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关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夜雨寄北注释及翻译)

  • 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析】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表现出对亲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另一说是写给友人)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分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秋思》开头的“见”字*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ACD.正确 B.有误,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错误。应选 B。

    14. 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秋思》的后两句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开封”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写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诗人将对亲人的眷恋熔铸在了临行前因担心又开封的行为中。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的分析。《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实写当前景,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那么是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秋思》诗人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感到刚刚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寄深情于浅淡,寓曲折于*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诵,却意味无穷。

    【《夜雨寄北》参考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秋思》参考译文】

    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阅读全文]...
  • 夜雨寄北古诗的意思(夜雨寄北全文鉴赏)

  •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中二年(848)秋,诗人北归途中,淹留荆巴,妻子来信问归期,乃作此诗。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题作《夜雨寄内》。一说为大中六年(852),作于东川柳仲郢幕府,那时作者之妻王氏已故,“寄北”则为寄北方亲友。但从诗的情感内涵品味,似应以“寄内”为确切。

    诗从回答妻子的问讯开始,*直叙起。“问归期”蕴藉着深切的思念,“未有期”流露出无限的怅惘。两者的矛盾,构成全诗感情发展的基点。

    次句写客舍环境显示当时心情。用巴山、夜、雨、秋、池等物象,遣一个“涨”字作中介,组成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把难以说透的羁旅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人们看到的是景,所感受的却处处是情。巴山夜雨仿佛在诉说客居的孤寂,秋池里似乎涨满了离人的愁思。

    诗人耐不住寂苦的侵袭,热切地盼望归期的到来。于是跳开落墨,三句以“何当”引出虚想,超越时、空界限,映现出西窗并坐,剪烛夜谈的景象。“西窗”充溢着温馨的家庭气息,“剪烛”是深夜不寐,畅叙离情的象征。遐想中的欢聚,把眼前“未有期”的怅惘消解了。

    最后,又进一步设想,异日相逢将以今夕的巴山夜雨作为话题,在剪烛夜谈的氛围中融入客居旅况的回忆。以诗意的想象溶化现实的孤寂,使全诗在明朗乐观的气氛中结束,没有陷入低沉和无边的苦闷。

    诗的语言自然流畅,亲切感人。诗人在短小的绝句中,巧妙地运用语词的重复,开拓新的意境,可谓独具匠心。首句“期”字两见,末句重出“巴山夜雨”。不仅在音调上,结构上呈现出“回环往复”之妙;而且在意念上往复推移,由今日遥望来日,又从来日回忆今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变化,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萦回曲折的情致。这首诗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构思精策,意境隽永,是千百年来为人乐于传诵的名作。

[阅读全文]...
  •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夜雨
  • 《夜雨寄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全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夜雨寄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阅读!

      《夜雨寄北》原文

      作者:唐代文学家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言】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 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鉴赏】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阅读全文]...
  •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

  • 夜雨
  • 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

      古诗是我们中学必背必学的,学好古诗有利于提高我们学*成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古诗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乍看之下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今四川一带)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王晏媄的。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似乎更确切些。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阅读全文]...
  • 父亲节资料古诗

  • 父亲节
  •   父爱它会在我困难时给我力量,它会在我迷茫时给我方向,它会在我失落时给我信心,它会在我成功时给我祝贺和警醒。

      1、《》【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阅读全文]...
  • 古诗两首课件资料

  • 古诗两首课件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的教学课件以及为大家准备好啦,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

      .学会在学*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学*,理解诗题。

      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

      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指名初读。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难点:西辞烟花

      ①理解“西辞”。

      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

      ②理解“烟花”。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离情、深情。

      ①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学*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总结学法。

      (二)学*交流。

[阅读全文]...
  •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

  • 《夜雨寄北》的诗词评析及注释

      《夜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句子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语录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说说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名言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诗词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祝福

夜雨寄北的古诗资料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有芫的古诗词 毛虫和蛾子的古诗顾城 古诗词中夏天的雨 寒食这首古诗的ppt 刘禹锡的古诗短诗 古诗中的古香诗 古诗杜甫的咏梅 惊蛰左河水的古诗带拼音 古诗文中然的用法 远方的人是否还好的古诗 古诗中母亲的称谓 关于计时工具的古诗 董卿的古诗开场白 农禅并重的古诗 古诗手势舞咏鹅的目标 夏日凉亭的古诗 古诗采薇的笔记 登幽州台歌是思乡的古诗吗 古诗画鸡的诗词 登乐游原两首古诗的区别 我喜欢的古诗词资料 夜里狂风暴雨的古诗词 送元二使安馨的古诗 夜宿山寺是哪个季节的古诗 梅岭三章古诗全部的拼音 七律长征这首古诗的拼音 春夜喜雨古诗的笔记 一生只爱你一人的古诗 清明节的纪念英雄的古诗 绎的古诗 可以体现汉字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