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典故归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典故归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典故归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词的典故归纳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拓展内容:高中古诗词典型意象鉴赏技巧
诗歌的意象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诗人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诗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友情。
这里,笔者把古代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例举一下:
古诗中的月是一个最典型的意象。望月怀远是古诗中的永恒主题。用月烘托青丝是常用的手法。月这个意象表现的情感,常有下面一些。第一是思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是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的情感联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是情爱或相思。比如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四感伤岁月的流逝。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古诗中的水这个意象,常用来喻时光飞逝。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水还可以用来喻愁情。比如还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古诗中的菊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品格。如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还象征伤感。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菊。
古诗中的梅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咏梅》。梅还可喻纯洁。如王安石的《梅花》。
古诗中还经常用到鸿雁这种鸟作意象。来象征孤独、思乡、念亲;还可喻书信和消息。比如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死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在古诗中的燕,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离愁、相思、感伤等。比如刘禹锡的《朱衣巷》中的燕,晏殊的《浣溪沙》中的燕。燕还可表现美好的意象。如《诗经.谷风》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就象征爱情的美好。
当然,古诗中的典型意象远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例举一些,权作抛砖引玉。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归纳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北宋)
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初二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明)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子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妍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猿猴:哀伤、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远山眉诗词典故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典故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远山眉诗词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典源出处
晋·葛洪 《西京杂记》卷二:“ (卓)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释义用法
汉代卓文君容貌娇美,双眉似远山隐隐。后用此典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也借指美女。
用典形式
【山眉】 宋 ·张枢:“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奁远。”
【远山】 宋·黄庭坚:“别郎容易见时难,有人愁远山。”明 ·汤显祖:“断肠春色在眉弯。倩谁临远山。”
【眉山】 宋 ·姜夔:“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宋·王文甫:“眉山浅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
【山眉翠】 宋·翁元龙:“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
【远山学】 宋·晏几道:“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远山眉】 唐·韦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唐·杜牧:“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宋 ·许棐:“已恨远山迷望 眼,不须更画远山眉。”
【远山黛】 清·纳兰性德:“愁凝远山黛,梦断隔花铃。”
【远岫眉】 宋·黄庭坚:“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
【连山眉】 唐·温庭筠:“临邛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茂陵眉】 唐·杜牧:“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眉绕山】 唐·温庭筠:“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遥山眉】 宋·杨亿:“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宋·吴文英:“泪雨横波,遥山眉上新愁。行人倚栏新事,问谁知,只有沙鸥。”
【山横眉黛】 元·袁华:“山横眉黛浅,云拥髻环愁,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
【小山眉黛】 唐·罗隐:“江烟湿雨蛟绡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文君远山】 宋·范成大:“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
【两山横黛】 宋·辛弃疾:“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远山眉黛】 唐·韦庄:“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宋·黄庭坚:“窗中远山是眉黛,* 上榴花皆舞裙。”
【春山眉黛】 唐·李商隐:“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宋 ·陈师道:“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看山忆眉】 宋·史达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眉抹远山】 元·张宪:“面开春月满,眉抹远山斜。”
【眉学春山】 唐·牛峤:“钿车纤手卷帘望,眉学春山样。”
【眉黛远山】 五代·耿玉真:“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淡淡春山】 宋·阮阅:“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蛾眉远山】 宋·邓肃:“凤屏清昼袅龙香,浅画蛾眉新样远山长。”元 ·刘燕哥:“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
【遥山羞黛】 宋·吴文英:“长波妒眄,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长眉似远山】 宋·赵长卿:“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文君蹙远山】 宋·黄庭坚:“相如病渴应须此,莫与文君蹙远山。”
【眉翠秋山远】 五代 ·魏承班:“酒醺红玉软,眉翠秋山远。”
方进坏陂的诗词典故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进坏陂的诗词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典源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bei),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清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释义用法
汉代翟方进(字子威)把鸿隙池水放掉,认为可以免除水患,但后来当地时常干旱,无水灌溉,当地人怨恨他,传唱童谣,说他毁坏了陂池,使人不能种水稻,只能吃豆饭芋羹,假托仙人预言,陂池还会恢复。后以此典指治理水利;或以“陂坏当复”等指事物反覆;或以“芋魁饭豆”等指粗粝的饭食。
用典形式
【双黄鹤】宋·辛弃疾:“如卧长
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两黄鹄】宋·苏轼:“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思两鹄】宋·苏轼:“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复陂谣】宋·范成大:“安得能言两黄鹄,为君重唱复陂谣。”
【羹芋魁】清·顾炎武:“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菜。”
【*陂往复】清·归庄:“光武宣王终有望,*陂往复理难谕。”
【芋魁饭豆】宋·苏轼:“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陂坏当复】宋·陆游:“共知陂坏行当复,敢恨台高既已倾。”
【两鹄告成坏】宋·苏轼:“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相关推荐:
长城自坏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宋书·檀道济传》:“于是收道济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等八人,并于廷尉伏诛。……初,道济见收,脱帻(ze)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释义用法
南朝宋将檀道济协助刘裕建立*有大功,后遭忌被杀。檀道济被捕时,把帽子摔在地上说:“竟然毁坏你家的万里长城!”后用此典指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或杀害功臣,也用以指守边将领。
用典形式
【长城坏】清·钱谦益:“何当大星陨,坐见长城坏。”
【坏长城】清·邱迥:“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清·陈伦:“风波万里坏长城,三字翻称廷尉*。”
【隳道济】清·朱彝尊:“长城隳道济,大勇丧成。”
【万里长城】唐·杜牧:“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唐·白居易:“谁遣书生论兵事,万里长城元自弃。”
【长城自坏】清·王峻:“长城自坏天难问,半壁偏安主厚颜。”清·黄鷟来:“长城自坏出不意,兜鍪误我何其愚。”
【江左长城】元·潘纯:“江左长城真自坏,邺中明月竟谁歌?”
【塞上长城】宋·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长城君自坏】清·王士禛:“太息长城君自坏,军中空卓曲端旗。”
【自坏万里城】清·唐孙华:“石头袁粲真堪惜,自坏边关万里城。”
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仄两大类。*,就是*声(普通话分为阴*、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的意思。如果让*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仄是:**|仄仄|**|仄,仄仄|**|仄仄|*。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如烟”对“似帐”,是**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新”对“晚”是*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那么,只要遇到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声(阴*、阳*)的,才会造成辨别*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韵书或多练*才能消除的;但是,*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拓展:古诗词韵律操诗词集锦
1、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暮归 符 野
来时迎旭日,归去霞披时。
天边飞鸟白,池面绿映赤。
3、悼正弘禅师(唐)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4、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5、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 春日(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 悯农(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示儿(宋) 陆 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游山村黄昏所见(明) 靳 书
翁担山中柴,妪洗池旁菜。
对歌水底鱼,也唱天边白。
10、 秋浦歌(唐) 李 白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1、 夜会问答(唐) 皮日休
霜中笛, 落梅一曲瑶华滴。
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终头已白。
12、耶溪泛舟(唐) 孟浩然 (用后四句)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清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3、燕
摩挲铜狄的诗词典故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摩挲铜狄的诗词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典源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五百岁矣。’”《水经注·渭水注下》:“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其日,似*五百年矣。”《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ju),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释义用法
仙人蓟子训据说已寿几百岁,曾于霸城摩挲铜人(即铜狄),说当年曾亲见铸它,至今已*五百年了。后以此典慨叹时光消逝,世事变迁,回首悲感。
用典形式
【铜狄】宋·苏轼:“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清·钱谦益:“鸱夷尽日尝盛酒,铜狄他时几问年。”
【蓟叟】宋·陆游:“灞城逢蓟叟,共语莫匆匆。”
【摩狄】明·高启:“摩狄年空老,求仙事亦虚。”
【几摩挲】明·徐谓:“惟余铜狄在,曾受几摩挲。”
【公摩挲】宋·陈与义:“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抚铜狄】清·黄遵宪:“坐观桑田几兴废,如抚铜狄三摩挲。”
【看铜狄】清·王士禛:“仙人有恨看铜狄,羌笛何心度玉门。”
【逢蓟子】清·钱谦益:“五百年前逢蓟子,三层阁上礼茅君。”
【铸狄年】清·钱谦益:“周郊昔叹为牺地,蓟子今论铸狄年。”
【摩铜人】宋·陆游:“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
【摩铜狄】宋·陆游:“惊人亦莫摩铜狄,泰华松风足昼眠。”清·钱谦益:“空传老父摩铜狄,无复宫人记铜箫。”
【灞城翁】宋·陆游:“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
【见铜人制】清·钱谦益:“暂看杯度别,瞥见铜人制。”
【金狄摩挲】清·黄遵宪:“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
【咸阳铜狄】宋·陆游:“世上年光东逝波,咸阳铜狄几摩挲?”
【铜狄重摩】清·丘逢甲:“铜狄重摩定惘然,春明旧梦岁周天。”
【铜狄摩挲】清·王士禛:“颍滨老去东坡死,铜狄摩挲五百年。”清·钱谦益:“情知五百年间事,铜狄摩挲不忍看。”
【摩挲金狄】宋·苏轼:“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
【摩挲铜人】宋·苏轼:“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宋·陆游:“摩挲金铜人,千载寄悠悠。”
【摩挲铜狄】宋·陆游:“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霸陵秋。”清·丘逢甲:“忏悔金经千劫佛,摩挲铜狄两顽仙。”
【光阴蓟子训】唐·高适:“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
【金狄手摩挲】宋·苏轼:“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铜人话畴昔】宋·苏轼:“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观沧海曹操(抒发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把江南景物写得新鲜而极致,抒发了思乡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表达对朋友关切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夜雨寄北李商隐(表达了旅人深沉的离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泊秦淮杜牧(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谴责了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在**淡淡的日常中,提起古诗词鉴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子及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进行文字赏析。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古诗词鉴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首先,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考生在复*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其次,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一,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描写方式则有: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第二,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韩愈定为“敲字佳”。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第三,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晓畅、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清照婉约凄清、陆游雄浑悲壮等。
总之,赏析古诗词时,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局部入手;既要抓住主题,又要关照形式;既要掌握诗内,又要了解诗外。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查要点】
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
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狗肉朋友诗词典故
流传于吉林东辽一带的'俗语。指只在吃喝上来往的朋友,与“酒肉朋友”是同样的意思。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着汉高祖刘邦与“屠狗”的樊哙相结交,传至民间,便演绎出下面这段故事。
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到处赊欠,远*的人对他厌恶极了。后来他不得不外出谋生。
一天,他流落到沛城,看到一个黑脸大汉正在吆喝卖狗肉,叫了好半天,却无人问津。刘邦这时饥肠辘辘,闻着狗肉香极了!于是就让黑脸汉子给了他二斤,他便站在肉摊前大吃大嚼起来。一边吃一边高兴得大叫:“好吃呀,好吃!快活呀,快活!”他这一喊立马吸引了许多人围上来,不一会儿,这狗肉可就全卖光了。
黑脸汉子高兴极了,也不向刘邦要钱了。刘邦便问黑脸汉子:“卖狗肉的朋友,你是谁?”“俺叫樊哙!”于是樊、刘二人就成了好朋友,后来刘邦天天去樊哙那里吃狗肉,也帮樊哙卖出了不少狗肉,他们就互称为“狗肉朋友”。
古诗词的典故归纳 遮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典故的作者 含奕字的古诗词典故 关于蟹的古诗词典故 天空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典故辞典的作用 带子的诗词典故 关于灯笼的古诗词典故 有诗词典故的女孩名 关于后悔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手法的归纳 有故事的古诗词典故书籍 古诗词典故中最好的字 古诗词典故中的经典名句 古诗词中的归纳法 古诗词典故的男孩名字 古诗词的归纳和积累 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典故 积极向上的古诗词典故 雪泥鸿爪的古诗词典故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五首的整理归纳 端午节的名言古诗词典故 关于中国古诗词的归纳 归纳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生活不容易的古诗词典故 小学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词意境特点的归纳 归纳古诗词中秋风的含义
苌弘化碧的诗词典故 蕉鹿梦的诗词典故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杜鹃啼血的诗词典故 陆凯寄梅诗词典故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归纳 苏秦六印诗词典故 乌鹊南飞诗词典故 摩挲铜狄的诗词典故 桑间三宿的诗词典故 远山眉诗词典故 黄金台的诗词典故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方进坏陂的诗词典故 古诗词动物意象归纳大全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 亚夫细柳营的诗词典故 终军请缨诗词典故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归纳) 诗词归纳 雄鸡断尾的诗词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归纳 谢安泛海的诗词典故 巨灵擘山的诗词典故 方寸的诗词典故 诗词典故:动物部飞禽 狗肉朋友诗词典故
卢字开头的诗句 悲壮慷慨的诗句 快意人生的诗句 赞美东湖的诗句 伤感的诗句七言绝句 友谊长久的诗句 鹿鸣的诗句 有叶的诗句 跟鸟有关的诗句 表达孤独寂寞的诗句 关于海南的诗句 千开头的诗句 关于四大名著的诗句 关于道德的诗句 白云的诗句 回乡的诗句 正当时的诗句 *安健康的诗句 表示孤独的诗句 赞美猴的诗句 形容高雅的诗句 期盼的诗句 形容栀子花的诗句 赞美漓江的诗句 形容教育的诗句 与鹅有关的诗句 谋开头的诗句 怀念老师的诗句 带忆的诗句 庭院的诗句 合欢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