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关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歌的格律要求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歌的格律要求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 写作,文学
  •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导语: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诗的格律有哪些具体要求吧!

      一、声律:

      指讲求*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仄相间;

      2、联内句间*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

      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

      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

      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

      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

      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

      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拓展:起源介绍

      *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体诗的格律

      二、词的格律

      三、*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

      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由此,就把*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仄,按照*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但*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阅读全文]...
  • 现代格律诗歌

  • 诗歌
  • 现代格律诗歌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现代格律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古江山美如画,豪杰壮士影叠叠。

      半城烟沙风云幻,骏马嘶风雨初歇。

      汉末天下始大乱,董卓无才祸朝纲。

      王允忧国献貂蝉,仪凤亭畔影双双。

      杨柳腰舞玉环佩,冰肌清骨自端庄。

      凌波款款摇金钗,莺儿燕语柔断肠。

      金屋暗藏美人计,要斩奸贼于朝堂。

      群雄争霸战纷纷,一片刀光天地荒。

      曹操袁绍决官渡,败者为寇胜为王。

      此间争鼎靠权谋,唯有玄德以义仁。

      桃园豪杰立言誓,又是一年涿郡春。

      犹记曹刘论英雄,此言一破天地惊。

      恰如蛟龙入大海,笼中猛虎放归山。

      三顾茅庐情谊真,风华正茂玉如颜。

      隆中一对传千古,惊叹孔明乃神仙。

      羽扇纶巾战群儒,腹有良策含诗书。

      草船借箭见其智,东风擂鼓表其才。

      赤壁大战迫在即,江南半壁荡火光。

      万箭齐发杀如麻,血染碧波漫长江。

      此战已定天下势,鼎足三分互不侵。

      先主领兵侵古道,终有巴蜀成英名。

      可叹好景不久长,关羽骄奢失荆州。

      泪酒入肚恨绵绵,此情已成空悠悠。

      一怒发兵攻江南,怎奈猇亭战事激。

      火烧连营六七里,先主托孤与孔明。

      惆怅仰望菱窗外,落花逐水许多愁。

      当年桃园花又开,桃花朵朵含娇羞。

      此情忆来最销魂,城阙孤耸草木深。

      幼主登基本孱弱,孔明兴汉出祁山。

      蜀道难于上青云,大雨浇灭心中愿。

      青丝斑白如霜雪,丞相病逝五丈原。

      《诫子书》存宁致远,千秋道义题祠匾。

      蜀国丞相一身清,忠名长不没人间。

      司马族氏专朝政,手握重兵篡大权。

      魏军进蜀幼主降,从此幼主变后主。

      江南孙皓有*,不历几世东吴亡。

      呜呼悲哉三分国,三家争夺终归晋。

      后人嗟叹伤不已,几番泪流打湿襟。

      遥望江山昏暗暗,午夜梦回英雄情。

      街灯灭,清风细舞云遮月。

      云遮月,远山失色,曲阁箫咽。

      梅开几度思君切,伊人梦断深春夜。

      深春夜,冷衾冰泪,子规啼血。

      日暖沙洲柳叶新,斜坡草色绿如茵。

      桃花落地飘红雨,玉浪追风涌碧粼。

      浅水游鱼濯丽影,深山猎兔吠重音。

      村前野老犁黑土,埠外渔船唱晚欣。

      油菜花开黄灿灿,

      炫目流香,醉倒英雄汉。

[阅读全文]...
  • 水调歌头词牌格律

  • 阅读
  • 水调歌头词牌格律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韵,后段十句四*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调歌头词牌格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体

      水调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韵,后段十句四*韵 毛滂

      九金增宋重 八玉变秦余 千年清浸 先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光景 不但五星循轨 万点共连珠

      中中中中仄句中仄仄**韵中**仄句中中*仄仄**韵中仄中*中仄句中仄中*中仄句中仄仄**韵

      垂衣本神圣 补衮妙工夫

      中中中*仄句中仄仄**韵

      朝元去 锵环佩 冷云衢 芝房雅奏 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黄麾仗晓 春早红鸾扇暖 迟日上金铺

      中中中句中中仄句仄中*韵中*中仄句中仄中仄仄**韵中仄中*中仄句中仄中*中仄句中仄仄**韵

      万岁南山色 不老对唐虞

      中仄中*仄句中仄仄**韵

      此调以此词及周词、苏词为正体,若贺词之偷声,王词、刘词之添字,傅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后段,不间入仄韵,宋词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体,惟葛郯词,“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跳珠翻沫,轰雷掣电几时收”;吕渭老词,“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到青天”、“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刘过词,“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谁字、雷字、骑字、游字、棠字、须字俱*声,与此异。又,前段起句,毛词别首“金马空故事”,辛弃疾词“四坐且勿语”,叶梦得词“修眉扫遥碧”;换头三句,毛词别首“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声;苏轼词“众鸟里,真彩凤,独不鸣”,彩字、不字俱仄声;辛词,“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首字、正字、倦字俱仄声,俱与此词异。谱内可*可仄据此,其余参下*韵词。

      别体

      又一体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韵,后段十句四*韵 周紫芝

      岁晚念行役 江阔渺风烟 六朝文物何在 回首更凄然 倚尽危楼杰观 暗想琼枝璧月 罗袜步承莲

      仄仄仄*仄句*仄仄**韵仄**仄*仄句*仄仄**韵仄仄**仄仄句仄仄**仄仄句*仄仄**韵

      桃叶山前鹭 无语下寒滩

      *仄**仄句*仄仄**韵

      潮寂寞 浸孤垒 涨*川 莫愁艇子何处 烟树杳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 空绕乌衣门巷 斜日草连天

      *仄仄句仄*仄句仄**韵仄*仄仄*仄句*仄仄**韵*仄***仄句*仄***仄句*仄仄**韵

      只有台城月 千古照婵娟

      仄仄**仄句*仄仄**韵

      此词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与毛词异。按,苏轼词,“中年亲友离别,丝竹缓离忧”、“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叶梦得词,“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遥知玉斧初斲,重到广寒宫”,正与此同。宋词如吴文英、刘克庄、方岳,金、元词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问、赵孟頫,皆如此填。

[阅读全文]...
  • 七绝格律诗

  • 七绝格律诗

      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

      格律诗,也称*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绝格律诗(精选25首),欢迎大家分享。

      1、《春愿》

      笋尖竹味菜苔跻,柳态春风荡碧溪。

      最爱蜂鸣衔核树, 落花看处挂桃梨。

      1、《黄梅天》

      枝影随风晴未去,黄梅雨点乱苍穹。

      花红最是因天暖,暖到浓阴不见红。

      3、《蝉鸣听暑》

      晨阳欲睡云乡好。一径清凉入画笺。

      悬影浮闲犹拒暑,蝉鸣受听奈何天

      4、《腾云客》

      电闪雷鸣谁解兴,三山五岳见纷呈。

      有心试作腾云客,弹激风歌骤雨声。

      5、《中秋月》

      吟诗触景千山好,赏月凭秋故里枫。

      细数经年谁与共?一圆伴径画心同。

      6、《秋思》

      碎雨开晨连唤梦,梧桐疏影进秋风。

      寒凉四面随人起,犹动乡心逐断篷。

      7、《叶》

      与日言欢应摘月,随风躇步不输莲。

      春来向望丽人影,秋去寻音寂寞天。

      8、《秋荷》

      细雨残荷惊素影,亭茎玉立见归真。

      泥深藕白应知许,子落寒波思故人。

      9、《冬绪》

      复见径庭红叶落,犹嗔蔓草萎天边。

      谁家院里梅花好,誓与芳心醉在年。

      10、《回城路》

      经年无悔城中往,一路来回鬓上霜。

      春晓田园车满客,依依别过是家乡。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4、《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阅读全文]...
  •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也称*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感时诗

      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

      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

      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

      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则鸣,抒发己见。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

      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值分手之际,亲属听马啸笛鸣,百感凄恻;见车远船逝,汨汨泪下。今日交通方便,千里咫尺,朝发夕至,何须黯然神伤。如学子负笈他乡,应劝其南窗苦读,学有所成;战士返回营地,宜励其练武戍边,报效祖国。在执笔时,关照嘱咐之词,固应跃然纸上;拟人比喻之法,尤宜活于笔下。出于真情实感,自可得心应手写出好诗。

      会友诗

      会友于久别,诚乃人生之快事;遇朋于暂离,亦是切磋之良机。斯时,心中有激情,往往笔下能写出佳句。

      会友之诗,范围十分广阔,既叙别后之思,又能言相见之欢;既可谈坎坷之感想,又能述成功之喜悦;或安慰,或勉励或赞扬,或规劝,公事私情,无不可谈。但是,律诗字数有限,不能如散文详叙细描,而必须围绕中心思想,严加选材布局,在遣词遣句上,狠下功夫,力求新颖、简炼、形象、生动地写出深情厚意的会友诗来。

      写景诗

      以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叫作写景诗。但单纯的写景诗是很少见的,因为情与景很难截然分开。在诗词中,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使诗人内在的抽象的感情,通过风景描绘,转变为具体化、形象化的诗篇。

      写景诗要切合时令,符合地理,表现出景物的特征之美。因此,要求作者观察细致入微,选材新颖突出,描写形象生动,表达明畅简炼,勾勒恰到好处,特别要注意色彩的描绘,比喻的贴切,叠词的'选取,句式的变换。这样,写出来的诗味浓郁的风景诗,使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给人以大自然的无穷之美而享受不尽。

      此类诗的尾联,往往直接抒情。

      咏物诗

      凡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叫作“咏物诗”。咏物诗不要求面面俱到,详尽无遗,而只是要求形神俱似,有所寄托,本于物而高于物。

      写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即既不离于物,又不要太粘着物上。如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如能在曲尽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作者的人格,才是好的咏物诗。

      在写作方法上,既要运用正面勾勒传神之笔,实写;又要采取侧面烘托之法,虚写。既要注意背景的选取,如水、月为梅花的背景;春光为桃李的衬托;又要懂得巧为反衬的重要,如以孤女衬双燕,落木衬松柏等。

      咏人诗

      咏人的诗,乃是以古人或今人为吟咏对象而进行评价的诗。咏人诗与怀古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吟咏对象的范围较广,包括古今,不论贵贱;后者多限于著名的古人古事,且多因游览而发。可见,两者是不尽相同的。

      写咏人诗,亦必须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所谓知人,就是垃圾吟咏对象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等;所谓论世,就是把他的言行举止与时代联系起来考察。因此,要求:

      ⒈对吟咏对象的材料掌握,要翔实全面,切忌无中生有,故意缩小或扩大。

      ⒉对人物的评价,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祖国与人民的利益为准绳,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在表达时,或直陈,或隐露,或反诘均可。

      写咏人诗,对词义的选取,要求极严,字有褒贬,词有浅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实词虚词,均须认真推敲。

      怀亲诗

      凡是抒发对父母、兄弟、姊妹、夫子女之间的思想感情的诗,就叫作“怀亲诗”。怀亲诗与书怀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所写的对象,是直系亲属或至亲;后者所写的范围,多系自己的感想与抱负,不一定与至亲有关。

      怀亲诗以其纯真、深厚之情,激动着历代读者的心灵,使他们沉浸于爱的温馨中,而得到无比的安慰与满足。

      在怀亲诗中,诗人往往使怀亲之情与国家、人民命运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而写出崇高的诗篇。写怀亲诗,要求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以精炼含蓄的句式表达之,使读者引起共鸣。

      节令诗

      凡是以“节令”为吟咏对象的诗,就叫作“节令诗”。我国古代农历(夏历)有立春、春分等二十四节气。又有许多佳节,如元日、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写节令诗,应以直接吟唱节令风俗人情为主,但也不妨围绕节令,抒发感想,评议时事。它的内容广泛,无不可谈。在写作方法上,或描述,或抒情,或议论,总以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含蓄蕴藉为佳。

[阅读全文]...
  • 格律诗四首

  •   绝句  翩翩鸿雁影,淡淡菊香遥。  许我三分月,复添一段箫。    伤别离  古来离别总堪伤,时在三秋更断肠。  万语千言难尽诉,血凝化作此诗章。    情思山水  芳草青青盈绝岭,野花寂寂对虹泉。  碧苔吐露侵幽径,白鹭含英上九天。  风沐深林珠树合,日衔远壑绮霞妍。  悠悠一片白云*,借向蓬莱访隐仙。    秋  西陆寒潭静,衰荷沐霁风。  玉波将细草,云影漾苍穹。  霞落青天外,月飞黄浦东。  粼粼明镜里,向晚送归鸿。

      编辑点评:

      第一首《绝句》,“雁影”、“菊香”、“三分月”、“一段箫”都是描摹秋天、抒写离别之情的意象,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淡淡的秋景,营造出淡远的意境,抒发了谈谈的愁思。第二首《伤别离》,起句“古来离别总堪伤”颇有些“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意蕴,也是“伤离别”的精妙概括;承句“时在三秋更断肠”更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妙用,且意指更长久的三秋;转句尾句“万语千言难尽诉,血凝化作此诗章”,要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诉离别之苦来得更加高远,似乎给离别之愁找到了更加稳妥的落脚点,让人由感伤而心安。第三首《情思山水》,意象相当丰富,芳草,野花,碧苔,白鹭,深林,落日,白云等,把人带到山水旷野之中,“借向蓬莱访隐仙”的情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寄情山水,意欲归隐。第四首《秋》,诗人善用意象,更是利用意象描景状物的高手,此篇可谓登峰造极,几*造化!首联“寒潭”“衰荷”,一静一动,动静结合;颔联“将”“漾”又将“玉波”“细草”“云影”“苍穹”化静为动;转联“落霞”“月飞”又是以动衬静;尾联先静后动,又是动静结合。妙不可言!当今爱诗的人,已鲜有善用意象者,读璞玉梦兰诗,如仙乐入耳,荡心沁脾。强烈推荐!

[阅读全文]...
  • 儿童古诗(诗歌)大全

  • 诗歌,儿童,文学
  • 儿童古诗(诗歌)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古诗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2、《小童话》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么想像树一样成长。

      3、《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4、《十四岁,蓝色的港湾》

      人生是一条长河,

      十四岁是蓝色的港湾,

      那里有冲动掀起的巨浪,

      也有思考泛起的波澜。

      有爱,却朦朦胧胧,

      说不懂却又懂得一点,

      就像晨雾下的小河,

      看得见,却又难以分辨。

      满肚子心事全挂在脸上,

      有话,不会在舌尖上打转,

      天真得像浪儿又蹦又跳,

      从不知什么叫忧愁不安。

      要说男孩勇敢真是勇敢,

      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

      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

      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

      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

      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

      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你谈理想他谈理想,

      理想像潮汐不断地变换,

      你想当英雄他想当英雄,

[阅读全文]...
  • 七言绝句格律常见格式

  • 1、*起*收(即首句*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仄仄仄**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仄仄*

      *猿声啼不住  仄仄***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仄**

      所谓“*起*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辞”字属*声,末字“间”也是*声,是为“*起*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起仄收(即首句*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仄仄**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仄仄*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仄仄仄**

      所谓“*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卿”字属*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仄仄*

      菱歌清唱不胜春   **仄仄仄**

      只今惟有西江月  **仄仄**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仄仄*

      所谓“仄起*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声,是为“仄起*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仄**

      窗含西岭千秋雪  **仄仄**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仄仄*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整理:zjh201606

[阅读全文]...
  • 诗歌:求药

  • 诗歌
  • 黄纸折叠底为尖

    烧香三柱冒点烟

    蜡烛点亮了

    烟熏火燎了

    叨叨复叨叨

    药王爷显灵

    多给点吧 人有殇

    可怜可怜 殇不轻

    消灾延寿 爷你行

    黄纸绕香顺时针

    忽而又作逆时针

    虔诚跪地 究竟是

    乞讨还是索要

    忽来清风一缕

    仙药悄然落纸

    粉末状 灰色彩

    强掩惊喜谢神灵

    掂一掂 静默不语

    摇一摇 不疑不虑

    杯水冲服

    虽生若死者

    活了

[阅读全文]...
  • 关于格律诗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 关于格律诗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最*国学网上关于格律诗的争论,硝烟四起。本来我是不喜也没有太多时间码字的,但是,实在不忍看那些无聊的口水四处蔓延,只好正襟危坐,把一些幼稚的问题逐一剖析。

      (一)诗体认识上的误区

      古诗的诗体很多,大体有四言、五言、杂言、骚体、谣谚、乐府、歌行、古风、*体、词、曲等。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特征和内涵,这也是界定一种诗体并使之区别于其他诗体的标准。每种诗体都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的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代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共同构筑出完整而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学殿堂。诗体之间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诗体都有自己的鼎盛时期,同时各种诗体都一直并行不悖地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我们所谓的格律诗包括了*体诗和词曲。这类诗体规定,作品中每个字的*仄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押韵则需要按照韵书的规定,这就是格律,这也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一个本质特征。换句话说,规定*仄和押韵方式,是诗体本身的要求。一些人出于对诗体的模糊认识,感觉到大部分古诗都不要求格律的,进而认为写*体诗和词曲也无须讲究格律,因而造成网络诗坛到处都泛滥着“伪律体”或“字数都对”体。这种行为实质上是对一种诗体的破坏,用“字数都对”来摧毁格律诗的内核,这不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

      还有一些人经常将貌似正确的“诗意为先论“挂在嘴上,以为不管写什么诗,只要有诗意就是好诗。持这种看法的人不仅对诗体缺乏应有的认识,而且在逻辑思维上也大有问题。诗意是针对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整体而言的,无论哪种诗体,都要讲究诗的意境,这是诗歌独特的一种审美追求,从逻辑上看,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格律仅仅就格律诗这种特殊的诗体而言的,这是一个特殊性的概念。认识不到概念的特殊性,在格律诗的写作中将格律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进而大肆破坏格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还有什么格律诗可言。即便有什么不合格律但颇有意境的好句,一定要塞在格律诗中,也未必能显其美。好比一张名画,挂在茅坑上,它能和周围的环境协调吗?能美得起来吗?格律诗,就是一种要求作者学会掌握如何在格律的束缚中驾驭诗意的诗体。如果有些人不喜欢这种束缚,它完全可以不写这种诗体,而去选择其他适合自己性情和爱好的其他诗体。古体诗的空间是相当广阔的。

      还有一些经常援引初唐和盛唐的某些出律的七言作品乃至杜甫的拗体律来证明格律对于*体诗来说并非必需的。这里分两方面说。五言律体定型较早,南北朝时期已见雏形,在初唐基本已经稳定下来。所以,有上述想法的人在五律中难以找出例证。七律的定型相当晚,格律由宽至严,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因而不合律的七言*体就不难找了。而杜甫拗律和上述情况不同。杜甫对诗律掌握很严的。拗律是他故意而为之,也就是故意要使诗句和通行的格律要求不一致。实质上,并非没有律,而是采用一种与通行格律悖行的格律。那么,驾驭格律的难度自然就更大了。这方面,顾随先生对杜甫的拗体律有过详细地分析。

      (二)*水韵认识上的误区

      众多反对*水韵的人所持的理由无非是古今语音的差异。我相信,多数人并未认真研究过*水韵以及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但知责其异,不知求其同。*水韵虽成书在金代,但溯源可达隋陆法言《切韵》。由陆著归纳出来的切韵语音系统代表着中古汉语的语音体系。唐宋时代的韵书皆以此为本。由于此书韵部划分准确系统,涵盖面广,所以,此书一出,日渐风行,其他前代韵书也就逐步被取代了。因为实际作诗时,无需分韵如此苛细,唐宋人便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韵部作了“独用”“同用”的规定,直至金代,直接将这些可以“同用”的韵部合并,取消原来的一些韵类名称。这样,206韵的《切韵》成了107韵的《*水韵》。这部韵书在*体诗的创作中一直沿用至今。

      *水韵所反映的语音结构,实际上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书面文学语言的语音体系,他始终和任何时期汉语口语的语音系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些人误以为,一开始*水韵的语音和当时实际口语发音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进而认为,唐宋诗用当时的汉语语音念一定是非常谐和的,事实并非尽然。切韵音系并非代表一时一地的某个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一般认为,他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长安地区汉语方言的总体特征,同时也保存了相当多的古音成分,并且力求反映出当时某些南方方言的语音特点。也就是说,从来源看,古音中能区分的,或其他方言中有区别的,尽量将他们分立韵部,所以这部韵书反映的是中古汉语的整体风貌。比如像*水韵中十三元(切韵中分为元魂痕三部),南北朝的诗歌中非常*见,但隋唐时期可能已经不谐和了,一部分向仙韵发展,一部分向文韵靠拢。晚唐出现的“辘轳格”“进退格”的文字游戏,一定程度也说明了语音的发展造成了诗韵分部和实际口语语音的差距。这些说明,*体诗所采用的诗韵,在语音结构上始终和口语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这个问题,并非我们今天那些刻意非难*水韵的人的最新发现。而过去的人没有去非难它,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用于文学创作的书面语语音系统。

      从某种程度看,*水韵似乎就是为*体诗度身定做的'。*体诗的产生和音韵学的研究成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注意到,汉赋的用韵比较宽泛,合韵的情况较多。这一点也能说明当时文人在审音上尚不够精确。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经翻译的风行,特别是古印度《悉昙章》(一种梵文字母表)的传入,文人开始注意到语音分析的准确性。不仅明确揭示了汉语的四声现象,而且开始创制了汉语传统的注音方式-反切。陆法言的《切韵》成为当时音韵学成果的集大成者。这些成果很快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诗歌声律开始引起文人的高度关注,这为*体诗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喜欢将“改革”“创新”经常挂在嘴边的人,最好先研究一下*体诗格律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去好好研究一下现代汉语的语音结构和声韵规律,或许他们有机会能创立一种“新*体”。

      由于*水韵和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大方言)在语音体系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只要去研究一下它的内部语音结构,掌握*水韵并非一件难事。许多*水韵的韵部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谐和的。一部分易混用的韵部属于邻韵,如果果真有好句不愿舍弃的话,完全可以用上文提到的“辘轳格”“进退格”等方式灵活处理。七律首句押邻韵更是通例。今人写古体诗词,多数出于古诗所表现的古风雅致的一种倾心和喜爱,使用*水韵对于增强古诗所独有的这种表现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从简便易行的角度考虑,尤其对于初学者,适当放宽用韵,甚至使用新韵,这也未尝不可。由于*体诗对于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即使使用新韵,使用者也必须拥有一定的语音学基础知识。目前,网络诗坛的新韵使用情况相当令人担忧。-ing,-eng相混,似乎尚可容忍。我个人不提倡,最*读了词曲研究家吴小如先生的一篇文章,在这一点上也和我看法相同。奇怪的是,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到反过来援引*水韵的用例来支持自己。其他情况就太惨不忍睹了。比如,-ing,-in不分,-en,-eng也不分,甚至-an,-ang都不分。有些人拿戏曲十三辙来押*体,于是-ang,和-eng,-ing都混到一起。这种押韵方式几经不能叫新韵,只能称之为“随口韵”。

      也有一些人认为,押新韵只要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或新华字典就可以了。他们不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是为了文字改革而制定的,为了印刷和书写方便,一些不同音值在这里被合并为一个音位,只用一个拉丁字母来表示。如果押韵以此为据,不谐和的现象势必难以避免。

      (三)文学发展史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人质疑诗词格律和押韵方式的理由是,诗是一定要吟诵的,按照旧韵写的旧体诗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诵读不太谐和。姑且不说上文已经提到,许多*水韵的韵类至今仍然谐和,词韵更是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对文学发展史缺乏起码的认识。诗是可以吟诵的,但并非必须吟诵的。最初,诗可能是产生于民间口头歌唱,当它传到了文人手中,一开始也是为吟唱而整理或创作。但是,随着这种整理和创作过程的发展,诗就逐渐和口头文学分离了,而成为一种书面文学的体裁。这时,诗歌创作就不再是为了吟唱,而吟诵也并非必需的。格律诗词的发展也不能逃脱这样的规律。尽管开始时*体诗和词曲和音乐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随着文字和音乐的分离,他们就发展成为一种对文字的声调和押韵有固定要求的新诗体,这就是格律诗。这种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文学要求按照自身规律进行发展的内在需要。

      各种不同的诗体本质上是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积淀。从不同诗体的嬗递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旧诗体的破坏,而是旧诗体的继承和新诗体的诞生。由于客观环境(如政治条件和语言条件等)的变化和审美观念的改变,某种诗体式微,某种诗体风行,这在文学发展史中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振奋或悲哀。一些高呼要改革旧体诗词格律的人,恰恰是违背这种发展规律,试图通过改变一种诗体的内涵,来迎合时尚,这完全是一种媚俗的表现。

      (四)创作认识上的误区

      一千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创作语言上,格律诗词这种诗体和文言文能够比较完美的结合,即便是在“诗界革命”时期的作品中,新名词大量使用,但是语法结构的内核仍然是文言文。现代诗词创作中,甚至白话词汇也广泛运用,仍然改变不了这种文言结构普遍存在的事实。由于当代中国人文言水*的整体下降,不可避免地对旧体诗词产生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这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任何人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的。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它,古体诗词的价值从来就不是以受众多少来衡量的。我们周围始终存在着一些对诗词中文言词汇和结构难于理解而大为不满的人,对于他们,我们没有必要削足适履,古体诗词一定要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自己。

      在创作手法上,最为人诟病的无过于用典了。用典是*体诗乃至后来词曲中占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句子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语录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说说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名言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诗词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祝福

古诗歌的格律要求 - 心语

推荐词条

结婚口号大全 教育口号励志 冲刺高考励志口号 6班班级口号 晨跑口号大全 减肥口号励志名言 ***时期的口号 迎接进博会口号 数学口号大全 霸气寝室口号 军训阅兵口号 团队名称及口号大全 生产线的口号 夏令营活动口号 nba口号2017 体操口号大全 太*天国的口号 小组取名及口号 理财公司口号 房地产口号大全 英雄联盟口号大全 班风班训班级口号 加油助威口号 安全宣誓口号 团员口号 装饰公司口号大全 八二班的口号 早晨上班开会口号 七一班的口号 tfboys口号 朱日和阅兵的口号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