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苏幕遮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苏幕遮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苏幕遮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写苏幕遮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①。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②。叶上初阳干宿雨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①溽(rù)暑:潮湿闷热。②侵晓:拂晓。③宿雨:昨夜的雨。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潮湿的暑气。鸟雀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声。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一阵风吹来,荷叶一团团舞动起来。
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我家本在吴越一带,却久久地客居在长安。五月的渔夫你还记得我吗,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客居京师期间,全词以荷花为中心,表达了词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上片写景,重在描绘荷花姿态。“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词人先渲染环境,由室内写到室外,由静景写到动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燎香消暑,茅檐间鸟雀欢呼天气转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词人接着往远处看去,看见了一幅美好的雨后风荷图:清晨的阳光洒在荷叶上,将叶面上残留着的夜雨轻轻蒸干。水面清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几句词生动地描绘出了荷花的神貌,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片抒情,写梦回家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几句直抒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感叹自己的羁旅生涯,不假雕饰,*白如话。“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人不言自己思念亲戚故旧,却问渔夫是否思念自己,从对面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思念。“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末两句转为虚景,与前文相呼应,词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他的思乡之情实在无法遏制,竟梦到自己划着小舟驶入莲花塘中了。
这首词语出天然,而词境甚高,正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2、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3、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4、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5、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6、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7、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8、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9、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诗意: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蒙,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曦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m.ju.51tietu.net)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苏幕遮诗集
《苏幕遮.荷塘月色》
断桥边,芳草路。何事秋风,吹皱眉弯去?
一片莲花香几度。问我谁知,识得莲心苦。
月无边,花不语。人在窗前,梦在云深处。
最负多情终不顾。烛泪偷零,残照生寒露。
十月七日
《苏幕遮.寒露秋晨》
晓风干,秋色暮。月落乌啼,谁会凭栏伫。
楼外有楼花有主。一叶知秋,零落秋千去。
雁归来,人在否?芳草王孙,梦断知何处?
一往情深深几许。许了心期,还被心期误。
十月八日
《苏幕遮.花期》
绿窗开,黄叶落。坐起登楼,听尽秋离索。
欲止还休风又作。楼上愁人,远上云漂泊。
月朦胧,花淡薄。花下无期,谁把清欢酌?
鸿雁来时书不托。只影徘徊,只道当时错。
十月十一日
《苏幕遮.秋梦》
落花时,明月夜。灯火阑珊,背影秋千下。
雁字回时人去也。庭院深深,红叶潇潇洒。
月频移,花不嫁。独立中宵,悲感心无那。
去也匆匆来也罢。梦里曾逢,多少秋凉话?
十月十五日
《苏幕遮.镜花水月》
水中花,江上月。照影谁来?杳杳音尘绝。
何处箫声吹落叶?不是风声,只是心声说。
恨悠悠,情切切。杨柳池边,终日无人折。
露滴青衫红泪热。不会相思,才会无离别。
十月十六日
《苏幕遮.秋景》
月迟迟,风渐渐。暗损残荷,一寸秋波剪。
醉里落花人独看。灯火黄昏,寂寞江南岸。
柳丝长,春梦短。夜半歌声,懒把人消遣。
无可奈何秋又半。露冷长天,芳草无心恋。
十月二十日
《苏幕遮.独坐》
藕花残,梨叶堕。化蝶翩翩,无数秋千过。
念起西风云梦破。寂寞清秋,冷月眠烟火。
泪阑干,心已锁。不语心情,独自空街坐。
且待谁来谁待我?金凤花开,零落无因果。
十月二十二日
《苏幕遮.秋思》
水迷天,烟著柳。依约黄昏,明月何时有?
可惜落花离别后。魂断香消,谁解胭脂扣。
雁归来,人在否?窗里人愁,窗外秋声漏。
往事不应偷顾首。莫道消魂,帘卷西风瘦。
十月二十五日
《苏幕遮.独立》
月明中,云散后。占断韶光,憔悴东墙柳。
苏幕遮·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鉴赏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蒙,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曦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关于苏幕遮的散文诗
苏幕遮·碧罗裘,金发杵
碧罗裘,金发杵。
把酒花间,花下人独醉。
影频酌喃喃语,犹怨西风,尽掠离人去。
马披霜,人带月。
负手东庐,庐外青崖路。
长恨浮生多思旅,驿外夕阳,木叶潇潇落。
苏幕遮的诗汇总
雪茫茫,纷落地,天地苍苍,坡上炊烟会。
春告家乡松畔水,游子心情,倒海翻江汇。
暗伤神,移步退,月下离分。母爱难安慰。
明月高悬丝柳翠,痛断肝肠,留下伤心泪。
夜难眠,明月照。
风卷残云,楼上孤灯廖。
明月西斜人早觉。
相思难聊,
惆怅情长绕。
月朦胧,
浓雾罩。
月色幽明
离梦谁能料。
小赋难书相思调。
酒入愁肠,
愁绪谁能告?
雪花飘,找玩伴,堆雪人来,伙伴都参战。
回忆儿时多少愿,历历屏前,欢笑眸前现。
雪花飞,人不见,两鬓霜银,分外思朋见。
昔日娃娃今日难,岁月蹉跎,永做今生盼。
话残阳、斟满酒。谁诉离愁,凛冽寒风就。
关外隆冬衣灌透,更进三杯,心热宽宽袖!
酒杯端、包喝够。借酒吟诗,宋赋唐词秀。
诗友*常赠酒?酒入肝肠,佳句新诗又!
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
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ū mù zhē
苏幕遮
bì yún tiān , huáng yè dì , qiū sè lián bō , bō shàng hán yān cuì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shān yìng xié yáng tiān jiē shuǐ , fāng cǎo wú qíng , gēng zài xié yáng wài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àn xiāng hún ,zhuī lǚ sī ,yè yè chú fēi , hǎo mèng liú rén shuì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míng yuè lóu gāo xiū dú yǐ , jiǔ rù chóu cháng , huà zuò xiāng sī lèi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是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是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是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是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是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一】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 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 来塞外景物图。“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 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
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夜半梦醒,格外凄苦。 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楼高望远,还是不要登高纵目、观赏月色吧; 还是借酒消愁,来排遣这漫长孤寂的秋夜吧。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幽幽地滴落胸前。这实在是典型的游子秋思意绪。“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觉消沉悲切。 “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思(sì)”,意念。“黯乡魂”与“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种心绪的两个方面:怀乡思亲,令人心魂不安;伤别念远,令人忧思怅惘。“黯乡魂”,是对内地的怀想;“追旅思”,是对边愁的体味。
不过,此词不是普通的游子秋思之作,而是边关统帅写的征人思家之作。 张惠言云:“此去国之情。”(《词选》)许昂霄亦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 语。”(《词综偈评》)从感情基调来说,属缠绵“柔情”、儿女风情,是凄切而非悲壮。继昌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左庵词话》)这本是允洽的评论,有人却格于作者身份,硬要予以分辨,认为其中是关系*的严肃感情。“按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观前阕可以想见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其忧国之 思;‘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 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厉中外, 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黄蓼园《蓼园词选》)这一说法,论者多不以为然。胡云冀《宋词选》即云:“从具体的词看,除了反映出‘去国之情’,很难找出其中有什么‘忧天下’的含意,黄蓼园所赋予这首词的思想意义完全是外加的。” 的确,此词只是边关将士思乡念亲之情的抒写,并未寄寓指斥小人的*之忧。
词中抒的是什么情,固然须辨别清楚,它是怎样抒情的,更是重要的问题。汪中评论说:“此词目触秋色,牵引一片相思之作也。全词结构正如邹祗谟所云: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所谓丽语即柔语也,以秋景写秋心。” (《宋词三百首注析》)所谓“以秋景写秋心”,讲的正是本词的艺术特色,即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 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提出“应物斯感”、 “情以物迁”的论点,即人的主观感情系由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产生的,也只有凭借外物才能表现出来。唐代日本僧人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进一步提出了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合的见解,即“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 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 相兼始好”。宋以后,对情与景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范希文《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及必须“化景物为情思”的见解;明人谢榛《四溟 诗话》更提出“情景孤不自成”之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更明确提 出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述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邪?”“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况 周颐《蕙风词话》更明确提出情与景是一致的:“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则概括点明“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 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氏所见,与汪中“所谓‘丽语’即‘柔语’也” 相同。此处之“丽语”,即婉丽的景语;“柔语”,即柔媚的情语。范仲淹正是借助对秋色的描写,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作者:张永芳)
【赏析二】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写羁旅思乡之感。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到远。
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与离情密不可分,它的季节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追"字尤显愁情缠绵之形。
"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上阕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天接水”。“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阕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阕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幕遮·怀旧》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幕遮范仲淹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sì):羁旅之思。
8、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范仲淹《苏幕遮》阅读答案
8、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肃飒悲凉的“黄昏秋色图”,(1分)“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1分)
9、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1分)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蒙,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燎沉香,消溽暑。——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鲁迅《自嘲》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二回》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梅尧臣《苏幕遮·草》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辛弃疾《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露堤*,烟墅杳。——梅尧臣《苏幕遮·草》
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曹雪芹《红豆曲》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大树底下好遮阴——《何典·第十回》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
江湖上,遮回疏放。——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白朴《驻马听·吹》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白朴《阳春曲·题情》
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的古诗 苏幕遮版的古诗 古诗苏幕遮的词 苏幕遮的仿古诗 苏慕遮这首古诗的苏幕遮 苏幕遮名句 苏幕遮的古诗犬展 苏幕遮古诗的拼音 形容苏幕遮的古诗 描写苏幕遮的古诗 古诗带注音的苏幕遮 苏幕遮歌曲里的古诗 苏幕遮古诗是初中要背的吗 苏幕遮这首古诗的读法 苏幕遮是古诗词改编的吗 周邦彦的苏幕遮拼音古诗 关于苏幕遮古诗的小视频 诗的名字叫冬幕遮的古诗 有词牌名的古诗苏慕遮 遮遮掩掩的古诗 带遮字的古诗 关于遮的古诗 古诗里遮的词 关于遮字的古诗 虚遮天的古诗 春云遮田的古诗 遮开头的古诗 带遮和云的古诗 遮字开头的古诗 带遮字的古诗大全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翻译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翻译与赏析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翻译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译文及鉴赏 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 表达思念的宋词《苏幕遮·怀旧》鉴赏 苏幕遮周邦彦阅读答案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苏幕遮范仲淹思想感情 《苏幕遮·怀旧》原文及翻译 苏幕遮范仲淹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注释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象及鉴赏 含有遮字的古诗词 带遮字的诗词名句 苏幕遮翻译及原文(苏幕遮古诗意思全解)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苏幕遮范仲淹诗词注释)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原文(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范仲淹:苏幕遮 苏幕遮的诗意 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诗词赏析 关于秋愁的古诗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析 梅尧臣《苏幕遮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关于苏幕遮的散文诗 苏幕遮的诗汇总 苏幕遮诗集
天真无邪的说说 六亲不认的说说 迎接周末的心情说说 两个人说说 性格直的说说 关于吃榴莲发表的说说 奋斗励志的说说 二周年纪念日的说说 爱妈妈的说说 各种烦的说说 雷峰塔说说 许久不见的闺蜜说说 喜提爱车的说说 要练马甲线的经典说说 结婚纪念日他忘了说说 三十岁的女人心情说说 感谢好朋友的说说 女人爱买衣服的说说 遇上不该爱的人说说 很落魄的说说 分手又复合的说说 生了女儿的心情说说 重拾心情的说说 说闲话的说说 人心烦的说说 喝点小酒说说心情经典 重生的正能量的说说 闺蜜一起看电影的说说 假关心的说说 中元诗说说 关于抽烟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