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双蛟出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双蛟出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双蛟出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双蛟出洞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出洞的老鼠歇后语
导语:歇后语出洞的老鼠是什么意思?歇后语出洞的老鼠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歇后语出洞的老鼠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出洞的老鼠
答案: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解释: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更多关于老鼠的歇后语:
烧饼铺里的老鼠 —— 吃货;次货
烧饼铺的耗子 —— 吃货;次货
山上的黄鼠狼 —— 专走老路
山猫见野鼠 —— 咋看咋主顺眼儿
山老鼠 —— 溜得快
山洞里的黄鼠狼 —— 又狠毒,又鬼祟;又狠又鬼
山洞的老鼠 —— 东张西望
三斤半猫公 —— 唔怕鼠;不怕出丑
三斤半个猫公 —— 唔怕鼠;唔怕丑
三个钱买个豆鼠子 —— 贵贱不是物
三个老鼠拜年 —— 一年不如一年
热汤泼老鼠 —— 一窝完蛋
热水泼老鼠 —— 一窝拿
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秋后的野鼠 —— 见异思迁
秋后的田鼠 —— 偷粮食的能手;偷粮能手
秋后的老鼠 —— 肥吃肥喝
千年黄鼠 —— 老桄
骑着骆驼逮耗子 —— 悠的是好套子
骑着耗子耍线锥 —— 小马小枪
骑马牵老鼠 —— 高的高低的低;高的高,低的低
骑老鼠耍线锥 —— 小马小枪
骑老鼠耍线轴 —— 戳戳唧唧
屁股上挂死老鼠 —— 假充猎手
螃蟹打洞老鼠转—劳而无功;
牛捉老鼠 —— 有劲没处使
牛进鼠洞 —— 行不通
牛角内的老鼠 —— 硬钻
泥水匠整耗子 —— 敷眼了事;敷衍了事
帽子里藏老鼠 —— 挠头
猫钻鼠洞 —— 通不过
猫钻耗子洞 —— 藏头露尾;难进;行不通;走不通
猫子哭老鼠 —— 假慈悲
猫捉老鼠狗看家 —— 各司其职
猫抓老鼠狗守夜 —— 本行
猫抓耗子狗看家 —— 都是分内的事儿
猫玩老鼠 —— 活要命
猫吞鼠,鹰叼蛇 —— 一物降一物
猫头鹰捕老鼠 —— 暗地里下爪
猫鼠交朋友 —— 信不得;不足信;没人信
猫请老鼠做客 —— 假情假意
猫拿死老鼠 —— 无本事
蚂蚁出洞歇后语是什么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蚂蚁出洞歇后语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蚂蚁出洞 ―――― 找吃的;找小吃;找吃;找小吃的;众多合力
屎壳郎打蚂蚁 ―――― 大的欺负小的;以大欺小
烧了窝的蚂蚁 ―――― 四散奔跑
上了灶的蚂蚁 ―――― 生怕掉进火眼里去
入瓮的蚂蚁 ―――― 蹦不了啦
热石头上蚂蚁 ―――― 团团转
热石头浪蚂蚁 ―――― 走投无路
热石头浪格蚂蚁 ―――― 团团转
热煎盘上蚂蚁 ―――― 直打转转
热镬子上蚂蚁 ―――― 急得团团转;团团转
热镬子浪格蚂蚁 ―――― 团团转
热镬子浪的蚂蚁 ―――― 团团转
热锅上蚂蚁 ―――― 走投无路;团团转
热锅上里蚂蚁 ―――― 团团转
热锅里蚂蚁 ―――― 走头无路
热锅里的蚂蚁 ―――― 团团转;急的乱转;难熬;坐立不安;走投无路
热锅浪格蚂蚁 ―――― 团团转
热锅浪格的蚂蚁 ―――― 团团转
热锅浪的蚂蚁 ―――― 团团转
热锅盖上的蚂蚁 ―――― 乱撞头
热锅盖浪格蚂蚁 ―――― 团团转
热鏊子上蚂蚁 ―――― 走投无路
热鏊上的蚂蚁 ―――― 走投无路;没走一头处;急得团团转
秋后的蚂蚁 ―――― 末日来临
扑在床上数蚂蚁 ―――― 从床计蚁;从长计议
爬上了热锅的蚂蚁 ―――― 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
牛身上的蚂蚁 ―――― 不显眼
牛角上爬蚂蚁 ―――― 不显眼
脑袋上走蚂蚁 ―――― 头头是道
蚂蚁坐沙发 ―――― 谈都不谈;弹都不弹;弹都不用弹;谈都不用谈;谈不起来
蚂蚁钻磨盘 ―――― 条条是道
蚂蚁子坐沙发 ―――― 谈都不谈;弹都不弹
蚂蚁子游筲箕 ―――― 丝露多;思路多
蚂蚁子衔秤砣 ―――― 嘴刚
蚂蚁子爬筲箕 ―――― 一千条路;路子多;千把条路
蚂蚁子过喜事 ―――― 没得影子
蚂蚁子掉底米缸里 ―――― 装邮子
蚂蚁子戴螺蛳壳 ―――― 充大头鬼
蚂蚁子戴荔枝壳 ―――― 假充大头鬼
蚂蚁子打呵欠 ―――― 好大的口气
蚂蚁装到葫芦里 ―――― 乱碰
蚂蚁抓上牛有尖 ―――― 自以为上了高山
蚂蚁筑长城 ―――― 慢慢来
蚂蚁找到蜜蜂窝 ―――― 有了着落
蚂蚁在泥箕上散步 ―――― 路子多
蚂蚁运泥 ―――― 运久就多
蚂蚁咬书 ―――― 识字不多
蚂蚁咬碾盘 ―――― 嘴上的劲
蚂蚁咬了脚趾甲 ―――― 无关痛痒;无关大体
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它们生命力旺盛、数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极快,适应能力很强,那么出洞的老鼠打一歇后语的答案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出洞的老鼠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出洞的老鼠 ————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老鼠见了猫 ———— 吓破了胆
老鼠进棺材 ———— 咬死人
老鼠进口袋 ———— 寻死;自己找死
老鼠看仓 ———— 越看越光
老鼠啃大象 ———— 难下口;无法下口
老鼠啃鸡蛋 ———— 无从下口
老鼠碰上猫 ———— 在劫难逃
老鼠娶妻遇老猫 ———— 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老鼠跳到糠箩里 ———— 空欢喜
老鼠跳火坑 ———— 毛干爪净
老鼠偷秤砣 ———— 倒贴(盗铁)
老鼠偷芝麻 ———— 吃香
老鼠尾巴熬汤 ———— 没多大油水
老鼠尾巴 ———— 大不了
老鼠尾巴生疮 ———— 小毛病
老鼠咬铳(chong一种旧式火器) ———— 两败俱伤
老鼠咬牛 ———— 大干一场
老鼠咬石柱 ———— 攻不倒
被迫打的老鼠 ———— 见洞就钻
被追打的老鼠 ———— 见洞就钻
不大不小的老鼠 ———— 最刁
出洞的老鼠 ————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瓷器店里的老鼠 ———— 打不得;碰不得
打死老鼠喂猫 ———— 好一个,恼一个
大象逮老鼠 ———— 有劲使不上;有力无处使
大象换老鼠 ———— 不上算;不合算
大眼贼碰上仓老鼠㈠、老鼠) ———— 大眼瞪小眼
刀把老鼠(小老鼠) ———— 最刁
地洞里藏老鼠 ———— 见不得阳光
地老鼠跑江南 ———— 走路不多,见天不多
掉在油缸里的老鼠 ———— 滑头滑脑
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 ———— 百爪挠心
风箱里的老鼠 ———— 两头受气
狗逮老鼠猫看家 ———— 反常
滚水泼老鼠 ———— 在劫难逃
过街的老鼠 ———— 人人喊打
耗子进老鼠夹 ———— 离死不远
和尚庙里的老鼠 ———— 听的经卷多
黑天捉老鼠 ———— 找不着窟窿
红眼老鼠出油缸 ———— 吃里爬外
夹子上的老鼠 ———— 没跑;跑不了
臼间老鼠 ———— 嘴尖牙利
开水泼老鼠 ———— 不死也要脱层皮
老鼠挨一百棒 ———— 面不改色
老鼠吃猫 ———— 怪事
老鼠掉进面缸里 ———— 翻白眼
老鼠跌进米囤里 ———— 因祸得福
老鼠跌坛子 ———— 有进无出
老鼠给大象指路 ———— 越走越窄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韩愈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宋黄庭坚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黄庭坚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6、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10、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
11、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7、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宋黄庭坚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古诗——刘禹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拓展:刘禹锡的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
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
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
飞去入遥碧。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增广贤文·上集》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格言联璧·持躬类》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夜凉船影浸疏星。——张孝祥《浣溪沙·洞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刘过《沁园春·卢蒲江*上时有新第宗室》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 洞庭诗》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诗】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的湖水与岸*,远望广阔的水天相交映。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洞庭却没船,惭愧在圣明之世闲居。
眼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窄有羡慕之情。
【赏析】
一、内容分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岳阳时写给张九龄的,希望他引荐而步入仕途。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雄浑而见潇洒。开头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满,和岸上几乎*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而为一,极开朗也极雄浑,汪洋浩阔。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抒情,恳切而又委婉。“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干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七、八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慕之情罢了。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
这首要求引荐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遣词造句恳切得体,颂称对方很有分寸,不失身份,而求仕措辞又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因此被称作是求职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二、中心
希望通过张九龄能在官府中求得一官半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九龄:即张丞相,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云梦:古代的两个大沼泽,在湖北*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今属江汉*原及周边一带。
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河。
端居:*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徒:白白的。
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坐观:坐视、旁观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赏析: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赏析与新唱
文丨谢琰 曲丨贾建军 演唱丨郑怡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有一个字有不同版本。“遥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两个字都可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版本,并不影响我们读这首诗。
诗题叫《望洞庭》,你得推测刘禹锡站在哪望?他一定是在湖面以外,在湖岸上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远眺洞庭湖。他望见了什么呢?“湖光秋月两相和”。上有秋月,下有湖光,月色清白,湖光澄澈,二者和谐一体。“和”,既是整首诗写景的起点,也是诗人情感的基调。刘禹锡是在什么时候“望洞庭”呢?是经历过多年的贬谪生活之后。“贬谪”就是贬官、降级,而且被贬的人通常要去比较边远的地区。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起被贬谪的,他们这时终于要往内地回归了。碰见之后,刘禹锡写诗感慨,“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慨朝廷抛弃我都二十三年了,把我扔在巴山蜀水那几个西南的城市里不让我回来。西南一带都是山区,在唐朝时属于穷乡僻壤,的确是“凄凉地”。经历这么一番贬谪之后,现在他要去哪呢?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这时候刘禹锡心情是好转的,因为终于开始往内地迁移了,是很愉悦的。因此,《望洞庭》上来就写“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心情和悦,月光宁静。在月光照耀下,我来“望洞庭”。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站在高地俯视深邃的湖水,湖上没有风,好比是一面没有磨的镜子。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妥帖。我们想,一般什么时候会觉得湖面像面镜子?是不是都是白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白天的时候,视野能看得很远,湖面会反光,像一面大镜子。但是月光不会反光那么严重,光线会很模糊。古人的铜镜,得磨光、磨*之后才能把人影照清晰,要是不磨镜子,就像哈哈镜似的,就恍惚、迷离了。这首诗写“镜未磨”,非常准确地形容出无风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那种恍惚迷离的美。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一个比喻。
“潭面无风”的景色,应该是比较*的地方。接下来诗人“抬望眼”,向着更远处遥望,“遥望洞庭山水翠”,看洞庭山水的翠色。翠色像什么呢?“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二个比喻,写的是整体观感: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就像白色的银盘,银盘里放着青螺,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又叫洞庭山。诗人将君山比作“青螺”,那么什么是“青螺”?学者有不同解释。
有人说这是画眉用的颜料青黛,但颜料放到白银盘里,是什么意思?讲不通。
第二种解释,说青螺是发髻,倒是有理由的。另外一位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里,也是先写湖面再写君山,然后说“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意思是,洞庭湖仿佛是女神的镜子,女神对着湖面梳洗打扮,她的倩影倒映在湖水中,而君山就如同她的发髻。古人拿“螺髻”去比喻山,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说我远远看那些小山,它们好像都怀着愁、抱着恨;然后看山的形状,像是插着玉簪的螺髻一样。总之,古人经常用发髻比喻山,这倒是一个能讲通的比喻。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发髻怎么会放到银盘里去呢?二者还是不匹配。
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青螺”还是理解成一个青色的田螺就好。月光再皎洁,毕竟是月光,哪能看那么清楚?肯定看不出是一位仙女在照镜子。一个青色的田螺放到银盘里,这个画面很合理,很生活化,又有新意,不至于总是把洞庭湖比喻成美女。
这首诗*十分喜欢。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到了岳阳楼以后,也去望洞庭、望君山,但他是在雨中望的。他写了一首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与刘禹锡这首诗有一定关系。他写“满川风雨独凭栏”,不是在晴朗的白天,也不是在明月澄照的夜晚,而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白天,独自靠着岳阳楼的栏杆眺望君山。君山像什么呢?“绾结湘娥十二鬟”,像湘娥的头发一般,也是把它比作女神的发髻。因为此时风雨如晦,视野模糊,再加上雨的渲染,远处雾气缭绕,迷离不清,仿佛那里真有一个女神在梳理发髻。所以,黄庭坚的比喻符合“雨中登岳阳楼”的情境。
接下来,黄庭坚想到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他说“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说可惜自己没有刘禹锡那么幸运,能够在皎洁的月色中观赏“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景。“银山堆”,就是“白银盘”;“青山”,就是“一青螺”。黄庭坚化用、改写了刘禹锡那首诗的意境。
由此可知,诗人写风景都非常善于准确地抓住特征。在晴朗的月夜看洞庭,很清晰,就说仿佛是一个青螺;雨天的时候很模糊,风雨一吹,君山的形状也模糊、游移起来,于是就感觉真的像发髻一样。晴天看像田螺,雨天看像发髻,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比喻,也各有各的妙处。
向上滑动 查看往期推荐
杜甫《绝句》赏析与新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与新唱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读与新唱
远游歌谣:《寄李儋元锡》鉴赏与新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新唱
春天的叹息 ——孟浩然《春晓》鉴赏与新唱
让李白放声歌唱 ——《望庐山瀑布》鉴赏与新唱
唐诗遇见阿卡贝拉:《暮江吟》新唱
孤芳自赏最心痛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与新唱
五味杂陈的边塞战歌 ——王翰《凉州词》鉴赏与新唱
重阳节,一曲民谣送亲人
壮阔的秋思,衰飒的城市 ——《忆秦娥》鉴赏与新唱
母爱如歌:《游子吟》新唱
清如玉壶冰:《芙蓉楼送辛渐》新唱
王的盛宴——《鹿鸣》新唱
母亲节:唱一曲《诗经》给她听
宰相心,民谣情:讲唱《泊船瓜洲》
文
●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届士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50篇。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一、知作者“诗豪”
1.刘禹锡简介
2.了解“诗豪”之称的由来
刘禹锡写的诗,诗风豪气,雄健。这正是其中的一点,刘禹锡的“诗豪”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豪”字,这个“豪”,不仅指诗风之“豪”,更多的还是对刘禹锡人品之“豪”的赞美。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跟随“诗豪”刘禹锡的脚步,一起来读一读《望洞庭》这首古诗,在读的过程中试着给古诗划分节奏。请学生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读古诗。老师出示古诗的划分节奏,按着节奏,有感情地再读古诗。
4.复*多音字“磨”
消磨(mó) 磨(mò)坊
三、品读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湖光:湖面的波光。
②相和:互相映衬。
③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1)请你结合注释,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2)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静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形象贴切写出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请你想象一下,诗人是站在什么位置上看到此景,此时此刻,有什么想说的?
(*处看,可能会说:“洞庭湖真是美不胜收呀!”)
3.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白银盘:比喻洞庭湖。
②相和:互相映衬。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诗中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请你结合注释,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君山在洞庭湖的包围下,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3)你能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吗?请你用你的画笔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来。
(4)在画画的过程,想一想诗人所站的位置是哪里,是远还是*,是高还是低?原因是什么?
(登高远处所看)
四、体会诗人感情
通过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根据诗意,填填本课的知识梳理
有关双蛟出洞的古诗 关于蛟龙出海的古诗 在双龙洞写古诗的诗 赞美双龙洞的古诗 描写双龙洞的古诗 写双龙洞的古诗句 关于双龙洞的古诗句 蝉出地洞的古诗 出水蛟龙口号 蛟龙出海口号 描写金华双龙洞的古诗 关于蛟的古诗 记金华的双龙洞古诗词 带蛟龙的古诗 出名的洞庭湖的古诗 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 舞狮蛟龙的古诗 关于蛟的古诗词 蛟龙的诗句 含有蛟龙的古诗词 形容蛟龙的古诗词 蛟龙探海的诗句 关于蛟龙的诗句 蛟龙号的名言 蛟龙口号 蛟龙队口号 有洞的古诗 出自古诗的双胞胎名字 洞的古诗 出自古诗的双胞胎男孩名
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出洞的老鼠歇后语 蚂蚁出洞歇后语是什么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句摘抄 《望洞庭》古诗译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 秋登巴陵望洞庭古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诗名含有洞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洞字的诗词 含有洞字的古诗词 带洞字的诗词名句 关于蛟的诗句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的诗意和译文)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诗意解释全解)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古诗(描写洞庭湖的优美句子) 送梁六自洞庭山古诗朗读(古诗赏析及解释诗意) 望洞庭唐刘禹锡的古诗(望洞庭注释及译文)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鉴赏望洞庭湖全诗) 望洞庭的古诗怎么读(望洞庭的古诗全文和翻译) 望洞庭湖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古诗意思解读) 望洞庭湖刘禹锡的诗句(望洞庭的古诗注释和诗意) 望洞庭古诗 出洞的老鼠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双调折桂令古诗词 望洞庭古诗解释72句
传统节日的古诗图片大全 山中野花的古诗 关于春雨有关的古诗 敬老爱老的四言古诗 爱上古诗词的少年 醉花阴桃花溪这两首的古诗词 小孩孝顺父母的古诗 分开的古诗一别两宽 和安徽六安有关的古诗 爱上古诗的出塞 古诗有黄昏的是哪首 立春偶成古诗带拼音的 乾州古城的古诗 一朵又一朵的古诗词 形容体育馆的古诗 简单的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爱上古诗的诉衷情陆游 清明端午的古诗拼音 生*好的古诗 古诗画的做法 有红和玉的古诗词 长行歌古诗的田字格 关于春天的叙述的古诗 带有伐的古诗题目 李白写的关于描写长江的古诗 参加古诗词比赛的心得体会 表明意志坚定的古诗词 初一积累的古诗 挫折的成语古诗词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 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