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关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节选)》阅读及答案

  • 阅读,庄子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节选)》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节选)》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____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文中,应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对庄子其人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两句评价性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固然;(2)顺着,沿着;(3)代词,鱼的快乐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心境旷达,视功名利禄如“腐鼠”,有着高沽愉悦的生活情趣,而且能言善辩。(意思对即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4.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阅读全文]...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 庄子,古诗文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

      庄子〔先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赏析: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和庄子自由名人故事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在地上到处爬?

      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启示:

      庄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当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当宰相,他立刻拒绝了。

      自由,是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争取的;法国人为了自由而革命,美国人也为争自由而革命。现在我们生活在宝岛台湾,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相反的,要是我们被关在铁幕里,一点自由也没有,非常可怜。在铁笼子里的动物也还是千方百计设法逃出铁笼子,争取自由,这就证明了自由的可贵。

      庄子的人物生*: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阅读全文]...
  • 浅谈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 庄子
  • 浅谈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导语:有人说,庄子因为有了惠子才得以升华,而惠子却因庄子才得以传世。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庄子和惠子的独特交情吧。

      庄惠时代正是战国中期,思想纷呈,各为其主。从有关资料来看,惠子要年长于庄子,而且惠子属于上层社会,官至王相。他在相位上一呆就三十余年,深得魏惠王的信任。按理说,庄惠二人是不大可能搞到一块去的,而事实上他们恰恰交谊深厚。由此可见两点:一是庄子确实了不得,否则惠子不可能躬身与之相交;二是惠子的为人忠厚与待人友善。据《庄子·天下》记载:“惠子多方,其书五车……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从思想上来说,他们因观点不同,往往争论不休。庄惠之辩,开百家争鸣之良端。庄惠相悖却又互补,思想互为对照,相互激发,彼此升华,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庄惠之辩,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庄子。庄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庄子》中得到比较系统的体现。同时,庄子也对得起朋友,惠子的许多思想被记录在《庄子》中,得以流传,甚至可以窥见比较清晰的轮廓。

      今天我们来揣摩,庄惠之交缘于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彼此敬仰对方的德行。庄子寡而不合,眼界颇高,如果不是惠子为人随和,不摆架子,恐怕再怎么撮合也不大可能融洽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惠子为相不得善终,被魏惠王驱逐出国,少不了含辛茹苦和颠沛流离,庄子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们之间的距离靠得就越来越*了,到了最后都可以彼此开玩笑了(见《庄子·秋水》中的“腐鼠与鹓雏”的故事)。大概是受庄子的影响,惠子失仕之后,转而去钻研学术了。

      庄惠之辩并非全是理性之辩,有心智,也有感悟;有批评,更有反批评;有相悖,也有相融。《庄子·秋水》里有一段著名的辩论:

      庄惠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辩论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认知的范围即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早就涉及到了。这种界限就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这样的辩论已经进入到哲学的范畴,甚至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是谁让庄子进入高深莫测的状态呢?这当然与惠子的交辩分不开。

      庄惠之交是建立在庄惠之辩的基础上的。纵观交辩之始末,更体现出庄惠之交之难得。今日读之,备感当下缺乏此良风佳气。人们要么互相吹捧,要么互相谩骂,甚至交拳于对方。文学评论也一样难逃当下之恶俗,更不要谈学术交流与辩论了。我大概是一个臆想的复古者,渴望再回到过去,其实也知道那绝对不可能。

      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秋水》) 点评: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但是这个辩论中,庄子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惠子依据庄子的'逻辑类比反驳之后,庄子才想起回到开头的话题直接反驳,证明前面庄子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庄子的反驳是无效的,即自己的反驳无效之后,庄子才想起回到开头直接反驳。所以,综合考量,这个辩论中,肯定不能说庄子胜了,庄子顶多和惠子打成*手。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一,庄子的生*和传说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大**,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学者如云,群星灿烂当中,有一位大思想家庄周,世称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约死在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屈原(约前340—前278)大致同时。可惜关于他的生*事迹,古代文献中记载得很少。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庄子》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传闻轶事,我们只知道他是宋国的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地人,曾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大约时间也不长。他家境贫困,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织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

      他学问很渊博,对当时各派学术都有研究,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对各家各派进行过分析批判。据说楚威王听说他才学很高,就派使者带上厚礼,请他去做国相。他听了却大笑起来,对使者说:"千金,真是一笔大钱;卿相,又是多么尊贵的地位呀!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他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进祭祀帝王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之主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心中永远自由快乐。"

      他的朋友惠施在梁国作相,一天,有人来报告说:"庄周到梁国来了,要夺你的相位。"惠施听了非常害怕,派人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可庄子却亲自前来见他,一见面就给他讲了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宛鸟)雏,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不遇到梧桐树就不落下来休息,不找到竹米就不吃,不碰到甘泉就不喝。一天,有只鹞鹰正捉到一只死老鼠,看见(宛鸟)雏从它上面飞过,就仰起头来瞪着(宛鸟)雏大叫一声:'喝!'现在你也想拿你的梁国来'喝'我吗 "在庄子看来,梁国的相位不过是只死老鼠,惠施却像那鹞鹰一般死死地守住它,生怕被高洁的(宛鸟)雏抢了去,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怜哪!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吊唁,却看到庄周**两条腿坐在地上,正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惠施说:"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把他们抚养**。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她也就够可以了,还敲着盆子唱,这不太过分了吗 "庄周说:"不是这样。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呢 可我考虑到世上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只没有生命,就连形体也没有;不只没有形体,就连气也没有。后来在浑沌之中,变化而产生出气,气再变化而产生形体,形体再变化才产生生命。现在又由生变到死,这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行一样自然。人死了,在天地之间,就如同睡在大屋子里一般安稳,可我还要嗷嗷地哭她,我认为这是不懂得天命的自然变化,所以我就止住了哭声。"

      在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制止他们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壁,星辰当珍珠,万物做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 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您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给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像这类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了。以上这些记载不见得都是事实,而其中却体现了庄周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他生活穷困,可是蔑视权贵,对*厚禄不屑一顾,不进行辛辣的嘲讽。他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因此生不足乐,死不足悲,人死不过是回到自然中间去,而且死比生更为安然舒适。这些正是他愤世以至厌世的思想的反映。

      《庄子·逍遥游》

      北冥(通"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垂挂/边陲)天之云。是鸟也,海运(转动,"天下可运于掌上")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以头抢地耳")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飡(同"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虫又何知!

      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通"辨")也。

      故夫知效(授予 词义当为献,同"效忠"之"效")一官,行比(合 词义当为和顺,顺从。《诗经·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阅读全文]...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 庄子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先秦:佚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8.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鯈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顺着。其,话题。

      本:最初。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固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 (本来)

      之:①安知鱼之乐 之:(的)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代词)

      倒装句(状语后置)

      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改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判断句

      原句 是鱼之乐也。

      译 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 子固非鱼也。

      译 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 我知之濠上也。

      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阅读全文]...
  • 游庄子祠

  • 庄子
  • 一到漆园应忘机,千秋谁识道心微。观鱼桥上知鱼乐,梦蝶楼前化蝶飞。波钓濮池情自适,翼垂沧海志休违。南华读罢嚣尘净,独抱逍遥踏月归。 (责任编辑:副主编)

[阅读全文]...
  • 庄子名句

  • 庄子
  •   1、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2、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5、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9、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10、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11、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1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3、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7、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1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20、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2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2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24、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2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26、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2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29、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30、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m.ju.51tietu.net)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31、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3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3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34、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3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6、“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38、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39、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40、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4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42、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4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44、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45、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6、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4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48、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49、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5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51、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阅读全文]...
  • 庄子名言

  • 庄子,名言
  •   庄子名言

      1、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4、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6、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0、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1、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12、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3、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1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7、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1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20、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2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22、出入*,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2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2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2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2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27、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2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30、庄子名言85句

      3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2、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34、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35、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3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3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9、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4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4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43、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4、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4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9、为善无*名,为恶无*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5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阅读全文]...
  • 庄子简介

  • 庄子,学*,知识
  • 庄子简介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下面小编带来的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其要本集於老子之言,继承与发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故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经两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为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并被认为神人。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奉诏称为《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七篇之名称及主要学说如下:

      第一篇《逍遥游》——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人能无自私,无功利心,便能逍遥自在,神游於天地。

      第二篇《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普通人之所以与其他物有不同者为存乎私欲,句能免去私欲,则心与万物同。

      第三篇《养生主》——人之形体为宾,精神为主,修道在养人之精神。

      第四篇《人间世》——生当乱世,与人勿争名,自晦其德,免惹麻烦。

      第五篇《德充符》——德充於内,自应於外;不求外物,而外物自至,不求来归,而人自来归。

      第六篇《大宗师》——天地万物所宗的道,人得而学,以道为师,故曰「大宗师」。

      第七篇《应帝王》——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帝王无为而治。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全文]...
  • 庄子的名言大全

  • 名言,庄子,格言
  • 庄子的名言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之至也

      2.天机不可泄露

      3.通于一而万事毕

      4.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5.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8.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9.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

      10.鹰有时飞得比鸡低,鸡却永远飞不

      11.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12.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1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4.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5.最好的.*,也不过像最好的医生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6.大仁不仁

      1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9.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20.爱人利物之谓仁

      2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22.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3.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24.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2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26.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讲横话

      27.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28.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谦是处事第

      29.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0.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5、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7、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9、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0、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1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2、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16、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1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阅读全文]...
  • 庄子人间世原文及译文(庄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 庄子,人间,语录
  • 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宇宙中能量流通的管道,所以本质上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帝的使者。然而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管道”都或多或少被堵住了,能量流动出现了问题。

    这就像我们*时每天大鱼大肉的胡吃海喝,肠道里攒满了宿便,身体越来越“沉重”,时间长了会埋下健康隐患。所以有人隔一段时间就会持斋,清理一下肠道。

    类似的,心灵如果被欲望和烦恼毫无节制的“霸占”,心灵的管道也会不畅,就要持心斋,放空自我,否则心灵也会出现疾病。关于心斋,《庄子》里有详细地讲述: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乍一读,这个不太好理解,好在《庄子》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这个例子讲的是鲁国有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刻大师,做的木刻堪称鬼斧神工。鲁侯很感兴趣、很好奇,于是就问木匠是怎么做到的,木匠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

    我只是个木匠,哪有什么本事。我的眼里不过只有“一”而已。在雕刻之前,我闭门谢客,持心斋三日,不敢有任何谋取功劳或爵禄的念头,眼里、心里只有一,也就是只有雕刻这件事;再持斋五日,内心不敢有任何有关他人的夸奖或诽谤的念头;再持斋七日,把自己的身体也空了。如此心无尘垢之后,才可以着手雕刻一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心斋,就是一种虚灵不昧的心境,要达到这种心境,我们需要摒弃各种世俗的欲望干扰,心一而不分。其实这种状态已经是一种定境了,有了这种定,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做什么事都能做得比常人好。

    回到刚才的原文,庄子说,持心斋,首先要心思单纯,排除各种世俗的杂念,用心去“听”。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古人所讲的“听”,与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听”差别很大。古人所讲的“听”更像是现代人所讲的接收信号。现代人有时喜欢说,用心去倾听这个世界,这就有点像古人的意境了。

    简单地讲,所谓“听”,就是对自己身体、心灵,以及周遭的一种全然觉察,它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真正的听是用你整个的身心去接收宇宙的信号。久而久之,会达到一种心灵彻底干净、深度干净的状态,一种与万物合而为一的无我状态。

    其实心斋不光是庄子讲,过去的大师都会讲,只不过说法不一。比如说邵雍有著名的《洗心吟》:

    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尘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

    人都知洗身,却不知洗心,邵雍的话虽是千年以前说的,但对我们今天的人仍然有警示意义。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什么是无弦琴?其实道理和庄子上面所说的一样,唯道集虚,把自己放空,便能与道合一。大树的根在大地,人正好相反,人的根在虚空。人越会“去心垢”,越是能从虚空或“无”中汲取力量。

    我们都知道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同样也是一种“心斋”,杂念太多,贪嗔痴慢疑互相缠绕,欲望炽盛,会让人失去智慧。做一个“深度干净”的人,就要时时持心斋,念起即觉,勿以恶小而为之。干净,表示你永远没有心灵的负担,一直在断舍离,一直都是全新的自我。深度干净,表示“我执”已经很轻,可以时时活在一种轻安的状态。

    常洗心、常持心斋,不要让自己越活越累。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句子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语录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说说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名言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诗词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祝福

庄子和惠子间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