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里的长安唐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里的长安唐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里的长安唐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里的长安唐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却望: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翻译】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长安大道连狭斜2,青牛白马七香车3。
玉辇4纵横过主第5,金鞭络绎6向侯家7。
龙衔宝盖8承朝日,凤吐流苏9带晚霞。
百尺游丝10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11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12交窗13作合欢14,双阙15连甍16垂凤翼17。
梁家18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19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20?
借问吹箫21向紫烟22,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23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24帐额25绣孤鸾26,好取27门帘帖双燕28。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29郁金香30。
片片行云31着蝉鬓32,纤纤初月上鸦黄33。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34宝马铁连钱35,*36盘龙37金屈膝38。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39。
隐隐朱城40临玉道41,遥遥翠幰42没金堤43。
挟弹飞鹰44杜陵45北,探丸借客46渭桥47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48,共宿娼家49桃李蹊50。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51口氛氲52。
北堂53夜夜人如月54,南陌55朝朝骑似云56。
南陌北堂连北里57,五剧三条控三市58。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60暗天起。
汉代金吾60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61。
罗襦62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63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64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65,专权判不容萧相66。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67坐春风68。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69五公70。
节物风光71不相待,桑田碧海72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73,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74居,年年岁岁一床书75。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76。
【注释】
1.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
2.狭斜:指小巷。
3.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华美小车。
4.玉辇:本指皇帝所乘的车,这里泛指一般豪门贵族的车。
5.主第:公主府第。第,房屋。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
6.络绎:往来不绝,前后相接。
7.侯家:封建王侯之家。
8.龙衔宝盖:车上张着华美的伞状车盖,支柱上端雕作龙形,如衔车盖于口。宝盖,即华盖。古时车上张有圆形伞盖,用以遮阳避雨。
9.凤吐流苏:车盖上的立凤嘴端挂着流苏。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
10.游丝:春天虫类所吐的飘扬于空中的丝。
11.千门:指宫门。
12.复道:又称阁道,宫苑中用木材架设在空中的通道。
13.交窗:有花格图案的木窗。
14.合欢:马缨花,又称夜合花。这里指复道、交窗上的合欢花形图案。
15.阙:宫门前的望楼。
《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
《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却望: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翻译】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长安秋望》古诗全文赏析
《长安秋望》
作者:赵嘏;朝代:唐代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翻译」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注释」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横塞:越过关塞
(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
(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
(8)南冠:楚冠。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眺望中的见闻,描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思念故乡的心情。
首联“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的秋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末联“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长安秋望》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赵嘏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唐诗《长安晚秋》原文及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下面小编带来的唐诗《长安晚秋》原文及赏析。
《长安晚秋》原文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晚秋》注释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横塞:越过关塞
(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
(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
(8)南冠:楚冠。
《长安晚秋》译文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长安晚秋》赏析一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刘学锴)
《长安晚秋》赏析二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 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 ,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 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 ,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 ,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 、好景无常的伤感 ;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 ,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 的陶渊明 ,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 “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的秋景 , 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 ;末联则抒写胸怀,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 学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 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 ,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结合起来, 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 ,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长安晚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
《无题》、《九日齐山登高》相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今天我们接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学*一下他的《长安晚秋》
三、自读,通过翻译全诗解决基础问题
1、翻译,中心:秋天拂晓时,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叶尽谢。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2、重点词语:拂曙 宫阙(建筑物,而“阕”为词的分段,又叫“片”)横(飞过)塞
3、典故:鲈鱼正美——司马冏执政、张翰辞官回家,表达思乡之情。
南冠楚囚——晋侯、钟仪(楚国俘虏),南,楚地;“南冠”代囚徒或战俘。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全唐诗卷一十一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唐诗卷一十一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1、《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黄帝宫音》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神其下降,永祚休*。
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眇眇方舆,苍苍圜盖。至哉枢纽,宅中图大。
气调四序,风和万籁。祚我明德,时雍道泰。
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金县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宸。
乃诚乃敬,载享载禋。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4、《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御征乘宫出郊甸,安歌率舞递将迎。
自有云门符帝赏,犹持雷鼓答天成。
5、《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帝角音》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律候新风,阳开初蛰。
至德可飨,行潦斯挹。锡以无疆,蒸人乃粒。
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
瑶*降神,朱弦飨帝。诚备祝嘏,礼殚珪币。
7、《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文物棣棣,声明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乃眷丰洁,恩覃恺悌。
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笙歌籥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9、《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徵音》
青阳告谢,朱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
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非馨稷黍。
10、《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木槿初荣,含桃可荐。芬馥百品,铿锵三变。
11、《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昭昭丹陆,奕奕炎方。礼陈牲币,乐备篪簧。
琼羞溢俎,玉醑浮觞。恭惟正直,歆此馨香。
1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枝炎景剩朱干。
陈觞荐俎歌三献,拊石摐金会七盘。
13、《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帝商音》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万方静谧,九土和*。馨香是荐,受祚聪明。
14、《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凋草劲。
豺祭隼击,潦收川镜。九谷已登,万箱流咏。
15、《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律应西成,气躔南吕。珪币咸列,笙竽备举。
苾苾兰羞,芬芬桂醑。式资宴贶,用调霜序。
1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璿仪气爽惊缇籥,玉吕灰飞含素商。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17、《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黑帝羽音》
【原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译文】
有客来自东方,衣衫沾带着霸陵的雨迹。
问他为什么来到此地,说是来买开山的斧具。
绿叶成荫,鲜花开得多么美丽,燕子飞得多么轻盈。
去年同你别离,如今已是春季,他鬓边的白发,又新添了几缕。
越多越好
1.长安秋望(杜牧.唐)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2.题岳阳楼 (白居易.唐)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3.阳春歌(李白.唐)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4.杨柳枝 (刘禹锡.唐)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5.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王勃.唐)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输翠盖不胜春, 叠树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狭路尘间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倡家。
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6.春光戏题赠李侯 (岑参.唐) 燕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
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与长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垂柳道离别 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
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
《登金陵凤凰台》年代: 唐 作者: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科后》年代: 唐 作者: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
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
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情景默写
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
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
(1)[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
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____)
A.王勃B.孟郊
C.刘禹锡D.贺知章
(2)[活动二:仿句子,我会填]
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金黄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
B.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古诗里的长安唐诗 唐诗中的长安古诗 关于唐诗里的长安的古诗 对大唐长安的古诗 大唐长安城的古诗 描述唐都长安的古诗 长安春望唐卢纶的古诗 大唐长安诗句 唐朝长安的夜晚古诗 关于大唐长安的三首古诗 描写唐代长安城的古诗 描写盛唐长安的诗句 描写唐代长安繁华的古诗 长安的古诗关于长安的古诗 还有长安的古诗 长安道的古诗 带长安的古诗 长安市的古诗 古诗写长安的 古诗+长安的雪 再至长安的古诗 关于长安的古诗 初至长安的古诗 长安二字的古诗 刘长安的古诗 长安的诗句 长安诗句 长安的诗词 歌颂长安的古诗 长安晚秋的古诗
长安清明_古诗清明全文 关于唐诗的古诗 写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 全唐诗卷一十一古诗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秋望》古诗全文赏析 唐诗《长安晚秋》原文及赏析 长安清明_古诗清明全文 关于长安的古风句子 描写长安的古诗词 长安秋望古诗译文(长安秋望古诗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古诗带拼音原文(唐诗长歌行全诗原文) 长安听百舌翻译赏析(长安听百舌古诗全文翻译) 长安遇冯著古诗翻译(长安遇冯著翻译及赏析) 盛世长安的诗句和名言(描写长安的8首经典古诗) 赞美长安古诗有哪些(形容长安繁华盛世的10条诗句) 唐代古诗大全(100首最著名唐诗) 长安秋望古诗(长安秋望翻译) 五言唐诗有哪些(唐五言诗大全古诗) 关于长安优美的诗句(赞美长安最出名的古诗) 古诗中关于长安的优美句子 唐诗山行古诗朗诵89句 唐诗二首是古诗词吗68句 寒食古诗唐诗朗读80句 《长安古意》卢照邻唐诗的意思 关于长安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卢纶唐诗《长安春望》全诗赏析 长安清明古诗词 写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
春天的古诗图片景色画 读小池这首古诗的感受 描写雨后的美景的古诗 跟李子有关的古诗词 寒食古诗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描写山川的古诗文 古诗《月夜忆舍弟》带拼音的 唐诗里带有叠字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的两首古诗 村晚古诗的写法 形容一个人不怕困难的古诗 唯美遗憾的古诗词 代表至死不渝的爱情古诗 夕阳穿透树枝的古诗 暮江吟古诗的简要意思 靠谱的古诗词网站 含有红的古诗全部 关于白鹭的古诗白居易 古代形容女子美貌的古诗 倒数第二个字是敏的古诗 古诗中出场最多的历史人物 南浦是送别意象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科学问题 表达同窗好友相逢的古诗 关于红领巾爱学*的古诗词 有下字的古诗 三苏的古诗词三首有哪一些 蕴含思念之情的古诗 咏柳古诗的字词意思 形容知恩图报的古诗词 牧童追黄蝶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