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和白话文的无缝衔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和白话文的无缝衔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和白话文的无缝衔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和白话文的无缝衔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三垢就是贪瞋痴,人之所以造罪造业。三垢消灭就是止恶。“欢喜踊跃”,这种欢喜,是佛性本身所具足的欢喜,而不是发财等等世间染污的情绪。
人有贪嗔痴恨,之所以造罪造业,就是因为有杂念,心有杂念,就会有烦恼,有了烦恼就会有欲望。
人大部分的欲望都是求而不得的,每个人都想得到,殊不知得到与失去往往都在一瞬间。
表面的东西虽然美好,但是终是表面,什么也没有,人生不应该拘泥于表面,我们应当有一个长远的目光。
红尘中,若想解脱,三垢消灭,要心存善意,不被世俗所染。
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止住,或者打消我们的恶念,不要想一些不好的事情,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佛性里所具备的欢喜,不是因为身外之物而感到欢喜,而是你内在真正的欢喜。
快乐是自己的,是别人替代不了的,真正的快乐就是活在当下,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人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取决一切,更取决你的人生方向。
木兰诗白话文400字
早晨,我准备好了一切,辞别了爹娘。到了傍晚,我住宿在寒冷的黄河边,只听见黄河哗啦啦的流水声,从远处偶尔传来野兽的声音;北风呼呼地吹着,听不见爹娘的呼唤声。这里两边都是山,河水很急,一不小心,就会被河水冲走。
终于,太阳从东边爬了出来,我辞别了黄河,一直走呀走呀,不知不觉到了晌午。这时,我带的粮食,也不多了,只能摘几个山果子吃。随便吃了几个山果,我又开始出发了,到了傍晚,我住在黑山头,四处黑乎乎的,我只能默默地等待等着光明到来。突然,几声胡马叫声,吓了我一跳,我心想:还是家温暖啊!在家时,爹娘一定正在呼唤我的名字呢。
过了十多天,我终于到了军营,做了一名战士,此时此刻,我有了光荣的任务:保家卫国木兰诗改写作文400字木兰诗改写作文400字。
又过了二十多天,战争暴发了,我和许多战友都走上了无情地战场,每一次战斗,血流成河,不知死了多少将军和战士。这战争一打,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里,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战争最终结束了,我还没有战死沙场,可汗赏了我很多的钱,并封我官,这一切,我都不要;我只要了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到了村口,爹娘早就坐在村前的大树下等我,还有许多的乡亲们也都来了。我走到了爹娘面前,跪下来说:“爹娘,我这十二年没有尽孝心照顾你们,如今我来照顾你们来啦!”我搀着二老,往回走,小弟正在杀猪宰羊,妹妹特意打扮得漂漂亮亮等我。不一会儿,一桌好菜都准备好了,我们一家子欢悦地坐下吃团圆饭。现在,我早已穿上旧时的女儿妆,和大家一起吃起来,感受家的温暖,真好。
天灰蒙蒙的,乌云替代了白云,风婆婆使劲地吹打着树枝,看样子要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了。听,“唧唧唧……“的声音从不远处阵阵传来。哦,是勤劳的木兰正对着大门织布。可是,她的叹息声却要掩盖了织布机的声音,她为何如此心烦?是为天气而烦恼,还是……母亲见女儿心事重重,边走过来问道:“女儿啊,你如此心烦意乱,是为何啊?”孝顺的木兰不想让母亲担心,说:“母亲,没什么,只不过这种天气扰乱了心情。”然后她勉强一笑。
睡觉时,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心里总是挂念着一件事:昨夜看见军队的文告,皇上要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虽然有战斗经验,可他已年老体弱,弟弟年幼不能参军。怎么办呢?不参军吧,可皇上的话是圣旨。木兰最后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天,木兰做了出征前的准备“去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垫子、马笼头和长鞭。早上去告别父母,可父母一万个不答应,因为她还没上过战场,不知道战斗经验。可木兰去意已决,为了父亲,她毫无怨言。木兰头也不回地走了,她怕回头看见父母悲伤的眼神,骑啊骑,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黄河边,她听不见父母呼唤她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此时,木兰感到无比的孤独,她只能向黄河倾诉思乡之情。
战场上,木兰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可敌人的实力也不分上下,所以许多回合以后都分不出胜负。木兰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战友们总有一天会疲惫,那时,敌军来袭,我们一定会败得很惨。”以后的那几天,木兰茶不思饭不想,一心想怎样才能打败敌军。不久,木兰向将军献了以计:让我军的一人去当内应,那时我们拿下敌军,岂不是轻而易举吗?这个想法被采纳了,而且那个人马上被敌方重用,之后不久,木兰便战胜了敌军,那个人,便是木兰。
凯旋归来后拜见皇上,皇上欣喜若狂。颁发了许多的奖赏给木兰,还问她要不要做官。木兰回答说:“谢谢皇上的好意,我心领了。保卫国家是我的责任,我不想要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太多年的分开,不知家人怎样。”皇上一口答应,他亲手挑了一匹皇宫里最好的千里马,送给木兰。木兰写过皇上后,便骑上千里马,飞奔回家。
再说木兰的父母,听说女儿今天回来,早早地在城外准备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大门化妆,也准备迎接木兰回来。弟弟呢,杀猪宰羊,准备和姐姐吃一顿团圆饭。一会儿,从远处传来马蹄声。*了,*了,啊!木兰终于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看见父母和家人,不禁流下相思泪。吃了团圆饭后,木兰恢复女儿身,去看战友。战友都很吃惊:在一起并肩作战那么多年,却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孩子。
《木兰诗》改写白话文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提供了《木兰诗》改写白话文范文,欢迎阅读!
木兰对着门口织布,他的布老是织错,织错了拆开再织。如此反反复复,被他的爸爸看见了,便问木兰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木兰答:“哦,没什么,我没什么心事,只是昨天见到可汗征兵的名册上,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如果您去参战的话,家里的重担不都要落在母亲身上了吗?所以我想代替您去战场上打仗。”父亲惊异,忙说:“怎么可以,你一个小女子怎能去打仗呢?更何况那些官员们又怎会同意呢?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唉——”木兰激动地说:“我何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呢?”“可是这样迟早会被人发现的呀!”父亲焦虑的说,“父亲这个就不用你担心了,女儿自有办法。”“可……可……可是……”“父亲你就别可是不可是啦,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去准备了。”“那……好吧。”
于是木兰女扮男装买了马匹、马具,不远万里来到了战场。
数年后,木兰立下了战功多次,可汗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问木兰还有什么请求,木兰只希望能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可汗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给了他最好的千里马。
当木兰家人知道木兰回来了个个激动不已。爹娘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她;木兰的姐姐也画上最好的妆,戴上最好的首饰准备迎接木兰;木兰的弟弟已经开始飞快地磨起刀来,准备杀猪宰羊,做一餐丰盛的饭菜为姐姐接风洗尘。木兰进了自己的房间,穿上以前的衣裙,贴上装饰,出门迎接战友们,战友们一见木兰是女的,都慌了神说道:“与你一起作战了这么多年,到今天才知道你是女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秋天。很冷。
风不是很大。
叹息声,一阵、一阵的从院子里传出。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机杼的声音。走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少女在叹息。秋风吹过他两鬓的头发,两片红落下,飘在她的头发上,落在她的肩上。她仍在叹息,她在沉思,她很忧伤,她仍在想着昨日的那一幕。
她叫花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昨夜路过父亲的房间时,看见征兵文书,得知单于大犯边疆,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什么兄弟,她隔着窗子,看着父亲脸上那股神情,木兰仿佛随时都感觉到,她会随时失去她的父亲,她的心在痛。
“不,我不想失去父亲,我要待父从军。”木兰在心里默默叹道。
自从有了这个信念,她就从没有放弃过。她站了起来,跑到各个市集去买了一些必要的装备,她买了马,买了马鞍,买了辔头,买了长鞭。回到家,盘起自己的长发,换上男装,留下了一份信,又悄悄地拿走了那把,昨晚父亲擦拭了好久的陪伴了他多年的宝剑。
这时,天色已经晚了,谁知又下起了大雨,但她什么也不顾,骑着马,冒雨冲了出去。
风很大,雨点就像石子一样,打落在她的脸上,身上。但他的脸庞,总会露出那份毅然的面孔。她可以想象到,想象着父亲看到那封信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是一股悲伤。可以想象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含着泪,呼唤自己的。但她也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为了整个家庭。一想到这些,她便会抬起头来,毅然向前。
大约奔了两天,她抵达了军营。在这军营里,可能有人是为了国家而战,可能有人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战,但她却是为了自己的父亲。
时间很快。
十年过去了。
花木兰已经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回想起与敌人交战的场面,回想起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的劳累,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有时晚上还会做恶梦。但是,一切都过去了,她都挺过去了。因为他们胜利了。现在的花木兰,正率领着全军,前去面见*。她现在可不再是什么无名小卒,她已经是鼎鼎大名的花将军。
皇上给人的感觉,都是威严,肃穆的。但是这一位,说话间,却带着几分激动,因为他实在是太感谢花木兰了。“你说,你想要什么?只要是朕有的,统统都给你。”花木兰笑了笑,说道:“下官一无所求,只因辞乡多年,劳家中父母挂念,甚是不孝,故欲辞官回乡。”虽然皇上再三恳求,但还是被木兰婉谢了。
风吹过,红叶落下。此刻木兰以站在家门口。望着家园中的那棵树,已经变红了,又是秋天吗?又是十年前的那个离走时的那个秋天吗?她有点感伤,但是她不会落泪,因为军旅生涯,让她变得坚强了。
此刻她已换完女装,她推开院门,看见父母亲正坐在院中,个个深思熟虑,低着头。似乎自从她走的那天起,就在这里等,等她回来。她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紧紧地搂住爹娘,两行泪不知何时已经流到了嘴角。在坚强的人,也无法忍受青亲情带给他们的折磨。此时,三个人互相看着,离别了十年,此时见了面,什么也没说。自然,他们也不知从何说起好,只有默默的泪水。
但这样就足够了。
让大幕落下,让这一家人去享受离别后的欢聚吧!
《狼》白话文章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狼》白话文章
在一个漆黑黑的夜晚,偶尔飞出三两只蝙蝠的夜晚,老屠夫走在已经走了30~40年的小路上。老屠夫觉得背后凉凉的不禁打起寒颤来,他觉得好像有人跟着他似的,当他回头看时,他看到了四道绿光,其中的两道绿光向他扑来,抢去了一根骨头,老屠夫看清了绿光的“庐山真面目”。这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两只凶狠、残暴、狡猾的狼。
屠夫惊恐万分,忽然屠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朝两只狼丢了一根骨头,愿意为两只狼会为了一根骨头拼得你死我活,而这两只狼却狡猾无比,他们没有为此而你死我活的争抢,而是其中一只狼吃骨头,另一只狼继续跟着,屠夫没有办法,只好迁就它们——又扔了一根骨头,这只狼停止了“跟踪”,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来了,继续跟着屠夫,一直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屠夫扔尽了骨头。但是两只狼太贪婪了,想一开始那样跟着屠夫。
屠夫现在情形危急,他在原野上往旁边看,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他看到一片麦场,场主把杂草堆积像小山丘似的,屠夫于是就跑过去背靠着杂草堆,放下担子拿出刀,要和两只狼对抗。两只狼看到屠夫拿着刀,不敢向前去,瞪眼朝着屠夫看,过了一会儿,一只狼走了,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又过了一会儿,狼好像睡着了,屠夫突然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几刀劈死狼,屠夫刚要走,看到了柴堆后面有半个身体,仔细一看,原来是另一只狼他一定是想重后面攻击屠夫,屠夫不管这些上去就把这只狼乱刀劈死。
屠夫回去后告诉了同县的人,同县的人给了他一个好听又有气魄的称号“杀狼大侠”,简称“狼侠”。
第一则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等走到*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第二则原文
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三则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晚上留下的搭建在野外的临时房子,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狼》 改写白话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 改写白话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在一个夜幕降临的傍晚,家家户户灯火已熄,马路上只能看见隐隐约约的灯火。一位屠夫很晚回家,那时已荒无人烟了,不像大明天一样人声鼎沸。挑着担子迈着大步大步的走回家,可见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光光了,只剩下一些骨头。屠夫听见一阵可怕而凉飕飕的风刮来,屠夫觉得一路上都不对劲,总觉得有人跟踪他,屠夫慢慢地转移方向看,竟然看到的是两只狼,而不是人。那两只狼已经紧跟着屠夫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狼吃了他,就用骨头拖延时间。两只狼一直在抢屠夫仍的那个骨头。两只狼的斗争很激烈,一只狼不管是自己兄弟姐妹,为了食物而不顾兄弟姐妹之情。另外一只狼看着一只狼不顾兄弟姐妹之情,自己也对一只狼无情无义。最后,一只狼对另外一只狼说:“我们不要为了食物而伤和气,我们把这个骨头分给我们其中一个,然后再向那愚蠢的人类索要无数条骨头。”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去吃那根骨头,而另外一只狼遵照这一只狼的话去向那愚蠢的人类去索要那个骨头。屠夫再次害怕狼那尖锐的牙齿撕咬他,又拿着另外一根骨头给那只狼,可是当那只狼准备要吃的时候另外一只狼却吃完了,又去跟着那位屠夫,屠夫也想把骨头扔给那只吃完的狼,可是担子中已经空空如也,没有一根骨头。可是那两只狼知道担子里没肉,却还是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夫非常困窘,特害怕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突然眼一亮看见有个主意,就是看见到有一个田野中有一个麦场,场主堆积柴草在麦场中间,像丘陵一样有高有低,覆盖成小山似得。屠夫为了不让狼来攻击他就奔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慢慢地放下担子不激起狼的残暴拿起屠刀。路灯的光线照在刀面上,一闪,亮瞎了狼的眼睛,让狼像之前的屠夫一样害怕的心理不敢对屠夫起非分之想,瞪着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害怕屠夫就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又像大户人家门口蹲坐的石狮一样。过了很久,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一点也不害怕屠夫会一刀砍它,反而很悠闲。可是屠夫的动作不如狼所料,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首级,屠夫为了不让狼伤害他一丝一毫,就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就如我不杀死你,你也会杀我。当屠夫正要走时,却还想到还有另外一只狼还在,屠夫在想:那只狼没死,会不会为了死的那只狼报仇呢?那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要说害人,那狼的实际本性是个恶人。那还一个恶人,这叫为民除害。屠夫转身,看到那只狼在打洞,屠夫一看就知道是缓兵之策,狼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夫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了,可狼太不谨慎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趁狼不注意,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手里充满了狼血。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屠夫。
狼太狡猾了,可是就在这么一点时间内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从今天开始,为各位朋友分享一个新的专辑,叫做《山海经》。
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套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巨著。
不仅仅是因为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图画,生僻字,简短精炼的语言描述,还在于《山海经》里面丰富、神奇的内容,只要是当时人能听到的、能见到的、能认识到的、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都一一记载在内。
比如说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形形*的花草树木,神里神气的半人半神,怪里怪气的半人半兽,瑰丽多彩的金石矿物,奇形怪状的禽鸟野兽,变化莫
测的神话传说,各种各样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神秘的祭祀,古怪的装束,奇异的病 症,灵验的药物,味美的食物,有毒的野味,超乎常理的日月,高出常情的 工艺,以及上古帝王的世系,传闻不一的古史……这根本就是一部古代的大百科全书。
就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显得非常庞杂的古代书籍,所以,到现在为止,对于古代书籍的性质也就说不清楚,这套书籍目录的分类也没办法统一。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和年代,历来争议较多,现在已经没办法说清楚了,目前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只能粗略估计是在西汉以前,而且应该不是一个作者写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主要是由西汉时的刘歆(xīn)整理完成的。
曾经有个这样的记载: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给皇帝贡献了一只奇异的鸟,拿各种食物喂它, 但它都不肯吃。
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就说出了它的名字,又说它应 当吃什么。一试验,果然就像东方朔说的。皇帝就问东方朔,你怎么知道的,他说 《山海经》中有记载,只要看了就能知道。
到了汉宣帝时,上郡某地的一个石室 塌陷,有人发现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传说开来,但 无人知晓何意。大学者刘向却指出这是“贰负之臣”。皇帝问他怎么知道的, 刘向也回答是从《山海经》上看到的。
皇帝大惊,朝臣哄动,于是出现了一 股阅读《山海经》的小热潮。到了东汉明帝时,有一位水土工程专家叫王景, 因治理河渠有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赐,礼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经》。
明代的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和清代的长篇小说《镜花缘》,应该很多朋友都知道的,这些小说中的神奇故事非常吸引人,小说作者想象力也真的丰富。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小说中的故事素材和构思,有很多是来自于《山海经》的,而且小说的作者也是受到了《山海经》的启发。
可想而知,《山海经》的魅力真是非凡呢。
《山海经》整篇文章文大约是三万一千字多字,一共分为十八篇,其中“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这里的“海”,指僻远之地),主要记述了自上古到秦汉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等内容。
《山海经》问世后,因书中有不少内容荒诞无稽,因此,历代对它作认真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如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曾说过:“故言九州山川,《尚书》*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连司马迁对《山海经》都“不敢言之”,普通学者当然更不敢去碰了。
《山海经》里面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看待书中提到的大量的怪物、怪人和怪神,如九首人面的九凤、一首十身的茈(zǐ)鱼、长满珍珠的珍珠树、吃了果实能让人长生的不死树、胸口有洞的穿匈国人、身生羽毛的羽民国人、能带来怪风雨的天愚神、睁眼闭眼就是白昼黑夜的烛阴神,等等。
如果你要是把这些都看成为杜撰,或是认为是荒诞,那么《山海经》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这些内容当作是真正的历史,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也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所以,你在收听的时候,可以把这套书籍当作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
《山海经》中记述的大量怪物、怪人和怪神,你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认识:
一、书籍的内容就是原始宗教或巫术的记录,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各种山神、以及祭祀这些山神的具体仪式,即属此类内容。
二、可以看作是古代人图腾崇拜的形式,如前后有首、猪身的并封,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的帝江,等等,很有可能就是古代氏族的图腾。
其实,在远古时代,原始宗教、巫术与图腾崇拜往往结合在一起,也不需具体明确的区分。
三、书籍的内容可以算是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gǔn腹生禹、形天无首持干戚而舞等等,当属古代神话无疑。
四、书籍的内容是古人因错觉或凭借想象创造出来,比如说六首蛟、穿匈国、三首国之类,此正与现代有人认为神农架有野人、尼斯湖有怪兽、火星上有怪人相似。
总之,这就是一部充满智慧、创意无限的古代经典,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天书”
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朋友一听见山海经这个词,就是觉得根本看不懂这本“天书”。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山海经》中涉及大量的山、水、动物、植物、人物等,但或因山川变迁、地名沿革,都因为年代久远、以讹传讹,或者是本来就是古代人凭空想象的,所以,书籍中最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山川、动植物名及人名已无法确认了。
二是《山海经》中有不少山川、动物、植物、人物等的名字经常在文中反复出现,而且有时同样的名称,但说法的又不一样,加上《山海经》中不少地方的文字编辑的比较混乱。
所以,除非你记性特别好,非常有耐心,从头至尾细细阅读,还有经常做笔记,否则是很难读懂《山海经》的。
三是《山海经》中有不少内容根据古代图片而记录的,如果要抛开图片来注解《山海经》,对内容的理解就非常困难。
《山海经》的版本很多,其中注释本也有数种,如晋人郭璞所撰《山海 经传》、明人王崇庆所撰《山海经释义》、清人吴任臣所撰《山海经广注》、清人郝懿行所撰《山海经笺疏》等,都是较重要的。其中尤以郝懿行注本为集大成之作。
我这次录制的《山海经》,就是用郝懿行注本作为参考。
不管怎么说,咱们也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也用不着把这套古籍研究明白。
我是姑且说之,您就姑且听之。。。就当成是故事或者是趣闻听就好了,在节目当中,如果有一些不符合逻辑,或顺序的问题。也请您多多包涵。。。毕竟套远古书籍,没多少人能真正整明白。
寒窑赋翻译白话文
《破窑赋》,又名《寒窑赋》、《劝世章》,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这篇文章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吕蒙正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此文文字通俗易懂,但是义理深刻,与《增广贤文》里面的内容、形式都很接*,宋史有关资料也有相关记载。
版本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版本二:
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鬼神有常灵。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金银。家有宝,孝子贤孙。国有宝,正直忠良。合天道,则天府鉴临。合地道,则地府消愆。合人道,*用和睦。三道既合,祸去福来。天地和,则万物生。地道和,则万物兴。父子和,而家有济。夫妇和,而义不分。
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余者,居洛阳之时,朝投僧寺,夜宿破窑。布衣不能遮其体,饘粥不能充其饥。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后登高及第,入中书,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思衣则有绮罗千箱,思食则有百味珍馐,有挞百僚之杖,有斩佞臣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扶袂,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人皆言余之贵也,余曰:非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蛟龙未遇,暂居云雾之间。君子失时,屈守小人之下。命运未通,被愚人之轻弃。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初贫君子,自怨骨格风流。乍富小人,不脱俗人体态。生*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深得千金,而不为贵,得人一语,而胜千金。吾皆悼追无恨人,富贵须当长保守,
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文章冠世,孔子尚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曾钓于渭水。颜回命短,岂是凶暴之徒。盗柘年长,自非贤良之辈。帝尧天圣,却养不肖之男。瞽叟顽嚣,反生大孝之子。甘罗十二为宰相,买臣五十作公卿。晏婴身长五尺,封为齐国宰相。韩信力无缚鸡,立为汉朝贤臣,未遇之时,口无一日瓮飧,及至兴通,身受齐王将印,吓燕取赵,统百万雄兵,一旦时休,卒于阴人之毒手。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世无遇。
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腰金衣紫,都生贫贱之家。草履毛鞋,都是富豪之裔。有贫贱,而后有富贵。有小壮,而后有老衰。人能学积善,家有余庆。青春美女,反招愚独之夫。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妇。五男二女,老来一身全无。万贯千金,死后离乡别井。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文章,到老终身不第。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
若天不得时,则日月无光。地不得时,则草木不生。水不得时,则波浪不静。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蜈蚣多足,不及蛇灵。雄鸡有翼,飞不及鸦。马有千里之驰,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计,无运不能自达。
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天气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人早晚的命运是很难说的。蜈蚣虽然有百十条腿,但爬行却不如蛇(快)。家鸡的羽翅很大,但却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好马可以驰骋千里,但是没有人驾驭是不能来回的。每个人都有远大的志向,但是要有机会才可以飞黄腾达。就算是文章再好,孔子尚且被困于陈蔡。打仗的方法再多,姜太公也是先在渭水河畔钓鱼。偷盗的人活长了,不是善良的人。颜回的命短,却不是凶恶之徒。尧舜虽然是至圣的明君,却生下了不肖的儿子。瞽叟虽然顽皮呆板,但却生下世称大圣的儿子,张良原本是老百姓,萧何称他是治县的能手。晏子身高不足五尺,却被封为齐国丞相。孔明居住在草庐中,却能做西蜀的军师。韩信双手没有捉鸡的.力气,却被封为汉朝的大将。冯唐虽然有治国安邦的志向,到死也没有个一官半职。李广虽然有箭射猛虎的威名,却一直没有封侯。楚王项羽虽然兵强,难免吴江自刎。汉王刘邦虽兵弱,却又江山万里。满腹的学问,一生没有中榜。只有一点的知识,在少年却已经当官。有的人是先富而后贫,有的人是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和鱼虾在一起。君子失宠时,委曲于小人的手下。天气不好的时候,太阳,月亮都没有光辉。大地不的时宜的时候,寸草不长。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胡适以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他拒斥了承载着封建伦理的文言文体,建构了以白话语体为表征的文学符码。胡适的现代白话新诗割断了同古典诗歌的本质性关联。在戏剧领域,胡适革新了传统戏剧中的劣质文化因素,确立了戏剧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原则。胡适以其严密的理论建构诠释了传统文学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
胡适;白话文体;现代新诗;现代话剧;文学转型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倡白话文体,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现代新诗,为白话文学的可行性建立了标准的范例,他从欧洲戏剧界引入易卜生主义,揭开了*现代话剧文学的序幕。胡适以多元化的文学体系建构颠覆了传统的话语形态,扭转了民族文学的书写内涵,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转型。
1.文言文体向白话文体的转型
胡适推动了*文学在形式上的转型,他否定了传统的文言体式,构筑了现代白话的表意符码。他在进化论视域中探讨文体形式的变革,他认为,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语体形式也应不断更新,新文学场域亟需白话文体的理论支点和空间架构,“*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
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详细阐述了弃文言倡白话的理论依据,文言是“半死的语言”,文言词汇大多已废弃,僵化泥古,与生活语言相去甚远,缺乏实用性;在句法上,文言讲究对仗、用典、*仄等,固定的格式束缚了常规的思维表达;文言作为传统文学的语言载体,被赋予高雅的品性,普通民众由于教育背景的缺失而丧失了文字表意的权利,文言阻滞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延宕了民族的进化。
白话文契合了转型时代的需求,是“活的语言”,“活”体现在“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可说又听得懂。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台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白话文的阐述方式清晰明确,契合语言的自然逻辑法则,有效规避了文言的语法拘囿。胡适在二元对比的思维模式中拒斥了承载着封建伦理的文言文体,建构了以白话语体为表征的文学符码。文言文体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其高蹈虚无的姿态架空了民众与文化的紧密关联,导致了民众的文化断裂。胡适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运用浅显明晰的语言创作具体文本,将生活化语言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增强了语言的实用性,扭转了文言“华而不实”的格局,颠覆了传统语体伪饰雕琢的文化特质,建构了*民化的言说范式。
民间话语形态的书写强化了文本的可读性,开辟了全民阅读的有效路径,解构了文言时代知识阶层的话语霸权,清除了窒碍社会进化的羁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普及。胡适在新旧语体的比照中,抵制了封建伦理思想,宣扬了西方文明理念,构筑了*等对话的舆论空间。
2.古典诗歌向现代新诗的转型
*的文化长河曾涌现出无数经典的古典诗歌文本,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效应,格律严谨,体式固定,文法拘仄,贵族化刻板化的创作模式影响了传统诗歌的长足发展,从宋代以来,古典诗歌逐渐走向歧路,形式奇险怪癖,内容阿谀颓废,晚清后期,古典诗歌的弊端展露无遗,诗歌内容脱离现实,形式上更加注重华丽的文体,语言奇崛晦涩,文字拘谨生硬。胡适打破了古典诗歌陈旧僵化的语体格式,率先尝试用白话创作自由体新诗。
“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他认为*古典诗歌要完成现代转型必须要以白话俗语入诗,改变诗歌言文脱离的状态,在内容上应积极反映时代生活和个人的独特体验。《尝试集》中的《老鸦》摆脱了传统诗歌堆砌粉饰的缺陷,语言通俗浅显,以白话文体阐释了独立不移的坚定立场。《白话诗八首》中的《蝴蝶》语言自然清新,晓畅通达,传达了作者孤独的思想状态。胡适在其诗歌理论中强调,诗体要得到**,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语体,还要打破固定的诗歌样式,创作一种自由的诗歌形态。
作品《一念》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文本形式,句式长短不一,字无定数,节无定律,诗歌的节奏遵循作者情感的起伏,规避了古典诗歌拘谨的韵律。《一颗遭劫的星》摆脱了韵脚的羁绊,以自然的语音韵律来抒发悲愤的情感,诗句纯朴简约,感情自由流泻,突破了古典诗歌呆板的格式束缚,富有散文化的审美特质。胡适不仅对古典诗歌的文体形式进行彻底的革新,还强调诗歌内容要立足现实场域,顺应时代潮流,抒发真情实感。
“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越有诗意诗味。”《乐观》的写作背景是《每周评论》因抨击时政而被查禁,胡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每周评论》的声援,书写了革命终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一颗遭劫的星》是根据当时封建军阀把《北京国民报》的主笔逮捕这一真实事件创作出来的,作品以极大的愤慨揭露了*势力穷凶极恶的嘴脸,讴歌了报刊界不畏权暴的正直品性。《尝试集》蕴含了个性**的意识和自由民主的观念,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义。白话诗《人力车夫》第一次把社会底层民众写入诗歌中,文本采用清晰浅显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客人”对少年车夫悲惨生活的同情。
作品《你莫忘记》展示了封建军阀对人民的烧杀抢掠,揭露了社会的兵匪之祸,对承受灾祸的民众寄予深深的同情,彰显了民本主义的人性诉求。胡适的现代新诗颠覆了古典诗歌的书写范式,他以白话俗语入诗,彻底改变古典诗歌文言脱节的不合理状态,拒斥了传统文学虚伪的道德内涵,建构了诗歌写实主义的创作倾向。胡适的白话诗以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封建等级意识,割断了同古典诗歌的本质性关联,使*诗歌步入到世界现代新诗的同步运行系统中。
3.传统戏剧向现代话剧的转型
在*文化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戏剧被誉为“国粹”,深受民众的认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封建政治体制的熏染下,传统戏剧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传统戏剧讲究程式化表演,舞台演出要求服装统一化、动作规范化,模式化的演出压制了演员的自由意志,泯灭了主体的文化精神。传统戏剧的人物形象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内容上宣扬善恶相报、忠君报国的封建意识,结局往往以大团圆的乐观主义告终,内容空洞虚无,与时代生活严重脱轨。*传统戏剧思想上的糟粕和形式上的僵化已经阻滞了新文化的传播,传统戏剧的现代化转型已迫在眉睫。
在戏剧领域,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作为*话剧运动的理论宣言,首开*话剧理论批评史的.先河,胡适创作了*现代文学上的首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他立足于历史进化论的观念,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要废弃戏曲自身的“遗形物”,输入西方*代话剧,以开放的姿态摄取外域营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易卜生主义》确立了话剧创作领域的写实主义观念,胡适倡导戏剧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原则,号召剧作家观察理解人生,做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在易卜生文化观念的引导下,胡适注重人格塑造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了人格内向的自我**意识,他强调了少数天才超群的意志与力量,发掘出个性本体的独特价值,对传统戏剧中萎靡不振的颓废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针对传统戏剧的乐观主义大团圆结局,胡适提出了悲剧美学思想,他在《文学的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阐释了悲剧美学的特征,悲剧是文学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揭示了心灵和意志的高尚旨趣,昭示着普遍的真理,深具人道主义情怀。
胡适充分借鉴了易卜生的美学理念,革新了传统戏剧中的劣质文化因素,彻底清算了戏曲中的封建文化余毒,以开放型思维探讨了现代话剧的转型之路。《终身大事》的问世,标志着*话剧文学的诞生。《终身大事》有正式的剧本,演员严格遵守剧本情节,用对白和形体动作表达人物情感,演出更具规范化。
作品塑造了反封建女性田亚梅的形象,胡适借助田亚梅的形象揭穿了传统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抨击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婚姻*俗,对守旧势力发出强有力的挑战。《终身大事》及时捕捉了敏感的社会问题,呼应了当时社会上的妇女**运动,从婚恋视角抵制了封建伦理观念,讴歌了个体的独立意识,言说了现代文明理念。胡适的理论体系和文本建构突破了*古典文学的樊笼,清除了文以载道、歌功颂德的传统观念,彻底悖离了封建纲常伦理,重塑了文学的书写形态。民初胡适的变革举措契合了时代的需求,使*文学告别了古典主义时代,汇入到世界现代文学的宏观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
[2]胡适.*新文*动小史[A].胡适文集(1)[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5.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
[4]胡适.谈新诗[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5.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圆觉经》
关于这一段经文的涵义,憨山大师在《圆觉经直解》中,曾经这样解释说:
“此直示本起因地也。如来因地独标圆觉一法,而为行本。然称此圆觉为陀罗尼门者,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以此圆觉为十法界大总相门,体一切圣凡依正迷悟因果,皆依此圆觉一心而为建立。以无一法而不具,故曰总;因果纤毫不失不坏,故曰持。一切圣凡无不由之,故称为门。流出者即由此建立之义。”
大师还解释说:“然此觉体为诸佛之法身,为众生本觉之心地,虽染而不染,故曰清净。从来不妄不变,故称真如。但以无明障蔽而不现诸佛如来于因地,依此本觉真心,发始觉之智,断尽无明,始本合一,名究竟觉,为得菩提之果,还归寂灭一心,名为圆寂,是称涅槃。是知诸佛果德,皆依此圆觉一心建立,故云流出。”
憨山大师后面还有一段重要的话:“是则诸佛菩提涅槃之果德,皆从迷返悟,修而后得,故曰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然修断之方,皆依圆觉自性之智光,还照寂灭清净之心体,故曰圆照清净觉相。以自性光明一照,则无明顿破,故曰永断,此实成佛之秘诀,顿悟顿证之妙门。”
那么,为什么要发起清净心?南怀瑾先生在《圆觉经略说》一书中,有这么几句极为精辟的见解: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此处所讲的清净心。诸大菩萨虽然在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我*来学*佛学的《圆觉经》,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悟。经文和大德先贤的注解缺一不可,一起学*时,就好像有人拿着鞭子猛抽你一下,一下子就惊醒过来,又像黑暗之中忽然点亮一盏灯一样的感觉。
清净心太重要了,清净心是入门的起点。
憨山大师是临济宗法脉。说到憨山大师,他小时候的出家因缘也很独特,与众不同。大师俗姓蔡,金陵府人。 母亲洪氏经常修持观世音菩萨,一夜梦见观世音菩萨给她抱送了一位童子,从而有孕,诞下一子,从小聪明异常。
憨山的母亲从小教育他特别的严格。据说,憨山小时候和母亲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小澄印(大师的字)见母亲每天催他勤奋学*,如此的严格,就问母亲:“人为什么要读书呢?多辛苦呀!”
母亲说:“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才能考取功名。”
“然后呢?”澄印又问。
“然后就可以做官了,最高可以做到宰相,然后帮助皇帝管理整个国家。”
“做了宰相,又然后呢?”
母亲沉吟好久,答说:“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官,哪怕是最大的官。所以,最后都是要退休还乡的。”
小澄印就对母亲说:“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意思呢?一生辛苦,到后头又都没了,做宰相还有什么用?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值得人去努力呢?”
母亲深感这孩子小小年纪,思想居然如此特殊。她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就对他说:“你如果有这样的志向,就应该去出家修行,可以行遍天下,最终得一个自由自在。”
澄印一听,高兴极了:“好!做这个太好了!”于是,十二岁的时候,他妈妈就把他送到了报恩寺,依止西林永宁和尚出家。
憨山的启蒙老师永宁禅师,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见憨山骨气不凡,就特别的注重培养他,为他请了许多名师,教他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诗、词、古文等等。但是一直没有马上要他出家。到了十九岁,他到了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立志参禅,祖师于是正式为他披剃。
憨山大师后来当了国师。万历皇帝没有儿子,曾经请憨山主持法会代帝求子,恰巧就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但是,因为皇太后对他倍加尊重,大师因此涉及到复杂的宫廷政治,后来就被贬到了广州。在那里,憨山大师复兴了曹溪六祖的道场,岭南的佛法也因他而弘扬开来。
今天记叙这一段历史,以表示对憨山和南师两位大师的尊敬之心。
佛所说的法,也无非都是直指本来无事的法门,犹如以手指月,只希望人们因指见月而已。无奈一般愚夫,便误认指头为月亮,只知执着名相,却不能见到名相所指的真如实际。
一切法皆是空的,就如人生,岁月悄然从指缝溜过,白驹过隙,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在于何处。
万法皆空,一切都是空的,我们应当停下我们的执念,去悟出一些更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这世上的一切真真假假,非黑即白,在一个颠倒的世界中,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本心和初心。
人生所追求的就是肆意和潇洒,人若能洒脱的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活着,不为别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
有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很累,很疲惫,皆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压力过大,欲望过重,我们身边都没有依靠,我们真正又能依靠谁呢?
因为心是孤独的,总想要一个港湾能庇护着,因为没有安全感,总想着拼命地努力,可惜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努力的程度也不同。
人生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落差感和差距感。因为人比人比起人,不要去跟任何人攀比,也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这个世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不完美的。
人生的完美都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唯有努力,才有可能迎接一个完美的人生。
古诗和白话文的无缝衔接 古诗文的无缝衔接 无缝连接的古诗文 古诗的白话文100字 古诗的白话文雪梅 蒹葭的白话文古诗 关于白话文的古诗 咏柳古诗的白话文 描写白话文的古诗 白话文句子 古诗词上的白话文 衔接的古诗 元日古诗的白话文 相思的古诗白话文 古诗的白话文4百字 题临安邸古诗的白话文 相思古诗的白话文 古诗词中的白话文 巧衔接的古诗 白话文能比拟的古诗 古诗词白话文的书 关于诚信的古诗白话文 带有颜色的白话文与古诗 昔笑聪秃首古诗的白话文 陶渊明的古诗以及白话文 古诗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古诗师旷论学的白话文加50 古诗与白话文的主要区别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白话文 古诗与白话文的相同点
用天衣无缝造句,用天衣无缝写一句话 换单位了社保衔接方法 《狼》白话文章 天衣无缝典故 寒窑赋白话文翻译 心经白话文 幼小衔接案例 《狼》 改写白话文 浅谈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小衔接方案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心经原文+白话文 云笈七签白话文解释(云笈七签白话翻译赏析) 魏都赋白话文翻译(魏都赋白话文翻译赏析) 古今谭概文言文翻译(古今谭概白话文阅读)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楞严经白话文全文阅读) 圆觉经原文白话文(圆觉经原文及译文) 无量寿经白话文翻译(无量寿经白话文全文讲解) 楞伽经原文及白话文(楞伽经白话全文读诵完整版) 辽史白话文阅读(辽史全文翻译) 医学源流论白话文翻译(医学三字经白话解全文) 白话文翻译文言文(译成古文的唯美句子) 了凡四训白话文翻译(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文) 山海经白话文全解(白话文在线阅读) 用天衣无缝造句,用天衣无缝写一句话 鬼谷子37句名言白话文 诗经月出白话文赏析 木兰诗白话文400字 《木兰诗》改写白话文 叙述木兰诗白话文450字
人日立春的古诗卢 美名的古诗词 描写老挝风光的古诗词 关于挥手的古诗 描写沙漠的成语和古诗 温柔旖旎的古诗 关于祖国胜利的古诗 描写山船水柳的古诗 看遍美景的古诗词 有关田园诗情的古诗 讲解古诗词的方法口诀 含有励志诗的古诗 形容小孩有能力的古诗 男子喜爱女子的古诗 我想着你你想着别人的古诗 赞美孩子得奖的古诗词 雪竹的古诗完整 描写过年或元宵的古诗 一直还爱着你的古诗词 有关枯槡的古诗 含颜色和花的古诗 跟古诗有关的微信名字 《潼关》古诗的题 春望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 嘲笑走路奇怪的古诗词 雨天伤心的古诗 萱草写母亲的古诗 古诗词带妤的 相逢不得时的古诗 关于咏柳古诗的简笔画 古诗三首寒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