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4、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李世民《辽城望月》
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李世民
6、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李世民《帝范》
7、"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李世民《薛仁贵征东》"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李世民《芳兰》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李世民
10、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李世民《帝范》
11、睿智聪明,守之以愚——李世民《帝范》
12、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13、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贞观政要·择官》
14、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15、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6、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原烧火红。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李世民《出猎》
17、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李世民《于北*作》
18、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李世民《两度贴》
19、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李世民《还陕述怀》
1、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2、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3、*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4、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5、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6、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9、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10、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1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12、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5、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16、远馋佞,*忠良。
17、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18、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9、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20、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21、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22、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24、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5、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6、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27、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29、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3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李世民《喜雪》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咏雨·其二》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李世民《赐萧瑀》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李世民《除夜》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除夜》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李世民《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李世民《初秋夜坐》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李世民《初秋夜坐》
岂如家四海,日宇罄朝伦。——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所欣成大厦,宏材伫渭滨。——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李世民《赋得李》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李世民《赋得李》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李世民《赋得李》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李世民《赋得李》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李世民《赋得早雁出云鸣》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李世民《咏烛二首》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李世民《咏烛二首》
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李世民《咏烛二首》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李世民《秋日斅庾信体》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李世民《重幸武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李世民《重幸武功》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李世民《重幸武功》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李世民《重幸武功》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李世民《重幸武功》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李世民《重幸武功》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李世民《春池柳》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李世民《春池柳》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李世民《春池柳》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李世民《春池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1.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4.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6.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9.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1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5.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6.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7.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18.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况臣忝备籓维,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19.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20.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1.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22.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3.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24.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5.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26.会须杀此田舍翁!
27.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8.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31.选贤之义,无私为本。
32.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33.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34.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35.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36.甲兵之设,义在止戈。
37.远馋佞,*忠良。
38.今人*《孙子》者,但诵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39.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40.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41.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4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5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7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8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1.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 “以人为镜”。
乃指以人为借鉴。
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3.李世民: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
夷虽众,有何惧哉
其人魅力永存中华盛事之景,个人开明专制无出其右者,天下富泽,万国来朝,四夷皆服,百姓乐业。
煌煌大唐,胡风汉韵,思想的融汇,文化的璀璨,个人武功比*更强,单骑对突厥,胆气魄力令人倾倒之
(*赞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水能载舟,亦舟”原是魏征“”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常用告诫,久之成世民的“名言”。
这句话的含义很直白,就是把一个*看作“舟”,而百姓是“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不用回头,照着自己*时做事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少做错事,不做错事,凡事都要做到心如明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明镜呢
【原文】
《过旧宅二首》
作者:唐·李世民
【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释】
①旧宅:指武功庆善宫。
②谯邑: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
③苔古:全诗校:“一作台*。”
④“四海”句:谓天下一统。《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
【其二】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注释】
①白水:在今湖北枣阳。汉光武帝生于此。张衡《东京赋》有“龙飞白水”之句。
②叶铺:全诗校:“一作铺庭。”
③纫佩:(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④剪桐:周成王与叔虞戏,剪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见《史记·晋世家》。
⑤九围: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⑥架海:犹航海。
⑦“韬戈”句:谓息兵务农。反,同“返”。
⑧文同轨:《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⑨歌大风: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
【赏析】
李世民于公元599年(隋开皇十八年)初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公元632年(贞观六年)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这组诗,共二首。
第一首*似五言律诗。首联“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不仅扣住题目——“过旧宅”,同时暗示帝王身份。“翠辇”和“鸣笳”,都是皇帝外出巡幸时的车马仪仗。新丰是汉时县名,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谯邑,秦置县,为魏皇室本贯所在地;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这里既以“新丰”、“谯邑”借指武功旧宅,而且蕴含君王荣归故里之意。
中间两联描写旧宅眼前景。三、四句“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上句的“园荒”,表明旧宅被闲置无人居住;“径新”透露出帝王旧宅*时有人守护整葺。下句则由“园荒”带出“苔古”,由“径新”带出“阶斜”。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遮住了半截斜阶。“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园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末联“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尾联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充满豪迈的情怀,既总结了全诗,又点出了题旨,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盼,自是帝王气象方侔”(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评汇一》)气势相当。
《过旧宅》第一首全诗四联八句,通篇对仗,中间两联,偶对工致;尾联一气流走,引出无限豪情。虽还不是一首严格的五律,但却已呈现出初唐律诗的某些特征。
第二首以菊入诗,表达了李世民对当年起兵太原,以国为家之志得以实现的感慨。与第一首同样,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
李世民名人名言
李毓秀名言名句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2、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4、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5、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6、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7、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8、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9、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0、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固邦国自宁。
12、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关于民生的名言名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关于民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1、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一切背离了公*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3、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改善民生是*的天职,推进社会公*正义是*的良心。
5、立党为公贵在公开公正公*,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强民生。
6、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
7、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8、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被压迫人民生活在一个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9、廉洁奉公公*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10、正直无私公*公正方显法律威严,情系百姓民情民心民生是法援本色。
1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2、峥嵘岁月,创下丰功伟业;结束战乱,奠定幸福生活;改革开放,迎来经济腾飞;踏入世贸,生活日新月异;改善民生,百姓安居乐业;放飞神九,跃入科技强国。
13、虔诚的男子对邪恶的*民生动的描述他其妻子的附*(关系)半信半疑。
14、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15、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16、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17、街道的工会*很关心居民生活,常到贫困居民家嘘寒问暖。让人很感动。
18、明朝士人的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19、在他的号召下,企业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将民生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
20、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丛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21、这些贪官无所不用其极,利用职权,上下其手,能要就要,心中哪还有国家民生?
22、许多年后回忆起早年的痛苦、他总是轻描淡写的带过:移民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
23、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24、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
25、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
26、字辇毂,志不在君文;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27、*汽车业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提高方面起重要作用。
28、**前,恶霸地主对贫下中农巧取豪夺,使得民不聊生,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29、消除战争,实现和*,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代以来*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30、房价问题需要正本清源,住房问题现在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热点,而畸高房价成为大众诟病的焦点。
31、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32、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是线条、光线和色彩,美术家就是通过线条、光线和色彩,画出五光十色的人民生活的画卷。
33、作为代表型公共领域的信奉者和扞卫者,威廉声称和他的表弟势不两立,要和他表弟所代表的市民生活世界一刀两断。
34、质量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建筑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35、作为身处社会下层的奴仆王中对生活之艰辛的体验可谓深邃而精当。这也是无数的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真可谓至理名言。
36、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一虫一蚁不伤残,半丝半缕勿贪着,可为民物立命。
37、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
38、看了描写非洲民生的纪录片,看到了一片哀鸿遍野,这就是现在地球上真正最贫穷的第三世界吧。
39、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40、这次造成死伤无数的大地震虽然是天灾,但*也该反求诸己,务期加强日后防灾体系的健全,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贯要求和传统作风,是人民*的基本职责。
42、离开了实业基础,金融就成为水中浮萍。中小企业对就业、民生和内需都有着极大贡献,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扶持政策。
43、不久之后,尤其是在风调雨顺的季节,农民农业生产能够产生剩余,谷物、肉食、衣料、壶罐各式各样村民生产的产品进入流通互相交换。
44、这一次,为了展示*对藏族人民生活的关心,当局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全力以赴地进行救灾,尽管他们依然对持异见的藏族持续不断地进行压制。
45、这固然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有了这么多的钱,就可以做很多巩固香港基础和改善民生的事情,香港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46、每个本局的议员,亦必知道若要市民生活如常,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只许成功,不可失败。本港的命运,从今已与祖国不可分割,必须风雨同舟。
47、要想把握经济局,必须关注政治局。网络新闻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实为商人的最佳晴雨表;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至少要看新闻联播,里面有国计民生。
48、这种弥漫在每个苏联公民生活中的恐惧,以及面对无所不在与生杀予夺的国家权力以及摧枯拉朽的愤怒时,自己那种可怜的无助的意识似乎都已经烟消云散。
49、自觉从人民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自觉把人民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
《过旧宅》两首诗的第一联都是通过李世民自己巡幸旧宅,点出了他的身份今非昔比。中间的数联都是描写旧宅的景物,然后触景生情,回忆起往事。末*结性的抒发自己一代帝王的宏伟气魄与豪迈情怀。
过旧宅二首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释】
①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新丰是汉时建县,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翠辇[cuì niǎn]:装饰有翠羽的车辇,这里指帝王所乘车辆。
②谯[qiáo]邑:秦置县,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鸣笳[jiā]: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
③荒:荒无人烟。新:干净。
④苔古:另有作“台*”一词,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
⑤消:替换。
⑥辞:离开。此:另有本作“北”字
⑦四海:出自《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另有《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这里借此点明了自己的身份。为:加有本作“成”字
【白话译文】
我的车辇到了我的“武功”旧宅,前面有鸣笳开道。“武功”旧宅早以无人居住显的十分荒凉,但一条道路被打扫干净,苔藓爬上台阶覆盖了半边。池中水,因为有源头活水,还是比较清新,园中的老树如今也开花了。那年我离开旧宅征战天下,就有了以天下为家的想法。
【创作背景】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冬(599年初)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年)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
这首诗*拟于五言律诗。首联“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不仅扣住题目“过旧宅”,同时又通过“翠辇”和“鸣笳”来指出如今的帝王身份。而且句中“新丰”和“谯邑”分别是汉室和魏室的皇家龙兴之地,用他们来比喻自己的潜邸“武功别馆”,其中的意境不言而明。
中间两联描写旧宅眼前景。三、四句“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上句的“园荒”,表明旧宅被闲置无人居住;“径新”透露出帝王旧宅*时有人守护整葺。下句则由“园荒”带出“苔古”,由“径新”带出“阶斜”。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遮住了半截斜阶。给人以新旧交织的观感,这其中的旧正寓意着过去的自己,而新正象征着如今的自己。而如今的自己来到过去自己的住宅,那种新旧交织,给予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园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宋代朱熹有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池中为什么没有旧水,那应该是水有源。刘禹锡有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看出作者对旧院的感情,水清花开,那是有源有根,自己的成生也正源于此,颇有生于斯,长于斯之味。
末联“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尾联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充满豪迈的情怀,既总结了全诗,又点出了题旨,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气势相当。
1、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2、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3、直言鲠议,致天下太*。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5、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6、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7、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8、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9、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10、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11、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12、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13、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微忽。
14、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15、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16、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7、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18、归语尔可汗,我父子东征,能寇边者可即来。
19、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1、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22、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
2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4、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25、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26、家住遥遥一点红, 飘飘四下影无踪。 三岁孩童千两价, 保主跨海去征东。
27、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28、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
30、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31、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32、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33、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34、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35、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36、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37、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38、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39、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名句 李世民的名言名句 李世民说过的名言 李世民说的名言名句 李世民名言 李世民的名言 李世民名句 李世民的诗词名句 唐太宗李世民名言 李世民格言 李世民最出名的诗句 李世民语录 李世民的古诗 唐李世民的古诗 李世民的古诗大全 咏兰的古诗李世民 李世民时期的古诗 李世民时代的古诗 李世民的古诗《除夜》 李世民的元日古诗 蕴含李世民的古诗 李世民咏雪的古诗 英雄杀李世民台词 守岁唐李世民的古诗 苏世民名言 赐萧瑀唐李世民的古诗 李世民写魏征的古诗 李世民的守岁诗古诗 古诗守岁李世民写的 李世民关于雪的诗句古诗
李世民的诗句 李毓秀名言名句 李庆远名言名句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李世民说过的名句名言有哪些 李世民为什么报复裴寂 李白的名言名句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名言 李商隐的名言名句 关于民生的名言名句 李世民的诗句大全 李世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李俊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李世民说的名言 李庆远名言名句 李世民名言 唐太宗李世民《帝范》原文全文及译文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赏析 李世民《幸武功庆善宫》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赏析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还陕述怀》李世民唐诗全诗赏析 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唐诗鉴赏 有关李世民诗句大全 李世民唐诗《过旧宅二首(其一)》全诗鉴赏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唐诗李世民 关于李世民的唐诗大全 唐太宗李世民名人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李世民经典语录大全
芍药名言 母爱的名言大全 丘吉尔关于保险的名言 中国读书名言大全 改变励志名言警句 写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 评价史记的名言 单纯的名言 警告不要乱说话的名言 敢于面对现实的名言 培根英文名言 克林顿名言 浙大名言 关于大好河山的名言 古名人名言 动漫名言大全 关于长征名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名言 关于乐观名言 关于伟大的名言 光明与阴影名言 家人的名言 关于军人的名人名言 哪吒之魔童降世名言 名人名言大全10字以下 名言50字 关于团体的名言 自律与他律名言 少管闲事的名言 奉献社会的名言 四书五经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