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关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画的古诗主要内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画的古诗主要内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春节内容的古诗

  • 春节
  • 春节内容的古诗

      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3、《元旦试笔》

      明.陈宏章

      天上风云庆会朝,庙漠争遣茅草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好有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田园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唐代.韦应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6、《岁旦》

      宋.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校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7、《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贺新年

      烟雨寻春迹,大地纳灵气,

      百花相争艳,盛世看今时!

      9、《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阅读全文]...
  • 村晚古诗的意思和情感(村晚古诗主要内容)

  • 情感
  •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阅读全文]...
  • 蝉这个古诗的主要内容113句

  • 经典
  •   一、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二、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三、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阅读全文]...
  • 课文画杨桃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意图

  • 课文画杨桃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意图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画杨桃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意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拓展阅读:《画杨桃》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义词:

      教诲──教导审视──审察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阅读全文]...
  • 关于画杨桃课文的主要内容

  • 关于画杨桃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语:《画杨桃》是岑桑写作的一篇文章,选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画杨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供参考。

      我读小学四年纪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语文课文《画杨桃》重点句子解析

      1、“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表达了三点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2、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的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句中的“教诲”是教育、教导。“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这句话是说老师和我父亲讲的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这个道理对我一辈子都是有好处的。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学*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 13 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阅读全文]...
  • 元宵内容古诗

  • 元宵
  • 元宵内容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内容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斤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缝,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也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阅读全文]...
  • 初中古诗词内容赏析

  • 初中,文学
  • 初中古诗词内容赏析

      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振聋发聩的民众呼声、浅吟低唱的情诗恋曲、历久弥坚的友谊之歌、由景而生的真情旋律。

      *是诗词之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风采。品味古典诗词对于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初中六册语文书中所选古诗词涉及的内容略谈一二,以便学生掌握规律,鉴赏品味。

      一、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从公元前六世纪前产生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公元前三、四世纪之间的《楚辞》,到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革命民主派的爱国诗篇,在诗人们跳跃的诗行里,沸腾着火热的爱国激情,这是*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安史之乱后的至德元年,羁居长安的杜甫眼见沦陷后的京城一片荒凉,触景生情,写下了伤时感乱的爱国名篇《春望》。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把国破之痛写得十分强烈。

      在封建社会里,真正的*又常常是受到压制得不到重用的,许多诗人胸怀大志,报国无门,诗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吐方式。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在六十八岁时写下《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一生追求的是为国效力,收复中原,他对壮年在南郑前线那一段短暂的戎马生涯始终怀念不已。如今他已是垂暮之年,孤处荒村,然而老诗人那报效祖国之心未曾少衰,以致梦中又回到了前线。

      二、振聋发聩的民众呼声

      同情人民的疾苦、为被压迫、被剥削、被蹂躏的劳苦大众向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人道主义的*,是*古诗词又一优秀传统,涌现出了无数震撼人心的传世名篇。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农民为生计所迫的矛盾心里,“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通过对比描写反映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突破自身悲哀而心忧天下人的苦难,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张养浩《山破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了封建王朝兴废相继,百姓悲惨命运的历史规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浅吟低唱的情诗恋曲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古诗词中许多爱情诗歌以真挚、热情、健康歌唱,反映了人民爱情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感情,这些诗词常常为各阶层的人们所共同爱好。《关睢》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文学史上第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形影不离的雌雄水鸟和鸣起兴,写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引起男子的思念之情,求之不得而日夜不眠的苦闷与焦灼,求而得之的欢乐。《蒹葭》是《诗经》中影响最大的一首情歌,“蒹葭苍苍,白露未霜”,它从蒹葭、白露构成的秋色图入手,让人进入迷恋而感伤的季节氛围之中。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主要内容

  • 木兰诗主要内容

      木兰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主要内容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诗原文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阅读全文]...
  • 木兰诗每段的主要内容

  • 木兰诗每段的主要内容

      《木兰诗》中心思想是什么?每段落的大意写了什么内容呢?

      【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段落大意】

      这首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第二部(第3自然段),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向征途。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五部分(第7自然段),是一段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的主旨是什么内容

  • 木兰诗的主旨是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诗的主旨内容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总之反映当代人民生活,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木兰诗》结构分析

      全诗紧紧扣住木兰从军这一主题,突出了木兰这个英雄形象。

      这首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开头八句“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是当时民歌的套头,交代了木兰从军的缘由。“套头”也称“套语”,即用比较固定的词语或句式作为民歌的开头。这虽不是《木兰诗》所仅有,但也是从内容需要着眼写的,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乐府民歌《折杨柳枝歌》中也有这样的“套头”:“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诗一开始,先以象声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的形象,点明了主人公的名字及身份。接着写木兰停机叹息这个与往常不同的情景,不免使人产生疑问,从而引出下文。木兰究竟为什么叹息呢?作者用民歌中常见的问答形式,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强调木兰别无它想,别无它念,只因朝廷征兵火急,父老弟幼,无法应征而叹息焦虑。“愿”、“替”二字写出了木兰深明大义,经反复思虑,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第二部(第3自然段),写出木兰准备出征和奔向征途。“东市买骏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木兰出征前紧张的准备工作和木兰辞别爷娘、踏上征程的情景。

      西魏(535~557)至唐初行府兵制,当时应征者需要自己准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所用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是虚指的。用这种排比铺张的手法既能使句式整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又能突出渲染木兰出征前的准备鞍马时紧张忙碌的.气氛,显示了民歌的特殊风格。“旦”、“暮”也是虚指,极言时间的短促,有“这会儿”、“那会儿”的意思。这反映了当时战争紧迫、木兰早行夜宿、急速行军的情景。诗中只用了过黄河,越黑山,到燕山,就概括了木兰出征的历程,“不闻……但闻……”既逼真地表达了木兰离家远、思亲切的内心活动,又绘声绘色地写出征战途中的景物。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写木兰转战沙场的戎马生涯。“万里”夸张地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若飞”比喻行军神速。这就形象地描叙了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在北方的寒气之中传来阵阵打更声,清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的铠甲上。这里用对偶句极为简练地描绘了北方战地生活的艰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说身经百战的将军喋血沙场,英勇善战的木兰奏凯归来。“壮士”,是古代对男子英雄的称谓;“百战”、“十年”,极写战争时间长久,斗争激烈残酷,同时也衬托了木兰英勇、机智、善战。这一部分只用了30个字概括了木兰长年行军作战的艰难历程。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5自然段,“归来见天子……送儿还故乡”,写木兰奏凯归朝,蔑视功名利禄,只求还故乡。首句“归来见天子”,紧承上一部分末句“壮士十年归”,结构紧凑,语言明快。“明堂”,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可见天子接见木兰的仪式是隆重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突出木兰功劳之大,皇帝对她赏赐之多。“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突出她鄙弃高的官厚禄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第6自然段,“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与家人欢聚的场景。这一段,作者通过明快的节奏,细腻而传神地描叙了父母姐弟以不同的神态欢迎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相扶将”是说父母虽上了年纪,还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理红妆”是写年轻姐姐赶忙梳洗打扮;“磨刀霍霍向猪羊”形象地写出了小弟弟忙着准备佳肴的情景。接着写木兰归还故乡,恢复女儿装的喜悦自豪之情。“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忙。”这一充满喜剧气氛的场面,更加突出了木兰的光辉形象。

      第五部分(第7自然段),是一段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以双兔作比喻,表示了人们对这位乔装出征的女英雄的喜爱和赞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句子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语录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说说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名言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诗词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祝福

画的古诗主要内容 - 心语

推荐词条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阅读题型 《风》古诗的背写 有关家和的古诗 看到月牙想到的古诗 关于孝道的故事的古诗 关于茶花的古诗 温江文庙的古诗 春雨唐杜甫的古诗 含有付的古诗词 节日古诗大全节日的诗词 为国奋斗的古诗 每行4字一共20字的古诗 自即日起含义的古诗文 小孩子的祝福与古诗词 表幸福的古诗 形容山明水秀的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词语典故 关心百姓健康的古诗 描写夏冬秋天的古诗10首 冬天雨的古诗词 关于时间的古诗小学生 适合初中生吟诵的古诗 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古诗 古诗当中有意象的词 中考容易出的古诗 关于父子之情的古诗 描写裙子的古诗 赞美刘永福的古诗 防溺水的古诗大全 带千字的古诗有 求一首自己写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