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唐时创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唐时创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唐时创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初唐时创作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初唐的宫廷诗
导语:初唐时期的诗歌继承宫体诗的风格,出现了宫廷诗。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宫廷诗歌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唐时期的诗人群体按时间又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代是以唐太宗的旧臣为主的诗人群体活动的宫廷诗时代。这一时期,当政的文臣多半都是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很爱好。带头写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在这一形势下,齐梁诗风蔓延下来,诗人代表有虞世南、上官仪,以及继上官仪之后出现在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他们皆为宫廷诗人。经过发展,最终形成了以“绮错婉媚”为特色的“上官体”,为此后的宫廷诗风开了先河。这一阶段还有一位在野诗人王绩,作品与宫廷诗人不同,有一定生活内容,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这一阶段的诗人群里且因跨越两朝而使得内部结合较为松散,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上官仪,子游韶,陕州人。作品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他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方法,除为宫廷诗服务外,对格律诗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 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宫廷诗是宫体诗是俗称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另外解释:是指一种以写公*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宫体诗的主要作者就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干、庾肩吾、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可归入此类。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至于被称为宫体诗人的萧纲、萧绎等人,也写过不少清丽可读之作,至于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
从诗歌发展史上看,宫体诗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隋及唐初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比永明体更趋格律化。《梁书·徐摛传》称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这种“新变”正是宫体诗的形式特点。据有的学者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数量尤多。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它用典多、辞藻秾丽的特点,对后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唐代的李贺和李商隐的诗,显然曾吸取过“宫体诗”的某些手法。
代表作家:萧纲、萧绎、徐干、庾肩吾、徐陵。
初唐宫廷诗特点
1、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为文学昌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太宗朝的虞世南、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中宗时的宋之问、沈佺期等。
3、这些宫廷文人,或位居显贵,或为帝王所奖掖,每有所倡,天下靡然成风。他们的`大量创作,内容也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既无须亦难以深入抒**思。与南朝及隋代宫廷诗相比,可以说稍归于“雅正”,但也因为这种“雅正”而更显得苍白无力。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持了一种艺术风气。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沿革的消息;其中有的诗人,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性的重点,起初是对偶的修辞技巧,尔后又增之以调声的技术,并且最终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
唐初的上宫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在刘勰提出的“事对”、“言对”、“正对”、“反对”之外,又增之以“双声对”、“叠韵对”、“扇对”等,把原来仅限于词义的对偶又扩大到字音和句法的对偶。稍后的元兢,不仅提出了字形和词义的对偶,而且提出了调声三术,表现出将声律与对偶紧密结合的新努力。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可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宫廷文士起了规范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
初唐诗歌风格
导语:初唐文学受到政治变更及齐梁气象的影响,表现出多种风格。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初唐文学主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的*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初唐四杰即唐代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壈失意。四杰对以上官体为代表的这些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陈子昂的创作成就:《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他的《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其二《燕昭王》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两首诗也是初唐咏史怀古诗的重要作品。
初唐也是诗歌体裁发展的重要时期,“永明体”在此发展而为律诗,而对律诗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所谓“永明体”是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当时著名的诗人沈约把根据汉字的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了八种应该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称为“八病”。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因为这种新诗体是在永明年间开创的,因此称为永明体。
永明体为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武后时期的重要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没,即把四声归纳为*仄两种。还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过渡。从而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也就是律诗。在律诗定型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宋,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律诗最初被称为“沈宋体”。律诗的定型对诗歌发展意义非凡,它推动唐诗走向高潮。
初唐诗人在意境开拓上也功不可没,他们开始摆脱六朝浮华浓艳的风气,致力于浑然天成的诗歌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其中翘楚。它用乐府吴声旧曲,写游子思妇的旧题,却被盛赞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其原因就在于新意境的开拓。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
1.唐朝开国初期,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魏征能够于宫廷诗风之外独树一帜。
2.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形式格律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还有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唐四杰”和其它诗人
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和“初唐四杰”为代表。
1.王绩
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3.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初唐时期诗歌仍处于南北朝及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唐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晚唐五代时期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最后再总结一下,若以花论唐诗,则初唐如桃李,籍春风之流美,尚有夭秾之姿;盛唐如牡丹,得造物之精华,独领繁富之尤;中唐若榴花满树照眼明,晚唐则似紫薇,轻抚花枝,全树皆动,极尽柔媚风流。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
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下面是小编的整理王维代表作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正是雨后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襟怀。
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自然美啊!王维《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水珠,那是顺流而下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人们。这纯洁美好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厌恶。这两句写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声音。
落日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是鹿柴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幽静景色。诗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经验,本来很*常。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观察事物方法以诗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从诗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情感活动。前两句诗用直白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诗开头“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意象。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窥见山中景物形势特点。对句“响”字与“空山”相呼应:只有在没有太多障碍物情况下,声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复回荡,方才可以说“人语响”。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景色作为描写对象。这时夕阳返照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来,各类景物斑斑驳驳,明暗对比鲜明。*处,投在地面上蓊郁树影渐渐拉长;树林深处,因黝暗而显得十分幽邃。这种景观最佳时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须是晴朗傍晚,阴雨绵绵是不行。诗第一个透视点是深林。人感官无法直接测知树林深处,此诗以不可见即想象中“无限”和“神秘莫测”写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阳明天中为最深。第二个透视点是青苔。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观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生长,是浓密树木遮住日光结果,而此刻却在夕照中。这两个透视点合在一起,互相映发,使诗意虚实相生。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修禅过程中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感悟,画家对光把握,诗人对语言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乡情是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出产的美酒带着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中闪耀着琥珀般的晶莹的光泽。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主人能同我一道畅饮酣醉,也就不觉什么地方是他乡了。
这是李白客居他乡时的作品,描写的是他客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开元时期是大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李白虽客居他乡,却全无客愁。喝着兰陵美酒,诗人竟有不知自己是在他乡。
古来以客居他乡为主题的诗不在少数,但大多数写得低沉忧伤,李白这首《客中作》却写出了另外一种情调,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格调激昂。
品读唐诗《碛中作》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欲到天"的感觉可见塞外一片空旷,茫茫沙漠漫延向远方,直接天际。"两回圆",在时间上显然已经过了两个月,但月儿团圆之时,诗人孤身行走塞外,两相对比,那股苍凉悲壮之意韵便显得愈发浓烈。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诗人自问住宿何处,又自答见不到人烟,显然只能宿住沙漠。言语中虽然有淡淡的忧思,但诗人以放眼"万里"的气势,将夜间住宿的困难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了,其为国而赴前线,毫无所惧的凌云胸怀,令人仰之弥高。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其中诗的成就极为突出。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他喜爱登临游览,写景自然灵动。
刘克庄评价他的诗: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
隐娘要推荐苏轼的16首最经典的诗作,每一首都值得我们背下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不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用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之美,独具匠心,“遂成西湖定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
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下雨了,苏轼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并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以“雪泥鸿爪”喻人生,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自东坡此诗后,“雪泥鸿爪”成为了人生行踪偶然无定、留迹瞬间烟灭的一个喻象。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此诗写诗人的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我国*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可见,陆游在梁启超心中不仅仅是诗人,更重要的是的一位真正的爱国将士。
陆游的诗很少有儿女情长或者你侬我侬之风格,他的诗作十有八九都是与家国情怀有关,他年轻时便渴望骑马上战场击退金兵,恢复中原。可以说陆游是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全能型人才。
在公元1186年,此时的陆游已经人到暮年,住在家乡山阴的村里,61岁的高龄在古代本应该是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满头白发的陆游一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堪和屈辱的苟且偷生,他便感觉到了一种愤懑之情,于是疾笔写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留下了屈辱的“靖康之变”,作为书生的陆游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堪和民不聊生,他年轻的时候便立志北伐中原,驱逐金兵,一统江山。
无奈的是,陆游生不逢时,他没有生在汉武帝那个辉煌的时期,而是在南宋这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他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但是没想到这条恢复中原之路是如此的艰难。
昔日,南宋*也曾经有过几次北伐的经历,爱国武将张浚曾经北伐,陆游是其积极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但是朝中主和的势力太过强大,张浚竟然找个理由被罢免了,陆游也由此被免了职。
在乾道八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帐下效力,并成为一位真正的从军战士,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光,却在陆游心中留下了难忘的时光。他身穿戎装,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亲自考察作战地形,策划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但南宋依旧没有同意他们的北伐,恢复中原的志向在此泡汤,真是报国一死无战场。
年轻有为的陆游经常一个人在山上北望中原大地,曾经是自己国家的土地,却被金贼掳走,好不甘心,沸腾的热血让陆游顿时怨气如山。
陆游想起了在37岁那年,在瓜洲渡这个军事重地,时逢夜晚,天空还飘着雪花,将士们在高大的战船上痛击敌人的场景,何等壮哉。时间过去11年,陆游曾经和王炎策划恢复中原的计策,带领军队渡过渭水,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打仗。
这句诗陆游没有用一个动词,仅仅是六个名词便将一副战斗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更重要的是表达了陆游强烈的杀敌之情。
曾几何时,陆游自喻为万里长城一样坚不可破,立下誓言一定要消除金兵,扫除边患。可如今,两鬓斑白,垂垂老矣,北伐似乎已经成为一纸空谈,变成遥不可及的话题。
陆游非常羡慕和敬佩蜀国的诸葛亮,一首《出师表》奠定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他一生杀伐决断,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力于恢复汉室北定中原,率领三军六出祁山。可以说千百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陆游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不了理想,只好将其心中的苦闷发泄于诗中,愤怒到极点,留下的就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初唐时创作的古诗 诗人创作古诗时的故事 创作古诗的过程 创作古诗的诗词 古人创作古诗时的小故事 创作古诗的教材 初唐时期的古诗 抖音上创作古诗的是谁 创作于盛唐时期的古诗 张续创作古诗的背景 放歌童年的创作古诗 王维创作古诗的背景 祖国河山的创作古诗 创作古诗的意境和格律 古代人的创作古诗 书法创作古诗的落款 王维创作古诗的故事 诗人创作古诗时反复修改的诗句 初唐的古诗帖 王维创作古诗画的心情 创作古诗词的作曲家 柳宗元创作古诗的背景 使用叠字的创作古诗词 七岁时创作的古诗 初唐的五首古诗 一个诗人创作古诗的故事 初唐到盛唐的古诗 创作古诗词的基本方法ppt 树叶的沙沙声创作古诗 初唐四杰的古诗有
七夕诗句创作 初唐文学的演进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陆游立冬日作古诗欣赏 初唐诗人张若虚简介 初唐书法四大家 初唐的宫廷诗 初唐四杰简介及其代表作 浅析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时的年龄 初唐诗歌风格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创作现代诗 初唐诗人及作品(十大诗人诗歌名篇赏析) 万山潭作古诗的翻译(万山潭作古诗的思想感情) 客中作李白翻译(客中作古诗解析) 碛中作岑参古诗翻译(碛中作古诗翻译赏析) 崔颢的诗有哪些(崔颢的10首代表作古诗) 杜甫绝句古诗的意思翻译(绝句创作背景介绍) 古诗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苏轼古诗有哪些代表作(最知名的16首代表作古诗) 碛中作古诗带拼音解释(碛中作创作背景介绍) 望岳古诗意思(望岳创作背景介绍) 书愤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书愤原文主旨及创作背景)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立夏前二日作古诗 思乡作古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解析
亲人去世的心情句子图片 水中有鱼把句子写具体 关于归宿的句子 欢迎老师的句子 致创业者的句子 暗示朋友背叛我句子 感染力的句子 发烧句子 最好的自己句子 适合婚礼的句子 考研励志的句子 早上喝茶的句子 秋天变冷的句子 写亲子关系的优美句子 被人算计的句子 三爱三节的句子 形容不打扰别人的句子 描写阶梯的句子 冷的像冰窖类似的句子 关爱女儿的句子 朋友理解和包容的句子 祝朋友节日快乐的句子 不想联系的句子 夸赞朋友文笔好的句子 回忆岁月的句子 让对方后悔的句子 描写牛肉面的句子 描写母亲的爱的句子 对一件物品赞美的句子 跟男生表白的句子 形容盛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