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关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戏曲声音好听的优秀句子26条

  • 声音,好听,优秀
  • 1.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毫无疑问,聪明才智必将战胜权势。长期以来,我脑海中就有这种想法, 而我感到这种想法更富有戏剧色彩,我要把它展示给观众。作者:大仲马 出处:浪荡天才大仲马回忆录

    3.人生就是自己的舞台,而别人就是台下的观众。他(她)们在一旁津津有味的观看着我们如何演绎自己的人生。也许这出戏对我们自身来说很重要,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在看一出免费戏剧,仅此而已。无论好坏,在我们终止表演后,人们就会开始淡忘,忘记戏中人物的喜悦悲伤。对于观看他人的人生戏剧,我们没有权利大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笑过之,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5.界说及其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脚色,在舞台受骗众表演故工作节的一种艺术。

    6.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作者:(古罗马)西塞罗

    7.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8.在古希腊的戏剧中,每一个悲剧英雄的最后一口呼吸都会将身体变成大理石。作者:西蒙·范·布伊 出处:爱,始于冬季

    9.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0.“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端倪掩去,年夜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甚么样的脸,富丽戏服里又缝着如何的故事,糊口里有的,故事中讲的,离合聚散,悲喜忧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十足搬上舞台,流淌成有条有理的汗青,知足了几多**而不甘*淡的心。

    11.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2.正如老歌合适于用黑胶唱片来保藏一样,戏曲仍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年夜的。泛黄纸张上记录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悦耳的呼吁,若是掉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解救传统的感化。如有心,请停下慌忙的行动,找一间剧场,品一壶喷鼻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本身的身心吧。

    13.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5.人在里面吃饭睡觉谈笑走动如同置身舞台。视野相当开放,内心却紧张,明白意识随时受到外来目光的观看,一举一动都含了演戏成分,生活场面不知不觉沾染了戏剧性,成就感挫折感分外强烈,很多事情都像是特意为不在场的第三者发生的。作者:王朔

    16.在辩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指摘对方是错的。 如果你错了,迅速郑重的承认下来。 以友善的方法开始。 使对方很快的回答'是!是!'。 尽量让对方,有多说话的机会。 使对方以为这是他的意念。 要真诚的以他人的观点去看事情。 同情对方的意念和欲望。 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使你的意念戏剧化。 提出一个挑战。 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

    17.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年夜要素:包罗舞台申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18.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9.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2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1.从闻名导演陈凯歌的片子《霸王别姬》,到风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芳华版《牡丹亭》颤动半个*,到背叛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类艺术情势正暗暗地浸染着我们的糊口。

    22.我不会唱戏,但我喜好看着一个个脚色包涵着一切的离合悲欢,那些小情感,在舞台上不竭放年夜,可能实际糊口中几秒的思路,会演化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原本就带着欢喜,在戏曲里就像是*易*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长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娇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3.你或许不知道,碰到你以前,天空对于我,是一抹色彩,遇见你以后,它是一种心情;你或许不知道,你没出现时,生活是一套流程,波澜不惊索然寡味,当你到来时,它是一池春水,碧波荡漾妙趣横生;你或许不知道,没有你的舞台,我是心灵的独行者,无缘精彩与高潮;有了你当主角,属于我的戏剧亦流光溢彩。

    24.我轻吻过一切回忆的褶皱, 青春 未有出口,陌路之外,是否有人还在,问天问地问自己,墨夜下 隐烁的星辰,驻守在这片澄清,往来的过客,不曾停泊半分,然而远方未知的戏剧,焉已排练好既定的结局,一幕幕注定的流离奔走,梦的惊醒会有深海外的神秘,给我十年来怀念过去,余生便为寻另一个自己。

    25.虚拟的表演如水墨图画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多财善贾,“无画处皆成妙境”;适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澜可不雅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聚散悲欢”,处处表现着戏曲本身诗的艺术表示和诗的抒怀美

    2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学,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健忘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健忘?我们要多去赏识我们中华*易*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久永久放光线,让它生生世世传播下去!

[阅读全文]...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 赞美,语录,优美
  • 赞美戏曲的句子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根据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句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2、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视觉效果。

      3、戏曲糅合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美的享受。

      4、戏曲是写意的,因为它需要在小小的舞台上再现不同的场景,展现或恢弘、或清幽的意境。这像极了*的水墨画,在一方宣纸上,用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山水,刻画出鸟兽;用浓的、淡的、浅的、深的墨色去表现大千世界里的种种色彩。

      5、在戏曲的舞台上,视觉始终是最直接的感官,带给人们最强烈冲击。而戏曲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遗余力。

      6、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7、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8、*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

      9、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0、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2、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4、私下练,台上见。

      5、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6、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7、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8、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9、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0、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2、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1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6、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17、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8、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1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0、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21、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22、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23、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25、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6、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

      27、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8、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9、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30、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1、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3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34、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5、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3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7、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9、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阅读全文]...
  • 描写戏曲声音好听的优秀句子26条

  • 好听,声音,优美
  • 1.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毫无疑问,聪明才智必将战胜权势。长期以来,我脑海中就有这种想法, 而我感到这种想法更富有戏剧色彩,我要把它展示给观众。作者:大仲马 出处:浪荡天才大仲马回忆录

    3.人生就是自己的舞台,而别人就是台下的观众。他(她)们在一旁津津有味的观看着我们如何演绎自己的人生。也许这出戏对我们自身来说很重要,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在看一出免费戏剧,仅此而已。无论好坏,在我们终止表演后,人们就会开始淡忘,忘记戏中人物的喜悦悲伤。对于观看他人的人生戏剧,我们没有权利大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笑过之,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4.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5.界说及其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脚色,在舞台受骗众表演故工作节的一种艺术。

    6.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作者:(古罗马)西塞罗

    7.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8.在古希腊的戏剧中,每一个悲剧英雄的最后一口呼吸都会将身体变成大理石。作者:西蒙·范·布伊 出处:爱,始于冬季

    9.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0.“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端倪掩去,年夜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甚么样的脸,富丽戏服里又缝着如何的故事,糊口里有的,故事中讲的,离合聚散,悲喜忧闷,酸甜苦辣,阴晴圆缺,十足搬上舞台,流淌成有条有理的汗青,知足了几多**而不甘*淡的心。

    11.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2.正如老歌合适于用黑胶唱片来保藏一样,戏曲仍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年夜的。泛黄纸张上记录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悦耳的呼吁,若是掉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解救传统的感化。如有心,请停下慌忙的行动,找一间剧场,品一壶喷鼻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本身的身心吧。

    13.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5.人在里面吃饭睡觉谈笑走动如同置身舞台。视野相当开放,内心却紧张,明白意识随时受到外来目光的观看,一举一动都含了演戏成分,生活场面不知不觉沾染了戏剧性,成就感挫折感分外强烈,很多事情都像是特意为不在场的第三者发生的。作者:王朔

    16.在辩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指摘对方是错的。 如果你错了,迅速郑重的承认下来。 以友善的方法开始。 使对方很快的回答'是!是!'。 尽量让对方,有多说话的机会。 使对方以为这是他的意念。 要真诚的以他人的观点去看事情。 同情对方的意念和欲望。 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使你的意念戏剧化。 提出一个挑战。 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

    17.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年夜要素:包罗舞台申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18.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9.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2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1.从闻名导演陈凯歌的片子《霸王别姬》,到风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芳华版《牡丹亭》颤动半个中国,到背叛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类艺术情势正暗暗地浸染着我们的糊口。

    22.我不会唱戏,但我喜好看着一个个脚色包涵着一切的离合悲欢,那些小情感,在舞台上不竭放年夜,可能实际糊口中几秒的思路,会演化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原本就带着欢喜,在戏曲里就像是*易*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长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娇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3.你或许不知道,碰到你以前,天空对于我,是一抹色彩,遇见你以后,它是一种心情;你或许不知道,你没出现时,生活是一套流程,波澜不惊索然寡味,当你到来时,它是一池春水,碧波荡漾妙趣横生;你或许不知道,没有你的舞台,我是心灵的独行者,无缘精彩与*;有了你当主角,属于我的戏剧亦流光溢彩。

    24.我轻吻过一切回忆的褶皱, 青春 未有出口,陌路之外,是否有人还在,问天问地问自己,墨夜下 隐烁的星辰,驻守在这片澄清,往来的过客,不曾停泊半分,然而远方未知的戏剧,焉已排练好既定的结局,一幕幕注定的流离奔走,梦的惊醒会有深海外的神秘,给我十年来怀念过去,余生便为寻另一个自己。

    25.虚拟的表演如水墨图画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多财善贾,“无画处皆成妙境”;适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澜可不雅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聚散悲欢”,处处表现着戏曲本身诗的艺术表示和诗的抒怀美

    2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学,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健忘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健忘?我们要多去赏识我们中华*易*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久永久放光线,让它生生世世传播下去!

[阅读全文]...
  • 关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语文
  • 关于*戏曲的谚语

      导语:戏曲是*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二)、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三)、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四)、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五)、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六)、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七)、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八)、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九)、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十)、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十一)、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十二)、字不清,唱不明。

      (十三)、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十四)、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十五)、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十六)、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十七)、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十八)、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十九)、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二十)、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二十一)、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二十二)、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二十三)、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二十四)、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二十五)、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二十六)、腔好唱,味儿难磨。

      (二十七)、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二十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二十九)、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三十)、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三十一)、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三十二)、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三十三)、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三十四)、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三十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十六)、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三十七)、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三十八)、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三十九)、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四十)、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四十一)、私下练,台上见。

      (四十二)、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四十三)、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四十四)、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四十五)、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四十六)、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四十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四十八)、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四十九)、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阅读全文]...
  • 形容戏曲装扮的句子

  • 优美
  • 是评剧名家欣凤霞主演的戏曲电影《花为媒》中的唱段吧:在洞房中张五可夸赞李月娥相貌及穿戴的唱段: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这位闺阁女流;只见她的头发怎么那么黑?梳妆怎么那么秀?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凤纂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髻。

    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戴,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颤颤悠悠恰似金鸡乱点头。

    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核眼灵性儿透,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着樱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的什么赤金钩。

    上身穿的本是红绣衫,拓金边又把云子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解带滚绣球。

    内套小衬衫,她的袖口有点瘦;她整了整妆,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劲,透了一透袖;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这腕似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下这位俏丫头!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云霞皱,俱都是锦绣罗缎绸。

    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帮是花,金丝线锁口,五色的丝绒绳又把底儿收。

    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

    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

    年轻的人爱不够,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她,眉开色悦,赞成也得点头。

    世界上这样的女子真是少有,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服装类别及  古装衣 古装衣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年妇女经常穿戴。

    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

    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

    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

    其特点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

      越剧蟒 越剧蟒首先在色彩上,不再按传统的上五色的蟒,分阶、分身份严格穿戴的衣箱制,而是下五色、间色的都有,但又参照上五*阶等级制的*俗,在间色中选择。

    如《打金枝》中蟒的色彩、纹样更简炼更随意,《孟丽君》中用了许多的间色蟒袍。

    另一种方法是参照历史典律和官阶运用色彩,如《长乐宫》中老皇帝穿黑衣,用“黼”、“黻”、“粉米”、“日”、“月”、“宗彝”、“藻”、“山”、“星”、“华虫”、“火”等象征*案。

    越剧有时把传统的“蟒”改为袍制(蟒+袍),叫蟒袍。

    在制作上和传统的“蟒”有很大的区别。

    蟒不再是整件夹里,而前后是麻衬,使前后挺括硬撑,以显官风十足。

    发展到后来,蟒的前后内衬有的干脆不用麻衬,用布刮浆代替。

      越剧靠 越剧男班早期都用传统大靠,女班也沿用传统大靠(硬靠)。

    改革后,武生很少用靠旗、靠肚,小生串演武生更不用靠旗。

    “靠身”、“靠脚”、“靠肩”,不再用“网子穗”或“排须”、搂带,一般也不用双层靠肩。

    靠肚不再是传统的*面一大块,改为围腰的“腰包”再束虎头腰带。

    靠衣不绣花,都用甲片。

    民国33年春,袁雪芬饰演《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所穿戎装,甲片开始用铜片,上甲、下甲都用,以后,纹样有“鱼鳞甲”、“丁字甲”、“人字甲”、“龟背甲”等,有金绣,也有用金缎、银缎剪贴,或金银宽边花版线缝纫上去。

    护心镜有用克罗米铜泡,或盘金、盘银。

      越剧裙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

    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

    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

    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

    40年代雪声剧团受清末仕女画的影响,设计了“褙裙”。

    这种褙裙,罩在大裥裙外,正面用佩,佩长及脚面,很简洁。

    这种“褙裙”在《梁祝哀史》、《嫦娥奔月》等剧中反复使用。

    短裙,行话称“包*”,有折裥的,有不打折裥的,有网眼雕花的,有绣花、贴花、斜裁、*裁的,花样繁多。

      越剧云肩 最早用的都是传统大云肩,以后发展到百多种,如:对开云肩、珠云肩(白珠或金、银珠穿成的)、有领云肩、无领云肩,如意云肩、花形云肩、网眼云肩等。

[阅读全文]...
  • 关于戏曲谚语

  • 谚语
  • 关于戏曲谚语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戏曲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4、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5、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6、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8、腔好唱,味儿难磨。

      9、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2、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1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5、私下练,台上见。

      16、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8、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主角。

      19、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20、字不清,唱不明。

      21、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22、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3、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24、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5、一日不练自我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6、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仅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28、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7、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39、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40、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41、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4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4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46、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47、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9、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阅读全文]...
  • 赞美戏曲的谚语

  • 谚语,赞美,语文
  • 赞美戏曲的谚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谚语吧,谚语的内容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戏曲的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2、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3、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5、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6、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7、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8、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9、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0、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1、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1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13、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4、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5、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6、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7、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1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9、私下练,台上见。

      20、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2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2、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4、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6、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28、腔好唱,味儿难磨。

      29、字不清,唱不明。

      30、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1、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32、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3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34、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35、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36、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37、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38、神不到,戏不妙。

      3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0、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41、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44、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45、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46、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7、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48、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49、百艺不如一精。

[阅读全文]...
  • 2021春节戏曲晚会

  • 春节,晚会,放假
  •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春节戏曲晚会》于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CCTV—11晚19:30首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春节戏曲晚会,欢迎大家阅览。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 02 12 1/2

      1、序曲《唱响新时代》 演唱者:汤非 张馨月 萧雅 王二妮 曾小敏 冯咏梅;

      2、戏曲情景剧《逛庙会》 表演者:许娣 何赛飞 宋小川 包飞 王红涛;

      3、姹紫嫣红满园春 表演者:黄丽珠 张兰 朱虹 张佳春 王嘉庆 方旭 马佳 万晓慧 高红梅 张建峰 等;

      4、花鼓戏《桃花烟雨》 表演者:王亦文 黄涓涓;

      5、商洛花鼓《情怀》 表演者:李淼 卢娟娟;

      6、京剧《锦绣女儿》 表演者:侯丹梅;

      7、吉剧《迎春赞》 演唱者:郭星笛 刘红 张海波 武曌雪 杨明 夏爽 张健航 教晓莹;

      8、眉户《十二把镰刀》 表演者:李小锋 张蓓 李小青 任小蕾 王战备 李 军梅;

      9、评剧《黛诺》 表演者:曾昭娟 郑春林 段虎城;

      10、京剧《沙家浜》 表演者:张慧芳 杜镇杰 舒桐;

      11、川剧 贵州花灯戏 京剧《江姐》 表演者:周露 邵志庆 周婧 郑雪莲 殷婵娟 姜玥鸣 潘钰;

      12、淮剧 锡剧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表演者:邱海东 邢娜 周东亮 孙薇 周珊 吴琼;

      13、歌仔戏《三家福》 表演者:陈志明 曾宝珠 苏燕蓉 陈丽娟 黄舒 庄海蓉 薛建成;

      14、器乐协奏《北京的金山上》 月琴:雷群安 高胡:古星辉 中阮:吴启熙 关卓然 大阮:吴百燊 曾柏榆。

      《2021春节戏曲晚会》 2021 02 12 2/2

      1、川剧《贺良宵》 表演者:沈铁梅;

      2、《群英会》 表演者:翟墨 李嘉瑞 陈宇 杨帆 杨亚男 等;

      3、戏歌《春天》 演唱者:丁晓君;

      4、相声《牛年有戏》 表演者:何沄伟 刘宸;

      5、河北梆子《寇准背靴》 表演者:张四刚 张元杰;

      6、广东汉剧《白门柳》 表演者:李仙花;

      7、高甲戏 木偶戏《金牛送福》 表演单位:泉州市木偶剧团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

      8、经典重现 表演者:张建国 程联群 董圆圆 金喜全 李 军 倪茂才 张军强;

      9、粤剧《七月七日长生殿》 表演者:欧凯明 李嘉宜;

      10、巾帼英雄 表演者:汪荃珍 谢彦巧 王英姿 李玉芙 马娜 邢莹;

      11、越剧《云水仙缘》 表演者:单仰萍 章瑞虹 忻雅琴;

      12、京剧 河北梆子 秦腔《大登殿》 表演者:杨少彭 王洪玲 齐爱云 孙震 黄柏雪;

      13、风华正茂 表演者:王珮瑜 谭孝曾 安* 迟小秋 史依弘 朱强 王越;

      14、尾声《向未来》 演唱者:杨赤 张薇 于海洋 徐晶晶。

[阅读全文]...
  • 形容戏曲的词语

  • 写作
  • 形容戏曲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戏曲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白嫩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阅读全文]...
  • *戏曲旦角详解

  • 文艺,体育,戏剧
  • *戏曲旦角详解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丑角)。戏曲中的旦角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戏曲旦角详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旦角详解

      老旦: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元曲谓之卜儿,汉剧称为夫。《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彩旦: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女性丑角。又称丑旦。扮演年龄较老者的女丑又称丑婆子或摇旦。

      花旦:传统戏曲中旦角的一种,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剧种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统称“花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点破其面,谓之花旦。”清、昭槤《啸亭续录·莺花小谱》:“*日京都优人以四喜部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正旦:传统戏曲脚色名。简称“旦”。由宋杂剧、金院本的“装旦”演变而来。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元、杂剧、明、清、传奇及一些地方戏剧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剧里称作“青衣”。元、关汉卿《都二元》楔子:“冲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还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个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装旦:戏曲中男子扮演的旦角。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三人弄假妇人。假妇人即后世装旦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元、襍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

      刀马旦:传统戏剧中旦角的一种。扮演骑在马上使用大刀长枪作战的女性,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战金山》的 梁红玉 、《扈家庄》的 扈三娘等。

      武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打出手。多在神话剧中扮女仙或女妖,如京剧《盗仙草》中的白素贞。也扮演女将和女侠,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悲旦: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禾旦:宋元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丑扮禾旦上。]”元、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闺门旦:戏剧角色之一。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唐弢《“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小旦:传统戏剧中旦角之一,后多扮演年轻女子。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下》:“元杂剧旦有数色:所谓装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

      贴旦: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珍儿者,尤姣媚。”

      风月旦: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

      坤旦:旧时称演青衣、花旦等旦行脚色的女演员。

      魂旦:戏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清、洪昇《长生殿·冥追》:“魂旦白练繫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

      戏曲是*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今日的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帮助其在新型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和发扬之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四大花旦

      *戏曲曰:“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身梨园世家,8岁时便进“云和堂”拜师学艺,工青衣,兼刀马旦。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演唱出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格外流利甜美。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游园惊梦》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生于北京,是满族正黄旗人,曾改称程艳秋,成名后,因讨厌媚俗的“艳”字,便改名“砚秋”。他自幼学戏,受师于梅兰芳。在唱功上他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先生虽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却最擅长演悲剧中唱腔委婉的青衣,并以出神入化的水袖功见长,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继承各家之精华,艺术上富于原创,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动听传神,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的隽永。以擅演悲剧著称。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和《祝英台抗婚》等。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先生出生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但结合不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变化。喜剧人物则娇憨俏丽,悲剧人物是凄楚哀怨。念白接*口语,感情真切而富于旋律美。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尚小云(1900—1976)是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初*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妇。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句子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语录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说说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名言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诗词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祝福

形容戏曲好听的句子 - 心语

推荐词条

微信签名头像制作 悲伤的qq签名女生 微信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微信卖女装个性签名 微信签名2017年最新版女 男生qq签名高冷 微信个性签名女小清新 微信美发师个性签名 微信的个人签名 关于恋爱的qq签名 微信英语个性签名大全 伤心qq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大全爱情 微信分类标签名称大全 我微信个性签名改不了 qq签名大全搞笑幽默 签名qq个性霸气十足 逗比微信个性签名搞笑 微信个性签名2017搞笑 7个字竖版微信签名 微信签名女生霸气十足 自己30岁生日微信签名 微信签名八个字 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简短霸气 微信个性单身签名男生 qq签名伤感伤了痛了 qq闺密个性签名一对 霸气搞笑微信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竖着素材 微信个性签名大全2015最新版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