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的古诗四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代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代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宋代的古诗四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宋代古诗词大全
1.《曲玉管·陇首云飞》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4.《鹊桥仙·纤云弄巧》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5.《八归·秋江带雨》
年代: 宋 作者: 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6.《苏武慢·雁落*沙》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雁落*沙,烟笼寒冰,古垒鸣笳声断。
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
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
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
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7.《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唐诗宋词三百首名句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入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下面是唐诗宋词三百首名句,请参考!
一、诗中“江”的描写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诗中“云”的描写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入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诗中“离别”的描写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入》)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入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四、诗中“亲情”的描写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入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入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入。(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五、诗中“乡情"的描写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入。《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入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入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夏天,是美丽的过程,一年又一年,叶子依旧还是那么绿,关于描写夏天的有哪些呢?
1、《初夏绝句》
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5、《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6、《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在**淡淡的学*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宋代四大诗人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王士祯更将其与李白、曹植并称为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的“三大仙才”。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
散文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词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2]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黄庭坚还提出诗的 “句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之键“。
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谓“句法“,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出,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
三是讲究章法。黄庭坚讲章法命意言论甚多,如:“欲作楚辞,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辞》,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绣妙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能作锦。“把章法结构喻为“锦机“。又如“山谷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到叶绍翁的名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宋朝比较少数的被人们所熟知的诗人,时至今日,他现存的诗作有40多首,诗文风格清丽,意境高远,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是当时江湖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他的那首《游园不值》更是惊艳千古,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名篇。这首诗大家都以为是一首写景诗,可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却有很多人都不知晓,诗人想表达的你真的理解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所描写的是诗人在春天游园时,眼前所见到的美丽春景,诗人对眼前的无限春光十分喜爱,于是便创作出这首诗。如果单从诗的表面上看,是诗人虽然并没有进入园中看到园中到底是何景色,可是从那探出墙外的一只红杏身上,他却已经看到了园内的春景,并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与生机。美景固然值得欣赏,但真正值得我们学*的却是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诗人非常有兴致的为我们描写了自己游园时却遭遇闭门羹的景象。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诗人准备出门踏青,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花园前,想要进去观赏一下里面的树木,于是轻轻敲了几下门,但是却没有人应,又敲了几次依旧如此,想来应该是园主担心外人踩坏了他园中的那些青苔吧。
因为敲门而无人应答,所以诗人故意将园子主人写为有意拒绝客人,实则却是为了给诗文的后两句做铺垫。试想一下,诗人本来是兴致盎然的,可是却未能进门,自然是十分扫兴,心情也是很失落,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他离去之时突然见到园中有红杏探出墙外来,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整首诗的情感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佳句,它仅仅承接着这首诗的前两句,大概意思是说,正在诗人感到无可奈何想要离开的时候,抬起头却发现有一只正在盛开的红杏从围墙内伸了出来,顿时诗人觉得这满园的春色全都汇聚在这一枝红杏之上。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写法,通过“关不住”与“出墙来”,将红杏赋予人格的特征,也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而在这首诗中的那支红杏,既代表着这花园之中的景象,同时也代表着所有春天的气息。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这后两句中所蕴含着的那深刻的道理,春色是生机勃勃的,是大自然的象征,所以就算再高的围墙也是难以困住的,暗示着一切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事物,无论被什么束缚,也终有冲破的那一天。
而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坚持不懈,那么早晚有一天会冲破重重阻碍,蓬勃发展。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虽然篇幅很短,可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这道理,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相信在每次品读时都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诗歌经过历代发展,至唐代而步入鼎盛时期,到宋代之时,已经少了唐时之气韵。就像我们今天时常感叹少有人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古诗词一样,当宋代诗人们要写诗之前,大概也常常面临思考:珠玉在前,前朝诗人们差不多已经将时节物华写得差不多了,咱们还怎么下笔?
一年也就四季,每个季节的意象也就那么多,还能怎么写?看,写春风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写春雨有“天街小雨润如酥”,写柳枝有“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春燕有“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风垂柳
那么,再怎么写能出新意?在宋代写春的诗歌里,徐俯却凭着一首《春游湖》脱颖而出,《全宋诗》《宋诗三百首》等都将其收入集子中。事实上,他使用的意象并不见特别,仍是燕子、桃花、春雨、柳树、小船诸如此类,那他是如何写活这春之画面的?
读书君认为,主要靠两个字。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桃花夹岸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飞来之时,便是江南春归之际,诗人恍然间见到燕子双飞而回,心中的喜悦之情不由升起:燕儿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再看向水边的桃花,夹岸而开,纷繁明丽。
徐俯这句“夹岸桃花蘸水开”勾勒出的意境读书君甚是喜爱,一个“蘸”字,把桃花花枝离水之*,与水面桃花之交相辉映写了出来。虽然看似用力,但实际却使用得相当巧妙。
桃花蘸水开
而要体会“蘸”字的巧妙,首先要理解“蘸”字的含义,其本意是指在液体或粉末状的物体沾一下就拿出来。所以用在这里,其实是能够感受到一种花枝蘸水的动感: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摇曳曳,时而蘸着春水,时而离水而去。
但桃花枝并不像柳枝一般下垂,它为什么能时而蘸着水面呢?诗人在下一句中写出了原因。春雨断桥人不渡,一个“断”字写出了春雨之细密频繁,春水之缓缓上涨。正因为这频发的春雨,河水上涨,使得没过了桥的一部分,让桥如断了一般,人没有办法再行渡过。而这,也是上句桃花能够蘸水而开的原因所在。
垂柳
除了一“蘸”字,一“断”字用得非常巧妙以外,徐俯这首诗还有一个特征:诗人几乎不用静态描写。整首诗锁定诗人春游湖时的所见所闻,从首句至末句,每一句,都勾勒出一幅徐徐流动的动态之景。
从双飞的燕子,到夹岸而开的蘸水桃花,从春雨不停歇导致春水上涨没过桥,到小舟撑出柳荫来,诗人一步一动,一动一景。将一幅流动的春之美景徐徐铺展开来,正解“春游湖”之题意。
双飞燕
虽用寻常物、寻常景,但徐俯此诗却仍别具一格,清代谢启昆赞其为:横塘春绿满东湖,不肯因人作步趋。这是对徐俯诗风做出的极其精当的评价。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作品鉴赏编辑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
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修改病句)
意思重复,某某诗歌是有某人所作,就不能写某人的作品,所以只留一个就可以《三衢首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几是读第三声的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
奥山剧照中作者宋代诗人,他们中队的很多友善,用脚踢毽子一小时熬夜漂亮山水画题,现在做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句描绘的是什么和什么
诗中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展示了西湖的美景和诗人送朋友的心情。
宋代诗人对瓷塑的诗句如下: 1、 汤泛冰瓷一坐春——黄庭坚 《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 2、 冰瓷莹玉——黄庭坚 《满庭芳·北苑龙团》 3、 花瓷羯鼓催行酒——谢逸 《虞美人·角声吹散梅梢雪》 4、 乳雾泛冰瓷——谢逸 《武陵春·画烛笼纱红影乱》 5、 水沈催注玉花瓷——周紫芝 《减字木兰花·门外青骢月下嘶》 6、 温温玉色照瓷瓯——李纲 《望江南/忆江南》 7、 频瓷胶佑——张元干 《水调歌头·最乐贤王子》 8、 花瓷清响——杨无咎 《一丛花·娟娟□月可庭方》 9、 香云旋涌花瓷——杨无咎 《朝中措·杯盘狼藉烛参差》 10、 沈水煮花瓷——仲并 《八声甘州·正西山》 11、 冰瓷对捧——王千秋 《醉蓬莱·正歌尘惊夜》 12、 花瓷雪乳珍奇——曹冠 《朝中措·春芽北苑小方圭》 13、 冰瓷金缕胜琉璃——无名氏 《西江月·灯火楼台欲下》 14、 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 《试院煎茶》 15、 规摹定州瓷——苏轼 《独酌试药玉酒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 16、 卧听山童转瓷——陆游 《初冬杂题》 17、 草茂锄氯ゼ瓷——陆游 《久雨》 18、 坊坊曲曲闻瓷——陆游 《明河篇》 19、 瓷崃偻匿——陆游 《南沮水道中》 20、 四邻瓷?——黄庭坚 《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 21、 月团新碾瀹花瓷——秦观 《秋日三首》 22、 那知玉作瓷——胡寅 《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23、 罄瓷照坏——刘克庄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24、 四十九年瓷忉怛——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 25、 磷磷水瓷——王禹偁 《春游南静川》 26、 雅使仙翁瓷意眠——邢仙老 《诗赠晚学李君》 27、 兴来呼酒乏瓷卮——杨公远 《次程南仲韵五首》 28、 连林瓷斤斧——赵蕃 《书事》 29、 应笑开元瓷骄乐——真德秀 《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 30、 幸哉拥杭瓷?——仲并 《上枢密生辰》 31、 瓷瓯并瓦注——刘子寰 《霜天晓角·满前儿女》 32、 无穷蛭峡瓷蚋——晁说之 《七月五日立秋》 33、 柪椿瓷峡——陈造 《送李监岳二首》 34、 稳账?苹瓷险——陈造 《再用韵寄丁知县三首》 35、 人寰瓷超越——范祖禹 《资州路月山亭》 36、 狼虎瓷吞噬——方回 《登屋东山作》 37、 错硬瓷挑——方回 《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 38、 缥瓷酹新汉——胡珵 《沧浪亭》 39、 雪泛定州瓷——胡寅 《用前韵示贾阁老》 40、 撞还槔瓷郊偶——黄庚 《和靖墓》 41、 瀹茗初试琼瓯瓷——家铉翁 《谢刘仲宽惠茶》 42、 巨飚瓷喧——刘黻 《风水》 43、 花瓷泛蜜小剂供——刘子翚 《橙子四首》 44、 柪瓷锨灏——楼钥 《分韵送孙从之司业使湖南得千字》 45、 鱼暇瓷掀舞——蒲寿宬 《六和塔僧房》 46、 春山瓷攀缘——释文珦 《煎茶》 47、 纵横瓷鞭箠——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 48、 啜清须要玉为瓷————祁 《贵溪周懿文寄遗建茶偶成长句代谢》 49、 井华晓汲注瓷瓯——苏坚 《重过石井》 50、 规摹定州瓷——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
明日望夜,月》 51、 绿蓑*日瓷遨游——孙锐 《泊*望吊玄真子》 52、 碧瓷波纹生——孙元卿 《与钱孝先游洞霄》 53、 瓷复瓷兮闲利名——陶羽 《古歌赠岩主喜公》 54、 器野执素瓷——汪莘 《野趣亭》 55、 旋泻玉瓷浮白花——吴潜 《谢惠计院分饷新茶》 56、 更能议论瓷倾倒——曾巩 《寄孙之翰》 57、 装宓蹦昀瓷瞎——张舜民 《宿卢岩寺》 58、 耀州烧瓷朴不巧——赵蕃 《鉴山主以天圣宣赐行道者五百金装罗汉青瓷香》 59、 筐瓷欠邹漉——郑清之 《谢郑广文和韵》 60、 绮啦桓瓷薪旧——仲并 《题李德邵蘖庵》 61、 瓦盆瓷缶息老身——周弼 《丰年行》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
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宋代八大诗人是谁
宋朝(960年—1279年)是*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代八大诗人是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苏辙(1039-1112)
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号颖滨遗老。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行新法,轼、辙力言不便。又尝罢蔡确、韩缜、章dun 、吕惠卿等,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以事忤元丰诸臣,累贬徙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徽宗时,复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苏辙为文汪洋澹泊,与兄轼齐名。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的诗句,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兰诗
宋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点绛唇 兰花
宋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点绛唇 国香兰
宋 王十朋
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
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
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
堪纫佩,灵均千载。九畹遗芳在。
咏兰
宋 赵以夫
一朵俄生几案光,尚如逸士气昂藏。
秋风试与*章看,何似当时林下香。
秋兰
宋 朱熹
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
夕民生运思,晨露洒中林。
颇忆孤根在,幽期得重寻。
兰
宋 刘克庄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画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贺新 郎双兰
宋 赵以夫
草色庭前绿。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
无奈薰风吹绿绮,闲理《》旧曲。
觉鼻观、微闻清馥。可是花神嫌冷淡,碧丛中、炯炯骈双玉。
相对久,各欢足。冰姿带露如新沐。
想当年、夷齐二子,独清孤竹。
千古英雄尘土尽,凛凛西山云木。
总付与一樽 。学得汉宫娇姊妹,便承恩、贮向黄金屋。
终不似,在香谷。
满江红 次韵西叔兄咏兰
宋 魏了翁
玉质金相,长自守、闲庭暗室,对黄昏月冷,朦胧雾 。
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屈*、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宋代的古诗四句 宋代古诗是四句的 宋代诗人四句的古诗 宋代的古诗四字句诗 宋代诗句 宋代的算古诗吗 宋代的古诗有哪 风的古诗宋代 宋代茶的古诗 宋代翁卷的古诗乡村四月 村晚古诗宋代的 宋代卢钺的古诗 宋代曾几的古诗 宋代的古诗25首 宋代的诗词 宋词里有宋代的古诗吗 关于宋代的诗古诗 古诗宋代诗人的 有雪字的诗句古诗宋代 宋代的诗句古诗大全 古诗宋代带像的诗句 最好的宋代古诗 宋代带有疑的古诗 宋代风的古诗大全 宋代叶绍翁的古诗 关于雨的宋代古诗 宋代的古诗简短 宋代的名人古诗 宋代张宇的古诗 宋代的著名古诗
宋代写兰花的诗句 宋代诗人有哪些的诗句 宋代思乡之情的诗句 思乡的诗句宋代 宋代诗人曾几的诗句 宋代的诗词 宋代古诗词大全 春节四句诗古诗 宋代诗人有哪些 四句春节古诗 宋代八大诗人是谁 宋代中兴四大诗人是谁 关于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诗人有哪些的诗句 宋代诗人有哪些 霜降的古诗四句 柳永的词作名篇20首(宋代最著名的20首古诗) 叶绍翁的古诗有哪些(宋代诗人叶绍翁写了哪些古诗) 宋代春游湖古诗的拼音(春游湖古诗鉴赏) 宋代含有酒的诗句 宋代诗人曾几的诗句 谷雨的四句古诗 宋代古诗三百首144句 宋代经典情诗 宋代描写夏天的诗 描写夏天的宋代古诗 宋代的诗词 宋代诗人有哪些的诗句
关于人的劣根性的名言 国画名言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名言 关于父爱的英语名言 天蝎女名言 防火的名人名言 有理想的名言 读书的经典名言 赞美他人的名言 关于文明旅游的名言 心态决定成败的名言 温客行名言 周震南名言 爱国教育名言 关于合作伙伴的名言 关于好朋友的名人名言 关于油画的名言 三字名言大全 关于伪装的名言 坚守的名人名言 关于珍惜水资源的名言 关于儿童阅读的名言 每个人都有价值的名言 关于和*与战争的名言 保护文化遗产的名言 自救的名言 爱家名言 点滴努力的名言 名言警句启示 韩寒经典名言 上坡路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