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怀古诗的审美特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怀古诗的审美特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怀古诗的审美特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唐代怀古诗的审美特质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夏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夏代作为*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却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关键词:夏代青铜器;造型;几何纹;动物纹;寓意象征;庄严厚重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Chinese Bronze Age, the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Xia Dynasty bronze utensil prominently is shown on modeling form and decorative design of drinking utensil and weapon. Although this time’s bronze utensil still appeared relatively simple, the modeling with practical function and form esthetic sense, as well as the changed diverse geometry decoration and the dignified grave animal decoration, actually display its bright time esthetic style: Implication symbolic, dignified massiveness and overall compatibility, which prepare both for the arrival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 prosperous time and the esthetic modeling, decorative design, style.
Key word: The Xia dynasty’s bronze; modeling; geometry grain; animal grain; implication symbol; dignified
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 “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 造型形式
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2]。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
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长短、俯仰以及爵身趋扁宽的形式也同龙山文化的豫西三里桥类型和豫北后岗类型陶器如出一辙,并没有摆脱陶爵的三条矮尖足附于器底的外侧、形体圆润以及没有棱角变化等浓重特征,更“没有形成青铜器所特有的准确造型和挺劲的轮廓线,也未经精工磨砺”[3],这无疑是二里头青铜爵的最早形式。铜鬲的口沿也与陶鬲口沿的折沿式和侈沿式相对应,其足仍沿用规整圆锥体的陶鬲足。因而,这一时期的青铜容器“从其形制特征来讲,它们几乎全与同时的陶器相同,它们的发展演变也与相应的陶器同步”[4]。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
到了夏代后期,青铜器则相对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此时,青铜爵造型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在注重实用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形式感,增设了距离很*且具有装饰性的两乳钉状柱,三足分布规矩,接*于等腰三角形,口沿呈凹弧流线型。另外,爵的侧面设一折弧形大鋬,鋬面上又加铸两个狭长的镂孔,既有效控制了鋬的厚度,又增饰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镂孔纹;1959年上海博物馆自废铜中抢救出来的乳钉纹管流爵,其一侧设斜置的流管,流上铸两个方折形饰物,造型别具一格,其鋬下有一圈较宽的假腹,其上铸用多个空心圆孔,形成镂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长流爵,流特别细长,作狭槽状,尾与其对应,既*衡了重心,又显得修长而纤细,三足尖端呈弯弧线状而外撇,这些与扁*直立式样规整的橄榄形爵身搭配和谐,刚柔相济,已经脱离了夏代陶爵的体制,并成为*酒具的形象代表。这时的青铜鼎,其腹部较为高深,配三只四棱锥形空心足,两耳立于口沿上,其中一耳与一足呈垂直线对应,另一耳则位于另外两足中间,整体造型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给人一种规整中有生气,对比中显和谐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创新型的高颈扁腹直壁斝(二里头遗址六区M9:1),口沿上设两个三菱锥状矮柱,腹部鼓起,下承三个大空锥足,器壁很薄,其先进的设计直接是二里岗文化铜斝的原始祖型。夏代晚期处理器壁匀薄的技巧,也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二 纹饰意蕴
*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相关内容。
摘 要:*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里从*古代文学对。
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韵”、“味”、“气”等三方面,试析*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古代文学;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无论是从铿锵顿挫的--节奏形式上,还是从一唱而三叹的情感上,还是从鲜明的民族审美趣味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与独特的韵律。
*是个公认的诗的国度。
从《诗经》开始,*诗人代代辈出,诗歌创作成就实为壮观,当然也包括晚唐兴起的词。
*的古典文学,本来就有特定的格式以及固定的*仄,因此,*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自然表现出一种整齐而严谨,铿锵且具有音韵之美。
其实只要从唐诗及宋词中拿出那么一两首来,你就都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乐。
譬如以“**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四种押韵的方式为基础的*体诗,是*文学样式中特别的形式。
而这种文学样式,从形式讲,它有明显的抑扬的腔调和铿锵的音韵,是*诗歌史上独有的。
因此,这种独特的音韵美,显得十分婉转耐听,当然就更便于抒情了。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4朝,不同的诗人呈现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幅大唐帝国社会现实的图画。
唐初,俊爽风格的陈子昂高举旗帜,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却创造出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歌境界;王昌龄、崔颢则创造了一种刚劲爽健的诗歌风格: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创造了一种奇丽悲壮的美;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则创造了一种冲淡*和的美;韩愈、孟郊创造了一种新奇险怪的美;自居易、元稹创造了写实尚俗的美:李商隐的风格则感伤凄艳。
唐代是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具具代表性的作家――李白以其洒脱的人格,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运用,创造出自然、清新、俊逸的盛唐之美。
杜甫则因其悲天悯人的儒者情怀,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沉郁顿挫之美。
在*文学中,除了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以外,同样因为音韵的要求而有了独特魅力的文学样式,还有骈文、赋、词、对联等等。
汉代有汉赋,汉赋的特点能表现大汉帝国大一统的思想。
当然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宋代把词推向了辉煌,把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美表现到了极至。
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同样也是满口余香、韵味悠长。
*文学以抒情为主,叙事方面不如抒情,这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翻开*古代文学史,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可看出,抒情诗占的比例很大,叙事诗的比重很小。
抒情诗比比皆是,而最著名的叙事诗却只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两首。
难怪*人喜欢抒情,这和*的文学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文学就沿着抒情言志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美,并将一直走下去。
《左传》中“赋诗言志”的意思,“志”更多的是个人的思想、志向、抱负等后世许多诗论者如唐代孔颖达、自居易,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坚持了这一种说法。
这是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诗歌批评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位置,也可以说是对*古代诗歌艺术规律的总结性贡献,“诗缘情”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方面表现较多。
比如在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基本就是抒情诗的联缀,抒情的唱段很多,也很美。
不是有“诗剧”之称嘛!而在其他的舞台效果方面,则充分运用了古代文学中我们提到的写意的特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是要灵活得当,所谓“三五步,行经千里;面对面,如隔重山”、“四个龙套,千军万马;几下更锣,长夜即逝”等。
很显然,这些诗意的抒情句子是文学中强调审美的一种模式,当然也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学之美。
二、审美上,追求“神韵…意境”等独特的审美风尚。
艺术风格在*文学的样式是及其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古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中和美,是一种含蓄美。
这种美包含着三个方面即:“韵”、“味”、“气”。
比如,《邺》《庸》《卫》:“美哉!渊乎!”《齐》:“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我们从“泱泱乎”、“渊乎”、“广哉”、“荡乎”词语中可看出我国的先民们推崇崇高博大的美。
这种美从先民初期开始一直影响了数千年的*文学。
所谓“中和”,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古代文学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含蓄蕴籍的美。
如《诗经关雎》中所表现得那种中和和谐之美一样,“韵”、“味”、“气”就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韵”,原指音乐诗歌的音调,后来干脆用到诗歌中,使诗歌音调和谐,富有节奏,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文解字》中的“韵”更多指音乐。
到了魏晋时期。
“韵”逐渐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标准,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点就是“气韵生动”,主要是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能够在画中要表现出来。
那么“韵”就又被拿来品评画。
到了晚唐时期,文学家们就又开始用“韵”来评价文学。
清代王士祯提倡“神韵”,这样王士祯的提倡加上一些人的会意,自然把“韵”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影响了诗坛*百年之久。
我们说“韵”在文学中的作用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包括现代的人们。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诗歌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诗歌可以包括各种*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体诗。小编整理了诗歌的审美特征,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臧克家的《三代》,用六行诗就概括了旧*农民世代不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形象必须是典型的、精练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它没有小说形象的逼真性和散文形象的写实性,也没有叙事性文学的那种情节枝蔓和场面环境。诗歌艺术形象的相当部分资源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诗歌是人类表达、宣泄情感的载体。诗歌作者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诗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帖地抒情达意。离开了人类抒情的动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二)超常神奇的想象
诗歌形象传达的情感虽然是概括的、典型的,但它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是具体的、形象的,诗歌艺术的关键就是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意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为生动的具象,把作者的情感形象化。这种感情形象化是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具体实现的。诗歌意境的最小的艺术结构单位就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理经过作者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它是一种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又与生活原象截然不同的,能在人们头脑中用想象感知的具象。
不管是哪一种意象,诗歌作者都需要运用超常的、神奇的想象把它们组合为特定的诗歌意境。诗歌意象是一种突出作者情感的飞宕式组合。这种飞宕式组合,既没有时间线索来串连,也没有空间位置来依附,它完全根据作者抒情表意的需要来排列、组合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有巨大的跳跃和转换。这种飞宕式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诗歌意境。
(三)分行排列与精练优美的语言
诗歌意象在语言呈现方式上更有显著的特征。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意象采用了行列的形式来展现形体。当代诗歌理论总结的诗歌语言的行列方式有: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代表的9字4顿的“整饬的行列”;以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为代表的或长或短的“参差的行列”;以贺敬之《放声歌唱》为代表的“递进的行列”;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代表的“回环的行列”等。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语言的内涵上,诗歌语言在物化意象时特别讲究精练的内蕴,它要通过大力度的炼字、炼句,以较小的篇幅来完美地容纳高度概括的内容。诗歌语言以这样的外观与内涵形成了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新奇优美的审美特征。
诗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基础要素,包含情感、想象和理性等组合成分。并被外化定型为语言的有机系统。因此,作为生命表现的.诗歌.必然具备它的内质和外形。这也就形成了诗歌的一系列审美特征。
(一)情感的审美性
情感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充沛的生命情感是创作诗歌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诗篇无不饱含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它们所写的不论是爱、是恨、是悲哀、是欢乐、还是愤怒,都是心灵情感的颤动、爆发。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哀婉情怀;雪莱的《西风颂》:“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热切向往;海涅的《西西里亚纺织工人》:“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倾吐了对专制统治无比的憎恨;郭沫若的《凤凰涅桨》是对祖国“更生”之后的欢呼;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富有尊严的浓烈爱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真情流露都会成为诗歌。诗的情感应该是在一定审美意识观照下,加以提炼、凝聚,并给予精湛艺术定型的结果。诗的情感不仅需要概括化和类型化,更需要被个性所净化的一系列独特的感觉和知觉。感情对于生活属于主体范畴,但对于诗人来说又是客体。诗人把感情推出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进行静观默察的审美观照。只有跨过这道桥梁诗人和情感才能一起获得提升,诗才能完成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生活真实跃入艺术真实。鲁迅曾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艾青也说:“诗的生命在于真实性成为美的凝结.”
(二)艺术的虚幻性
诗是诗人所创造的独立自洽的艺术世界。这一世界是虚幻的.或者说诗的艺术具有虚幻性。谢冕在《和新*一起歌唱》中曾说,诗的“基本方式,应该是生活的折光。这种折光,犹如太阳光在三棱镜中泛出异彩一般.可以把生活反射得瑰丽而奇妙。”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独特的意识与情感,通过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大胆神奇的夸张与变形,对事物表象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建构起表达自身情感所需要的意象。正是艺术表现的虚幻性,才获得了诗性情感的真实。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但却表现了内心真实的愁绪。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夸张.却让人感到了高度的真实。
*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代风格特色的舞蹈。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特征,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
*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其源头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也是戏曲舞蹈的苏醒,是几千年来*舞蹈传统的复兴。因此,*古典舞的主要源泉是戏曲舞蹈。戏曲舞蹈虽然不能作为历朝历代古代舞蹈的遗存,与古代宫廷舞蹈并不是传承的关系,但是戏曲舞蹈确是距今最*的,具有严整规范性和典范性的舞蹈样式,所以*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由戏曲舞蹈发展而来的。另外,在20世纪中叶,芭蕾艺术深刻影响着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芭蕾也就成为*古典舞建立的参照系,古典舞也科学地借鉴了芭蕾的训练方法和完整的训练体系。
著名舞蹈学者、舞蹈编导家孙颖先生也认为:“*古典舞必须区别于戏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古典艺术。”孙颖教授依据雄厚的中华传统和文化,在文化母体中开拓*古典舞的新领域,他研究汉代的审美风尚和文化气质,而且对*古代文化予以审视,使得*古典舞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可一种“汉代舞蹈风格”,将*古典舞进一步激活,使*古典舞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纵观*古典舞的形成于发展,的确经过了一个漫长探索并逐步发展的过程,舞蹈工作者既继承典范,发扬传统,又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地赋予古典舞以新的样式和气韵。
二、*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古典舞将手、眼、身、法、步视为其运动形式的五大要素,每一要素中包含的大量的舞姿动作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古典舞特有的审美原则。
(一)手。人们常说“手舞足蹈”,因此舞蹈中手的动作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古典舞尤其强调手的舞姿动作,往往在表达激动情感时会借助手的动作来完成。手的动作有很多,如“单指”、“剑指”、“虚拳”、“实拳”、“托掌”等等。手的舞姿使得*古典舞的风格一目了然,也是*古典舞区别于其它舞种的一大要素。
(二)眼。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中我们能读懂一些肢体语言不能表达尽的情感含义。为了能将喜、怒、哀、乐、惊、怨等各种人性情感有效地表达出来,*古典舞中的“眼睛”就成为了重要的表演工具。还有,*古典舞的“眼”的动作原则是“眼随身动”、“眼随手走”。
(三)身。身体的姿态是最能够体现舞蹈的风格特征的,也最能揭示舞蹈人物的性格,所以*古典舞对身体姿态动律的运用就极为讲究。其实,*古典舞中要强调某部分“身”的动作并不是只指运动的某一部分,而是需要其它身体部位的配合。
(四)法。*古典舞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形成舞蹈风格特征的动律精髓,俗称“法儿”,一是舞蹈的规律和法则。*古典舞的“法”强调“阴中阳,阳中阴”。
(五)步。步法的运用是舞蹈下肢运动的关键,人体运行主要是依靠腿和脚的动作,无“足”的舞姿,舞蹈也就不能称其为“舞蹈”了。对于*古典舞,各种步法也要具有*特色,虽然在基本功训练中我们也借鉴了芭蕾舞的脚位进行训练,但真正的古典舞组合或剧目当中所运用的舞姿,还是来源于*古代舞蹈和戏曲舞蹈。
三、*古典舞的审美要素
我们知道,*古典舞基训的总要求就是围绕着形、神、劲、律进行的整体而系统的训练,也是*古典舞身韵特征的突出表现,这四者也是*古典舞的审美要素。展开来说,“形”就是指外形,是*古典舞基训的外部形态特征;“神”就是指民族的身韵、神态和气质,这也是古典舞的内涵,通过*古典舞的基训,这种“神”才能够散发出来;“劲”就是指劲头,也就是*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它是*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律”就是指韵律以及运动规律,如*圆、立圆、8字圆就是构成*古典舞动势的精髓。以上四个关键词就是*古典舞真正的精髓,而*古典舞基训也是为了把“形、神、劲、律”这四者很好地展现出来,如果没有了*古典舞基训,就没有了“形、神、劲、律”的展现。
综上所述,本文已经分析了*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又分析了它的审美特征与要素,我们已经感受到*古典舞的独特魅力。正是它的审美要素,才使*古典舞散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满足了当前观众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古典舞的不断发展。
一、基本云手
要求:双手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二、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三、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四、波浪云
又称“云手大揉球”。其始动作要比基本云手舒展和撑长一些,是上身经过右旁提-后仰身-左旁提的大幅度运动过程,双手间距要适当放大。腿部要有弯曲移动重心的过,身体要有深含的过程,右手“反*穿”左手“正*穿”带动直腿立腰,又成右旁提,与前面左右对称。适合用一些强烈的、伸展的、多变的旋律性强的伴奏音乐。
手臂的基本姿态:
(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为止,身体面向两点,头转向八点;
(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两点上方;
(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
(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下方;
(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两点眼亮相于八点斜上方;
(6)山膀按掌:动作同脱掌,只是最后姿态为右山膀左按掌;
(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分前撩至顺风旗位手心向上,高臂为扬掌位;
(8)冲掌: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右双晃手一周右胯侧,右手端掌与左手掌掌心相对,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八点下方推出,眼随左手方向亮相;
(9)提襟: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时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时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拧,手腕略向里转,虎口在身前斜对胯,甩头向八位亮相。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货。
一、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有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间、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符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刚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二、身法韵律的贯穿
身段课提炼的身法韵律是我们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训课中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动作中贯穿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动律元素;贯穿呼吸的要求;贯穿节奏特点的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例如对手的要求包括指、腕、肘、臂、肩的训练;一个是能力、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功能素质训练;一个是意念、感觉上的艺术素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族舞的“神、气、韵”,才能打破基训课的芭蕾化倾向和体操、杂技化的倾向;才能改变基训课在训练上的纯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倾向。同时也解决了组合的语言性,以及让身法与民族技术、技巧的能力、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三、身体的专业条件、能力和素质
(一)柔韧性方面:作为一个民族舞演员,要求身体各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要好,幅度要大,特别是对肩、腰、腿、髋的柔韧性要求很高。
1、下肢要有大的步幅:前、旁、后腿要求180度,因为演员在“控制慢板”中,通过“步幅”来充分展现身体的表现力;而且,一系列的民族技巧需要很好的“步幅”的训练上,方法很多,有耗、压、劈、扳、踢、悠、撩。仅一个劈叉就有耗、压、拖、滚、跳、翻、扫。踢腿的种类就更多了。
2、髋关节的“开”和“掀”的幅度要大。它和芭蕾的“开”还不完全一样。我们不仅要求大腿跟的外开,而且要求整个髋臼关节大幅度的运动,许多民族舞姿和技巧都需要髋关节有更大幅度的“开”和“掀”的能力。
3、交叉的幅度。要求关节的能力,并且往往和身体的拧倾结合在一起。
4、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这给弹跳等一系列的民族舞姿、造型、技巧的“爆发力”准备了素质、能力的条件和基础。
5、深蹲的能力:这也是一系列的民族舞姿、造型、技巧的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跟腱韧带的韧性要好。
6、古典舞的舞姿幅度特别大,除了上身拧倾的要求外,要在*衡重心上进行运动和变化。这同时加大了主力腿柔韧的幅度。
(二)腰部的训练:我们民族舞对腰的训练要求很高,内容也极为丰富。腰部的训练不光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腰”的训练,它包括的范围要广的多。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节。
1、素质与能力。上节——指胸腰。包括肩关节、膀跟。这一节“开”的幅度很重要,特别对女演员更是如此。它包括开、合、含、腆、涮。中节——指胸以下、胯以上这一节。各种拧腰的幅度,中节是起决定作用的。它除了柔韧性之外,腰背能力也要靠中节来去作用。它应包括柔韧的训练、各种拧腰的训练,包括两头叠的能力、旁提的能力训练,以及下、耗、甩、涮、抡等。下节——蛰大腿根、胯根这一节,包括“板腰”的能力。在民族舞中,胯根这一节很重要,它和髋的幅度及一系列民族技巧的关系密切,在民族技巧中下节运动的很多,如翻身幅度加大,速度加快,许多民族造型、舞姿技巧需要胯根的“开”和很强的板腰能力。
2、运动中腰的能力训练。运动中要求腰的灵活、有速度、有力量。如快涮腰、风火轮、乌龙盘打、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要求腰拧、闪、力、活,具有高度灵敏性和力量。同时,腰也起着上下身配合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谚语说的好:“变化在手,机关在腰”。
四、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
(一)旋转的特点
体育舞蹈审美特征探讨论文(通用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舞蹈审美特征探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体育舞蹈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它集运动、艺术以及娱乐为一体,并且具有娱乐性、鉴赏性等特征。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指的是过程的感染力、标准的国际性以及形式多样性等等。该文主要从体育舞蹈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体育舞蹈所含有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体育舞蹈;审美特征;特点;分析
体育舞蹈,有人也将之称为国际标准舞,一般来说,它主要有两大类,即拉丁和摩登。另外,除了这两大类之外,体育舞蹈还包括队列舞,也就是所谓的团体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运动健身也越来越重视,因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体育舞蹈的重要性,并开始体育舞蹈的学*。该文主要对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做了一个详细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育舞蹈,从而更科学地学*体育舞蹈,拥有健康体魄。
1、体育舞蹈的特点
一般来说,体育舞蹈的特点有:首先,体育舞蹈具有鉴赏性。体育舞蹈是舞蹈的一种形式,因而它拥有丰富的韵律以及多样的节奏,使人在观看的时候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其次,体育舞蹈具有健美性。体育舞蹈是舞蹈的特殊形式,它更多的是属于健身运动的一种形式,通过长期不断地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拥有一个健美的身材[1]。再次,体育舞蹈具有规范性。体育舞蹈和其他类型的舞蹈一样,是经过长期探索以及完善才形成的,因此,它的动作规范是有严格要求的。第四,体育舞蹈具有国际性。体育舞蹈的起源不仅仅是来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风格多样,并且是国际间进行交流交际的重要方式。最后,体育舞蹈具有普遍性。体育舞蹈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普遍性,它不受场地、人群、年龄等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学*[2]。
2、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是集舞蹈、健身、艺术、音乐等形式为一体的高雅运动。因此,体育舞蹈具有多样的艺术形式以及丰富的艺术内涵,并且,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2.1国际性的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主要是指对审美对象的一种评判尺度。体育舞蹈由于来源多元化,因此,它是不分国界的[3]。并且它的很多动作标准是和我国的传统舞蹈风格迥异的,但是却依旧受到我国体育爱好者、舞蹈爱好者的喜爱。*年来,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在世界上,语言是不统一的,但是体育舞蹈却越来越变成一种共同的趋势,受到大家的普遍接受。因此,虽然体育舞蹈在动作、编舞等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并没有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比赛项目,但是它的国际性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2.2感染性的审美过程
体育舞蹈所具有的感染性的审美过程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因而它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感染性,也不仅仅表现为内容上的感染性,而是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的感染性,它渗透在舞蹈学*的全过程之中[4]。当人们在进行舞蹈的学*以及欣赏的时候,会获得美的体验,并且高雅的舞蹈艺术可以让人们产生一种愉悦沉醉的情绪。而对于舞者来说,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的身体能量得到释放,并且也会在舞蹈动作中将他们的内心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来。并且,体育舞蹈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与喜爱,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强烈的感染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它本身蕴含着使人愉悦的特质,这种特质不仅是对于观赏者来说的,对于舞者来说,它也具有这种特质。它通过直接的语言动作表达出美的含义,它不直接将美丑的定义传递给人们,而是让观赏者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让其感受到美。通过长期对这种美的艺术的接受,会使得人们形成高雅的人格,并且使人们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得到很大提升[5]。
2.3多样性的形式表达
体育舞蹈之所以可以受到全世界的普遍接受与喜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具有多样性的形式表达。就体育舞蹈的两大分类,拉丁以及摩登来说,它的每一种小的分类舞种都独具特色。每个舞种中所蕴含的节奏、韵律、动作、风格等,都体现出了体育舞蹈表达的多样性。如拉丁舞,它主要是一种自由欢快的节奏韵律,而摩登舞则处处体现了贵族的高贵典雅。通过对这些不同体育舞蹈的鉴赏以及学*,将会使人们感受到各个民族不同的表达美的方式。体育舞蹈虽然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但同时它又有一定程度的整合性质,它主要表达了各个国家所特有的民族风格。体育舞蹈的分类众多,并且它的表达形式多样,但是它一旦成了一个整体舞蹈进行表演的时候,它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呈现给观众的也是一个整体的视觉享受。体育舞蹈的舞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舞种选择,可以选择双人舞,也可以根据需要组成队列进行参与,并且它不受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体育舞蹈风格、形式的多样,也要求舞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要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并且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投注到舞蹈动作中去,用心去表演,塑造出整体的表演方式,从而使得体育舞蹈表达的多样性得以体现。
2.4抒情的审美形象
审美形象主要指的是审美具有客观存在的形式,并且这种形象是可以被观赏者所感觉的。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欣赏者在观看舞蹈时所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它具有具体的形态存在于客观之中。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运动,它集舞蹈、音乐、服饰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并且它的表达方式强烈,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表达着舞者对于舞蹈的理解,同时也是舞者内心的表达。舞者在表达舞蹈动作的同时,通过表情、动作以及服饰等变化,给人们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且在舞者表现的同时也将一股抒情力量传递给观众。可以说,体育舞蹈中,不管是业余舞者还是专业舞者,在表演的时候,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舞者在表演的时候,通过动作、表情、音乐、服饰等的不同,将舞蹈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真实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体育舞蹈的美。这种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不同,它不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所表达的静态的美,而是一种动态的、直观的美。在这个过程中,观赏者会获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舞蹈的魅力,还将音乐、服饰、形体等艺术的魅力也进行了充分展示,让观赏者在观看的时候,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因此,在今后的体育舞蹈探索中,需要加强对体育舞蹈审美特征的深层次表达,使其艺术感染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其感染力以及抒情性也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观赏者在观看的时候,不仅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还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张岚.对体育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2(5):77,102.
[2]顾海勇.探析体育舞蹈的审美形态[J].大舞台,2012(12):94-95.
[3]赵双,谢媛媛.现代体育艺术类项目审美价值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162,164.
[4]丁督前.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分析及对大学生审美教育功能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233,235.
[5]戚道宝.浅析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15(4):125-128.
一、中外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阐述
体育舞蹈由国外产生和发展而来,它在国外的原名为国际标准交际舞,是由民间舞蹈、宫廷舞蹈、交谊舞蹈共同衍变而成,在音乐的氛围与节奏下,以双人的肢体动作进行舞蹈展示,重点突出具有舞蹈特征的体育娱乐和竞技项目,在历史的发展中划分为标准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型,由于其深受人们的喜爱,遂又发展为体育与艺术融合的竞技性舞蹈,在不同的组织之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我国的体育舞蹈则经历了由交谊舞到体育舞蹈的过程,在历经二十余年的过程中,体育舞蹈文化运动成为了*人娱乐和交际的方式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传入期:在20世纪30年代末,交谊舞由国外传入我国,它是体育舞蹈的前身与雏形,对我国的体育舞蹈产生了启蒙的作用。
2.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在国外的表演、讲学、培训等形式下,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伴随着*国际标准舞总会组织的成立,将体育舞蹈确定了下来,得以在全国普及和推广。
3.民众普及期:伴随着*体育舞蹈组织的成立,体育舞蹈与国外的交流日益增多,在我国的群众基层得到了普及,尤其是在2007年举行的“奥运节拍恰恰,全国万人拉丁舞大赛”,使全国人民沉浸在体育舞蹈的热潮当中,还有定期举办的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也吸引了广大的体育舞蹈爱好者,掀起了*体育舞蹈新的高潮。理论界也在开始研讨*和西方体育舞蹈的差距,分析体育舞蹈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不断发展*体育舞蹈新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进展,2005年,*体育舞蹈代表队在澳门东亚运动会和曼谷亚洲运动会上,获得10金10银4铜;2007年,*体育舞蹈队在澳门亚洲运动会上,获得6金7银7铜;2010年广州亚运会,又一举夺得了体育舞蹈项目的十项金牌,实现了体育舞蹈项目的大满贯。然而,与国外一流体育舞蹈相比,我国体育舞蹈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趣味上,还有待发展和提高。
二、体育舞蹈审美研究
体育舞蹈除了要求运动员的身体运动技能,还要充分挖掘其审美文化内涵,通过对舞蹈风格及音乐的深层理解,加强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突出其内蕴的动作、气质、情韵和境界。因而,我们必须从体育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美研究,达到理性和感性认识的完美融合。
(一)体育舞蹈特点分析
体育舞蹈是由男女搭配组成的配合运动,它要求使用规定的技术步法,展现出其内蕴的艺术表现力,具有以下特征:
1.技术步法的规范性
体育舞蹈注重动作的规范和技术的标准,它通过男女双人的动作姿态对内容进行艺术的阐释,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展露出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其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步法而言,体育舞蹈之一——拉丁舞秉承芭蕾舞的关键技术,注重脚背的“绷、直”特点;而摩登舞则要求在动作行进过程中,脚跟、脚掌、踝关节、膝关节要过渡保持*缓。其二,在体育舞蹈中由男女搭配而成的架型,其中拉丁舞与摩登舞显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具有明显的区别:摩登舞蹈要求男女保持较为固定的姿态,以凸现出其典雅大方、舒展的美感,将准确、漂亮、自然、舒展的握持姿态,呈现给裁判和观众;拉丁舞蹈的动作则较为自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三,由于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组合具有唯一的特性,因而要依靠男女动作的发挥,需要有扎实的运动技术功底,并加以情感的投入,体现出竞争和超越的特性。
2.审美的艺术欣赏性
体育舞蹈由于将体育与舞蹈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其在表演过程中施展出魅力,体现出体育舞蹈的韵味与风格,使观众得到了审美的艺术享受,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同时,由于人们审美标准的差异性,体育舞蹈表演者要注重其个性化的演绎,给裁判和观众自由的审美空间。
3.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体育舞蹈不受年龄和运动水*的限制,练*者可以根据个人素质和兴趣爱好进行舞种的选择,它不强调体育竞技中挑战身体极限的要求,也不同于舞蹈艺术中苛刻的形体要求,它呈现出一种大众的、广泛性的特点,提倡运动和艺术的普及,不但有助于练*者塑造优美的形体,而且娱乐了身心。
(二)体育舞蹈的审美内容
体育舞蹈由身体美、运动美和精神美各要素组成,是它们各自表现的总和。
1.身体美
(1)身体素质美这主要指体育舞蹈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柔韧性等能力,体育舞蹈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其爆发力、速度及对肌肉的控制力,完成体育舞蹈规范动作中的托举、旋转等舞蹈技巧,展现出运动员强劲的身体之美。在速度的表现内容上,体育舞蹈运动员要求在1分钟内完成约40个准确的舞蹈动作和造型,强劲的快节奏音乐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运动能力。在柔美的表现内容上,拉丁舞和伦巴、桑巴舞、摩登舞蹈中,都要求体育舞蹈运动员用身体曲线的变化,通过其骨骼关节、韧带、肌腱等的伸展,实现各种柔韧性的动作,给人们带来由身体素质而引发的美感。
(2)形体美体育舞蹈给欣赏者以优美的姿态,这与其形体美内涵是分不开的。首先,在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中,运动员的体型美是考虑要素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具有匀称、协调的体型,给人以优美连贯的感觉,有诸如黄金分割美学之说、“头身比例”之说,其体现了人们对人体传统*惯的典型美的标准。其次,体育舞蹈运动员要有姿态美。在体育舞蹈过程中,运动员要保持从站立到舞蹈的全方位姿态,以运动过程中的优美与舒展、端正灵活的姿态,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在拉丁舞中注重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脊柱的垂直、重心的*稳,展现出挺拔的躯干、伸展的四肢;摩登舞蹈中则注重收腹提臀、挺胸立腰,要表现出高贵优雅的姿态与风范。再次,体育舞蹈运动员要有线条美。在体育舞蹈动作中运动员要收紧肌肉、绷直大腿,拥有线条流畅多变的结构,在拉丁舞表演中的女运动员要求有凹凸有致的身材;摩登舞中的女运动员要展示其优美舒展、圆滑流畅的肩背部线条。总之,体育舞蹈中的女子曲线要求展现出柔润之美,男子的曲线要求显露出其健壮之美。最后,体育舞蹈运动员还要有容颜美。这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面容、眼睛、笑容和毛发之美上,当然,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的容颜美也略有不同,青少年的容颜要表现出自然、青春与朝气,而成年运动员要注重容颜的修饰。另外,运动员的服饰也与其容颜密不可分,不同的体育舞蹈采用不同的服饰,如:摩登舞中用晚礼服女装、燕尾服男装展示出文雅端庄、稳重矜持的风格;拉丁舞用紧身、合体的服装展露出曲线美和健壮美。
2.运动美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美包括技术美、动静结合美、创新美、节奏美、风格美,他们借助姿态各异、富有特色韵味的舞蹈造型,展现出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技术美是体育舞蹈运动员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规格,在基本技术、基本动作、基本难度和高难度动作之下,将恰当流动的韵律要素展现出来,实现对身体运动潜力的充分开发。创新美是对舞蹈套路的创新,难度动作的等级、舞蹈创设的情感氛围等的创新,它需要根据不同的舞种、音乐的节奏,进行舞步的衔接、韵律的完整与和谐,是充分发挥运动员特色的重要内容。动静结合之美是将动态美与静态美相融合,遵循“快舞慢跳,慢舞快跳”的原则,引导观赏者沉浸在激烈与轻柔交换的氛围中。风格美则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展现其技、战术特点之美,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和体态变化,创设出运动员的运动风格,引发审美者美的感受。
3.精神美
体育舞蹈中的精神美也即“意志品质美”,是人的本质和精髓,它不仅可以使人强健筋骨,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协调情感、锤炼意志,通过体育舞蹈中的邀舞、起舞、共舞等礼节性的动作,可以展现出人类的伦理道德与精神风貌。总之,体育舞蹈文化引入我国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其内蕴的审美内容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也在迅速地迷恋激情四射的体育舞蹈,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并且不断地随时代而深入。
浅论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现代城市环境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其审美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论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文章仅从尺度、材料、形式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关键词:
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城市环境雕塑简称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产物。现代城市雕塑与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以雕塑为载体宣扬宗教教义,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没有环境艺术的本质概念。而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尺度与美感
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等国家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或“环境意识化”的概念,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等艺术时,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与环境要素相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设计在尺度把握上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的问题。
首先,整体考察建筑环境及其地面空间面积关系,这是确定城市雕塑尺度的基本前提。空间是由建筑结构体系间的空地形成的,地面空间的长、宽、大、小、方、圆、高、低的形成,直接和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布局组合有关,形成规则的几何形地面空间和不规则的自由地面空间两个概念。不论哪种地面空间,都由诸多复杂的地面组织元素构成,如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桥、柱以及栏杆等,它们互相连接,规划出高的、低的、纵的、横的、斜的和彼此交错的地面空间,在视觉上形成各种地面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雕塑的造型与布局,制约着城市雕塑体积的大小,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顺应各种具体地面结构形态,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要巧妙地利用地面上那些必然元素(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的规律性,使之既不影响地面环境空间结构又能弥补建筑的缺陷,增加环境美感,整体思考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地面空间比例的关系,取得和谐统一的尺度美感。
其次,把握好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视距的关系。视距指人们欣赏艺术品的视觉距离。欣赏作品获得的视觉美感一方面靠雕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靠视距来调整,才能产生完整的视觉效果,符合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视距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观赏者的脚步可以前后位移,产生和雕塑远、中、*不同的视觉距离;二是观赏者的位置不变,雕塑的尺度在设计时可考虑其合适的大小变化,最终和固定的观赏点达成协调的最佳的视觉效果。前者是灵活的,适合较开阔的空间环境,而后者是被动的,适合较窄小的空间环境。城市建筑结构不同,地面空间预留也就不同,提供给雕塑家设计的地面空间也就千差万别。面对这些理想或不理想的建筑与地面空间,就要求设计者在追求美也就是和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尺度大小确定方面既要考虑城市雕塑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观者视距的需要,对城市雕塑进行整体而巧妙的设计,使作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尺度大小的把握上,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抽象的、绝对的、理想中的尺度比例,要与周围的建筑、地面空间的实际空间和观者的审美心理结合,进行深入研究,试验不同尺寸的效果,遵循“尺度产生美感”这一美学原则。
二、材料与美感
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艺术化的设计与工艺制作,材质美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就更为明显地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城市雕塑具有实体性,构成实体的物质材料本身便成为城市雕塑作品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材质对城市雕塑来说,其表现力既体现在内容的传达上,又体现在形式的构筑中。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雕塑,其材质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往往通过它的肌理、质感、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审美感受。在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中,无论是金属、石材、木材、陶瓷、水泥还是树脂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显现出各自特有的材质美。材料的丰富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传递思想内涵的可能性,雕塑家通过合理的选材,把触觉、视觉的感知与内容形式进行巧妙结合,来提升作品的审美品质。然而,在关注材质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现代城市雕塑是工艺与材料相结合的艺术。尽管可选择的材料很多,每一种材料都会显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但还是首先要了解材质美在人们视觉心理中的审美作用,以及应用材料的工艺水*,也应注意审美价值与材料价值绝不可等同这一事实。物质属性转化为审美属性并非单纯是由材质纯自然的实际存在引起的,应该认识到开发材料的审美特征,是设计者在充分显现材质本来属性的同时,经过艺术的创造过程产生出来的,是艺术地选择、利用和创造的结果。
材料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是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向着多种材料与多种工艺手法发展,这种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明显。材料的品种与工艺手法的扩展,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环境与城市雕塑的有机结合点,从而也不断强化了人们认识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特性与审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与雕塑家艺术创造的结合,传递着艺术家的意志与观念,产生了视觉和心理功能的变化和美学上的效果,材料不仅是城市雕塑艺术表现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艺的美感也大大丰富了其整体造型语言。因此,对材料自然形态美的认识,对材质审美价值的发掘以及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的审美观念。
三、形式与美感
城市雕塑视觉形式的产生,来源于雕塑家对某种特定空间环境的把握和对形式法则的创造性运用。城市雕塑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同于架上雕塑,架上雕塑的表现形式可以自由表述;而城市雕塑是在限定中寻求形式的创造,是与特定空间环境的统一协调来整体思考的。限定与创造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城市雕塑设计恰恰是在这一矛盾中通过雕塑家自觉地运用一定的形式规律与法则,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所产生的视觉样式。袁运甫先生认为:“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创作,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
中华民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古代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以上,*雕塑艺术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20世纪初期,一批批爱国学子留学海外,去学*国外的雕塑艺术。他们学成归来后把国外的雕塑技术和艺术理念发扬开来,直接影响了*现代雕塑的发展方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艺术大融合逐步形成了一种主流的趋势下,*现代雕塑也融入了世界多元化的交流与互动之中,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雕塑艺术开放的空间走向
我们知道雕塑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塑造可视而且可触的立体艺术形象的空间造型形式。*传统雕塑当然也是占有一定的公共空间的,是一种独立的实体艺术形象,这是由雕塑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它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意识。*历代雕塑作品在总体上是高度概念化的产物,具有程式化的特征。*古代雕塑在封闭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中,在师徒相传的规范下,压抑着个性的表达而传承下来。它依附和规范于皇权、宗教和祭奠的要求,成了地上建筑、地下陵墓建筑的附庸,成了统治者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随着20世纪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引进,*雕塑家把雕塑以口袋装土豆似的团块形体为主的造型方式发扬光大,封闭的空间形式得到了几代雕塑家的追捧。随着*社会的文化结构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一系列现代艺术运动兴起,*现代雕塑也以开放的姿态向更为广泛的空间开放,开始在形体中间渗入了区别于外围虚空的孔洞,产生了虚实的空间,同时在形体自身的符号系统方面由原来的单一的团块自由形体,引入了人工制造的机械几何形体和反秩序的任意人工形体,再加上组合关系的多层次变化和发展,多样地、开放地、立体化多层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内容。而且不断开放的人类生存空间也使雕塑改变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从实体转向空间,从室内架上走向了室外空间,走出了美术馆,与城市自然环境相结合,成为了民众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城市雕塑也得到迅猛的发展,雕塑出现在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之中,百姓可以走*雕塑,随时看到雕塑,不仅提高人们的文化层次,也强化了作品与人的生存环境、观众的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现代雕塑艺术开放多元的形式语言
雕塑的语言是指雕塑家在创作雕塑作品时,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是雕塑的独特表达方式,是形体、空间、节奏等一系列雕塑造型因素的有机整合关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伴随着形式语言的崭新创造而诞生的。*现代雕塑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传统的雕塑造型方式,而是对天经地义的雕塑语言方式的挑战,它以其丰富的语言形式打破了传统雕塑的雕琢和塑造的单一模式,这种语言方式上的演变使*现代雕塑表现为具象和抽象、意象性作品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态势。
从1979年的“星星美展”开始,就拿出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架势,雕塑家们开始强调自己的语言方式,并在雕塑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造。80年代之后,受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全国开始兴起一股探求新的语言方式的风气,雕塑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装置化”的语言倾向。雕塑语言装置化是语言外延的不断泛化,雕塑家用“集成”代替了“塑造”,材料本身的意义代替了造型的意义。*现代雕塑就此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架上雕塑的单体与基座形式,以复数性的作品单元进行组织结构,采用多种摆放形式,形成一个能与观众互动的空间场景。它除了雕刻、塑造成型以外,它的制作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可雕可塑材料的加工改造。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雕塑纳入了编织、拼贴、钉制、焊接、切割、锻制等多种立体成型手法,它们或单一运用,或相互配合,在空间*同创造立体形象,从而进一步解构了雕塑,取消了雕塑与现成品、三维与二维、架上与非架上的界限,把活动雕塑、现成品雕塑、集合雕塑、金属焊接雕塑、极少主义雕塑等都演绎了一遍,形成了抽象、变形、分解、构成组合、极少主义等多样化的雕塑语言形式。
三、*现代雕塑艺术开放多元的材料手段
材料,是一种可以嫁接、转化、演绎的艺术表现载体。它是造型的基础,就像米开朗琪罗看待雕塑那样,是“把形体从大理石中**出来”,雕塑是“具有生命的构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和雕塑是密不可分的。
众所周知,雕塑艺术是以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的存在依托于材料的存在基础之上。*的传统雕塑大多以泥塑木胎工艺和小型木石雕刻为主,对于复杂的机械、铸造等加工制作工艺的涉及还比较少。在20世纪初西方雕塑刚刚传入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工业水*比较落后,无法为雕塑提供必要的制作工艺基础,所以早期的雕塑家们的创作多以小型架上为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大千世界蕴藏的丰富天然材料资源为雕塑创作提供了各种新的材料载体,人们在雕塑创作中更加大胆地运用各种新型材料。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所以,有很多雕塑家的创作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像如今比较流行的现成品雕塑、观念雕塑等,当然这种变化也使*雕塑从传统的手工塑造转向了现代化的加工制作以及材料实验,通过对材料的选择,体现出了对社会的一种介入,一种看法,把自己的感情和材料相结合,使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代雕塑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拿来”到“消化”的阶段,各种新风格、新样式、新观念的雕塑艺术不断涌现,使*现代雕塑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雕塑的范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雕塑家亦开始大胆尝试新材料的运用及材料与形式结构的结合,向一切雕塑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出了挑战,使*现代雕塑在空间走向、语言形式和材料手段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积极地参与到了现实生活中,呈现了开放多元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生活和审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与城市环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将雕塑与城市周围环境、公共空间、地域特色、历史人文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创作活动,二者相互影响与共生。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调节人们审美的作用,而且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以及文化传播的载体。
一、城市雕塑概述
城市雕塑,是指建造在城市室外的一种雕塑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诠释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和城市文化精神。我国知名雕塑家刘开渠曾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这句话指出了城市雕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蕴含着城市地理、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是集造型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城市环境的表现和对文化底蕴的诠释具有重要作用。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
城市雕塑的环境性是城市雕塑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城市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相统一的一门环境艺术。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艺术,它的存在不仅需要一定的空间,更需要与城市的空间和环境相得益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也随之改变,城市雕塑逐步屹立于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大街小巷。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和城市风貌的影响,是一座城市地域风景、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的体现。因此在城市雕塑创作中一定要尊重和适应城市环境,了解城市环境的特点,做到城市雕塑与城市局部、整体环境相协调。
(一)城市雕塑与城市自然环境
城市雕塑作为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门类,可以调整和改变城市环境,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雕塑的存在要与城市的空间和环境做到完美结合、协调发展,才能彰显出城市雕塑艺术的魅力和城市特色。城市雕塑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城市环境融合在一起,使雕塑的艺术价值超出自身效应。如何把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在体现美学价值外,还能做到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就要求雕塑家在进行城市雕塑创作时,不仅要从雕塑的题材、形式、材质、大小、整体、方位等方面去考量城市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更要根据环境需要选取恰到好处的主题和合理的位置,从而更好的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在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此观点指出了在城市雕塑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地貌及周围建筑设施的位置关系,强调城市环境对城市雕塑的影响与作用,注重城市雕塑的环境性,把城市空间环境作为城市雕塑建设的参照背景。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由人为因素造成,是社会性的而非自然形成,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大到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小到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城市雕塑伴随城市的诞生而存在。古代的城市雕塑大多出现在建筑、教堂、佛寺庙宇及陵墓建造中,多表现神话传说和帝王题材,为统治阶级和宗教服务,带有浓厚的阶级性。随着社会发展,城市雕塑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逐步融入到大众生活中,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史,美化了城市环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文化、历史、民俗等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蕴含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并以独特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城市的信息和人文精神。如法国加莱市的《加莱义民》群雕,就是通过写实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人物形象。罗丹将城市的人文历史与人民大众的形象巧妙生动地结合在一起,并把赋予的怜悯之情传达给世人,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震撼。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的《美人鱼》雕塑,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作品《海的女儿》创作而成。美人鱼以其坚毅和仁爱的精神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人文环境作为传递城市历史、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载体,彰显着城市一阶段发展的状况和时代特点。城市雕塑的建设对城市人文环境的体现,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参照依据。同样,城市人文环境对城市雕塑主题、形式、艺术语言的内涵表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语
城市雕塑的创作要做到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发展,要做到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应积极、健康,并富有生命力和时代特色。总之,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密不可分。城市雕塑需要融入到城市自然空间和人文精神之中。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品味,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使艺术、环境与公众形成共鸣,因此在城市雕塑创作中一定要做到与城市环境相和谐,尊重城市自然环境、文化、民俗特色等,把握城市空间布局,深刻理解和学*城市历史文化,力求创作出符合城市特色、时代语言的城市雕塑作品。
唐代中秋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欢迎参考学*!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竞渡歌
唐代: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代: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逢雪宿芙蓉山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江雪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塞下曲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对雪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漫步在花园中出现在眼前的是粉色的小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哦,夏天是粉色的。
1、《过故人庄》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唐代怀古诗的审美特质 古诗宋诗的审美特征 唐代咏怀古诗的特点 唐代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唐代的怀古诗 古诗词意象的审美特征 唐代之前的怀古诗 著名的唐代怀古诗 唐代以前的怀古诗 唐代杜牧的遗怀古诗 唐代怀古诗写西安的 在唐代的咏史怀古诗中 唐代杜审言的古诗 论述唐代的咏史怀古诗 分析唐代的咏史怀古诗 唐代咏怀古诗的代表作家是 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明妃情怀 唐代许浑的金陵怀古诗朗诵 唐代的古诗质量 唐代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家包括 唐代五言古诗的特点 审美主体的古诗 审美的名言 审美价值高的古诗 古诗和词的文学特质 体现汉字特质的古诗 评论古诗的审美 古诗的审美教育 审美爱国的古诗 审美的句子
描写唐代的古诗的诗句 唐代边塞诗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夏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唐代中秋节的古诗 *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唐代诗人爱国的古诗 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 体育舞蹈审美特征探讨论文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 唐代古诗十九首 浅论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于*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五言诗经典唐代古诗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论文 诗歌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描写唐代的古诗的诗句 唐代古诗 抖音爆红的句子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古诗欣赏西塞山怀古) 唐代古诗有哪些(唐代最有名的30首诗) 唐代边塞诗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 关于唐代夏天的古诗 描写夏天的古诗唐代 游子吟 唐代古诗
和泊船瓜州的古诗相同 有带花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娇娥的对称 带剑终字的古诗 搞笑爱情的古诗词大全集 大和小的古诗 有关驿站伟递信息的古诗词 美版甄嬛传中的古诗词 描写人物帅的古诗 幼儿园古诗词的活动 充满童趣的古诗背景 给小学生鼓励的古诗词 等你陪我看风景的古诗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古诗 给予感恩老师的古诗词 祝贺宝宝健康成长的古诗词 与出纳有关的古诗词 小学的古诗自编 内心的情感表达古诗 古诗对幸福的描述 关于儿童感恩的古诗大全 有关善字的古诗 烤肉的古诗 含膝下的古诗 汁的古诗词 介绍古诗的英文 关于西厢记的古诗 形容时光美好的古诗 课标描写秋季的古诗词 关于元宵节放烟花的古诗 描写荷花的优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