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关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述夜归人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描述夜归人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夜归的诗句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张籍《寒食看花》

    长江天阔不知处,夏口青山人夜归。——苏泂《泊头陀寺》

    枫叶卷愁秋去早,溪声翻笑夜归迟。——华岳《夜步水西》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杜甫《石壕吏》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几片故溪浮玉,似夜归、深雪前村。——王沂孙《露华·前题》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六月望西湖夜归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心事暗卜,叶底寻双朵,深夜归青琐。——周邦彦《浣溪沙慢·水竹旧院落》

    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寒山《诗三百三首》

    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于谦《悯农》

    昼居府中治,夜归书满床。——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晏几道《南乡子·眼约也应虚》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薛逢《醉春风》

    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韩愈《嗟哉董生行》

    携夫夜归车下宿,蓐食趋程烹虎肉。——李东阳《刘*妻》

    骑马明朝谢北燕,挂帆一夜归南斗。——胡直《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

    人亦不觉,鬼也不知,噫嘻嘻,半夜归来日卓午,虚空依旧画娥眉。——释慧远《杨岐和尚赞》

    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司马光《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

    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刘克庄《又和宋侯三首·铃斋教令得民和》

    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苏轼《秋兴三首·野鸟游鱼信往还》

    昨夜归来闻好语,大儿踏歌小儿舞。——吴泳《送毅夫总领淮西》

    众促夺袍诗进御,君宁微服夜归乡。——刘克庄《三和妆字韵陈魁载酒》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李端《江上逢柳中庸》

    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宋之问《嵩山夜还》

    牧马夜归眠马下,梦魂犹绕旧楼台。——陈普《困王孙》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醺醺酒气麝兰和。——韦庄《天仙子·深夜归来长酩酊》

[阅读全文]...
  • 《夜归鹿门歌》赏析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两句是写回到鹿门隐居之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这首诗,格调疏淡,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用韵也很新颖:前四句连用四个*声韵,句句相押,这在古诗中实属罕见;后四句以“鹿门”引起,紧接前句的尾词,是为“顶针法”,并自然转换成仄声韵,音节显得条畅而浏亮。

      明人胡震亨《唐音登签》引徐献忠评论孟浩然诗的话说:“气象清远,心宗孤寂”,“出语洒落,洗脱凡*”。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说:“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首七古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 形容夜归人的诗句

  • 优美
  • 都是夜归人的诗句

    燕歌行作者:曹丕 朝代:魏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浣溪沙作者:吴文英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作者:张抡 朝代:宋 体裁:词   双阙中天,*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玉蝴蝶作者:史达祖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想幽欢土花庭 ,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秋莲。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

    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社会一个大舞台,把人们化妆的美伦美焕,总是以丽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每个人仿佛都劲全身的力气扭曲着自己的身体,疯狂的戴着面具挥舞着,似乎都已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装束、面具都慢慢卸下,心灵的孤独徘徊在身边,寂寞包围着自己,阐述着黑暗心情。

    这种句子就比较杂乱了,比如:趁年轻就遭吧。

    有事了,,需要我,打电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阅读全文]...
  • 《夜归》阅读答案

  • 阅读
  • 《夜归》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归》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夜归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4、颔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的□□和□□的两方面景色。(2分)

      15、下列各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之中,乘舟归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联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C、诗中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显示出萧散淡泊、恬静自然情趣。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了韵味。

      1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追水林峦行失去”一句进行赏析。(3分)

      【注释】

      1.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诗人,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还俗归乡,过隐居生活。这首夜归诗写外出夜晚归家的情景,萧散淡泊,妙造自然,隐士风度呼之欲出。

      2.艇子:小船。

      3.菰蒲:菰和蒲,都是生长在池沼或河滩上的水草。

      4.征鸿:征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5.寻行度:寻找归雁的行列一起从空中飞度。度,泛指过,用于空间和时间。行háng。

      6.破阵:冲破原来的阵势。阵,阵势,格局。这里形容被归船惊吓的.野鸭打破静态一起飞向天空。

      7.追水林峦:犹林峦追水。写船行江中*山林迎面而来,仿佛追逐流水。

      8.行失去:(*山林)在行进中消逝。

      【大意】

      江上秋风带着微霜吹拂着船客的衣襟,深夜回归的小船在岸边的菰蒲中穿行。(写乘船夜归)

      在空中飞度的鸿雁鸣叫着寻找雁行,被小船惊起的野鸭一起飞向天空。(写所见所闻)

      *的丛林和山峦仿佛在追逐江水却又被前行的小船抛在后面,远处村落中闪烁着微弱的灯光。(写所见所感)

      家犬吠叫着冲出来迎接夜归的主人,室内舂米之声就此停歇,知道有人会来打开竹林中的门扉。(写回到归所的情景)

      【主旨】写乘舟夜归的情景——乃诗人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无所谓主旨。

      《夜归》参考答案:

      14、天空;水面(2分)

      15、A(从全诗描写的情况看:表现的是诗人闲适之情,而非追切)(3分)

      16、诗人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舟行水上,*山峦林木迎面而来的情景。山峦林木,原本是静景,诗人却写它们贩着追着流水而来,又逐渐远去,将乘舟所见的景物写得新颖而生动。(如从乘舟的角度分析,则是化动为静,不写舟行,却写山峦林木而来,也正确)(3分)

[阅读全文]...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分享夜归鹿门歌内容和诗意)

  • 分享,诗意
  • [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阅读全文]...
  • 唐诗《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 唐诗
  •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⑴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白话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 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此诗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 苏轼,诗人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⑴

      夜饮东坡醒复醉⑵,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⑶。

      长恨此身非我有⑷,何时忘却营营⑸?夜阑风静縠纹*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⑷“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⑸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⑹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

      【白话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赏析】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夜阑风静彀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一百多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醒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其实,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名家点评

      高原: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也是却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唐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 柴门闻犬吠的下一句是什么东西啊(风雪夜归人的含义解读)

  • 含义
  • 人天生是孤独的,如汪峰唱到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的孤儿”,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则说:“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

    (风雪夜归人诗意图)

    孤独是高级的享受,人们都喜欢“孤独感”,但却不喜欢孤独,人们更喜欢在自我的孤独世界来临时被温暖的身边世界拥抱,人们渴望在悲惨的现实世界中被温柔相待,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这是千古同理的事情,唐诗里也有这样的作品,就是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如果我们要找出盛唐的代表诗人,毫无疑问,他一定是李白,如果说盛唐在安史之乱中还隐约有盛世文学的些许影子,或者我们还可以再说说老杜,但老杜之后,盛唐就真的不在了,象崔颢说的“一去不复返”了。继之而起的就是中唐诗风,阔大雄浑的盛唐诗风从此转向逼仄凄清,中唐诗风的第一个代表诗人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这里的生卒年都是约数,因为诗人生死均无考。),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身历四朝,世称“刘随州”。

    (诗意图)

    刘长卿一生非常不顺利,755年,他考中了秀才,还没有发榜,安史之乱就暴发了,第二年,唐肃宗即位,新政成立,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但不久被诬入狱,幸好遇大赦获释。两年之后,他又摄(代理)海盐令。不久后,又被贬,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又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幸而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这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全诗写的是严冬,应在诗人遭贬之后。上半首“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面上是说赶路的辛苦,其实也是说诗人人生道路走到了极难极贫处,天色将过黄昏,远处的山已经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了。这里的苍山有说是远处黛青色的山的,有说灰蒙蒙的山的,总之是远山一片已模糊不清,诗人目力所及看到的远处的风景是“白屋”,白屋有两种解释,1、雪已经下来了,屋顶当然是白的,形容屋顶雪之厚,又证明雪下得大;2、白屋指白茅草盖的草房,这种草房是经济能力弱的古人盖屋常用材料,证明看到的是穷人的房屋。“贫”字也有两种说法,1、指稀少,在荒山行走,看到的房屋是稀少、寥落的;2、指穷困,因为穷和才用白茅草盖屋。诗人此时身遭寒冷,避无所避,诗人所见,是大雪漫山,路稀人少,是天色将晚,是白屋寥落……

    (诗意图)

    这一切,似乎就是诗人生*现状,他自己正被害得走投无路,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他希望获得一*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呢?

    下半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既是“归”人,当是回归,归来之意,因此,这里到底是芙蓉山主人出外归来,来是诗人自己外出归来就成了一个争议点,狗叫可能是诗人做客,因此狗儿叫,或者是主人归来,主人欢乐的叫声,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是别家狗叫,别家来客人,这都有可能……不管如何,也不管是谁归来,诗人这样写,是以超然的视角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想必我们大家也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寒冷的夜晚,赶向某个陌生的城市,当远远望见一片城市灯火时,心底总会升起一种温暖,那一片灯火是人间的温暖,是靠*它,就是靠*了人间温情。这里白屋的犬吠背后,当然就是温暖的屋子,有热水,饭食,暖床,还有来自朋友的问候,虽然,这只是“白屋”,却是良好的栖息所,天寒、山远、雪大、屋贫,一片肃杀,但一声“犬吠”却是来自人间的声音。在诗人的黯淡的人生路上,他遇到了苗丕,这给他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对此诗人当然也有无限的感激之情。

    (人生无处不如此)

    整首诗都是白描写景,没有一句感情抒发,但“风雪夜归人”却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诗人在这里确实是过客,是行人,是路人,但在这天寒地冻之中,在这荒山野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困境,就在此时,能找到一个同样贫寒的小屋,一处可能一样穷困的山村人家,却有一间茅屋可避风雪,也有一处灯火可见光明,一碗饭食可藯饥寒,因此,诗人发出了对人世风雨吹打之后的回归温暖的一种感叹,这种感叹,古今同慨。试问,在人生漫漫路上,谁又不是孤独的“风雪夜归人”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句子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语录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说说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名言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诗词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祝福

描述夜归人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男人的尊严说说 窝在家里的说说 身在他乡的说说 实实在在的说说 自制手工制作心情说说 落魄时的说说 小孩画画的说说 犯二的说说 医生的说说 最讨厌装b的人的说说 生病的说说心情的 想发个说说 关于自己订婚的说说 八佰说说 怀孕后的心情说说 大清早心情不好的说说 特别无奈的说说 心碎了说说 相信时间的说说 温馨小窝的说说 没烦恼的说说 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说说 霸气的分手说说 幼稚的说说 清心寡欲的说说 结婚十周年说说 雪天出行的说说 女人遇到渣男的说说 儿子生日朋友圈说说 学会伪装自己的说说 崂山美景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