思的是,这首词被收录在了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集里,但李清照认为是欧阳修所作,她的《临江仙》词序有:“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是宋朝人,自是更具说服力。

    上片的第一句以三个“深”字开篇,新颖而独特,特别强调庭院之深,再以“几许”加重语气。杨柳依依,飞起片片浓密的烟雾,重重的帘幕不知有多少层。女主人从孤寂幽深的庭院里,登上高楼远望,见到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的地方,丈夫不见踪迹,留下自己独守空房,女主人苦闷凄楚,却又无以为计。

    下片写女主人波澜起伏的情感深处。作者用三月暮再次点明季节,晚春之时的三月,风雨大作,重重的大门将凄美的黄昏掩蔽,春天终是无法留住。女主人可将黄昏拒之门外,但如何让内心的苦楚走远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年的名句,女主人泪眼朦胧地问询落花,但却得不到落花的回应,零落的残花,一点一点地飞到曾经游玩的秋千之外。女主人的哀怨愁苦在下片里,被写到淋漓尽致,独处中期盼丈夫的女子泪眼问花,不如说是女子自问如花的青春终是被错付。

    这首词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功底极见深厚。全词情景交织,逐层渲染,由内而外,由远及*,女主人的幽怨凄苦的情感,被步步加深。用词的精湛也是主要特点之一,“深”“堆”“掩”“飞”远非字面意思的简单,细腻委婉,妙不可言,别有韵味,是欧词意境深邃,精雕细琢的风格。

[阅读全文]...
  • 蝶恋花·十阕

  •   一  最是痴痴连日雨,滴尽空阶,未肯随风去。伤感夜来知几许,一时化作相思句。  梦里依稀寻旧路,唤起轻愁,惆怅无重数。莫道前缘留不住,情深只在心深处。    二  碧水清幽波荡漾。寒意微微,一叶秋江上。*黄花犹自放,西风相与轻声唱。  几度凝眸回首望。景色无非,依旧当年样。聚散悲欢皆过往,茫茫不见来时向。    三  一季花开开已尽。黄菊依然,阶下香成阵。别后归期何处问,故人已是疏音信。  雨渐无声风渐*。不减情深,谁记当年恨。百转柔肠千万寸,多情总被相思困。    四  眼底似嗔眉似笑。怕是缘深,还是空交好。想是转身生苦恼,怨言问向何人道。  心若无情心也老。伤了流年,负了春花貌。荒了西窗阶下草,闲愁来去谁知晓。    五  窗外西风帘下送。送罢春光,送罢秋霜冻,送罢黄花花落冢,奈何总是无人共。  昔日小村频入梦。梦也心伤,梦也情难控。梦也千回思别痛,寸肠成结谁能懂。    六  又梦乡关尘路远。陌野流香,处处花开遍。惆怅情怀从未断,思来常是幽幽叹。  小院冷清天欲晚。景色依然,皆作云烟散。唯有西风迷泪眼,故人已去难相见。    七  漫步林间微雨后。遍地黄花,落寞无人嗅。一朵清凉沾在手,幽幽长发相思就。  风满枝头香满袖。笑语盈盈,幸好还依旧。思是尘缘看不透,低头欲问君知否。    八  一袭红衣犹似火。不想今生,转瞬匆匆过。缘去缘来何处躲,新词半阙难成个。  抱影床前人独坐。每看清愁,不问因和果。怕是多情应笑我,且将心事轻轻锁。    九  料得庭前花又落。一夜西风,依旧吹如昨。已逝流年浑未觉,心中犹记当时诺。  怎奈前盟成旧约。且解愁眉,不叫情丝缚。莫道今生尘世薄,由来多是人言恶。    十  梦里落花花似雪。飞过闲庭,飞尽寒风彻。飞去关山伤远别,流烟渐老秋霜叶。  几度回身情未绝。一纸相思,一曲千千阙。一盏灯光明与灭,小帘半卷西窗月。

      编辑点评:

      雨中相思,望空阶,难随风,梦中难觅,空城叹,情在深处;秋江寒意,景色依然,初心不改,唯留茫茫;花开依旧,别后无信,风雨中,总被多情误;怕缘深,苦恼徒增,韶光易老,今非昨,谁知谁晓;送尽年岁,空怅望,又是孑然,往事回味,情难控,肝肠断;花香依旧,惆怅难断,怕西风,难相见;无心赏花,落寞谁晓愁,相思依然,君知否?红衣孤赏,几多落寞,独坐,多情应笑我,情关难看破;花落依旧,空忆誓诺,旧情一去,叹、难辨好恶;梦里落花,徒增伤悲,情未绝,独伴月。相思梦里锁眉头,景色依然尽是忧。别后难寻空怅望,风花雪月几多愁。感谢心简如素诗友赐稿秋月菊韵社团,十阙相思凄楚悲怨,尽是寸寸相思皆成血,奈何拱手河山难成欢,文辞清新自然,笔法娴熟凝练,感情真挚纯朴,格律工稳严谨,欣赏推赞,遥祝秋祺,笔耕愉快。

[阅读全文]...
  • 蝶恋花诗词鉴赏

  • 蝶恋花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苏轼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致意,询问归期,苏轼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丽的春景,眼前的图画般的美景,却钩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物我对照乐景衬哀愁的写法,山水虽美,但终不是自己的故乡。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侧重写自己的思乡的心情。作者落笔对面,先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乡书一封,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词人的 家人急盼远方的游子归家的殷切心情,以虚写实,更可见作者难耐思乡之情。家人盼归,可是作者回乡的日程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浇愁面对东风抛洒热泪了,所以结句说“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最后这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是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古诗原文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波远。

      译文翻译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注释解释

      撩乱:纷乱,同“缭乱”。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

      犹:还,仍。

      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倚(yǐ):靠。

      抵死:总是,老是。

      *波:*缓而广漠的水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晚春的景象令词人惜暮春思远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伤春怀远的作品。但也有记载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作者是否为晏殊,尚有疑问,学术界较支持作者为晏殊的说法。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如烟的春雨和布满浓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的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的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的一贯风格。

      古诗原文

      *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译文翻译

      拱桥*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

      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注释解释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态度:举止风度。

      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

      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月桥花半吐。”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对比之下,更突出这江南桥畔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主人公爱梅的情感。

      如果说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的话,那么,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 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争先”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霜雪的精神,“态度”即姿态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意思是:“梅花为何在冰霜严寒之中用胭脂般的红艳去点染枝头?莫非是司春之神嫌冬天百花凋零,色彩过于单调之故?”东君即司春之神。这一设问实质上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

      古之人咏梅词极多,但大多从其冷艳着眼,抒发词人寂寞的情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姜夔的《暗香》、《疏影》等等。在他们的笔下,梅花是一个“寂寞开无主”、“此花幽独”的孤芳自赏的形象。而真德秀却能别出蹊径,一扫大多咏梅词人失意孤寂的怨艾,对梅花绰约迷人的风韵作了热情的描摹,对梅花凌霜傲雪的品格作了全面的褒扬。词的氛围热烈,格调高亢。词人真德秀幼即聪慧异常,四岁诵书,过目成诵。十五丧父,依赖寡母力贫教养,又得同郡人相助,才得以入学中举。宋理宗时官历泉州、福州知府,入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为人正直,凡是做官所到的地方,皆布惠政,廉声卓著。其学以朱熹为宗,提倡正学,与权奸韩侂胄伪学对抗,使正学得以复明。古代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由于作者艰苦修身进学、勤政为民、正直不阿的身世和为人,他对梅花的高风亮节进行满腔热情的礼赞,作品也显现出积极亢奋、开朗明快的格调。

      古诗原文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阅读全文]...
  • 《蝶恋花》隶书

  • 诗人
  • 《蝶恋花》隶书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隶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蝶恋花,宋词词牌名。《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关于隶书的定义,*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

      隶书教程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不过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用笔有圆有带长方的,那种字当时又称之为何名?这种“半篆半隶”的字形从秦昭襄王时代开始一直到西汉初(秦云梦简到汉马王堆帛书,吴文有详述可参阅)还存在,始皇帝以前,字还未有“体”的区别,可是到汉初,肯定那种字已经归入隶体,二者合起来考虑,那么对吴先生的区别篆体之名,是否有些矛盾了呢?事实上结构之变,光讲象形不象形,定然不够全面。我估计区别问题,在当时——在字体初变时一般人肯定还不太严格的,那种“蝙蝠式”的字形,大都随着新名称而名之——也称为隶,其中稍为保留些旧结构也是可以的。因此我认为如果设身处地来推测当时的命名,和今天用学术研究来区别的命名是可以有些距离的',是无足为怪的。明确地讲,篆与隶的不同除形象变为符号以外,还有笔法变化一方面的区别,例如∶生(篆)、上(变笔法未变结构)、之(笔法结构全变)。三字的名实异同,决非单论结构,其他相似的情况也很不少,可以类推。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同时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以上那些基本上已消灭篆体而形式稍有小异的“正体字”,一直流行于两汉、三国间,而且几乎独占了石刻碑志中的位置。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了东晋谢鲲的墓志,还能见到用的仍是这样的字体。这种字体应当说都是隶,因为其形式自秦到汉,虽有些变化,但并不太大。从字形的面积上讲∶先带长方,后变方扁,有些地方还交叉互用着。长波、短波,也同样是交叉互用不分前后的。因此决不能说它是一种字体彻底变为另一种字体的新旧二体,而是一种字体在前前后后中间的个别量变罢了。

[阅读全文]...
  • 蝶恋花指什么?

  • 阅读
  • 蝶恋花指什么?

      蝶恋花,是*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于蝶恋花的一些解释,希望大家学*。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其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词牌格律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以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其规范格律如下:

      中仄中**仄仄。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中仄**仄。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仄仄,中*中仄**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仄仄。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中仄**仄。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仄仄,中*中仄**仄。

[阅读全文]...
  • 柳永:蝶恋花

  •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阅读全文]...
  • 周邦彦:蝶恋花

  •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阑,

      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

      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天清晨送别情人的情绪。上片全从送行人枕边感受着墨,表明别前心神不定,入睡不熟。“唤起”二句写浅睡假寐被唤起,不是睡眼惺忪,却是满眼晶莹,由于一夜辗转反侧,以致泪湿红绵中,别前之情凄切。下片写临别及别后景况。“执手霜风”,“执手相看泪眼”已够伤心了,再加上凄凄的秋风催行。“去意”、“别语”云云则临别千般叮咛,万般依恋尽在其中。末以送行人回房之孤独清冷收结。情人已远,村鸡报晓,闺房清寒,一派离索。全词写别,层次井然,抒写曲折缠绵,委婉动人,读后令人意想绵绵。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写蝶恋花的诗 - 句子

描写蝶恋花的诗 - 语录

描写蝶恋花的诗 - 说说

描写蝶恋花的诗 - 名言

描写蝶恋花的诗 - 诗词

描写蝶恋花的诗 - 祝福

描写蝶恋花的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亲人重病祈祷的说说 关于大嘴巴的说说 下雨心情不好的说说 表达爱意的说说大全 忘记带钥匙咋表达说说 关于我养你的说说 和朋友爬山说说 形容压力大发愁的说说 形容家乡美的说说 发表女儿照片的说说 下半年说说 阳光女人说说 收庄稼的说说 自我解压的说说 戒酒说说大全图片搞笑 寂寞的天伤心的雨说说 关于调整心态的说说 大话西游说说大全霸气 空间简短八字说说伤感 关于这一刻的说说 英语说说配图 离开岗位的说说 天意的说说 出来浪的说说 地里干活热死了的说说 儿子过生日的说说 自己种的菜说说 晚上吃夜宵的说说 偏爱说说 霸气超拽早安说说 蹦迪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