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乾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乾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乾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乾陵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描写和赞美乾陵的诗句
(第一首)
女主如何窃号皇,妖尼飞入得翱翔。
宣淫最恨桃花面,复国惟劳药笼肠。
虽喜伍王扶社稷,还遗诸武战玄黄。
乾陵祔葬徒彰秽,臣子当年谋未臧。
才人立后上怀疑,敢谏回天正在兹。
碎首遂良甘贬黜,逢君李勣效阿私。
大臣谋国分邪正,皇路临歧决盛衰。
唐事可为千载鉴,立朝莫把赤心移。
——【洪翼圣】
******
(第二首)
壁立千钧青石碑,留与后人断是非。
锦绣河山尘里看,叱咤岁月梦中回。
十五皇威冬花放,八二生涯秋雨围。
泾渭易分人难论,而今功过算定锤?
******
(第三首)
无五岳之峻,有三山之险。
一峰突兀,二乳*嵌。
犹西施之濯洗,如太真之浴浣。
临漠谷之秀,携梁山之远。
朝云吐雾,暮烟出涧。
听响潭之水激,看高速之车穿。
前有广袤之*野,后靠连绵之群山。
风水宝地,葬唐高之龙体;
帝王陵寝,合武周之凤冠。
众宾之肃立致礼,群雕之有序排班。
无字碑峻拔神秘,神道牌高耸庄严。
诉李唐之昌盛,显皇家之威风。
冬雪飞来一片白,春风抹得千般红。
晓空散去万点星,晚月化作一轮冰。
皇皇盛唐,开中华之繁荣;
赫赫功绩,聚华夏之文明。
以女人之缜密,拥男子之伟雄。
振祖宗之积累,引四方列国进贡;
挥贞观之余烈,致群雄霸主之宾从。
突厥逃窜,南粤称臣,
倭奴来服,朝鲜讨封。
功盖万古,非数言能诉;
名垂千秋,岂一石可颂!
斗转星移,墨客敛容;
日更月替,骚人吟咏。
后有效颦,虽托其名,
难得其实,更有甚者,
搜国库以挥霍,媚洋鬼而求虚名。
今逢盛世,正是焕发向荣;
国强民乐,早已旧貌换新容。
环陵路屈曲盘旋,双阙楼伟岸威严。
陵道阶级*石坚,神道场宽阔*坦。
描写乾陵的诗句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乾陵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唐陵戴帽
天界也通凡俗心,唐陵戴帽示晴阴。
梁山二圣施云雨,南下渭河涨一寻。
二、无字碑
无字亦无惊,读来如有声。
功高文不述,写尽妾妻情。
三、石马开道之翼马腾飞
帝不同朝死同椁,唐家窃得固金瓯,
昭仪自有飞天梦,翼马凌空曌武周。
四、翁仲护陵
访客摩肩日复循,今臣朝拜不躬身。
护陵翁仲旁开口,笑问诸公何代人?
五、凌云石阶
石级三千觐二皇,惊心步步女为王。
终时有诏名归位,可爱当初武媚娘。
六、述圣迹碑
颂夫犹自颂,帝绩乃吾功。
二圣临朝事,看官心耳聪。
唐代白居易《文柏床》: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朝为风烟树,暮为燕寝床。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元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华彩诚可采,生理苦已伤。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明代刘伯温《乾陵》: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自是登临多好景,*望足看昭陵。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明代许孙荃《无字碑题诗》:兔兔孤孤插太清,行人遥指是乾陵。则天虐焰今何在,台殿焚烧石兽崩。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春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许孙荃:安徽合肥人,字四山,又字荪友,号星洲。康熙九年进士。官侍讲,督学陕西,勤于课士,遇圣贤名迹,均力为修复。工诗文。有《慎墨堂诗集》。
明代知州杨殿元《乾陵》:掘地无能及九泉,黄巢沟尚野人传。妖魂兀自饶才具,风雨犹能窃帝权。重城双阙拥高封,跛马残螭处处逢。落日前山秋草里,孤坟东望有僖宗。
杨殿元,四川安岳县人,明崇祯四年出任乾州知州。曾主持修纂了至今也是乾州方志中珍本的六卷本《乾州志》,又于乾州古迹如狄仁杰墓、著名的窦氏二女祠等题留诗作。
明代王尚絧《无字碑题诗》:无字碑,谁立树。李兮唐,周兮武。千秋冤结一抔土,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终古。
明代李梦阳《乾陵歌》:九重之城双阙峙,前有无字碑,突兀云霄里。相传翁仲化作精,黄昏下山人不行。蹂人田禾食禾豕,强弩射之妖亦死。至今剥落临道傍,大者虎马小者羊。问此谁者陵,石立山崔嵬。铜铁锢重泉,银海中萦回。巢也信力何由开。君不见金棺玉匣出人世,蔷薇冷面飞尘埃。百年枯骨且不保,妇人立身何草草。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明代郭登庸《梁山雪》梁山雪,春霏雱,下有居人兮驱牛羊,止知武,不知唐。梁山雪,留(山含)(山扈),下有居人兮收宿莽,不知唐,止知武。梁山雪兮丘山圮,有客经此憾未已,东望昭陵兮三十里。
郭登庸,曾出任陕西巡抚的,一生好学、手不释卷,行迹所到辄有题咏。
明代内江 范文光《晓行乾陵山下》夙夜催速驾,整衣顾我仆;毕宿似张罗,北斗已倒竖。月晕生微风,野鸡号孤树;远山如深宫,一点凝寒雾。唐家调鹦鹉,玉帐梦方熟;生事无停止,影踏霜与露。村扉门半闭,默然心有悟。
《首夏上乾陵》:薄游驱老马,暇日此追随。麦熟黄垂地,苔深绿绕碑。妒风腥草木,妖气染熊罴。自丑生前事,难题石上辞。
温自知《乾陵》女主舆洪图,虎视何雄哉!千秋王气尽,陵墓空崔嵬。我今登其岭,萧萧怒风来。饥鸢猎旷野,寒狐叫山隈。妆阁岂云秘,翁仲在莓台。石兽夜吼天,霜风日以摧。咄嗟此高阜,万古云雷埋。我本侠烈人,长揖过夜台。腰下看青萍,肝胆历然开。谁使贻妖氛,民生逢祸灾。慷慨挥长剑,坐使狻猊颓。相顾起叱啸,旦夕风云回。
温自知,清代三原人,温纯季子,留诗六百多首而宦业不达,刘绍敛纂修《乾隆三原县志》谓朝那 (今属甘肃) 总督杨鹤延赏其才,“延为上客,欲以军功上太常,坚辞”。康熙元年( 1662) 知县林逊开修志馆,曾邀其主纂。又称温与亨,与王徵为世交。
清代程应权《乾陵诗》:听政日垂帘,奇局秦创始。继者一辈辈,效颦而已矣。武曌奇外奇,毅然称天子。作用亦卓卓,英主不过尔。宇宙五千年,一官一家耳。牝朝忽崛起,鼎足遂同峙。黄巢入长安,唐陵应劫毁。风雨声萧萧,此人独不死。
程应权,字子衡,号小庄,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
清代王庆澜《乾陵诗》:坤德乃承乾,月魄辄掩日。其才虽足雄,毋乃太突兀。昔称则天后,遽谓天可则。宇宙创奇局,今古竟无匹。来自魔道中,帝开莫之咈。六珈忽冤旒,廿年不巾帼。能用狄梁公,岂曰非圣哲?更喜独怜才,弗怒宾王檄。
清代吴玉《晚过乾陵》:雨过高原净,落日荒陵道。暮气骄石马,长风撼坏堡。鬼磷乱明灭,翁仲纷颠倒。横垂树偃蹇,倔立石怒恼。二圣长眠处,萧条余野草。万古徒荒凉,当代徒改造。易唐与反周,俯仰伤怀抱。山外梁公墓,居人常祭扫。
吴玉,乾县人,岁贡生,范紫东《乾县新志》记载“天资英迈,诗古文制艺,皆有研究。三荐棘闱不售,遂决意进取。”其*生不仅见义勇为,且热心教育。乾州历史上著名的乾阳书院,即为吴玉于嘉庆初所创修。晚尝为功过格以自律。著有《止园时文》《诗草》《梦余草》《冬烘琐言》等书,藏于家。《乾阳外纪》亦其所著也。
清代袁枚《武后陵诗》:高卷竹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微天。明堂黜配无光武,本纪开端有史迁。鹤监尽容才子住,南牙不放阿师颠。莲花霜折宫床冷,犹见金轮荡晚烟。含风殿唱小秦王,短发重歌妩媚娘。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慈心果自啼鹦鹉,杀气终教哂凤凰。爱绝丑奴为殉未,荒坟相对有庄襄。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苍山居士,晚号随园老人,清中叶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他主要以诗名世,曾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清代张相儒《乾陵诗》:萃兀乾陵接碧霄,秋风日落草萧萧。百年帝后无双冢,万古周唐说两朝。只恐金蚕终化土,虚传石马解为妖。故臣惟有梁公*,任只余殃到牧樵。
清朝杨秀芝《乾陵即景》西风翁仲对斜阳,百丈乾陵接渺茫。凤子飞来秋色里,双双犹恋野花香。
民国梁文典《乾陵怀古》:乾陵古迹已千年,不说高宗说则天。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岂因风雨多灵验,莫怪阴阳恒倒颠。历代山陵穿掘尽,如何此地独能全。
梁文典:阳洪乡上陆陌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梁式,清末举人,博学能文。兄弟四人,守典与文典同科中举,另两人中秀才,一时传为佳话。梁文典捐巨资于上陆陌创办私立蔚园小学。梁氏子孙从教者数人,堪称“教育世家”。
胡文炳《乾陵七律》:乾陵坡下草离离,寝墓咸传葬武氏。震主雌威余后世,开周棘手著生时。高宗总属昏庸辈,贞观究无法则遗。试取唐书观政处,篇中未载女戎辞。
胡文炳:生卒年不详,字虎臣,甘肃省金塔县人。清道光己酉(公元1849年)拔贡,同年中举。他一生聪明好学,喜读经诗,学识渊博,精于考据,曾先后主讲金塔、酒泉、玉门书院,教学严谨,教育有方,颇有威望。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曾任湖南湘乡县知县,为人耿直,不阿权贵。在湖南汇同县任知县期间,由于得罪上级而被罢官。后任陕西关中书院山长,闭门谢客,锐意潜修,从事著作。
一、乾 陵
描写乾陵的诗句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乾陵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唐陵戴帽
天界也通凡俗心,唐陵戴帽示晴阴。
梁山二圣施云雨,南下渭河涨一寻。
二、无字碑
无字亦无惊,读来如有声。
功高文不述,写尽妾妻情。
三、石马开道之翼马腾飞
帝不同朝死同椁,唐家窃得固金瓯,
昭仪自有飞天梦,翼马凌空曌武周。
四、翁仲护陵
访客摩肩日复循,今臣朝拜不躬身。
护陵翁仲旁开口,笑问诸公何代人?
五、凌云石阶
石级三千觐二皇,惊心步步女为王。
终时有诏名归位,可爱当初武媚娘。
六、述圣迹碑
颂夫犹自颂,帝绩乃吾功。
二圣临朝事,看官心耳聪。
唐代白居易《文柏床》: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朝为风烟树,暮为燕寝床。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元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华彩诚可采,生理苦已伤。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明代刘伯温《乾陵》: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自是登临多好景,*望足看昭陵。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明代许孙荃《无字碑题诗》:兔兔孤孤插太清,行人遥指是乾陵。则天虐焰今何在,台殿焚烧石兽崩。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春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许孙荃:安徽合肥人,字四山,又字荪友,号星洲。康熙九年进士。官侍讲,督学陕西,勤于课士,遇圣贤名迹,均力为修复。工诗文。有《慎墨堂诗集》。
明代知州杨殿元《乾陵》:掘地无能及九泉,黄巢沟尚野人传。妖魂兀自饶才具,风雨犹能窃帝权。重城双阙拥高封,跛马残螭处处逢。落日前山秋草里,孤坟东望有僖宗。
杨殿元,四川安岳县人,明崇祯四年出任乾州知州。曾主持修纂了至今也是乾州方志中珍本的六卷本《乾州志》,又于乾州古迹如狄仁杰墓、著名的窦氏二女祠等题留诗作。
明代王尚絧《无字碑题诗》:无字碑,谁立树。李兮唐,周兮武。千秋冤结一抔土,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终古。
明代李梦阳《乾陵歌》:九重之城双阙峙,前有无字碑,突兀云霄里。相传翁仲化作精,黄昏下山人不行。蹂人田禾食禾豕,强弩射之妖亦死。至今剥落临道傍,大者虎马小者羊。问此谁者陵,石立山崔嵬。铜铁锢重泉,银海中萦回。巢也信力何由开。君不见金棺玉匣出人世,蔷薇冷面飞尘埃。百年枯骨且不保,妇人立身何草草。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明代郭登庸《梁山雪》梁山雪,春霏雱,下有居人兮驱牛羊,止知武,不知唐。梁山雪,留(山含)(山扈),下有居人兮收宿莽,不知唐,止知武。梁山雪兮丘山圮,有客经此憾未已,东望昭陵兮三十里。
郭登庸,曾出任陕西巡抚的,一生好学、手不释卷,行迹所到辄有题咏。
明代内江 范文光《晓行乾陵山下》夙夜催速驾,整衣顾我仆;毕宿似张罗,北斗已倒竖。月晕生微风,野鸡号孤树;远山如深宫,一点凝寒雾。唐家调鹦鹉,玉帐梦方熟;生事无停止,影踏霜与露。村扉门半闭,默然心有悟。
《首夏上乾陵》:薄游驱老马,暇日此追随。麦熟黄垂地,苔深绿绕碑。妒风腥草木,妖气染熊罴。自丑生前事,难题石上辞。
温自知《乾陵》女主舆洪图,虎视何雄哉!千秋王气尽,陵墓空崔嵬。我今登其岭,萧萧怒风来。饥鸢猎旷野,寒狐叫山隈。妆阁岂云秘,翁仲在莓台。石兽夜吼天,霜风日以摧。咄嗟此高阜,万古云雷埋。我本侠烈人,长揖过夜台。腰下看青萍,肝胆历然开。谁使贻妖氛,民生逢祸灾。慷慨挥长剑,坐使狻猊颓。相顾起叱啸,旦夕风云回。
温自知,清代三原人,温纯季子,留诗六百多首而宦业不达,刘绍敛纂修《乾隆三原县志》谓朝那 (今属甘肃) 总督杨鹤延赏其才,“延为上客,欲以军功上太常,坚辞”。康熙元年( 1662) 知县林逊开修志馆,曾邀其主纂。又称温与亨,与王徵为世交。
清代程应权《乾陵诗》:听政日垂帘,奇局秦创始。继者一辈辈,效颦而已矣。武曌奇外奇,毅然称天子。作用亦卓卓,英主不过尔。宇宙五千年,一官一家耳。牝朝忽崛起,鼎足遂同峙。黄巢入长安,唐陵应劫毁。风雨声萧萧,此人独不死。
程应权,字子衡,号小庄,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
清代王庆澜《乾陵诗》:坤德乃承乾,月魄辄掩日。其才虽足雄,毋乃太突兀。昔称则天后,遽谓天可则。宇宙创奇局,今古竟无匹。来自魔道中,帝开莫之咈。六珈忽冤旒,廿年不巾帼。能用狄梁公,岂曰非圣哲?更喜独怜才,弗怒宾王檄。
清代吴玉《晚过乾陵》:雨过高原净,落日荒陵道。暮气骄石马,长风撼坏堡。鬼磷乱明灭,翁仲纷颠倒。横垂树偃蹇,倔立石怒恼。二圣长眠处,萧条余野草。万古徒荒凉,当代徒改造。易唐与反周,俯仰伤怀抱。山外梁公墓,居人常祭扫。
吴玉,乾县人,岁贡生,范紫东《乾县新志》记载“天资英迈,诗古文制艺,皆有研究。三荐棘闱不售,遂决意进取。”其*生不仅见义勇为,且热心教育。乾州历史上著名的乾阳书院,即为吴玉于嘉庆初所创修。晚尝为功过格以自律。著有《止园时文》《诗草》《梦余草》《冬烘琐言》等书,藏于家。《乾阳外纪》亦其所著也。
清代袁枚《武后陵诗》:高卷竹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微天。明堂黜配无光武,本纪开端有史迁。鹤监尽容才子住,南牙不放阿师颠。莲花霜折宫床冷,犹见金轮荡晚烟。含风殿唱小秦王,短发重歌妩媚娘。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慈心果自啼鹦鹉,杀气终教哂凤凰。爱绝丑奴为殉未,荒坟相对有庄襄。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苍山居士,晚号随园老人,清中叶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他主要以诗名世,曾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清代张相儒《乾陵诗》:萃兀乾陵接碧霄,秋风日落草萧萧。百年帝后无双冢,万古周唐说两朝。只恐金蚕终化土,虚传石马解为妖。故臣惟有梁公*,任只余殃到牧樵。
清朝杨秀芝《乾陵即景》西风翁仲对斜阳,百丈乾陵接渺茫。凤子飞来秋色里,双双犹恋野花香。
民国梁文典《乾陵怀古》:乾陵古迹已千年,不说高宗说则天。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岂因风雨多灵验,莫怪阴阳恒倒颠。历代山陵穿掘尽,如何此地独能全。
梁文典:阳洪乡上陆陌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梁式,清末举人,博学能文。兄弟四人,守典与文典同科中举,另两人中秀才,一时传为佳话。梁文典捐巨资于上陆陌创办私立蔚园小学。梁氏子孙从教者数人,堪称“教育世家”。
胡文炳《乾陵七律》:乾陵坡下草离离,寝墓咸传葬武氏。震主雌威余后世,开周棘手著生时。高宗总属昏庸辈,贞观究无法则遗。试取唐书观政处,篇中未载女戎辞。
胡文炳:生卒年不详,字虎臣,甘肃省金塔县人。清道光己酉(公元1849年)拔贡,同年中举。他一生聪明好学,喜读经诗,学识渊博,精于考据,曾先后主讲金塔、酒泉、玉门书院,教学严谨,教育有方,颇有威望。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曾任湖南湘乡县知县,为人耿直,不阿*。在湖南汇同县任知县期间,由于得罪上级而被罢官。后任陕西关中书院山长,闭门谢客,锐意潜修,从事著作。
一、乾 陵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柳宗元〔唐代〕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金陵曲送客返金陵 其一
屈大均〔清代〕
文德桥东武定西,灯船高与画楼齐。笙歌声满秦淮水,惊起啼乌不得栖。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
苏轼〔宋代〕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手持扫天帚,*如尘埃。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县东北三十里)
韩愈〔唐代〕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后先,
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逾梁下坂笳鼓咽,
嵽嵲遂走玄宫闾。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设官置卫锁嫔妓,
供养朝夕象*居。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觅桂花於夷陵陵宰
郑清之〔宋代〕
东家竹屋最穷空,不识檐花落雨中。笑遣吴刚挥玉斧,解令冷舍作蟾宫。
*陵行赠孙元亮赴*陵令潘见所寻盟
张萱〔明代〕
孙郎孙郎何太奇,自言少小能称诗。朱唇白晰美如绣,向人羞道吴中儿。
一朝揖我*陵去,西风飒飒吹禾黍。醉来索我*陵歌,白日黯惨奈汝何。
汝今行年差三十,相逢便作陵阳泣。愧我强君已十岁,枘凿龃龉犹未入。
呜呼男儿堕地空两拳,既不能六翮飞上天,又不能摧眉顿项屠酤前。
长安半*人不借,案头万卷空谁怜。羡尔阿兄亦娓娓,咄唶诗名矜独伟。
啸月堂前一杯酒,闭户独荐黄初鬼。尔来亦说难为兄,云间小陆更知名。
雌黄不肯落人口,白眼独向青天横。有时临池斗两腕,蓬蒿倏忽烟霞乱。
兄也逸鹄游春云,弟也劲隼摩苍汉。我来两载共淹留,独抱烱烱谁能俦。
淮南窦生最后到,肝膈一掷无千秋。蜾蠃满地不相识,独为孙郎割其*。
怜予凿窍妒高天,不惜飞谈空碣石。四人者,胡为乎,尔牛我马声呜呜。
秣陵城中亦斗大,何物尽此藏菰芦。黄金如陵失颜色,苍精入夜长号呼。
汝家仲谋已潜遁,八公亦向淮南徂。么么此辈何足齿,乾坤莽莽亦徒尔。
三尺吴钩七尺身,一片雄心为谁死。孙郎孙郎慎自矜,长铗且莫誇*陵。
吴门市卒今在否,隐居山寂泉淜淜。一言为尔破秋色,枕流漱石尔亦得。
桃花仙令问我谁,为道山南与山北。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卢纶〔唐代〕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云生紫殿幡花湿,
月照青山松柏香。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金陵曲送客返金陵 其九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
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
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
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
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
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
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
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赏析: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必会有感想。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风吹:一作“白门”。
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唤:一作“劝”,一作“使”。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试问:一作“问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乾高寅缺筑牛宫》,愿对您有所启发。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乾高寅缺筑牛宫
小编推荐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 探梅公子款柴门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松节然膏当烛笼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榾柮无烟雪夜长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陶渊明杂诗,请您欣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内容】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逗留的日子里,遇见了长安故人、当时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韦冰。在唐肃宗和永王李璘的夺权内哄中,李白成了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现在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使他惊喜异常,满腔悲愤,不禁迸发,便写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显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怎能说得了、道得清啊!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象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世说新语。任诞》),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象江夏附*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本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彩。
古诗中的乾陵 关于乾陵的古诗 形容乾陵的古诗 关于陕西乾陵的古诗 古诗中的乾 含乾的古诗 萧乾的古诗 与乾今有关的古诗 带乾娴的古诗 关于照与乾的古诗 乾州古城的古诗 带有乾字的古诗 康乾盛世的古诗 带有乾字的古诗词 含乾的古诗词 乾清宫的古诗词 栾小乾的古诗词 第三个字为乾的古诗 乾龙描写盛京的古诗句 杜陵的古诗 古诗有夷陵的 庐陵的古诗 信陵的古诗 武陵的古诗 有江陵的古诗 帝陵的古诗 古诗里的霸陵 涪陵的古诗 含兰陵的古诗 赞夷陵的古诗
有关金陵怀古的古诗句 描写和赞美乾陵的诗句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乾高寅缺筑牛宫_过清华宫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描写乾陵的诗句 秋登巴陵望洞庭古诗翻译及赏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描写金陵南京的古诗诗句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诗名含有陵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陵字的诗词 含有陵字的古诗词 带陵字的诗词名句 题金陵渡翻译及赏析(题金陵渡古诗的翻译) 桂枝香金陵怀古古诗全文(桂枝香金陵怀古手法赏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全诗诗意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冬日田园杂兴十二首_乾高寅缺筑牛宫_过清华宫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8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8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古诗赏析 描写乾陵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古诗词鉴赏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古诗词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古诗词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中年人的心情说说 别委屈自己的说说 父母重男轻女的说说 写给闺蜜的说说 穿越的说说 绿茶说说 经典说说配图 比较失望的说说 志愿者心情说说 情绪说说大全 风大的搞笑说说 高智商说说 充满正能量的说说 早起的搞笑说说 嗓子哑了的说说 戒掉一切的说说 关于厨师的说说 学*培训说说 划船说说 修为不够的说说 在背后捅刀子的说说 朋友圈晒一束花的说说 童心未眠的说说 世外桃源的说说 发自己照片朋友圈说说 自己唱歌的说说 配酒的说说 雨天的早安励志说说 发表钻石的说说 失望到底的说说 我想做一条鱼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