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菩萨蛮的古诗试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菩萨蛮的古诗试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菩萨蛮的古诗试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菩萨蛮的古诗试题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菩萨蛮古诗辛弃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愁余一作:愁予)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4)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5)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勾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菩萨蛮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赏析二:
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牗”这两句汉代。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消息吧。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是由于什么事情的牵绊,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这时令,正如所说的“心事如波涛”,这样那样都会增添她期待的激情的浓度。
这惆怅,哀怨而又缠绵的期待,自然会使楼头人产生有如诗“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情。这驱使她伫立于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这归鸟又惹起无限愁思。那阻挡在她和征人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长亭、短亭!
眼前所见的日暮景色,这*林笼烟,寒山凝碧,暝色入楼,宿鸟归林;心头所想的那远人,那长亭短亭,以及横隔在他们之间的迢递的路程……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古诗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原文
鸾啼似作留春语,
花飞斗学回风舞。
红日又*西,
画帘遮燕泥。
烟光还自老,
绿镜人空好。
香在去年衣,
鱼笺音信稀。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注释
[1]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
[2]鱼笺:纸名。即鱼子笺。此处意同鱼素、鱼书,泛指书信。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作者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有《小山词》一卷。
菩萨蛮
作者:李白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译文
一片*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赏析
此词可看作是一首怀人之作,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景,用一“入”字由远而*,从全景式的*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电影,从“*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李白究竟是否是这首词的作者,也是历来聚讼不决的问题。光以《菩萨蛮》这一词调是否在李白时已有这一点,就是议论纷纭的。前人不谈,现代的研究者如浦江清说其无,杨宪益、任二北等信其有;而它的前身究系西域的佛曲抑系古缅甸乐,也难以遽断。有人从词的发展来考察,认为中唐以前,词尚在草创期,这样成熟的表现形式,这样玲珑圆熟的词风,不可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手笔。但这也未必可援为根据。敦煌卷子中《春秋后语》纸背写有唐人词三首,其一即《菩萨蛮》,亦颇成熟,虽无证据断为中唐人以前人所作,亦难以断为必非中唐人以前人所作,而且,在文学现象中,得风气之先的早熟的果子是会结出来的。十三世纪的诗人但丁,几乎就已经唱出了文艺复兴的声调,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六朝时期的不少吴声歌曲,已*似唐人才开始有的、被称为*体诗的五言绝句。以文人诗来说,隋代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如果把它混在唐人的律诗里,不论以格或以风味言,都很难识别。这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例子。李白同时人、玄宗时代的韦应物既然能写出像《调笑令·胡马》那样的小词,李白能写出成熟的词也就毫不奇怪。还有一件小小的颇堪寻味的事情:词中有“伤心碧”这样的字眼。“伤心”在这里,相当于日常惯语中的“要死”或“要命”。现在四川还盛行着这一语汇。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好得伤心”或“甜得伤心”之类的话,意即好得要命或甜得要死。这“伤心”,也和上海话中“穷漂亮”“穷适意”的“穷”字一样,作为副词,都与“极”同义。“伤心碧”也即“极碧”。杜甫《滕王亭子》诗“清江锦石伤心丽”,“伤心丽”,也是“极丽”的意思。李白和杜甫都在四川生活过,以蜀地的口语入词,化俗入雅,妙语天成。这也可以作为这首词是李白作品的一点佐证。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全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声。
诗意: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赏析: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m.ju.51tietu.net)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语文《菩萨蛮》全诗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女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品之一,流传极广,名气极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菩萨蛮
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字词解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品赏析: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者资料: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作诗凡信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古人作诗填词,究竟有没有深刻的含义?我们来读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表面是写一个美女,写美女的相思,写美女的爱情,但在更深处,究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小山”有3种说法,一说是一种眉形,一说是女子的发髻,另一说是屏风,因为屏风是折叠的,所以“小山重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说这个美女早上起床,十分慵懒地梳洗、化妆,蛾眉是古代女性妆容的一种眉形,像飞蛾的两个触角,说这个女子起床画眉,可她是懒懒地起来,慢慢地画眉。小山也是一种眉形,然后“弄状”,弄有欣赏、玩弄之意,张先词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想象这位女子早上起来之后的状态,是非常闲适的,她肯定不是打工人,否则急匆匆地去上班,生怕堵车迟到,哪里还能懒起?
懒起、梳洗迟,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时间,才慢吞吞地梳洗好了,然后她又“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洗漱完了还要在头上插一朵花,为什么是照花前后镜呢,因为对着镜子只能看到前面,这时候就需要在头后面再放一面镜子来反照,看有没有把花插好。
梳洗好,画好眉,戴上花,还要换件衣服,“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熨好的、绣着花的、丝罗制的短衣,上面绣的是金鹧鸪。鹧鸪和鸳鸯差不多,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代表爱情。她是在期待爱人的出现。
清朝词人张惠言在《词选》中说,这首诗表达了温庭筠“感士不遇”的情感,温庭筠作为一个读书人,满腹才华,一腔热情,他一生都在期待,却永远等不到君王的重用,就像这个等不到爱人的姑娘一样,结果是寂寞孤寂的。
张惠言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和昨天说李商隐《无题》诗一样,要弄清这首词背后的深意,只需着眼“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屈原《离骚》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离骚》是一首抒情自述诗,表达的都是屈原自己的理想,屈原当然不会真的画眉,他用蛾眉之美,来比喻自己的美好高洁,但却引来了旁人的嫉妒,最终得不到重用,投江而亡。
在屈原之后,历代文人都开始用“蛾眉”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渐渐地,“蛾眉”一词就成了汉语中的一个符号,代表高洁的品质,或者美好的才能等,“画眉”自然也就成了对这种美好的追求。
温庭筠“懒起画峨眉”,再往后的每一句词,都是在写这个女子的美,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美好,但为什么要突出一个“懒”字?词中女子等不到爱人,温庭筠也等不到欣赏自己的人,那我美给谁看呢,没有人看,所以“懒起”。但心里又实在希望那个人能突然出现,所以他又不得不一直美下去,这是一种非常矛盾且失落的心理。
温庭筠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又才能出众,据说他作诗是叉手八次而成,故称“温八叉”,但他性格放浪,爱讥讽*,所以屡试不第,一生潦倒,还曾因给人当*而被贬。你想想,这样一个*不羁、才华横溢的人,却得不到重用,无处施展才华,只能整天填词度日,我们说他在词中有更深刻的寄托,否则他还能做啥呢?
《菩萨蛮·其一》
陈克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赏析:
这首词可以说是当时都市繁华景象的一个即景。上片写香街楼阁。“赤阑桥”二句以全城最着名的景物点明“香街”位置,继而摄取香街最具特征的“细柳”加以描摹。“娇无力”以拟人化方式写出细柳似妩媚佳人娇慵柔弱的情态。“金碧”二句则进一步将视线投向香街一座座高耸青空的金碧楼阁,楼阁前繁花映着晴空,楼阁帷帘里闪现着红影。下片写贵公子*的生活和骄狂的形态。“飞白马”,可见其*骄狂的气态;“日日”则从时间的无限重复上突现其饱食终日,沉湎于青楼妓馆,淫逸*,寻欢作乐。“醉眼”二句写黄衫纨袴从青楼出来醉眼迷离之状,令人想见其*狂欢之丑态。“不逢人”,须从反面见义,十里长街,花香柳媚,时当午刻,正是繁华热闹的时候,说“不逢人”,正是说他心目中无人,一切都不在乎。“午香”句则写正午宁静的香街随风吹散着花香、薰香乃至脂香,然而,黄衫白马飞过则使暗尘漫扬,将香气也搞得一片混浊!全词写景婉雅,摹态传神。词人之讽刺藏而不露,锋芒内敛。
《菩萨蛮·其二》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色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赏析:
这首历来受人推赏的小词,写春晓春眠,题材原属*常,但它造境深细,故能推陈出新。全词一句一景,像影视镜头的频频切换,故而景物画面在连续转换中显示出随意的跳跃性。上片描绘了春日庭院的静寂景象。“绿芜墙”环绕着一座“青苔院”,可见长久无人过问,院里长满青苔,可见人迹罕至。“芭蕉”茎挺叶肥,高舒异秀,其格韵不俗,且显示着环境的幽深。即使蝴蝶翩翩,也无轻罗小扇相扑,室中有人,却帘幕低垂。在双燕呢喃、杨花团舞的迷离恍惚之中,传来“几处簸钱声”,那似乎是从院墙外传来的簸钱为戏的铜钱碰击声和嬉闹笑语声,犹如一石击水,*添生色,点染出庭院环境的清幽闲寂与词人似睡非睡,亦幻亦真的朦胧梦态。最后以“春睡”二字画龙点晴,暗示出这一切原来只是淡淡的春梦罢了。
有关菩萨蛮的古诗试题 菩萨蛮名句 韦庄的古诗菩萨蛮 菩萨蛮最短的古诗 菩萨蛮古诗的视频 菩萨蛮唐韦庄的古诗 菩萨蛮大怕地的古诗 菩萨蛮的古诗唐韦庄 菩萨蛮夜景的古诗 菩萨蛮古诗带拼音的 温庭筠的菩萨蛮的古诗 菩萨蛮宋高观的古诗 其韩庄的菩萨蛮的古诗 李白诗的菩萨蛮古诗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内容 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古诗 菩萨蛮韦庄的古诗词 菩萨蛮古诗中的景物 菩萨蛮大柏地古诗的读音 菩萨蛮西江造口壁的古诗 菩萨蛮大柏地的整首古诗 给菩萨蛮韦庄的古诗注音 菩萨蛮大柏地的古诗视频 菩萨蛮格式的古诗自创 描写菩萨蛮的古诗词 菩萨蛮温庭筠名句 菩萨蛮大柏地的拼音版古诗 古诗菩萨蛮大柏地柏的拼音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古诗 菩萨蛮大柏地的古诗意思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韦庄《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古诗辛弃疾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黄庭坚《菩萨蛮》的赏析 菩萨蛮的意思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黄鹤楼赏析 菩萨蛮韦庄说课稿 菩萨蛮辛弃疾拼音 《菩萨蛮》唐诗3首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诗词 菩萨蛮李白翻译全文(菩萨蛮的意思及诗意唐李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意)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诗词赏析) 李白《菩萨蛮》 *:菩萨蛮·黄鹤楼 陈克:菩萨蛮·其一 陈克: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韦庄《菩萨蛮》诗词赏析 语文《菩萨蛮》全诗 李白菩萨蛮古诗鉴赏 《菩萨蛮》的诗词鉴赏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古诗词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古诗词鉴赏 菩萨蛮·鸾啼似作留春语古诗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古诗鉴赏 《菩萨蛮》诗词鉴赏
网上很流行的说说 晚上敷面膜的心情说说 暗恋却不敢表白的说说 军训回来的说说 要离开这个城市的说说 青城山心情说说 七夕节说说 对家庭绝望的说说心情 多陪陪家人的经典说说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说说 十里桃花说说 妈妈和宝宝的说说 放肆一回的说说 人太现实的说说 后悔和你在一起的说说 个性心情说说 秋天景色的说说 妈妈给我寄东西的说说 说说秒赞神器 喜欢养花的说说 小心翼翼的活着的说说 关于丫头的说说 走路步数发表说说 生活经历的说说 每天熬夜的说说 一物降一物的说说 嘴硬的说说 累了把心门关上的说说 关于暧昧的说说 有些事只能自己扛说说 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