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没有七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没有七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没有七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没有七行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七行诗的现代诗歌(通用10首)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行诗的现代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行诗
别说是相思的孤独就真的寂寞如烟
别说是怀念的日子就真的喜欢失眠
说一声祝福
道一声*安
虽说遥远的天涯猜不到梦的归期
但是相爱的心
还等待着再见?
生命
血液不是唯一的色彩
眼睛让我们灿烂
夜晚不是可恶的悲哀
梦带着我们盛开
春天不是唯一的等待
云卷云舒
落花无言
冬天不是可怜的幽怨
梅有骨
竹有节
松耐风寒
*凡,因为存在而永远
我们,因为生命而可爱
生活*惯
我*惯了简单
每天早上都不用香皂洗脸
我*惯了孤单
每个晚上都和月而眠
我*惯了把阳光种植在悬崖之巅
让鲜花盛开于黑暗
我*惯了将未来忘记于从前
让故事没有明天
我*惯了卑微
却站着偷懒
我*惯了渺小
快乐的*凡
石榴
每个季节里都在开花
结果,感悟
真的,全都变成了
那一双双惊喜的目光
和一双双锋利的手
疼痛了美好时光
也在痕旅中道破你的嘴……
流水
透明的思想和情感
在土地的裂缝中
流动,滋润着
把最纯净的爱恨与无私
全都,栩栩奉送
心思七行无题诗三首
【一】
是啊,春花秋月,真实万千
就在每一天的流水中,激动或伤感
瞧,雄性的呐喊,雌性的呼唤
交接着一个个生命的胚胎
感怀着许多美丽
在一页页绿色的版底里
潜伏着一个个疯狂的利益细胞
【二】
天地的'无私,结缘了许多梦想
倾听孩子们那些天真的叙说
就在绿色中打开了心扉
让那些温暖的阳光
深情地抚摩着在春水中游离的美丑
童话和寓言,被一把把手术刀
所剖析,血色新生
【三】
所有的得失与真假,都在光中
失眠?在绿色中呓语,因为
我就是那愤怒的鼓手
在捕捉着那一只只在叶瓣之中
交媾的小鸟,道貌岸然了
心灵里的那一个个最原始的思想
和时髦观点,飘落大地……
现代七行诗3首
【之一首】
每一天,我都在三维时空中奔波劳碌
被时光所挥霍的青春,长叹心愿
在他和她的目光中销售梦想
没有尽头的感悟,跌宕
人生的踪迹,斑痕了许多身影
和那一声声疲惫的问候
在一个个虚掩着的窗门前逗留和眺望……
【之二首】
我的.许多守株待兔
全都被你揭露和指点
生活的版画里已经改变了摸样
在夸父追日的思维里
优胜劣汰了许多无辜的精华
只好调整着你我行进的目标和方向
斑痕天地和梦想……
【之三首】
走出户外吧,所有的景象千奇百怪
所有的人和事,就在瞬间缤纷
有许多日新月异的过程
真的,让你我感叹万千和激动万分
在时光的叠梦中,看清了
他和她的匆匆身影,丰硕春秋
都在共同相互竞争着一个个根本利益……
说起边塞诗不得不提起的就是王昌龄、高适、杨炯等一代杰出的诗人。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楼主最喜欢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军行·七首》。下面楼主根据网友的分享和自己的理解给大家整理了《从军行·七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誉为“七绝圣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就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就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拓展阅读: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就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就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就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七字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字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题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锦瑟》
李商隐(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七夕古诗
相传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晚,是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相聚的日子。并且那天晚上只要抬头便可看到两人在银河相会的身影……总之,这个日子被人们涂绘上了极具浪漫的色彩。然而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对于七夕也有些自己的`体会、感想。下面是关于七夕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1、《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夕》——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
繁星烂煌煌,流月湛沉辉。
群儿望鹊桥,桥端七宝帷。
彷佛想言笑,芗泽疑烟霏。
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
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赐新巧,智术妙通微。
金针度彩缕,宝奁卜蛛丝。
我嗟儿女愚,勤劳徒尔为。
巧拙天所赋,乞怜真可嗤。
故拙不可厌,吾宁钝如椎。
借云得新巧,无乃醇愈漓。
吾观天垂象,列星有攸司。
牵牛常服箱,织女不下机。
牵牛教人巧,积仓岁无饥。
织女教人巧,笥箧余裳衣。
伊谁询儿女,组绣穷毫厘。
年年渡河汉,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云上,此论乃吾欺。
吾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岁晏行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晏行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译文】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赏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向导”进行学*。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勤奋好学的诗句。
有没有七行的古诗 的古诗七行 有没有七行八个字的古诗 七行七列的古诗 七行七句的古诗 写七行的古诗 占七行的古诗 一行七行的古诗 六字的七行古诗 七行七字的古诗图片 七言七行的古诗 七行每行七字的古诗 七行八言的古诗 七行的古诗有些 二七行的古诗 七行五词的古诗 七行九列的古诗 七行四言的古诗 只有七行的古诗 七行五竖的古诗 四列七行的古诗 七行七字的古诗大全 有没有七行十个字的现代古诗 八句七行的古诗 关于雪的七行古诗 有七行的古诗简单 清明的古诗七字七行 七个字七行的古诗 七字七行的古诗词 九个字的古诗七行
七言古诗 七夕的诗句古诗 七言古诗琵琶行_古诗七言 七夕古诗 七行诗的现代诗歌 古诗山行的诗意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古诗山行的诗意 岁晏行古诗 七字古诗 爱国古诗《从军行七首》(其四)鉴赏 七言古诗 七夕古诗 七夕的古诗大全 从军行七首其一(古诗《从军行》王昌龄原文) 古朗月行古诗 古诗山行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七夕古诗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七言古诗琵琶行_古诗七言 龟峰行古诗 七夕的古诗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 七字古诗 心思七行无题诗三首 现代七行诗3首 七夕古诗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古诗词
枫叶红了的说说 远离渣男的说说 眉毛说说 都说说被几个男人睡过 虚惊一场的说说 乱七八糟的说说 好心情说说一句话 到了一定的年龄的说说 一个说说 夜晚散步的心情说说 横店旅行心情说说 感慨青春流逝的说说 孕晚期的说说 qq说说霸气超拽 准备出发的说说 配自己照片的说说简短 想念小学同学们的说说 女人要自强自立的说说 关于收到礼物的说说 失眠数羊的说说 心情烦躁的图片和说说 心情淡定的说说 我不能没有你的说说 输钱了心情不好的说说 无意翻到旧照片的说说 生完二胎的心情说说 qq好友动态说说大全 带孩子玩耍的心情说说 看美景的说说 想找个结婚对象的说说 期待小生命到来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