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关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临江仙送王缄古诗词

  • 临江仙送王缄古诗词

      古诗原文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译文翻译

      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

      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注释解释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韵,后片六*韵。

      凭:凭仗,烦请。

      离觞:离杯,即离别的酒宴。

      诗文赏析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公元1054年(至和元年)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在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公元1065年(治*二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此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东坡词说》

[阅读全文]...
  • 临江仙送钱穆父古诗词

  • 临江仙送钱穆父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翻译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解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此词双调六十字,*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店。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阅读全文]...
  • 《临江仙》古诗

  • 《临江仙》古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1分)

[阅读全文]...
  • 临江仙古诗

  • 文学
  • 临江仙古诗(精选1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江仙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江仙水上桥头人已睡》

      水上桥头人已睡,垂杨细细江声。

      小舟横向岸边*。鱼儿都不应,微火是流萤。

      常恨*生无所有,归来休说春风。

      今年还算与君逢。后来多少梦,都似在云中。

      《临江仙常叹佳期难会客》

      常叹佳期难会客,*生如草飘蓬。

      借花不肯恨春风。如今长梦在,趁此会宾朋。

      酒散离*君送去,何年再与相逢。

      沙滩潮落好行踪。归船看不见,江上数青峰。

      《临江仙亭外新风来又去》

      亭外新风来又去,楼中双燕空回。

      是君骑马总来迟。夜深如梦好,花应外头肥。

      月照画船江上水,江边候鸟飞来。

      相思病里有谁知。从今不会梦,且梦算他时。

      《临江仙重照晚晴轻入水》

      重照晚晴轻入水,柳条池上低垂。

      去年玉露和谁归?又推春水去,春恨恨不回。

      桥上有人君可睡,为他轻解罗衣。

      鸳鸯点水两双飞。酒来人已醉,她醒似西施。

      《临江仙柳绿桃红春已暮》

      柳绿桃红春已暮,落花满地微收。

      柴门轻掩又停留。行人只怕重,花朵本来柔。

      好景人间留不住,双燕来往桥头。

      月垂水上印西楼。青山不会说,流水使人愁。

      《临江仙湖外天晴湖上雨》

      湖外天晴湖上雨,乱花如蝶飞来。

      丛蜂却去小桥西。微波吹不动,落日迎峰回。

      常住危楼天外远,寻仙总是不归。

      古亭别是柳条垂。暖风迟到了,总梦那人肥。

      《临江仙月洒春庭非我有》

      月洒春庭非我有,都言春雨如油。

      落花三月不曾收。流云来楚地,飞蝶抵扬州。

      自许王侯骑马去,可怜人满西楼。

      君须好景再停留。人间天上晚,余恨入吴舟。

      《临江仙夜雨连天不断》

      夜雨连天不断,落花且送春寒。

      闭门总是又难眠。江风时有破,常恨不归船。

      记得去年初见,婷婷立立阶前。

      半斤相思减余年。如今花下客,月似当时圆。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临江仙自咏》

      我似万山千里外,悠然一片归云。

      宫衔犹自带云云。

      谁知前进士,已是故将军。

      闲坐闲行闲饮酒,闲拈闲字闲文。

      诸公留我笑纷纷。

[阅读全文]...
  • 临江仙古诗的全词翻译赏析

  • 临江仙古诗的全词翻译赏析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译文] 月有重圆星有聚,却为何离散的人儿不能在一起。

      [出自] 北宋 朱敦儒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

      直自:自从。

      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译文1:

      自从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开。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为什么不看见人归来? 今年的春天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译文2:

      自从都城被攻陷,夫妻们失散流离。远在天涯海角无信息。在东北辽东海滨地,相见只有在梦里;远在西方玉门关,想得人魂断神移。

      月有重圆星有聚,却为何离散的人儿不能在一起。今春依然苦听杜鹃啼。年年关注着边塞飞回的大雁,这已是第一十四回别离。

      赏析:

      首句“直自”即“自从”的意思。凤凰城又称凤城、丹凤城。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赵次公《杜诗注》云:“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号京都之城曰凤城。”《三辅*载》“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不管从哪一说,凤凰城是代指京城。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金兵攻陷汴京,残酷的侵略战争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当时,无论官吏、士绅、庶民都纷纷逃难,不知多少家庭被毁灭,亲人失散,骨肉分离,这就为第二句提供了历史背景。“擘钗破镜分飞”,就是指的夫妻离散。“擘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破镜”出自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的两地分离,都是由于残酷的战争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使恩爱夫妻生生离别。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同样也是由于金兵发动的侵略战争才迫使他们“擘钗破镜”的,都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用典切贴,容易唤起人们的联想。两句均为叙事,但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

      “人有悲欢离合”,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夫妻暂别,去有定所,离有归期,这是常事,在人的感情海洋中不会引起狂涛激浪的冲击。但词中主人公的家庭拆散,夫妻分离都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突然发生的,彼此去向不明,后会无期,天涯海角,各处一方。被强迫分散的夫妻、亲人,多么想得到对方的消息。如果分散之后还能互通鱼雁,那么,虽远在天涯,也还可有点安慰。而“信音稀”,却是鱼沉雁杳,音信不通,不只是稀少而已。这样,就把饱受战争苦难的词中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亲人离散,究竟流落何处,自然不免引起种种推测。这就为下二句“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留下伏笔。“辽海北”,泛指辽东沿海一带地方。“玉关西”的“玉关”即指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西北,借指西北边关一带地方。辽海,本是金人的老巢。至于“玉关西”则当时金人势力尚未达到。两句只是互文对举,合指极为遥远的地方。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碣石、潇湘”的用法一样。据史籍记载,金兵攻占汴京后,大肆掳掠财物、珍宝、人口北去。如丁特起《靖康纪闻》载:“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七日,金人索郊天仪物……及台省寺监官吏、通事舍人、内官,数各有差,并取家属……。”“二十九日,开封府追捕内夫人、倡优……又征求戚里*女使……”“二月初二日,金人索……内官等各家属。”“十七日,又追取宫嫔以下一千五百人……”并移文吩咐“解发尽绝,并不得隐落一人。”至于民间妇女丁壮被掳掠北去者,更不计其数,难以尽书。遭遇如乐昌公主者,何止一人?这是何等野蛮的抢劫!何等残酷的'蹂躏!词中主人公有理由推测自己的妻子、亲人也有可能被金人掳掠去遥远的北方敌占区。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思念及此,不免牵肠挂肚,梦绕魂萦。在现实生活中,亲人不但不能见面,而且音讯隔绝。只有“梦魂惯得无拘检”(晏几道《鹧鸪天》),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飞越万水千山去和亲人相会。这只是词中主人公在苦思苦念,无可奈何中一点虚幻的安慰。然而当“梦回”、“魂断”之后,摆在词中主人公面前的却仍然是残酷无情的现实。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上阕侧重写离别的痛苦,下阕侧重写对重逢的盼望。多年离别,万里相思,自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逢。因此,一切象征重逢、重合的物象,都会引起词中主人公的感触。月亮虽然常缺,但一个月也有一夜重圆。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团圆。人为什么不能团圆呢?“如何不见人归?”这个“人”是指谁?“归”到何处? “人”是指词中主人公和他离散了的亲人。“归”是归到十四年前“擘钗破镜”的地方。要把这一切幻想变为现实,就只有赶走金兵,收复失地,还于旧都。什么时候是“人归”的时候呢?春天“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杜鹃声对渴望去团圆的词中主人公是一个敏感刺激,引起他无限感慨。“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有杜鹃,年年唤“不如归去”,已经听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后年春天又将如何呢?人生有限,归去无期,字里行间,凝聚了词人多少辛酸的泪水啊!有国,才有家,词从侧面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多么希望北伐中原,驱除金虏,还我河山。作者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从另一侧面也表现出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结句从上文一月一次团圆的月亮,一年一度相会的牛女星,进而联想到一年一度南来的塞雁。塞雁来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来,他已数过十四番了,那么,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词意有余不尽,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

      作者在这首词中以自己的悲惨经历感受了人间妻离子散的痛苦。以深刻的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通过对定期团圆的月亮、牛女,定期催归的杜鹃,定期南来的塞雁的感触,使他盼望归去团圆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热爱两种感情熔铸在一起了,充分表现了朱敦儒词的爱国精神。

[阅读全文]...
  • 《临江仙·离果州作》诗词鉴赏

  • 《临江仙·离果州作》诗词鉴赏

      《临江仙·离果州作》

      宋代: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译文

      在鹁鸠乌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鸠(jiū)雨:相传鹁鸠鸟每逢阴天就会将配偶赶走,等到天睛就又将其呼唤回来。因此民间有俗语说道:“天将雨,鸠逐妇。”

      论心:谈心,倾心交谈。

      眷(juàn)眷:依恋不舍的样子。

      分袂(mèi):离别,分手。

      只道:相当于“只知”。

      那知:即“哪知”,哪里晓得。

      工:细致,精巧。

      半廊(láng):一半回廊。

      柳桥风:指旅途中的和风。

      创作背景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772年),陆游在四十八岁被撤去夔州通判的职务,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捡法官。他从夔州赴宣抚使司所在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二月途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首词。

      赏析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全文]...
  • 精选杨慎临江仙经典名句

  • 经典,励志,语录
  • 精选杨慎临江仙经典名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根据句子的语气用途不同,句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句子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慎临江仙经典名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杨慎临江仙经典名句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拓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2.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人心有戚戚。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涛骇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说尽了历代兴亡,寄托了人生感慨,可以说是以词写的史论,也是以词写的人生论。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是非成败,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尽,唯有青山绿水永恒存在。词人作为首辅之子、一代状元,然一朝得罪,老死南荒。此篇虚中实,未涉及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却包罗一切,容量极大。

[阅读全文]...
  • 苏轼临江仙赏析(临江仙全诗赏析)

  • 苏轼
  • 作者:黎遇之,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你有没有过一种经历:

    曾经失去一个人,花了很久时间去忘记

    你以为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

    直到有一天

    你听到一首歌,走过一家店

    吃到一道菜,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突然就眼泪就出来了,

    突然就想起一个人

    一个曾经以为忘记,却始终忘不了的人

    01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

    这一年,苏轼39岁,

    尚在杭州任职通判

    王元直从眉山到钱塘来看望苏轼

    这首词是苏轼临别送给王元直的

    王元直是谁?

    苏轼亡妻王弗的弟弟

    刚成婚时,苏轼对妻子王弗了解甚少

    在那个女子读书不多的年代

    苏轼很自然认为王弗不识字

    后来,一次读书,苏轼突然忘词

    妻子在旁低声提醒了他一句

    这让苏轼很是惊喜

    自此,每逢苏轼执笔写字

    妻子王弗都会在一旁研磨相伴

    若遇遗漏,妻子便帮忙提醒

    每当苏轼问起书中的问题

    王弗的巧妙回答总能让他惊喜

    这让苏轼对王弗除了喜爱,更是多了几分敬重

    苏轼性格旷达,直接点说

    就是坦诚直率,没有防人之心

    于是王弗常常在旁提醒

    防范惯于逢迎的“朋友”

    苏轼也深知自己性格的这一缺陷

    对妻子的建议也十分乐意听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有一段记载:

    苏东坡与访客谈话,

    王弗常在屏风后屏息静听。

    有一天,客人走后,她对丈夫说:

    “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

    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

    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

    后来王弗去世

[阅读全文]...
  • 晁冲之:临江仙

  •   《临江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

      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赏析:

      此词为怀旧思隐的抒怀之作。上片写忆昔伤今。“忆昔”二句追怀西池欢娱,写当年词人与故友在金明池“池上”宴饮欢娱的情景。“年年多少”,正是令词人深铭五内,难以忘怀的原因。“别来”辞意顿折,写“西池”欢宴之故友遭元佑党争,或谪或逐,一朝云散。下片从往事的回忆写到个人目前的处境和想法。“安稳”二句写夜梦江湖。西池欢娱已散,仕途风波残酷,那么哪里是词人安身立命之所呢?“安稳”二字透露出词人身心安稳的寄托乃在“江湖”,它是词人目睹故友惨遭谪逐后的理智抉择:返回江湖!

[阅读全文]...
  •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诗词鉴赏

  •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译文翻译

      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解释

      饮散:饮完酒后离散。离亭:送别的驿亭。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péng):飘浮无定之意。

      重重(chóng chóng):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

      暮(mù)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

      淮(huái)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

      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

      奈:怎奈,奈何。

      孤枕(zhěn)梦:这里指孤枕难眠。

      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创作背景

      在羁役前,徐图昌为了抒发对心上人的眷恋和难消的离愁而在与恋人驿站饮别时写下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句子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语录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说说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名言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诗词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祝福

临江仙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咸阳城东楼名句 王源名言名句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苏辙名句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名句 滕王阁名句 现代诗歌名句 采薇名句 乌合之众名句 吕布名言名句 日本名言名句 风景名句 谢灵运山水诗名句 与山巨源绝交书名句 搞笑名言名句爆笑 胡适名句 南安军名句 古代名人名句 秋水经典名句 次北固山下名句赏析 王者荣耀名句 中庸经典名句 约客名句 高中名言名句积累 三毛撒哈拉沙漠名句 黄山诗词名句李白 千古名句诗词爱情类 耽美小说名句 中学生名言名句大全 日知录名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