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关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 名言,格言
  •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李世民《辽城望月》

      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李世民

      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李世民《帝范》

      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李世民《薛仁贵征东》"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李世民《芳兰》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李世民

      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李世民《帝范》

      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李世民《帝范》

      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贞观政要·择官》

      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15、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6、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原烧火红。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李世民《出猎》

      17、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李世民《于北*作》

      18、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李世民《两度贴》

      19、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李世民《还陕述怀》

      1、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2、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3、*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4、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5、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6、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9、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10、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1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12、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5、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16、远馋佞,*忠良。

      17、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18、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9、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20、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21、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22、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24、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5、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6、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27、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29、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3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阅读全文]...
  • 李世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李世民《喜雪》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咏雨·其二》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李世民《赐萧瑀》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李世民《除夜》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除夜》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李世民《初秋夜坐》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李世民《初秋夜坐》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李世民《赋得李》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李世民《赋得李》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李世民《赋得李》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李世民《赋得李》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李世民《赋得早雁出云鸣》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李世民《咏烛二首》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李世民《咏烛二首》

    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李世民《咏烛二首》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李世民《重幸武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李世民《重幸武功》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李世民《重幸武功》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李世民《重幸武功》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李世民《重幸武功》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李世民《重幸武功》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李世民《春池柳》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李世民《春池柳》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李世民《春池柳》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李世民《春池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阅读全文]...
  • 李世民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5.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6.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7.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1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9.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0.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22.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3.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24.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5.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26.会须杀此田舍翁!

    27.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31.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32.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3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4.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35.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36.甲兵之设,义在止戈。

    37.远馋佞,*忠良。

    38.今人*《孙子》者,但诵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39.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40.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41.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4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全文]...
  • 李世民的诗句

  • 李世民的诗句

      李世民的诗句

      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正日临朝——李世民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重幸武功——李世民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阅读全文]...
  • 李世民说的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唐太宗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5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7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8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1.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 “以人为镜”。

    乃指以人为借鉴。

    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3.李世民: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

    夷虽众,有何惧哉

    其人魅力永存中华盛事之景,个人开明专制无出其右者,天下富泽,万国来朝,四夷皆服,百姓乐业。

    煌煌大唐,胡风汉韵,思想的融汇,文化的璀璨,个人武功比*更强,单骑对突厥,胆气魄力令人倾倒之

    (*赞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水能载舟,亦舟”原是魏征“”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诫,久之成世民的“名言”。

    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看作“舟”,而百姓是“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不用回头,照着自己*时做事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少做错事,不做错事,凡事都要做到心如明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明镜呢

[阅读全文]...
  • 有关李世民诗句大全

  • 有关李世民诗句大全

      正日临朝——李世民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重幸武功——李世民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阅读全文]...
  • 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

  • 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

      裴寂,唐朝宰相,见证了唐朝的建立,却遇到铁血的李世民,遭遇悲惨下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一起来看看吧。

      裴寂,武德年间的大红人,老皇上李渊身边的铁哥们儿,曾几何时的当朝第一大佬,他怎么就失宠了呢?他怎么被罢官了呢?

      因为变天了。

      李世民早就憋着想把他拿下了,只不过一直没机会下手而已,自武德九年到贞观三年,三年多了,你裴寂的运气也该到头儿了,你呀,下去吧你!

      裴寂落得如此下场,这个祸根是他自己种下的,早在武德二年,这个祸根就已经种下了,从那时候起,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有朝一日将裴寂拉下马。

      武德二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武德二年,刘文静死了,他的死是因为裴寂。

      在我这篇长文里,刘文静一直是个正面人物,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他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秦王征伐薛举的那一篇里,之后他再未出来,不是他不想出来,而是出不来了,刘文静于武德二年被杀,真正的壮志未酬身先死。

      刘文静和裴寂本来是朋友,而且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晚上都在一起睡觉(类似关张之交,列位别想歪了),李世民为劝李渊起兵而拉拢裴寂,用的那些手段,都是刘文静教的,李渊起兵前,隋将高君雅等欲害李渊,也是在刘文静的大力协助下除掉高氏等人的,可以说,在举义旗之初刘文静功高盖世,除了李世民之外,里里外外策划得最积极的就是他刘文静了。

      后来李渊采纳了刘文静提出的四步走(举义兵、入长安、立隋室、篡位建国)的方针,才逐步建立了李唐王朝。

      就是这么个大功臣,就是这么个大能耐人,就是这么个一号辅臣,怎么就被杀了呢?被谁杀的呢?

      被李渊杀的,因为他得罪了裴寂。

      刘文静犯了一个最不该犯的错误,他得罪了李渊最信任的人,得罪了李渊最喜欢的人,得罪了和李渊最为志趣相投的人,得罪了和李渊一起喝花酒的人——裴寂。

      他咋得罪的呢?

      刘文静这个人素有大才,志向高远,胸有韬略,知兵勤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也有个人才们都有的毛病——傲慢。由于傲慢,所以就处世轻狂,一轻狂,就容易犯一个毛病:很小瞧不如自己的人。

      和浑身闪着智慧光辉的刘文静同学比起来,裴寂那两下子可真拿不出手,裴同学除了陪领导发一发花痴、哼一哼小曲、灌一灌小酒儿之外,其他一概不通,什么用兵打仗政务处理国计民生,对他来讲都是擀面杖吹火。

      可人家裴寂同学,领导就是喜欢,就是官儿大,而且官儿比刘文静还大。

      刘文静和裴寂,那是一个床上睡过的,谁不知道谁呀?

      哦,你裴寂啥啥不是,凭啥官比我大啊?别人不知道你,我刘文静还不知道你穿几条腿的裤子?

      刘文静可就犯开了不*衡。

      这人一不*衡,做事就开始糊涂,刘文静亦然。从此以后,上朝议事,只要裴寂说东,刘文静必说西,裴寂打狗,刘文静必然骂鸡,反正什么事儿都是拧着劲儿地来,三两下子,两个人闹臭了。

      闹臭之后刘文静的火儿更大,恨不能没事儿就咬裴寂几口,咬不着怎么办咧?他就喝酒,喝醉了就抡大刀,咔哧咔哧砍自家的柱子,边砍边叫“裴寂砍死你裴寂砍死你”。

      家里人可吓坏了,刘大人这不是魔怔了吗?

      偏此时刘文静有个小老婆失宠了,失恋的打击让她抓狂,便把刘文静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为了给妹妹出气,竟把此事告到了李渊那里。

      李渊顿时勃然大怒,这还了得?

      老裴同志,出生入死陪我玩儿了这么些年,容易么?!

      天天尽心尽职地服侍我、陪我解闷儿,容易么?!

      咋了,他官儿大点儿咋了?就不行?就要喊打喊杀的?我看你刘文静是想找不痛快了是不是?

      皇帝生气后果很严重,很快,萧瑀、裴寂、李世民等全部都到了,李渊的意思很明确:刘文静这是要造反。

      萧瑀脾气虽不好,但素来正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左左右右也看不出来刘文静要造反,就说刘文静没有造反的意图啊,他只是和裴寂关系不好罢了。

      李世民更是罗列了刘文静自建国以来的所有功劳,为刘文静求情,他心说爹你眼瞎啊?凭这么个人,要想造反能等到今天?

      可李渊是铁了心要杀刘文静了,他又看了看裴寂,裴寂最会察言观色,一看,该我了,嘿!他立刻稽首道:“刘文静自恃才高,一向不安分,就凭他说这话,就凭他这毛了三光的德行,我看他就是要反!”

      妥了,李渊要的就是这句话,随即命令将刘文静和其弟刘文起一并斩首,家产查抄。

      李渊这个做法一来保护裴寂,二来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三来也确实是看刘文静不顺眼。

      可怜刘文静临刑前尚不知所以然,还在大呼“飞鸟尽良弓藏”呢。

      这笔账,李世民一天都没忘。

      登基后,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仍旧把萧瑀、封得彝等旧臣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对裴寂也十分厚待,当时玄武门之变首功长孙无忌的封户才一千三百户,而裴寂无尺寸之功,竟也封了一千五百户。

      别忙,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裴寂的好日子快到头儿了。

      贞观三年,有个沙门法雅在宫中讲经,不知为何被赶了出来,不由得口出怨言。敢对皇室生怨?那还了得?抓!

      法雅被捕,杜如晦亲自审问,这一审还真审出条大鱼来,原来法雅的这些个怨言,竟然私自对裴寂讲过!

      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裴寂,原来你早知道这件事,那你为何不报?

      杜如晦立刻禀报李世民,李世民传裴寂来一问,果然如此,法雅被逐后,确实对裴寂说过,京师要发瘟疫。

      这就够了,非常足够了,裴寂,我可抓住你了。

      李世民望着裴寂,面色凝重,裴寂跪在那里心里七上八下,心说完了完了这下子要回家养毛驴子了。

      李渊退休了,谁能再保你裴寂?谁能再保你这个大草包?

      十余年的憋闷,终于在今日得以一舒为快。

      太宗缓缓开口了:“计公(裴寂的尊称),我大唐自起兵以来,你的实际功劳屈指可数,你觉得自己该不该坐到这个职位呢?”裴寂心里咯噔一下,立时匍匐于地不敢再起。

      太宗并不理会,继续道:“武德年间,政绩考核松弛,所以你裴寂才能爬到这个高位,如今纲纪严明,你自己说,你的罪行该不该杀?”可怜老裴,老了老了还遭这个罪,被吓了个真魂出壳,一句话也吭哧不出,最后皇帝叹了口气:“算了,你也算我李家的老相识了,看在父皇的面上,你就告老还乡去吧。”

      就这样,裴寂失魂落魄地回老家去了,走得那叫一个凄惨。

      想想刘文静的遭遇和李世民最后说的那句话,这位太宗皇帝实在是个宽厚的人。

[阅读全文]...
  •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赏析

  •   《幸武功庆善宫》

      作者:唐·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一作坻】。

      共乐还乡【一作谯】宴,欢比大风诗。

      【注释】

      ①《全唐诗》题下注:“《乐府》诗题作《唐功成庆善乐舞辞》,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间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挎褶,长袖漆髻,屐履而舞。’(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名(九功之舞》,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冬正享燕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武功:县名,今属陕西。据《册府元龟》卷一0九,诗当作于贞观六年(632)九月己酉日。(金石补编)卷一0录此诗,题作(贞观六年幸慈德寺旧宅十韵)。按:慈德寺在庆善宫侧,唐太宗为其母窦太后所建。

      ②寿丘:在今山东曲阜东北,传说是黄帝诞生地。

      哪邑:当作“丰邑”。沛县丰邑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

      ④悬弧:弧即弓。古代风俗,生男孩于门左悬弧,以示男子志在四方。见《礼记·内则》。

      ⑤运改:时运更替。此指隋末战乱。

      ⑥郁:忧愤积聚。匡时:治理天下。

      ⑦指靡:指示方略,调度一切。

      ⑧怀柔:招来远方异域,使之归附、夷:*。

      ⑨梯山:遇到高山峻岭,施梯而登。比喻经历险远的路程。

      ⑩驾海:乘船渡海。亦喻经历险远的路程。

      11、单于:汉时匈奴对其君长的称呼。

      12、日逐:匈奴王号,位次于左贤王。文媲(pi第二声):文阁。媲,屋檐前板。

      13端雇(州:端拱无为,负展而坐。雇是帝座后画有斧形的屏风。四岳:四方诸侯。

      14、芸黄:花草枯黄。《诗·小雅·苔之华》:“曹之华,芸其黄矣。”

      15、散:全诗校:“一作抵。”

      16、乡:全诗校:“一作谁。”

      17、大风诗: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

      【赏析】

      《乐府诗题》作唐功成庆善乐舞辞。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名九功之舞。舞蹈安徐,以像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冬正享燕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

[阅读全文]...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薨:死,或者指嘈杂声。这里个人感觉应该是甍[meng],屋脊的意思,引申为房屋。

      这首诗写了皇宫的地理位置,以及宫殿壮阔绮丽的景象。很有气势。

      其二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岩廊:高峻的廊庑。借指朝廷。

      驻辇:谓帝王出行,途中停车。辇就是皇帝那种车吧,比如曾经有一副《步辇图》。

      凤篆:对古文字的美称。

      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如“韦编三绝”,这里大概是说自己非常喜欢读书,绳子断了接上继续。

      缥帙:淡青色帛做成的书衣,也指书卷。

      欹案:斜靠床椅。

      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这首诗写自己处理政事之余爱好读书的情景,玉匣金绳、龙图凤篆提现了皇帝的高贵。写自己读书着迷的情景,很有自我炫耀的感觉。

      其三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词林: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也有翰林院的意思,这里不清楚。

      这首诗写武宴田猎的场景,狩猎也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

      其四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节:阳春时节。亦泛指佳节、良时。

      朱弦: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

      郑卫:郑国和卫国。

      此时写临馆听乐的场景,皇帝的乐馆必然是华丽欢乐,音乐也必定是高雅的音乐。

      其五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这首诗写的是逸游苑林的情景,这里的“逸趣”显然跟那些山水诗人的不同,只不过是对景致的赏玩。不过皇帝的苑林估计会比普通的要地方大,景致丰富吧。但是还是不满于此,还希望去瑶池。

      其六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飞盖:驰车,驱车。兰桡:小舟的美称。

      这首诗写的是泛舟川屿的情景,很欢乐。

      其七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这是黄昏和晚上赏景的情况,为了说明自己的志趣吧

      其八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云罍(yunlei):饰有云状花纹的酒壶。

      兰肴:佳肴。

      这首诗写宴饮的场景,既有场面的奢华,又说了当时社会的和谐,还表达了自己珍惜时间,以及为了志趣而不顾享乐的情况。很有自夸的味道。

      其九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阅读全文]...
  •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唐诗鉴赏

  • 唐诗
  •   《经破薛举战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作。这首诗是在统一中原之后,李世民重经殊死决战大破薛举之地,抚今追昔发出的感慨。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注释】

      ⑴减:一本作“灭”。

      ⑵抱:《英华》作“拖”。

      【赏析】

      这首诗题下原有小注:“义宁元年(617),击举于扶风,败之。”可知此诗当作于陕西扶风。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夏天,李渊与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迅速控制了渭水流域。不久与敌对割据势力薛举大战于长安西路要塞扶风。扶风一役为日后扫*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诗前十句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后六句:“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鲸鲵,古人认为是凶猛的大鱼,雄者为鲸,雌者为鲵)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力如千钧。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天下,才深感*。

      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时期的图景,既有世事沧桑,万物无常的感慨,更有气吞长河刚健奔放的帝王气概,既丰富了人物性格,又增加了的张力。

      这首诗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逐步向排律发展,首开风气,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又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千古一帝”。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称他在贞观(627-649)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句子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语录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说说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名言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诗词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祝福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给对象搞笑留言短句 女生纹身英文短句励志 元旦祝福语短句 关于星空的唯美短句 形容农村生活的短句 下午茶的句子短句 鼓励人的经典短句 仙人掌短句 七夕说说短句 四字短句霸气 语录短句图片 主播签名短句 很强势的短句 安心的短句 正能量励志简短句子 霸气短句英文纹身翻译 美丽心语短句 纹身字母图案含义短句 阳光心态英文短句 后妈难的短句 安慰心累了的感情短句 心情美美哒的短句 夏天短句 追女孩子的情话短句 唯美爱情说说短句 霸气的句子超拽短句 简单的情话短句 情话短句8字 祝老师生日快乐的短句 文艺的告白情话短句 鼓励考试加油的短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