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卷珠帘的古诗 >

卷珠帘的古诗

关于卷珠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卷珠帘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卷珠帘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卷珠帘霍尊简谱

  • 音乐,知识
  • 卷珠帘霍尊简谱

      霍尊的“岛歌唱腔”在当下华语乐坛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悠远绵长的声线与《卷珠帘》的哀婉凄切糅合在一起,让这首带着浓厚*风的歌曲钻进了人们的心坎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卷珠帘霍尊简谱,欢迎参考。


      卷珠帘(霍尊)简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霍尊,歌曲名称为卷珠帘,歌谱类型为简谱。《卷珠帘》是霍尊参加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原创歌曲真人秀节目《*好歌曲》所演唱的参赛曲目。盲选版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彭飞、LUNA编曲。年度盛典版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刘欢校改,捞仔编曲。唱片版由霍尊作曲,李姝、LUNA填词,捞仔编曲。后该曲收录于2015年5月12日发行的个人首张专辑《天韵·霍尊》中。

      创作背景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也是《卷珠帘》歌名的由来。据霍尊介绍,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部具有北欧情怀的动画片,片中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触动了霍尊。看完后,他坐在钢琴前,旋律便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出来。他的初衷是想写一首爱尔兰情调的曲子,但是写完后发现虽然有那么一点爱尔兰的味道,但似乎更偏*风一些。

      歌曲

      1、卷珠帘(盲选版)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不见高轩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 耳畔响

      叹流水兮落花殇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2、卷珠帘(年度盛典版)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上心扉

      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高轩雾褪

      夜月明 袖掩暗垂泪

      细雨酥润 见烟外绿杨

      倦起愁对春伤

      残烛化 晓风凉

      归雁过处留声怅

      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3、卷珠帘(唱片版)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阅读全文]...
  • 关于珠帘的诗句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王昌龄《西*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风摆珠帘红幕润,满*雨落梨花。——张耒《*》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白居易《寒闺怨》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李珣《南乡子·山果熟》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李白《怨情》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杜甫《秋兴八首》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骆宾王《帝京篇》

    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辛弃疾《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

    醉赠乐府珠帘秀系行舟谁遣卿卿,爱林下风姿,云外歌声。——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阁道春游度渭南,珠帘暮卷临澧曲。——姚鼐《秦帝卷衣曲》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唐寅《题落霞孤骛图》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寒山《诗三百三首》

    珠帘寂寞网流尘,舞歇歌残已十春。——陆弼《无题》

    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王建《宫词一百首》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王建《宫词一百首》

    珠帘台榭桃花坞,笙歌院落王家府。——杨基《白头母吟》

    珠帘的晓光,玉颜艳春彩。——刘希夷《代闺人春日》

    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鱼玄机《寄国香》

    真珠帘外静无尘,耿耿凉天景象新。——和凝《宫词百首》

    珠帘半卷开花雨,又见芭蕉展半心。——和凝《宫词百首》

    炉爇香檀兽炭痴,真珠帘外雪花飞。——和凝《宫词百首》

    欲卷珠帘惊雪满,自将红烛上楼看。——王涯《宫词三十首》

    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和凝《宫词百首》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李峤《汾阴行》

    一箔珠帘掩映垂,房栊轻染麝香枝。——穆修《烛》

    珠帘玉楼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苏轼《芙蓉城》

    金屋半开春寂寞,珠帘不动月分明。——谢榛《*词·长信宫中芳草生》

    金鞍骏马洛阳陌,玉楼十二珠帘揭。——郭钰《戏恼王岳》

    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令狐楚《宫中乐五首》

    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令狐楚《宫中乐》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珠帘绣柱俄成梦,凤管龙笙总是愁。——孙蕡《骊山老妓行》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刘商《胡笳十八拍》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一》

    五明扇遮九龙座,珍珠帘挂珊瑚钩。——宋濂《天麦毒行》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小院珠帘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千秋杰阁倚清沙,百尺珠帘挂晚霞。——胡应麟《送朱可大还万安》

    愁肠隔断珠帘外,只为今宵共听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温庭筠《江南曲》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

    珠帘简介

[阅读全文]...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全诗翻译赏析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全诗翻译赏析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出自《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参考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关于露珠的古诗

  • 古诗文
  • 关于露珠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露珠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6、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0、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秋荷病叶上,白露大如珠。

      13、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14、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15、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

      16、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1、陶渊明《和郭主簿》(片段)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2、《咏露珠》

      作者: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3、《观荷叶露珠》

      作者: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4、《咏露珠》

      作者: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5、《荷叶杯》

      作者: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6、《诉衷情》

      作者: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7、《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8、《和郭主簿》陶渊明

[阅读全文]...
  • 关于卷帘的诗句

  •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时》

    时节*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张泌《江城子·碧阑干外小中庭》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西山秀骨濯秋雨,窗户卷帘分远青。——释正觉《送僧归豫章省亲》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拂簟卷帘坐,清风生其间。——白居易《小阁闲坐》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李贺《天上谣》

    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陈著《捣练子·花影乱》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杜甫《即事》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白居易《书事咏怀》

    惟有燕归来,卷帘无阻遏。——陈普《寿龙津余此溪》

    桃李花开覆井栏,朱楼落日卷帘看。——崔颢《代闺人答轻薄少年》

    尽日看山独卷帘,飞不到红尘半点。——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韩翃《赠兖州孟都督》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刘淑颐《四时词》

    老农持锸拜,时稼卷帘看。——刘长卿《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贯休《题弘顗三藏院》

    笋舆拾得小凉天,旋与开窗急卷帘。——杨万里《过玉山东三塘五首·笋舆拾得小凉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满桂楼》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温庭筠《宿松门寺》

    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盛世忠《倦妆图》

    金碧阑干倚岸边,卷帘初听一声蝉。——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百辟虔心齐稽首,卷帘遥见御衣红。——和凝《宫词百首》

    芳草封天波似雪,卷帘对雨读新书。——袁中道《武昌坐李龙潭邸中》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薛能《升*乐》

    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薛能《升*词十首》

    归艇欲迷宵路重,卷帘忽散晓风清。——项安世《为狄氏题》

    賸铺床*春眠处,乍卷帘帷月上时。——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韩偓《懒起》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绿竹放侵行径里,青山常对卷帘时。——刘长卿《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绿竹放侵行径里,青山常对卷帘时。——李嘉祐《赴南中留别褚七少府湖上林亭》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吴客卷帘闲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温庭筠《偶题》

    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卷帘。——张籍《和李仆射西园》

    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卷帘。——杜光庭《句》

    拍拍东风燕子寒,卷帘花絮若为看。——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拍拍东风燕子寒》

    卷帘简介

    卷帘是窗饰产品中的一种,是将窗帘布经树脂加工,卷成滚筒状,采用拉绳或链子进行上升下降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外表美观简洁,使得窗框显得干净利落,让整个房间看上去宽敞简约。

    卷帘主要包括电动卷帘、拉珠卷帘、弹簧卷帘。

[阅读全文]...
  •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赏析

  • 落日,阅读
  •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背景】

      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加倍钦佩张的心胸。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一、【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词人坐在快哉亭上,卷起锦绣的窗帘,看到亭台和江面亭连水,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

      二、【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知道你为接待我而特意建筑了这座亭台。点明亭台主人和自己的亲切关系。

      湿青红表明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三、【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

      苏轼在*山堂上,欹枕斜躺着,观赏江南空漾的山色、迷茫的雨景,以及消失在烟雨迷茫中的“孤鸿”。

      亭台景致唤起苏轼对*山堂的美好回忆,忆景写景的手法新颖别致。

      四、【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在晴日,站在*山堂前,就能领略江南山色空漾,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绝妙佳境。

      五、【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静的山水画卷。

      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的宋玉写了《风赋》,里面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等香气,才吹到身上,所以清清凉凉、治病解酒,所以是‘雄风’。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携带污浊腐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燥热,所以是‘雌风’。”

      《庄子。齐物论》“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由此认为,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七、【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

      赏析: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交往密切。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将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起赏月,写下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王案:“癸亥六月,张梦得营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词牌简介

      水调歌头,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阅读全文]...
  • 描写露珠的古诗

  • 描写露珠的古诗(精选25首)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露珠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咏露珠》

      作者: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2.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荷叶杯》

      作者: 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

      水风凉。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

      正思惟。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

      隔西风。

      4.《诉衷情》

      作者: 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5.《露珠》

      作者:李朝胜

      雾霭飘渺力渐疲,过罢三更徐徐低。

      世间万绿乘机捧,聚成晶莹剔透滴。

      6.《露珠》

      作者:大海的空间

      一路随风伴月行,清心寡欲透晶莹。

      无声没入秋凉夜,天亮方知粒粒明。

      7.《露珠》

      作者:香玉怡人

      朝阳媚妩衬娇花,几抹清辉挽面纱。

      玉露晶莹滴满叶,繁星璀璨送微霞。

      *凡更懂仁心种,罕见常知博爱扎。

      任凭雨骤浑施暴,唯见青苗有新芽。

      8.《观荷叶露珠》

      作者: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1《露珠》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秋河一滴露,夜堕即珠然。

      吹入玉盘里,走盘如许圆。

      2《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3《诉衷情·露珠点点欲团霜》

      年代: 宋 作者: 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阅读全文]...
  •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诗词鉴赏

  • 清晨
  •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诗词鉴赏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古诗简介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上阕写她思念亲人的生活细节,赋予深刻的念远寓意,新颖独到,最见灵性。下阕写忆旧愁情,以叹惜时光飞逝陪衬,倍增其伤感。结尾写两个细节:准备唱歌,却立即收敛住歌喉;想笑,却先皱起了眉头,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境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和情态,构思新颖。

      译文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注释

      ⑴梅妆:《太*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⑵远山:指远山眉。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⑶流芳:流逝的年华。

      ⑷敛:收敛表情。

      ⑸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赏析/鉴赏

      这首小词,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段。

      上片即行点题。首二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图画:主人公于冬日凌晨临镜梳妆,精心地在额上涂出梅状五色花朵。“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像远山一样修长。古人有以山水喻别离的*惯,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下片极其成功进行了心理刻画,描写了歌女内心的凄苦和悲凉。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透露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苦闷。自己卷起带霜的门帘,然后呵手试妆,可见其孤独困苦。是对卖笑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从良后的现实的概括。末句“最断人肠”隐含着作者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词人笔下的歌女工愁善感,敏慧多情,这些,都没有作正面交待,却从侧面点拨,使读者从她的梳妆、歌唇、颦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卷珠帘的古诗 - 句子

卷珠帘的古诗 - 语录

卷珠帘的古诗 - 说说

卷珠帘的古诗 - 名言

卷珠帘的古诗 - 诗词

卷珠帘的古诗 - 祝福

卷珠帘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检测初中古诗文的试卷 力抓训练的古诗 古诗体现汉字特点的歇后语 摄养诗古诗的拼音 高中必修语文书里的古诗 唐代郑谷写的古诗鹭鸶意思 初中必背古诗中的典故 釆薇的古诗拼音 赠孟浩然古诗视频王龙老师的 红火中国年的古诗词最佳的 关于时而的回忆结尾古诗 描写美食的七绝古诗 实战演练非常重要的古诗 抒写亲情的古诗四言 有慨字的古诗词 关于禁毒的6言的硬笔书法古诗 魏晨考古诗的 修辞性分隔的古诗 以秋善为主题的古诗 搜索寒食古诗的 看起来有文化的古诗 宝宝被鹅追的古诗 跟元霄有关的古诗 搜索一首关于国庆的古诗 古时候谁的古诗最好 宿舍背的古诗 写紫骝马的五言诗古诗文网 袁老爷的古诗 凉州词古诗的诗配画 莫报春晖伤寸草的古诗作者 冬天早晨看日出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