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但凡您关注点国学,偶尔看看电影,多少会知道,最*有一部出圈的爆款作品,《白蛇传·情》。
爆款的产生,带着些许偶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
《白蛇传·情》即遵循这一规律,它首日票房并不理想,随着口碑炸裂,一口气火爆到出圈。
它的宣传标语是:“首部4K粤剧电影”。
一般而言,宣传词中主语之前的修饰愈多,尤其是打着“首部什么什么”,无一例外,几乎都是烂片。
可是,《白蛇传·情》就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例外。
因为,它的宣传标语,并不是修饰形容,而是实打实的陈述句式。
唱戏之人,本本分分,从来不打诳语;唱戏之人,锦心绣口,善于将各种思绪mix在一起。
从粤剧,到粤剧电影,再到4k特效粤剧大电影,皆遵循这一思路:
既要本分,又需飞扬。
各行其是
最“本分”的戏曲是何种模样?
众所周知,“虚拟”是戏曲艺术中运用最多、最能超越限制的艺术手法,也是戏曲舞台的最大魅力所在,有一副戏台对联是如此说的: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山河;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尺舞台,聚百十双目光,演万千个故事。
另一方面,戏曲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要求又极为严苛。 正所谓: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段小楼:“从霸王回营到与虞姬相见,按老规矩是走七步,而你只走了五步,为何?”
少走这两步,便是心焦,便是威而不重,霸王便不再是霸王。
这就是戏曲的执拗。
与之作对比,电影的拍摄,以写实为主。你要花花草草,我便布置小桥流水;你要金碧辉煌,我便搭建亭台楼阁。
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虽然也有章程,但不至于死板。看电影的观众,也许会评价演员的演技,绝对不会无聊到,计算他们走了几步。
戏曲和电影,差了两个字,隔着万重山。
具体到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粤剧艺人,深入在农村,来往于乡镇,以红船为运输工具,故被称作“红船班”。
随着城市中心戏院、天台的陆续增多,一些较大的粤剧戏班不再走乡,他们聚集在广州等大城市演出,史称“省港班”。
粤剧里有百态人生,表达市井的声音。
最早的电影,传入至广州时,则没有声音。
这种默剧的表演形式,又被称作“奇巧洋画”,形式虽然新颖,却都是断幅零篇、无头无尾,观一个“奇”字则可,看一场故事不能。
从接受程度,到受众群体,电影在粤剧面前,都算是小弟。
融会贯通
然而,彼时的粤剧,灿烂中潜伏着汹涌,*静里暗藏着杀机。
首先,广州地处沿海,观众更喜欢时髦、新鲜的内容。电影的机会很大,粤剧若然不变,就意味着淘汰。
其次,随着戏院商业化的不断演进,资本家操纵下的戏班,攫取大多数利润,名角儿也拿着高昂的薪酬。
譬如,据《三十年代粤剧盛衰记》载,“1930年代,名伶薛觉先,年薪按6万元计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戏院的利润却非常微薄,他们是繁荣市场下的陪跑者、旁观者。
电影于戏院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电影低眉顺目,它却走上坡路;粤剧昂首挺胸,其实在走下坡路。
所以,按照如此趋势,粤剧是要没落了么?
并没有。
粤剧发展至今,依旧没有消亡,是它顺应时代,随时改变自我的结果。
“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清朝诗人赵翼曾有诗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了五百年的创意,又当如何。到了千年的时候,一样是陈词滥调。赵翼议论的是诗词,戏曲又何尝不是如此。
更不用说,粤剧的危机就在眼前,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哪还有五百年的新意,供他们消费。
彼时的艺人,于伴奏乐器上扩充,于唱腔风格上推陈,于艺术流派上出新。
按照当时报纸记载,粤剧梨园弟子,“乃变更演剧方法,取消往日之正本出头,另编配景新剧,集中全班人才日夕只演一出,名曰配景新剧。”
更狠的是,他们还“不耻下问”,专门向电影行业学*。
清初戏曲作家洪升,历经十年时间写出中国古代戏曲史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生殿》,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问世,引起轰动,反响热烈,第二年再次演出时,正巧当时是孝懿皇后忌月,此举触犯皇室,洪升被革职弹劾入狱,真是“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何许人也?他是清初大戏剧化、文学家。生于1645年8月21日(清顺治二年),浙江杭州,当时称为钱糖。洪姓乃钱糖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洪升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出仕做官。洪升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喜好读书,勤奋刻苦,家中藏书无数。洪升十五岁少年时便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二十出头,已经创作了很多出色的诗文,被很多人赏识。
洪升的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杭州黄家也是名门望族,曾有这样的说法:《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原型,就是黄机的女儿,即洪升的母亲。洪升从小跟自己的表妹黄蕙青梅竹马,二十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也有说法说黄蕙是王熙凤的原型。当然,这些说法不知道是否经过考证。
洪升一生命途多舛、不甚顺遂,他经历过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罹事,被诬遣戍。他奔走求救,在因为父亲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体会和觉察到民间疾苦,写了很多作品和诗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倍加同情,接触到社会现实和残酷的一面。
《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历经十年光阴写成,三易其稿,讲述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这也是由史实演绎的传奇故事之一,外界对《长生殿》评价很高,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也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长生殿》的曲词描写特别精彩,熟读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律之美,曲词风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衬托人物形象、情感呈现和框架布局,使得整体立体起来,这与作者写作功力分不开。
从艺术成就来看,《长生殿》绝对是开创了戏剧的先河。这部戏剧不仅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同时批评了爱情的严重后果。全剧以爱情为主线,又穿插着社会矛盾和历史教训,将爱情与政治斗争相结合,通过展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全剧既不脱离史实,又不局限于现实,通过生动、细腻的笔法,让人物性格极为饱满,深刻的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力重大。
1645年8月21日,376年前的今天,洪升出生。今天是洪升376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一起欣赏十首洪升的诗,在这些诗中,感受诗人的那时情怀。
雪望
洪升 〔清代〕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将游大梁
洪升 〔清代〕
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去哭信陵君。
答友人
洪升 〔清代〕
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一钵竟忘还。
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宕间。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公子行
洪升 〔清代〕
春明门外酒楼高,称体新裁蜀锦袍。
花里一声歌《子夜》,当筵脱与郑樱桃。
蒙山道中
洪升 〔清代〕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
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
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衢州杂感
洪升〔清代〕
巑岏岭势矗仙霞,阻遏妖氛建虎牙。
障日丛篁宁容骑,连云列戟不通鸦。
居人乱后惟荒垒,巢燕归来止数家。
一片夕阳横白骨,江枫红作战场花。
钓台
洪升〔清代〕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石门
洪升 〔清代〕
先贤逝已久,予亦宿石门。
天寒鸟自归,林表斜阳昏。
明妃曲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妃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王洋
汉宫沈沈凝紫烟,妾身一入知几年。
楼高秋月照清夜,亭暖春花熏醉眠。
忆初送我辞亲戚,便拟光华列旌戟。
君门安得似人间,咫尺千山万山隔。
花月朝朝空暮暮,长恋朱颜不如故。
内家车子散金钱,安得此身沾雨露。
忽闻花宫选罗绮,单于来朝汉天子。
但言妾欲嫁单于,万一君王赏桃李。
大明宫内宴呼韩,出水芙蓉鉴里看。
徘徊顾影花颜靓,绰约丰容广殿寒。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
若教不杀毛延寿,方信蛾眉画不成。
茫茫汉塞连沙漠,柳色阳关断肠处。
故乡阡陌想依然,马上琵琶向谁语。
命薄身存有重轻,天山从此静埃尘。
山西健将如君否,此日安危吒妇人。
人生景物疾如驰,翻覆由来万事非。
莫笑巫山女粗丑,朝寻楚宫暮柴扉。
男儿莫厌款段马,女儿莫羡金缕衣。
君不见巫山歌舞赛神罢,野老至今怀秭归。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沿用。
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二首》简介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谁家水调唱歌头。——苏轼《南歌子·游赏》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过垂虹》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曹雪芹《好了歌注》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元稹《重赠》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杜牧《沈下贤》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游兰溪 / 游沙湖》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黄庭坚《寄贺方回》
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唐才子传·卷五》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蒋捷《女冠子·元夕》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苏轼《画堂春·寄子由》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夜夜曲古诗词
古诗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译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注释解释
河汉:这里指银河。
诗文赏析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的事物,其弊如*评价*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蟾宫曲·雪古诗词
古诗原文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注释解释
①碧玉琼瑶:形容雪的晶莹洁白。
②点点杨花:以杨花喻雪。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③片片鹅毛:形容雪片大如鹅毛。白居易《雪晚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④访戴归来:王徽之尝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忽然想起住在剡中(今浙江嵊县)的'戴安道,于是在夜雪初霁、月色清朗的夜里,乘小舟去看望他,过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晋书·王徽之传》及《世说新语·任诞》。
⑤雪梅懒去:这是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
⑥独钓无聊:这是用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意。
⑦羊羔:美酒名。
⑧“冻骑驴”句:指孟浩然一类骚人雅士的孤高洒脱行径。
*主要戏曲简介
谈到戏剧,不能不谈到戏剧理论中重要的“三一律”。“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意指一出戏只能表现单一的行动,情节只能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展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要戏曲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
京剧由清代中叶的微调、汉调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形成于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代*戏曲的代表。京剧是*的“国粹”,已有水00年历史。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唱、念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有生、旦、净、丑。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四大名旦”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展于杭州、上海等地。越剧唱调优美动听,颇能反映江南地区民间丝竹音乐的特色。
(3)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载歌载舞,表演朴实细腻。
(4)评剧。
评剧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在北方流传深远。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5)豫剧。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其节奏鲜明,音调高亢活泼,低回婉转,语言纯正,感情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6)秦腔。
秦腔起源于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构成了我国六大戏曲剧种。此外,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还有川剧、晋剧、南戏、昆曲等。
(7)川剧。
川剧起源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序,真实细腻,幽默风趣,乡土气息浓厚,特别善于采用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
(8)晋剧。
晋剧起源于山西。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和粗犷,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细腻的独特风格。
(9)南戏。
南戏是我国北宋末至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是我国戏剧成熟较早的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问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昆曲。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的主要特色
*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戏曲旦角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其中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旦角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青衣:
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
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
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
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老旦:
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花衫:
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由王瑶卿先生所创,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行当与角色创造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段,一种表现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等于就有了具体角色。演人物跟演行当,这是两条路子。在*表演艺术中,前一条是正确的路子,后一条是错误的路子。历来的优秀演员,当他们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组织、集中,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拼拼凑凑往角色身上一装,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即使扮演的是前人创造的传统形象,也要经过一番“再创造”的工作,即通过自己的体验,使这个形象活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新的体会来充实它、丰富它,从而使形象获得新的色彩。在实践中还经常遇到某一行当不能概括某一角色的性格特点的情况,也就是说,光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这个角色,这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上的要求。长期形成的技术格律也叫程式,如甩发、圆场、扫边、鹞子翻身、乌龙绞柱等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文化特有的神韵。古典诗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本民族的欣赏*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的存在,使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古典诗词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古典韵味的“*风”。
拓展阅读:*诗词的押韵之美论文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第一要改用国语*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论文
拙作《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一文同时在烟雨和红袖发表后,小有争议。作为一个文笔不成熟,见地甚浅的我来说,诚惶诚恐之中有一丝欣慰。欣慰的是毕竟有读着路过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见解可供我参考。很感谢!
留言不多,句句却是评论者心声。有赞成的,诸如“古诗就应该用古代的那个规范来要求。不然就乱了,和现在那些唱歌的一样,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观点!我也是古诗词爱好者,想写律诗但水*有限,所发作品都注明“古绝”,那是无奈之举。律诗虽然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读起来意境深远,是别的诗歌体裁无法替代的一种美,不然怎么唐诗宋词流传了这么久却长盛不衰,而且百读不厌?本人认为,如果作不了格律诗,大可不必抨击它,完全可以以别的体裁作诗,诗歌的体裁很多也很自由。”之类的。很感谢他们!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中见真谛,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留言。不管只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录下来,再作一番小讨论。
红袖一位笔名为“非白”的网友这样说道:
“我非常喜爱读诗词,但是从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为我从没打算去写诗词。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说句泄气话,你就是穷其一生,写出的诗也不及那时最末流诗的万分之一。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为盛,词至宋为盛,曲至元为盛。文言小说至《聊斋》为盛,章回小说至《红楼梦》为盛,杂文至鲁迅为盛,京剧至梅兰芳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无一避免地走向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由盛至衰的过程将更快。相声盛之后也早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暂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显出衰退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会出现梅兰芳时代的京剧,无论你如何地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章回小说。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诗写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诗比起来,简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诗,只是在穷对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我非常赞成读唐诗宋词,但决不赞成去写,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暂且不说其留言内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也仅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诸多细节方面值得探讨。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固然,鲁迅是*大文豪,说出此话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认为鲁迅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无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在现代人读来艰涩难懂?原因很简单,一定时期的文章是一定时期社会中政治、文化乃至诸多方面的反映,社会是进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鲁迅的文章同样如此,只有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来解读,才能真正读懂鲁迅;但是如果以现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来和鲁迅先生所写的来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很难懂。所以说现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东西来衡量的话,我想可能会大有问题。所以,作者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说“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最后又说:“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话就差了,实在不敢苟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当然思想也大相径庭,谁能保证、谁又敢说现代人写不出好的诗词?可能有些人说现代人写的诗词都是垃圾,那恐怕还是我说的“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吧。况且,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为*惯,只要按着既定格律和词谱写,又何尝不会写出“现代人的唐诗宋词”呢?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这话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和历朝历代各种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条例相比,法律条律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检验后才能决定其“生死”权,但是古典诗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谁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欢,不管谁前来阻挠,依然会代代相传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诗经》、《国风》等等等等,流传已经很久远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没有吧?是的,古典诗歌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样,古典诗词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永远不会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盛不会“衰”。
“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观点简直就是废话!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现代人不是已经创造出来了么?现代诗不是么?我已经不想多言,还是《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中那句话:“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话,我觉得都可笑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又没有谁来逼着你来看古诗词,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兴趣的来看,不来就算了呗,没人强求的,再说了,难不成说只有你说了好才算好?你说没有价值就没有价值,就是“烂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话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无心快语罢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别说“创新”了,可能自己连“涂鸦之作”都写不出来吧?
如此江山 泛曲阿后湖 曲阿词综曲阿词综中,
虞荐发〔宋代〕
依依杨柳,青丝缕、掩映绿波南浦。燕掠横斜,鳞游荡漾,恰是湔裙时序。清泠如许。恍镜影空磨,簟痕密聚。欲问伊人,且自溯洄前渚。并倚木阑无语。到来还、远树遥山,凝眸同睹。雁齿参差,*流逦迤,多少鸥群鸳侣。最饶闲趣。且酒斟绿蚁,玉杯时举。*乃一声,移入柳阴深处。西半夜惊罗一首,乃黄词。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一首,乃张孝祥词。堞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一首,乃欧阳修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首,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崔颢〔唐代〕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杂曲歌辞·春江曲
郭元振〔唐代〕
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元稹〔唐代〕
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
主父不知加妾鞭。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将进酒,
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主今颠倒安置妾,
贪天僭地谁不为。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六
庾信〔南北朝〕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
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羣盗奔。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
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
杂曲歌辞。西洲曲
温庭筠〔唐代〕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王涯〔唐代〕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卢照邻〔唐代〕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
有用戏曲唱的古诗词吗 讲戏曲的古诗词 歌颂戏曲的古诗词 描述戏曲的古诗词 和戏曲有关的古诗词 在赞美戏曲的古诗词 有关戏曲的诗词 关于戏曲的诗词 与戏曲有关的诗词 赞美戏曲的诗词 形容戏曲唱的好的句子 有关戏曲的诗句古诗词 戏曲台词 关于戏曲的诗词或古诗 改成戏曲音乐的古诗词 戏曲的古诗 讲戏曲的古诗 在戏曲中感悟古诗词的魅力 戏曲诗句 戏曲说说 描写戏曲的古诗 描写女子喜欢戏曲的古诗词 歌颂梨园戏曲的诗词 描写戏曲青衣的诗词 写戏曲的诗句 戏曲的古诗短诗 反映戏曲的古诗 最好的戏曲古诗 传承戏曲的古诗 戏曲的古诗描写
采莲曲古诗词 关于戏曲的谜语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有? *戏曲旦角 关于*戏曲的谚语 古老戏曲河北梆子 戏曲演唱的十二大技巧 曲江古诗词 形容戏曲的词语 *古代戏曲知识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诗名含有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戏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曲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曲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唱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唱字的诗词 含有戏字的古诗词 带戏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曲字的古诗词 带曲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唱字的古诗词 带唱字的诗词名句 流行戏曲中的台词 赞美戏曲的诗词有哪些(一句话形容戏曲之美) 赞美戏曲的诗词(描写戏曲的优美段落) 明妃曲古诗词 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主持词 你唱一首古诗词57句 描写戏曲大赛的诗句 送湖南部曲古诗词鉴赏 夜夜曲古诗词 阳关曲·中秋月古诗词 蟾宫曲·雪古诗词 关于戏曲的谚语 关于戏曲谚语
小学生秋季运动会口号 讲师培训口号 搞笑霸气的组名和口号 地表最强口号 搞笑拔河口号 关于口号正能量四句 运动会精神口号 关于十一的口号 大学军训十六字口号 关于铿锵玫瑰的口号 运动会口号古风文雅 运动会环保口号 剑网三浩气长存口号 森林消防口号 青马工程口号团结口号 关于火之队的团队口号 vivo手机团队口号 家文化口号大全 二班口号霸气押韵搞笑 最有气势团队口号 小学生阅读口号大全 三营三连口号 上课起立的新颖口号 红歌大合唱口号 课间操比赛口号 队伍的名字和口号大全 最牛团队口号 砥砺前行口号 路队比赛口号 新人口号 关于十四班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