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公元827年,正值唐文宗大和初年,诗人赵嘏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但不幸名落孙山。在落第之后,他并没有立即归乡,而是客居在长安。在一个秋天,诗人登高望远,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长安秋望》一诗,原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凄冷的云雾在拂晓时分流动,长安城中的皇家宫殿巍然高耸,仿佛触动了高高的秋空。在一个秋天的拂晓,诗人登高望远,此时的云雾已让人颇感凉意,映着破晓的晨光,云雾四散流动,在流动的云雾笼罩之下,巍然耸立的皇家宫阙也仿佛随之流动了起来,让诗人产生了宫阙仿佛要触动秋天高远的天空的错觉。在这一联中,诗人总括眼前的风景,以“凄凉”一词衬托出此时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天幕下还有几点未落的星星,大雁排着队从北方飞来。在一声哀婉的长笛声中,我独自倚在楼台中。此时正是拂晓时分,诗人看到,天幕上还有几颗星星没有落山,大雁排着队掠过正在破晓的天空。正当诗人的注意力被眼前这些秋天早晨特有的景象所吸引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声哀婉的长笛声,看来,在这破晓时分,伤心的人不止诗人一个。于是,诗人在这哀婉的笛声中,独自倚楼,默想心事。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篱笆边半开的紫色菊花静静地散发幽香,池塘中的莲花已经落尽了红色的花瓣。破晓之后,天光渐亮,眼前的景象已经历历可辨,在晨光中,诗人看到篱笆附*的菊花已处于半开半放的状态了,池塘中的红色荷花已经凋落殆尽,只剩下枯荷残枝,已经能够看到以往掩映在荷叶之下的水中的小块土地了。诗人借紫菊半开、荷叶落尽等秋景,抒发了时光蹉跎感慨,表达了渴望归隐的愿望。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此时的鲈鱼正美味,可我却没有回到家乡。在长安城中,我徒劳地戴着南冠充当着囚徒。“鲈鱼正美”是说晋代的张翰见到秋风起,便想起家乡的鲈鱼莼羹正是味美的时候,便弃官而归。在这里,诗人借“鲈鱼正美”表达迫切的思乡之情。“南冠”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钟仪被囚禁于晋国而坚持戴楚国帽子的故事,在这里诗人借“南冠”指自己身不由己,难以归乡,在长安的生活仿佛是囚徒一般,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此时的诗人名落孙山,客居长安,前路迷茫,在秋天里,他心中有很多无法排遣的愁绪。此时,摆在诗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在长安等待机会,二是归乡。这两种想法在心中交织,诗人无法做出选择。于是,在拂晓时分,诗人登上高处,希望能够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虽然有不舍,但诗人已经做出了选择,他要离开长安,结束这种囚徒般的生活。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长安大道连狭斜2,青牛白马七香车3。
玉辇4纵横过主第5,金鞭络绎6向侯家7。
龙衔宝盖8承朝日,凤吐流苏9带晚霞。
百尺游丝10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11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12交窗13作合欢14,双阙15连甍16垂凤翼17。
梁家18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19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20?
借问吹箫21向紫烟22,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23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24帐额25绣孤鸾26,好取27门帘帖双燕28。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29郁金香30。
片片行云31着蝉鬓32,纤纤初月上鸦黄33。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34宝马铁连钱35,*36盘龙37金屈膝38。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39。
隐隐朱城40临玉道41,遥遥翠幰42没金堤43。
挟弹飞鹰44杜陵45北,探丸借客46渭桥47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48,共宿娼家49桃李蹊50。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51口氛氲52。
北堂53夜夜人如月54,南陌55朝朝骑似云56。
南陌北堂连北里57,五剧三条控三市58。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60暗天起。
汉代金吾60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61。
罗襦62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63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64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65,专权判不容萧相66。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67坐春风68。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69五公70。
节物风光71不相待,桑田碧海72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73,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74居,年年岁岁一床书75。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76。
【注释】
1.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
2.狭斜:指小巷。
3.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华美小车。
4.玉辇:本指皇帝所乘的车,这里泛指一般豪门贵族的车。
5.主第:公主府第。第,房屋。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
6.络绎:往来不绝,前后相接。
7.侯家:封建王侯之家。
8.龙衔宝盖:车上张着华美的伞状车盖,支柱上端雕作龙形,如衔车盖于口。宝盖,即华盖。古时车上张有圆形伞盖,用以遮阳避雨。
9.凤吐流苏:车盖上的立凤嘴端挂着流苏。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
10.游丝:春天虫类所吐的飘扬于空中的丝。
11.千门:指宫门。
12.复道:又称阁道,宫苑中用木材架设在空中的通道。
13.交窗:有花格图案的木窗。
14.合欢:马缨花,又称夜合花。这里指复道、交窗上的合欢花形图案。
15.阙:宫门前的望楼。
长安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古都,这里有着非常繁华的街道,有着最为豪华的宫殿。长安城下就是天子脚下,人们在这里生活,十分的幸福。古时候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过长安,对于长安的盛况也描写得十分细致。
1、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6、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7、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唐·杜甫《月夜》
9、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唐·李白《听胡人吹笛》。
1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1、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4、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15、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1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7、闻说长安金紫贵,不奔风雨即红尘
18、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19、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清明古诗词
古诗原文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翻译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注释解释
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qiān)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臣僚。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chì)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承*:太*。
创作背景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又进逼京师。经过多年的战争洗劫,长安城早已满目疮痍。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至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在长安应进士试。此诗即作于此时。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相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却望: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翻译】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今日芒种。芒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6月6日或5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7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籽粒己经黄熟,需抓紧抢收,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需及时抢种,故亦称“忙种”。这时,江南春雨基本结束,梅雨尚未到来,晴多雨少,有利夏收夏种。
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阳息;䴗不始鸣,令奸壅偪;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意思是,芒种之日螳螂生,再过五天伯劳鸟鸣叫,再过五天百舌鸟不再有声。螳螂不生,叫做阳息;伯劳鸟不鸣叫,君主号令壅塞不畅;百舌鸟仍然有声,巧言谄媚就在身边。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现代人物候已经不知所以,但在古代,芒种时所出现的螳螂、伯劳鸟、反舌鸟则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具有无知无畏的文化象征。
《韩诗外传》曰:“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
《庄子·人间世篇》:“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伯劳鸟,俗称胡不拉,也是重要的食虫鸟类。“五月则鸣,豳地晚寒。”“性好单栖,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
传说在西周时代,贤臣尹吉甫误听人言,将自己的儿子伯奇杀死,其弟伯封作《黍離》,尹吉甫极为后悔哀痛。有一天尹吉甫看见一只鸟在桑树上鸣叫不已,忽然心动,认定那是儿子的化身。“伯奇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这只鸟就跟着尹吉甫回家了。后来,人们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反舌鸟,即百舌鸟,立春开始鸣叫,夏至而止。孔颖达解释说:“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
南朝人沈约写有《反舌鸟赋》:“有反舌之微禽,亦班名於庶鸟。乏佳容之可翫,因繁声以自表。”
韦鼎《长安听百舌》曰:“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文图/善业文化)
《长安古意》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
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
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
好取门帘贴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
罗帏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
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
*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
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
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
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
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
翡翠屠苏鹦鹉杯。
古诗里的长安唐诗 对大唐长安的古诗 大唐长安城的古诗 唐诗中的长安古诗 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 长安春望唐卢纶的古诗 大唐长安诗句 关于唐诗里的长安的古诗 唐朝长安的夜晚古诗 关于大唐长安的三首古诗 描写唐代长安城的古诗 描写盛唐长安的诗句 描写唐代长安繁华的古诗 长安的古诗关于长安的古诗 还有长安的古诗 长安道的古诗 带长安的古诗 长安市的古诗 古诗写长安的 古诗+长安的雪 再至长安的古诗 关于长安的古诗 初至长安的古诗 长安二字的古诗 刘长安的古诗 长安的诗句 长安诗句 歌颂长安的古诗 长安晚秋的古诗 长安花落的古诗
长安清明_古诗清明全文 写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 卢照邻《长安古意》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秋望》古诗全文赏析 唐诗《长安晚秋》原文及赏析 长安清明_古诗清明全文 关于长安的古风句子 描写长安的古诗词 长安秋望古诗译文(长安秋望古诗翻译及赏析) 长安听百舌翻译赏析(长安听百舌古诗全文翻译) 长安遇冯著古诗翻译(长安遇冯著翻译及赏析) 《长安古意》卢照邻 《长安古意》 卢照邻《长安古意》 盛世长安的诗句和名言(描写长安的8首经典古诗) 赞美长安古诗有哪些(形容长安繁华盛世的10条诗句) 长安调诗歌 长安秋望古诗(长安秋望翻译) 关于长安优美的诗句(赞美长安最出名的古诗) 古诗中关于长安的优美句子 雨长安(组诗) 长安辞组诗 《长安古意》卢照邻唐诗的意思 关于长安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清明古诗词 写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 八月长安夜正长开头的古诗句原创 八月长安夜正长诗句签名
有雪字的五言古诗 行经华阴一样的古诗 蝉的古诗朗诵及意思 古诗中用来形容友谊的 历代歌颂泉州的古诗 关于高淳老街的古诗七绝 写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 我要的感情不多的古诗词 水的古诗画面 做的这想的那古诗 带水的字旁的古诗词 题画唐寅古诗带拼音的 找燕昭王的古诗 描写深秋梧桐的古诗 清朋结的清明节的古诗 用梅花抒情的古诗 绚丽浓艳的古诗词 讲另类李白等古诗的老师 押上*四支的古诗 关于春节喜气气氛的古诗 秋日晚霞湖水的古诗词 霍尊唱的古诗词的歌 春雨中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古诗形容喜悦心情的词语 望天门山的古诗中天门指 关于古诗的品性修养 争取的古诗拼音 答人古诗的拼音和意思 关于草的名言和古诗词 春短的古诗词 思念故乡的月亮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