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关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秋思古诗张籍诗翻译(秋思古诗的意思翻译)

  • 中唐诗人张籍,是韩愈门下高足,以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天下闻名。

    张籍四十岁的时候在宫中任太常太祝,掌管神主版位和焚香祝祷。一干就是十年。除了写诗,张籍还喜欢把杜甫的诗焚烧成灰,和蜜一起吞。

    如此“瞎搞一通”,十年之后,张籍终于铸就了被王安石称为“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独特诗风。下面将要提到的一首七绝《秋思》,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拆封。

    诗歌意译: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今年我还是不能回家。想给家人写一封信,心中有万千情意,但是一时之间,哪里说得完。信使说他马上就要出发,可是我又把写好的信,重新拆了封。

    张籍所处的时代,正是唐诗主流风格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因此这首诗是典型的以赋为诗。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简直是大白话加*铺直叙。但是细细咀嚼,却是有意思的。

    中*诗从《楚辞》开始,“秋风”在古诗中自带凄凉意象。晋代张翰见秋风起,就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诗中说“见秋风”,就是想家了。

    但是,张籍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才谋得一个小官,贫穷让他不可能像张翰一般潇洒,辞官归乡。他想给家人写信,可写什么呢?一提笔心中就涌起万语千言,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情绪。

    什么都想写,就怕什么都没说透彻。他匆匆写好信,又担心有什么遗漏。这时送信的人又在门外催促。他咬着笔杆子在心里说:别催啦,别催啦!你再催,我又把信拆了。让我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说……

    这送信的人怕是要被他给急死!但是这也不能怪他呀,谁叫那个时候没有微信和电话呢。这一首七言绝句,把写信人的那种心情,描摹得细致入微,颇有一点“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思。

    王安石赞他:“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张籍的这一份功力并不是凭空得来,而是耗费了他十余年心血,以差一点双目失明的代价换来的。

    这首《秋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并且还自带戏剧冲突。作者在这厢唯恐太匆忙说不清,绞尽脑汁想多写两个字,而信使在那厢随时准备要出发。

    古代没邮政系统,送信全靠两条腿往来奔走。距离很远,一趟要几个月。早点出发,也好早一点回来。结果作者一直磨叽,你不催他,只怕他要写到天荒地老,“一胎生出七十五亿宝”什么的。

    结果你一催,他不但不把信递过来,反而把刚封好的信又给拆了!你以为他是想起什么,要提笔补充吗?其实才不是呢。他就是觉得有说不完的话,想对亲人表达。

    这就是一个很富有戏剧性的场景,人物的感情,矛盾冲突,全都齐备了。但是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你,作者是在给谁写家书,内容是什么。只是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来一个经典的意象,自然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张籍发迹得比较晚,他大概在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十六岁时才第一次到长安谋求出仕。但是因为京中并无亲友,最后落泊而归。

    不过幸运的是,他在长安遇到了后来的至交好友孟郊。后来孟郊三试及第,又把他推荐给了韩愈当门生。说是门生,其实二人的年龄差不多。因此韩愈非常喜欢张籍,他多次写诗、写文章表达他对张籍的喜爱之情。

    他在《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说:我原来不知道你有这个人,孟郊说你文章写得好,我就对你日思夜想。奈何我在朝为官,不能亲自去找你。现在你来了,我下了班马上派车来接你到我家。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韩愈主持汴州的省考,张籍就跑到他那边去考试,写了一首叫《反舌无声》的诗。

    然后顺利通过考试不算,当老师的韩愈,居然写诗吹自己的学生,“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后来参加会试时,遇到一个非常严肃的官员,但是张籍依然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一举考中。

    再后来张籍去地方上当推官,路过徐州去看老师。韩愈对这个学生日思夜想,他说:我每一天都在盼着你来,你不知道我心里想你是多么痛苦。每一次和你聊天,我都会忘记吃饭,也不觉得困。我们连续聊了三十天,每一天都通宵达旦。现在你走了,我又要枯坐在家中想你了。

    不久之后,张籍的母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去守丧。韩愈听说他在家里过得很不好,立即就给孟郊写信去说:张籍在家里丁忧,穷得不行,我怕你不知道,你赶紧去看一看他。

    后来,张籍丁忧期满之后,终于可以去长安当官了,但是只被任命为唐宫中一个管神主牌位的九品官。薪水微薄,可他还不能辞官,因为他家里太穷了。

    张籍在这个叫太常太祝的官位上,一坐就是十年,连白居易都写诗为他打抱不*。但是韩愈当时也颇不顺利,根本没有办法帮助他。推测《秋思》一诗,大概就是他在这一段时间所写。

    想念家乡的亲人,可是他没有办法回到家乡。这位古代大诗人,屈才当了一个皇家“庙祝”。每天搞些焚香化灰的事情。所以没事干了,就把偶像杜甫的诗也化成符水喝一喝。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苦读诗书,张籍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差一点就失明了。韩愈写信四处托人替他找工作。过了三年,张籍的眼疾才治好。

    后来再度回到任上,一路升迁,从太常太祝升到了国子监博士,最后官至主客郎中(从五品)。沉寂十年,五十岁才得升迁。张籍升官的时候,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等人都去祝贺他。

    张继有大才,不过他一生的起起落落,的确也和恩师韩愈提携,有割不断的联系。只是韩愈一直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学生,而是当成了人生中的挚友。

    从前提起《秋思》,首先想到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不是张籍的这一首《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幅又一幅的风景画,而张籍的《秋思》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场景。张籍《秋思》大巧不工,表面上看,仿佛不及前者意像丰富,却在句末奇峰突起。

    信使临行,诗人却拆开信封。只因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还没有讲完。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常理,却显得非常真实,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 张籍秋思的诗意

  • 诗意
  •   《秋思》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说不完的情意。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临发:快要出发。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5、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m.ju.51tietu.net)“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阅读全文]...
  • 张籍 《秋思》

  • 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阅读全文]...
  • 张籍《秋思》

  •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阅读全文]...
  • 秋思张籍的诗意

  • 诗意
  •   《秋思》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诗意: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m.ju.51tietu.net)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阅读全文]...
  • 中秋思乡的诗句 古诗

  • 中秋,思乡
  • 中秋思乡的诗句 古诗

      中秋思乡的诗句有哪些呢?中秋思乡的古诗有哪些呢?

      中秋节思乡的诗句:

      1,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思乡的诗句。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思乡的古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阅读全文]...
  • 关于中秋思乡的古诗

  • 中秋,思乡
  •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秋思乡的古诗,欢迎查看!

      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阅读全文]...
  • 古诗秋思

  •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阅读全文]...
  • 中秋思乡的诗句古诗

  • 中秋,思乡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

      元 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句子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语录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说说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名言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诗词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祝福

类似于张籍的《秋思》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赞美老师品德的古诗 杜甫的关于春雨的古诗 形容为人要正直的古诗词 唐代的古诗词主要有 他乡是故乡的古诗 蝶恋花晚景的古诗 弱小打败强大的古诗100字 十首鲁迅的古诗 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故事 描写节日的古诗五言 理解的古诗文 古诗中的归去字 说人走了伤心的古诗 汀州最有名的古诗 古诗词里涉及到的寺庙古刹 关于江南的古诗新浪博客 中考趣味复*古诗鉴赏的方法 自己丑的古诗词 描写桥的好段和古诗 关于鞋子的古诗文化 关于鹅的一首古诗 找一首古诗的出处 写十里香的古诗 可望而不可的爱情古诗 清晨雨后的古诗 用牛郎织女比喻的古诗词 疫情在家看书的古诗 含碧瓦的古诗词 父母老去的古诗词 描写情人亲吻的古诗词 六月麦浪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