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关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七步诗古诗原文(七步诗原文诵读 )

  •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书影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这就是上面这首《七步诗》。曹丕听了,深有惭色。

    一个“惭”字,能看出曹丕当时的心态。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谓“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何以要“相煎”如此?

    原来曹操在世时,曹丕和曹植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过程中,就展开过激烈的竞争。曹植天资聪颖,从小深得曹操的喜爱,所以益发锐气逼人而不自雕励。

    曹植也希望成为魏王世子,以继承曹操的事业,但曹植的个性和真诚的本质,使他并不理解真正的竞争,他的个性超越了个人生活,所以他的言行显得与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格格不入的时候,失败就无可避免了。

    在他所有的任性行为中,违背禁令私开司马门,行车于驰道应该是最为严重的。这一举动,大大伤了曹操的心,以至曹操两次颁令都说到这件事,《魏志·陈思王传》记载了曹操当时的反应:“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曹操在权衡再三之后,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在两人的角逐中,曹丕最终获胜。

    而原先,曹操曾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的人。这便是曹植生活中的个性,曹植的个性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但却是他成为杰出诗人的重要保证。曹植的诗歌将他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文学个性的鲜明、动人,是继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魏王,他便对曹植及其辅翼人士的职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离开了权利中心,有些人甚至因此丧命。曹丕尤其对曹植不放心,如果不是太后出面干涉,曹植早已丧命。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又使出“七步索诗”的绝招,看似普通的文学活动,实则是接*于一桩阴谋的人怀疑曹植的这首诗是伪作。

    但经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认真考证,在《中国诗史》中,作出“我们认为七步的传说是可信的”结论,并判定此诗“必作于黄初元年至七年中”(文帝在位期间)掌握了诗的本事之后,这首千秋绝唱就容易解读了。曹植的《七步诗》,原诗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瀌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一、二句,讲豆粒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

    三、四句写出煮豆子的燃料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萁”(豆类植物的茎秆),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

    五六句是曹植发自肺腑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歌的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残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听过这样含着血泪、带着咽的控诉,只要稍有良知,总会愧疚于衷、不能自己吧?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通篇纯以比兴出之,取譬精准,借物写怀。

    被曹丕步步相逼的诗人以豆粒自喻;而把加害于他的同胞兄长喻为豆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难怪历代骚人、学者对他赞不绝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说:“子建(曹植字子建)思捷而才俊”,“援牍如口诵”。

    曹植的朋友杨修在《答临淄侯笺》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是关于曹植写作构思情形的,原文写道:“(曹植)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这是杨修亲眼目睹的,大意是说曹植每有所作,援笔立成,像是事先打了腹稿,背诵下来,没有经过片刻的思考。

    赵孟頫行书·曹植《洛神赋》

    反观曹植这首《七步诗》,不管从诗意的构思、修辞的运用、遣词造句以及行文来看,都是构思奇妙、譬喻精妙灵巧、词采华茂,这首诗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人把这种超常敏捷的创造能力,以及创作思维的高峰状态,称作“神思妙悟”。

    钟嵘《诗品》·书影

    大文学家钟嵘在《诗品》中如是评价曹植的诗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麋溢今古,卓尔不群。”

    但从这首《七步诗》来看,钟嵘对曹植的评价是中肯的、贴切的。

[阅读全文]...
  •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古诗曹植七步诗)

  • 七步诗

    [ 三国·魏 ]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阅读全文]...
  • 七步诗古诗正确原文(七步诗完整版注解)

  •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歘(xū)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创作背景: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植曰:“愿乞题目。”

    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

    植行七步,其诗已成。就是上面这首。

    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陈思王曹植(192-232),字子建。善属文,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207)九月,1随父北征柳城(辽宁朝阳),“东临沧海,北出玄塞”,作《白马篇》。

    (208)七月,随父至赤壁。

    (210),铜雀台落成,作《登台赋》。

    下方链接:《铜雀台赋》

    曹植:《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211),封*原侯。(214),徙封临菑侯。

    (214),曹操征孙权,使植留守邺,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曹操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217),植尝乘车行驰道中,曹操大怒,..植宠日衰。

    (219),曹仁为关羽所围。曹操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救仁,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220)正月,曹操病逝洛阳,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221),徙封安乡侯(河北晋州侯城),又改封鄄城侯,作《野田黄雀行》。

    (222)四月,封鄄城王,作《洛神赋》。

    (223),封雍丘王。(225),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

    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

    太和三年(229),徙封东阿。

    太和六年(232),改封陈王,11月,疾薨,葬东阿鱼山。

[阅读全文]...
  • 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

  • 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

      ⑽煎:煎熬,指迫害。

      ⑾何:何必。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赏析

      诗人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拓展阅读:七步诗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自由试读(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全文]...
  • 七步诗古诗四句译文(七步诗四句版解释)

  • 解释
  •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山东枣庄:桃花园里“赛诗会”

    再议: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收录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魏晋时期曹植所作的《七步诗》,跟许多成年人年少时所学的四句《七步诗》有所不同。

    “六句”版 源自标准原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版权人何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教育部要求在该诗歌的出版编译过程中原著原文不要删节。依据现当代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四句的《七步诗》属于节选,不应采用。“我们策划出版发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配套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的。”

    专家:应以六句诗为准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成复旺教授翻阅了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七步诗》的流传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后来经过学者的校勘,认为四句版本是漏掉了两句,应以六句为可信。其次,对于是否需要加注说明,主要看编辑的思路。也许编辑认为给小学生看的书没有必要加注。再有,就是诗歌中个别字句的出入,原因也很多。一种就是依据了不同版本,因为曹植的文集是根据保存下来的类书结集而成的,难免由于传抄、记忆等人为因素产生差异;另外通假字的使用,例如“萁在釜下燃”一句中的“然”,就是由通假字改变而来。

    成教授建议说:“读者在学古诗词时应找一个可信的底本,并依据前人的校注成果。”

    两个版本的其实是一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写的,一年级的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竹林读书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阅读全文]...
  • 古诗词鉴赏-七步诗

  • 古诗词鉴赏-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 解释,文学
  •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注释

      1、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赏析

      三国时期,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拓展

      *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才华很出众,特别在文学方面,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七步诗典故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聪明过人,十多岁时,就能够诵读《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到了青年时代,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充分显露,写下了《洛阳赋》、《铜雀台赋》等传世名篇,曹操对他十分欣赏。

      曹操的长子曹丕也是一个很有文学才能的.人,但与曹植相比,还略逊一筹。曹操看到曹植才能在曹丕之上,曾好几次想立曹植为世子。曹丕得知后,心中非常恼火,从此埋下了与曹植之间的怨恨。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如愿以偿,继任魏王。曹丕怕当时任临淄侯的曹植日后养成势力,威胁他的宝座,便以父死不来奔丧、醉酒侮辱他的使者为名,派许诸带兵把曹植逮住押到洛阳。

      曹植的母亲卞太后得知消息,十分焦急。她赶到曹丕那里,对他说:“你三弟曹植*生喜欢喝酒,脾气怪僻,性情疏狂,这都是我*时教养不严造成的。你要是能念手足之情,饶他一命,我就是死了,也可以暝目了。”

      曹丕跪下说:“母后放心,三弟的才学我也喜爱,我怎么会杀了他呢?我只是想警戒警戒他,让他把坏脾气改掉。”

      第二天,曹丕升殿,命曹植进见。曹丕说:“我和你虽是兄弟,可是照国法,我们是君臣,你怎么能狂妄自大,蔑视法令制度,违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臣?”曹植听了,连连叩头,请求恕罪。

      曹丕又说:“父王在世时,常常夸奖你的文才,我怀疑你是请人代笔的。今天我要亲自考考你:限你走七步,做诗一首。如你真有才能,免你一死;如徒有虚名,足见你一向欺诈,决不宽容。”

      曹植站起身来,说:“请出题目。”

      曹丕想了一想,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可是诗句中不准出现兄弟两字。”

      曹植略加思索,一面迈步,一面念道: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未完,诗已做成。在场的文武官员都叹服曹植的奇才,纷纷请求宽恕曹植。卞太后也从殿后出来,笑着说:“做哥哥的别把兄弟逼得太紧了。”

      曹丕也不由惊佩曹植的才思,对卞太后说:“母后放心,我会因此赦免他的。”

      于是,曹丕下令说:“植弟是我同胞兄弟,我对天下尚且无所不容,何况兄弟?为了骨肉之情,我免他死罪,改封他为安乡侯!”

      就这样,曹植以自己的诗才躲过了一场惨祸。然而曹丕后来仍不放过自己的三弟,把他贬东谪西,使他时时处于恐惧不安之中。曹植只活到四十一岁,就离世而去。

      后来,“七步诗”这一典故,用来称誉人文思敏捷,才气超群。(梅初)

[阅读全文]...
  • 正确泡茶的步骤方法

  • 方法
  • 正确泡茶的步骤方法

      *人爱喝茶,但大部分*人不懂泡茶,想感受茶的真正味道,就要懂得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泡茶的步骤方法,欢迎参考~

      不发酵茶叶的冲泡方式

      不发酵茶中的标志性茶为绿茶,往下还可以细分为龙井、雀舌、毛尖等百余种分类。不发酵茶的特点是保留了茶叶的天然物质,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流失较少,有提神解乏、消脂减肥、消毒抗菌的功效。

      冲泡绿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加热水后加茶叶,适合中高档绿茶,而是先放茶叶后加水,适合普通绿茶。两种方法均要求水温控制在75°~90°之间,不可过高或过低,水温过高会破坏绿茶的营养成分,对口感也会有一定影响。若是使用绿茶粉冲泡,水温则控制在40°~60°之间为宜。

      发酵茶的冲泡方式

      半发酵茶的茶主要是乌龙茶,根据发酵程度又可细分为轻发酵和重发酵之分,发酵后的乌龙茶贮存时间比绿茶久,口感更浓厚,并且无苦涩味。

      全发酵茶为红茶、普洱等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茶水呈红色(陈年普洱为酱色),经过发酵后的茶叶性温,不像绿茶喝多易伤胃,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适宜用沸水冲泡,浸泡时间约为60秒左右。此外,发酵茶因为经过了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可能沾染的灰尘杂质会比不发酵茶多,所以第一、二泡茶为“洗茶”工序,茶水不宜饮用。

      此外,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皮肤疮疖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是世界上最高开始喝茶的国家,始于神农时期,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叶最早是作为解毒药物使用的,其养生功能也在*代也得到了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常喝茶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抵抗病毒、美容减肥的效果。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的茶叶种类非常多,依据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三类,不同的茶要用不同方式冲泡,才能获得最好的口感和营养。

      泡茶的技巧

      1、细碎茶冲泡细节

      细碎的茶,冲泡时置茶量要比正常状况者少一些,浸泡时间相对的也要缩短。如原应放1/4壶的散普,细碎后只能放1/5,若仍然放1/4,第一道在缩短时间后倒出,还可以得出标准浓度的茶汤,但第二道就为难了,即使马上冲马上倒,茶汤仍然太浓。

      减少了置茶量,冲泡到第四五道后会觉得浓度后续无力,这是没有办法的。冲泡细碎的茶,尤其是“水可溶物”溶出速度很快的茶,不要设定泡五六道,设定为三四道较为实际。

      2、老茶冲泡细节

      先看茶有没有潮味,如果有的话,把要用的量倒在无味的棉纸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一天;如果太干涩,则放较阴湿的地方,直到呈您要的茶况。这

      是泡茶前的精炼。

      通常老茶需要高温,让水多沸一下或用密盖、重盖的水壶。若这泡老茶苦味较重,水温就不要太高。

      茶量少放,让第一泡能浸泡到1分钟。第二泡往往要很快出汤(一般为10秒)。

      3、铁观音冲泡细节

      朱泥壶是泡铁观音的首选。因为朱泥具有高收缩率的特点,所以用其冲泡铁观音扬香力更高、更清扬,茶汤也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朱泥壶很适合冲泡轻发酵、高香气的乌龙茶。

      4、绿茶冲泡细节

      一般来说,茶的冲泡次数也宜掌握一定的度。根据测定,冲泡时最容易浸出的物质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来说,绿茶冲泡第1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左右;冲泡第2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3次时,能浸出约10%;越到后面越少,所以通常冲泡3道为佳。

      5、茶叶冲泡水质细节

      硬水泡茶不好。水的硬度影响着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它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还有水中其它金属离子也影响着茶汤滋味,如水中铁离子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水中铅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涩。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天然软水,泉水、溪水、江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

      因为爱茶,才更注意细节,泡出茶叶真滋味,体验自然的清新茶味。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珍田阁茶厂苏老师介绍说其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但不论何种方法饮茶,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如冲泡红碎茶或片、末茶。现将红茶饮法介绍如下。

      ⑴置具洁器:一般说来,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⑵量茶入杯: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⑶烹水沏茶: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那么,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颜观色。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⑷闻香观色: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红茶的汤色。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红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⑸品饮尝味: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尤其是饮高档红茶,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红茶的醇味,领会饮红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

      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红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阅读全文]...
  • 早晨跑步的正确方法

  • 跑步,方法,早晨
  • 早晨跑步的正确方法

      大家都知道跑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锻炼方式,跑步的好处是非常的多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晨跑步的正确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跑前热身是必要的

      热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跑步减肥的正确方法,主要的目的是让身体准备好,让体温略升高,肌肉的温度也随之提升,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功能唤醒,热身的方式可以是轻松跑,热身的时间没有规定,一般8—10分钟是基本时间,如果气温较低则热身时间就要拉长,直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

      跑步鞋子很重要

      毫不夸张的说,跑步是所有运动减肥方法中最经济实惠的了,因为你无须买球拍或是支付场地费用,就是随时随地跑起来。不过,好好买一双鞋子最为重要。别随便穿上一双你的滑板鞋或是篮球鞋就出去跑步,你应该选择一双跑步鞋或是多功能训练鞋,特殊的设计不但会降低跑步对膝盖的损伤,同时它还能降低你长时间跑步时的劳累和不适。

      切忌空腹跑步

      因为空腹跑步时胃里没有食物,能量供应不足,使胃液分泌旺盛,容易引起胃痛和十二指肠溃疡。如果早晨健身长跑的距离比较长,可先喝一小杯糖水或少吃一些点心类的食品。此外,饭前、饭后不宜进行跑步。饭后跑步或跑步后立即进食都会引起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会引起胃病,一般饭后1个小时再进行跑步锻炼为好。

      喝足够的水再跑步

      除了不能空着肚子,把水喝足了也是跑步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喝水的危险性更大,特别是在夏天,千万别等到你感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喝水,因为那时你的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而且如果身体缺水的.话,你很可能提前终止跑步,因为你的身体可不允许你透支。

      跑步需循序渐进

      跑步需要循序渐进,很多人喜欢一开始就勉强自己跑个5公里或是10公里,甚至出现身体不适了还依旧不肯停下来。如果你是跑步小白,如果你想完成5公里的跑步,可以试着从快走全程开始,然后进行快走2公里与跑步3公里的交替运动,最后再慢跑5公里。这样可以让你的身体慢慢适应运动的强度,不会给你造成运动伤害。

      跑步时间很重要

      理论上说,在充分热身前提下,慢跑20分钟时是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储备能源脂肪开始调动起来准备燃烧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停止运动,就达不到充分燃烧脂肪的瘦身目的。所以,要想通过跑步来瘦身,至少要跑过20分钟,40分钟是专家比较推荐的跑步时长。不过,如果你是工作十分繁忙的上班族,小编强烈建议大家同时搭配使用辅瘦,这样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减脂效果。

      运动量要适中

      身体需要坚持运动30分钟以上,才会开始真正地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同时运动不宜太剧烈,因为剧烈运动容易进入无氧运动状态,基本上不能消除脂肪,还有可能越跑越胖。所以如果想通过跑步减肥,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要太激烈。一般30分钟到1个小时,中等的运动量即可,而且最好在饭后的2~3小时进行。

      跑步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淋

      每次结束跑步锻炼,很多人喜欢立即用冷水冲脸、洗头至淋浴,这对人体调节体温的机能是非常有害的。长跑过后,为利于身体散热,皮肤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如果此时给予突然的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骤然关闭,很可能引发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等问题。

[阅读全文]...
  • 跑步的正确呼吸方法

  • 方法,呼吸,跑步
  • 跑步的正确呼吸方法

      跑步是一种有氧运动,而呼吸是获得氧气的主要方式。很多人在跑步中因为不恰当的呼吸方式,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疲劳不堪。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跑步的正确呼吸方法吧。

      一、慢跑尽量用鼻子呼吸,用嘴呼吸有技巧

      低强度慢跑时,尽量坚持用鼻子吸气,不要用嘴吸气,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因为用嘴吸气,冷空气直刺咽喉和气管,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发炎,引起咳嗽,甚至引发岔气,令跑步难以坚持。用鼻吸气,鼻腔温暖了空气,鼻毛挡住了病菌,便可以避免这点了。而做高强度运动时,通过鼻子吸进的氧气只能满足人需氧量的27%-40%,当达到最大运动强度的3/4时,建议同时用鼻子和口呼吸。如果只用鼻子呼吸,会限制吸氧量。用口呼吸要注意用舌头抵住上颚,可以防止吸入过多冷空气。

      二、掌握呼吸的节奏

      尽量让呼吸的节奏跟随步伐的节奏。呼吸要深长,缓缓有节奏,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随着运动强度的不同,呼吸的节奏也相应做出调整。

      一般来说,热身和跑步后放松时,跑步速度会很慢,这时呼吸可以随着步伐调整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者三步一吸,两步一呼;当渐渐提速,达到中等运动强度时,可以把呼吸调整为两步一吸,两步一呼。这种呼吸节奏比较*稳,适合大多数人在长跑中使用。当跑步速度达到10公里/小时,肌肉需氧量增大,需要将呼吸调节到两步一吸,一步一呼或者反之。而中长跑冲刺时的跑步速度,则需要一步一吸,一步一呼的高频呼吸。

      三、跑步时呼吸方式

      跑步时,有意识地把双脚步伐节奏与呼吸节奏协调起来,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浅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跑步时呼吸急促,感气憋不畅时,是由于呼气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据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气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气量,就用口呼气,并有意识加大呼气的量和呼出的时间。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人体的氧气需求与排除体内多余的废气。人体安静休息时,每分钟约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气量) 约 500ml,也就是说,人体在安静时的每分钟呼吸交换量约5至6公升。尽管每分钟吸入体内的氧气多达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每分钟使用的氧气则只有 300ml左右。人体最大运动时的换气量可以达每分钟 100公升 (约安静时的20倍) ,但是人体的最大氧气摄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则只有每分钟3000ml。这种呼吸交换量增加,氧气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现象,似乎说明了呼吸并不是人体耐力运动表现的主要限制因素。

      尽管呼吸的'氧气交换量(外呼吸)比身体组织的氧气交换量(内呼吸)还多,但是对於呼吸循环系统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跳率、心脏每跳输出量、人体的血流分布或静脉的回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识控制的人体运动生理变项。

      四、跑步速度与呼吸交换量

      经常有人提出跑步时,随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节奏调整的呼吸频率(次数)概念。这种不考虑呼吸交换量大小的原则性说词,是相当错误的跑步呼吸调节概念。事实上,跑步的快慢与呼吸交换量成正比。人体在不同速度下跑步时,每分钟的呼吸交换量可能相差达10倍以上,尽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会   改变呼吸的次数(频率),但是,绝对不要以为单一个呼吸节奏,就可以完全代表跑步的呼吸调节。人体跑步时的呼吸调节会受到跑步速度的显著影响,尽管两人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两人的最佳呼吸节奏(深度与次数)也会有所差异。

      五、影响肺部气体交换量的因素

      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受到呼吸频率(次数)、呼吸深度(潮气量)与死腔大小的影响,因此,到底跑步时要增加呼吸的频率或深度,做为运动时增加呼吸交换量的依据?这个问题的解释与死腔大小有关。

      所谓死腔代表人体口、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等气体通路(约150ml),当吸入的空气通过这些空间时,会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气量,不会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尽管安静休息时的每次呼吸量约500ml,但是真正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量只有350ml,如果以每分钟10次的呼吸次数计算,人体安静休息时的真正肺部气体交换只有3500ml。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可以显著降低死腔的影响,达成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的目的。特别是随著跑步速度的增快,死腔也会显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频率的改变来调节,那麼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就不会提升,不利跑步时的氧气增加需求。

      六、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进行跑步呼吸调节的重点。基本上来说,当跑步的速度不是很快,人体的氧气需求量还不高时,以鼻吸气、口吐气的方式,可以获得比较自然的换气调节。此时跑者应尽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气深度、降低呼吸的频率,以便获得较佳的肺部气体交换效率。当跑步的速度加快后,吸气的深度可以再增加,呼吸的频率也会慢慢提升,若以鼻子吸气的节奏无法达成肺部气体交换的需求(感觉必须以口帮忙吸气)时,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经太快,此时放慢跑步的速度,显然比调节呼吸深度或频率还来的重要(呼吸交换量急遽增加,代表无氧代谢增加)。

      七、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与胸骨上提扩张胸腔,达成气体进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胸式呼吸。肋骨与胸骨不动,以横隔膜下缩造成胸腔扩张(腹部突起),达成气体进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称为腹式呼吸。事实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谓「气入丹田(下腹部)」的呼吸调节方式,也是达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时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调节,可以显著提升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

      八、口鼻同时呼吸

      人们刚刚开始跑步时,速度较慢,处于热身阶段。此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大,用鼻子呼吸就可以应付。随着跑步距离越来越长,速度越来越快,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此时,光用鼻子呼吸已经不能满足氧气供给的需要。如果光用鼻子呼吸,还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所以,就需要嘴与鼻子协同配合,以此来增加氧气的供应,并缓解呼吸肌的紧张感。

      在冬天,如何用嘴呼吸还有讲究。一般来说,应该让嘴微张,舌尖顶住上腭,让冷空气从舌尖两旁绕路吸入口腔,从而对冷空气有个加温的过程,避免直接吸入气管,引发咳嗽、不适。呼气时,舌尖从上腭松开,让热空气顺利从口腔中吐出。夏天时无此必要。但在马路或其他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跑步时,也可使用这一技巧。

      九、调整呼吸帮助加速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总少不了加速跑的过程。加速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比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让大腿使劲,这个方法是不对的。跑步加速应该从调整呼吸开始,*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加速时,要进行深呼吸,将呼吸时间拉长,同时将步伐频率调快,调整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通过改变频率,把速度提上去。

      此外,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加速时,应先从小碎步开始。跑步加速也是人体这台机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地咬牙蛮干的,通过调节呼吸,能使跑步的时间更持久,锻炼效果更明显。

      十、加深呼吸缓解疲劳

      跑到10~20分钟时,很多人会出现跑不动的情况,感到胸闷气喘,腿脚无力,非常想停下来,这是出现了极点。但如果就此停步,就得不到好的锻炼效果。其实,极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从静止过渡到高速运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调整过程。主动调整呼吸可以帮助人迅速度过极点,继续维持运动。出现极点时,应该减慢速度,加深呼吸,帮助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肺泡充分进行交换,增大交换面积,待不适感减轻时,再加快呼吸频率,同时加速。

      拓展知识:学会正确的跑步呼吸法

      1、若想练*长距离跑步,呼吸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很多人跑步坚持不了多久,并不是心肺耐力不够,而是呼吸跟不上。“在日常生活或运动量较小时,通过鼻子呼吸,可以让空气在鼻腔内加湿加温,呼吸起来不费劲也比较舒服。然而进行跑步等中等强度锻炼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而气道阻力也在加大,同时气体交换速率加快,若光用鼻子呼吸,一方面单位时间内充盈到肺部气体少,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很快就跑不动了。所以,建议人们在跑步时,采用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做到同时呼、吸。”

      2、但现实中,很多人进行运动时不敢用嘴吸气,害怕“吃进冷空气”,引起肺部、腹部疼痛。矫玮解释说:“运动时人体代谢增强,内脏温度也会升高,所以吸入冷空气不仅不会让人难受,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但确实有些人鼻嘴同用时,会出现肺部不适。这可能由于心肺功能不够,或呼吸方法不对。说到底,这是身体在发信号,告诉你运动强度过大了。”

      3、正确的跑步呼吸要讲究节奏,要和步速协调起来。一般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较适合中等强度的步速。同时,呼吸要均匀,吐气要干净,最好作深呼吸,以确保氧气在肺部充分交换,也更容易配合步伐频率。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句子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语录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说说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名言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诗词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祝福

七步诗古诗的正确读法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描写自己的生活 描写马嘉祺的古诗 秋色迷人的江南风景古诗朗诵 古诗达人的诗词 五绝暑热的古诗 荷花娇羞的古诗词 古诗写雨的诗哪首好 王翦的古诗词 奇趣国学的古诗 那些感伤的古诗 关于钟晓的古诗词 古诗山形的作者是谁 对古诗的认识要短的 被古诗词激励的名人 琵琶行的古诗 跟月有关的古诗初中 有没有古诗词的绘本 有关回头看的古诗 古诗词文化的创新途径 眼睛很美很柔和的古诗 写一个赞美妈妈的古诗 和春天有关系的课外古诗 挂灯笼的古诗大全 关于月的经典古诗100首 两岁宝宝要学的古诗 初中有荷字的古诗 形容流芳千古的古诗 含亼的古诗词 关于积极的古诗 早秋的古诗带拼音 含湛棋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