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十三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十三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十三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含有十三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宝玦(jué)是环状有缺口的玉。这首其实在咏伯乐:戴宝玦的公子有侠义之风,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赠给楚襄王。见“千金买马骨”典。李贺的诗神话情结常常很浓,诗意还是期盼伯乐。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
作者:唐·李贺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注释】
①玦:玉,其状如半环。
②楚襄王:即楚顷襄王,怀王之子。史无襄王好马之记载,则本诗乃感叹骏马所投非人。
【赏析】
这首诗感慨能够赏识良马的人不多。戴宝玦的公子是谁家的公子,很早就听说他有侠义的'声誉。此人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古书载,有人欲得千里马而未果,连千里马之骨也买下,此事传开后从各地送来千里马。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91_4【馬詩二十三首·其拾叁】李賀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拓展:李贺人物生*
宗室王孙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10-12]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仕途失意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高*,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王国维《颐和园词》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纳兰容若《好事*·马首望青山》
莫倚危栏频北望,十三陵树几曾青?——朱彝尊《来青轩》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纳兰容若《秣陵怀古》
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柳亚子《阙题》
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洪升《京东杂感》
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顾炎武《金陵杂诗·其二》
万岁山前野火焚,十三陵树黯秋云。——陈文述《雨夜题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纪事诗后》
百二关河悲故垒,十三陵寝识前朝。——王戬《送人出居庸》
前年北谒十三陵,鬓丝如雪须有冰。——陈恭尹《高固斋以长歌赠别赋答》
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纳兰容若《清*乐·角声哀咽》
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方公里,距离*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赞美退伍老兵的诗句十三首
(第一首)
南海阵阵波涛滚,电闪雷鸣战云飘。
美帝为圆霸权梦,拥兵自重扰海疆。
退伍英杰重归列,秣兵历马海天间。
保家卫国为己任,不虚中华好儿男。
(第二首)
旌旗漫卷遍营房,将士回头已褪装.
纵马守疆欢乐少,挥戈捍土苦辛长.
千金利禄无心绪,万里风尘有雨霜.
任重当须勤努力,繁荣经济再辉煌.
(第三首)
身着戎装进军营,钢铁脊梁守国土;
折服外敌竞风流,勇猛英武壮国威。
服从命令退伍兵,精准统计擂战鼓;
扬帆数海迎激浪,服务国策成栋梁。
(第四首)
山河秀丽壮心房,群寇耽耽恋武装.
三载戎期义务满,功高无语自流芳.
抬头笑指天涯路,挥泪轻擦手里枪.
辗转千回关塞远,布衣亦可破贼王.
(第五首)
征兵入伍年年新,战友情谊日日深。
解甲归田四十载,絮绕军营一片心。
当年杀声震天响,如今弓腰驼背身。
志同道合强国梦,战无不胜主义真。
(第六首)
雪花纷飞遮营房,告别军营脱军装.
军旅生涯难忘却,部队作风定发扬.
离别泪水不轻流,有志自强有主张.
莫道军枪放南山,战事令下回匆忙.
(第七首)
偃武息戈几十年,解衣卸甲未封田。
娶妻生子尽孝道,国计民生事连连。
应尽义务面面到,革命到底永向前。
祖国大地风光好,游山玩水莫等闲。
(第八首)
从军数载出营房,卸下戎衣便着装.
本课人生功德满,青春花季蕊流芳.
相携战友创新路,淬火军风破敌枪.
莫道征程坎坷远,雄心无畏勇称王.
(第九首)
战火纷纷肩并肩,兵来将挡做靠山。
危在旦夕挡枪子,关键时刻把把关。
掷地有声说了算,期待相见眼望穿。
战友之间不了情,老骥伏枥志无边。
(第十首)
精忠卫国驻边疆,而今挥泪褪戎装.
三年五载兵义满,胸怀豪情回家乡.
强国富民沙场路,安然换身蓝衣裳.
刚毅情操永不变,再赴工业报效党.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
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
◎残梦 几度痴迷看未真, 多情自古不由人。 三更犬吠惊残梦, 小月窗前照冷身。 ◎雨中行 骤雨封山百鸟惊, 泥浆裹裤路难行。 时人哪顾花容色, 小步匆匆又一程。 ◎插秧有感 烈日当空汗雨浇, 田间曲背种青苗。 深深浅浅人生悟, 退步方为智者招。 ◎写在父亲节 节至随心赋愧言, 春秋往事似波翻。 肩挑日月霜飞鬓, 耄耋蹒跚在故园。 ◎晚情 沙滩落日映江红, 野鹜双双戏水中。 又见清风追柳絮, 湘江情醉小桥东。 ◎相思夜 子衿远去室生凉, 绣枕仍余昨夜香。 鸡唱五更天啼破, 唯将别绪种心房。 ◎六一逢雨有句 节日偏逢夜雨绵, 孩童撅嘴伫窗前。 苍穹竟惹千斤怒, 冷气如何裙带翩。 ◎君为车狂 手握人生鬓染霜, 居无定所苦深藏。 孤身四海沧桑客, 立誓为车一世狂。 ◎寂夜无寐有句 独坐妆台月夜寒, 菱花照影泪痕干。 谁将旧忆风中弃, 把酒消愁满腹酸。 ◎咏竹筷 莫把纤腰喻栋梁, 心存小志隐庖房。 盘飧五味皆尝尽, 指上由人论短长。 ◎雨中移花有句 朦胧雨雾锁巴山, 地垄银锄不得闲。 客问移花何事去, 随君远足待秋还。 ◎晨梦 曙色邀来万缕红, 穿纱直入小房中。 时人拥枕思晨梦, 梦里依稀水榭东。 ◎逢君生辰有句 年年此日话生辰, 数语拙言数语真。 莫问今朝谁是主, 双鸳共枕乃良人。
编辑点评:
七绝十三首。第一首,几缕残梦消瘦了风月,晓月惊梦;第二首;雨中行的风景定是急匆匆的脚步;第三首,插秧诉说的是人生的深浅感悟;第四首;耄耋之年,往事历历在目;第五首,满腔的情怀都付之于小桥流水;第六首,隐隐的思绪绕梦吟;第七首,淡看雨帘倾诉衷肠;第八首,人生百半,几度沧桑都在诗中;第九首,把盏消愁愁煞人;第十首,盘中小吟论志远,人生可谓五味俱全;第十一首,秋雨秋景又有几度风花雪月;第十二首,晓来晨梦又是相思长;第十三首,最后这句“双鸳共枕乃良人”情到深处自然浓啊。组诗情意绵绵,抒发了无尽的惆怅。欣赏阅读!问好作者!
初夏,石榴花渐渐开放了,绿叶衬红花,美丽极了。远望,它像一片烘烘燃烧的烈火,又像黄昏升起的红艳艳的晚霞。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十三首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全诗主要运用借古讽今手法,文笔自然,意蕴深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十三首,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
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这组诗除第一首具有诗序的性质外,其他十二首分咏《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所记奇异事物,多为借古讽今之作,以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感慨。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十八卷。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晋代郭璞作注。《穆天子传》是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家书》)之一,作者不详。旧题晋郭噗注。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其丧仪。
其一(1)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2)。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3)。
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士“。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5)。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6)?
[注释]
(1)这旨诗自咏隐居耕读之乐,是组诗的序诗。初夏之季,耕种之余,饮酌春酒,观览图书的诗人的神情伴随着美妙的神话故事邀游宇宙,乐趣无穷。
(2)盂夏:初夏,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
(3)欣有托:因为有了依托而高兴。托:依托、指寄身之处。庐:住宅。
(4)穷巷:僻巷。隔深辙:谓距离大路很远。隔:隔开,相距。辙:车辙,代指大路。颇回故人车:经常使老朋友的车子掉转回去。颇:很,这里指经常。回:回转。故人:熟人,老朋友。
(5)周王传:指《穆夫子传》。山海图:指《山海经图》。《山海经》原有古图及汉代所传图,晋代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有图及赞。后原图均失,今所见图是清人补画。
(6)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终穷,尽。
[译文]
夏初草木竞生长,叶茂枝繁树绕屋。
众鸟欢欣有住处,我也喜爱我茅庐。
耕田播种事已毕,有空还家读我书。
僻巷距离大道远,友朋无奈转回路。
我心欢快饮春酒,摘取园中好菜疏。
微雨濛濛东面来,好风与共使心舒。
《穆天子传》泛观览,《山海经》中翻画图。
顷刻邀游遍宇宙,我心不乐又何如?
其二(1)
玉台凌霞秀,王母怕妙颜(2)。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3)。
灵化无穷已,馆字非一山(4)。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5)!
[注释]
(1)这首咏赞西王母的妙颜,永寿和神通,以抒发诗人的厌弃世俗之情。
(2)玉台:玉山上的瑶台,即西王母的居处。《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凌霞:高出云霞之上。秀:灵秀,秀美。怡:安适愉快,和悦。妙颜:容颜美妙。
(3)天地共俱生:谓王母与天地同生。几何年:多少岁。
(4)灵化:神灵变化。无穷已:没有穷尽。仙馆非一山:《山海经》之《西山经》说西王母居玉山;《大荒西经》说西王母“处昆仑之丘”,郭璞注:“王母亦自有离宫别馆,不专住一山也。”《穆天子传》说西王母居于弇(yān掩)山,故曰“仙馆非一山”。
(5)高酣:高会酣饮。发新谣:《穆天子传》说,周穆王为西王母设宴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作歌谣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宁:怎,哪里。俗中言:凡俗之言。
[译文]
玉台灵秀出云霞,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哪像世俗凡语言!
其三(1)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2)。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祷(3)。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4)。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李贺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全诗如下;
原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
其五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翻译及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钩:兵器,似剑而曲。
②何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何当(一)”:“何当,犹云何日也。”
③金络脑:用金的笼头(套在马头上的东西,一般用皮条做成,用来系缰绳)套在马头上。“金”,借代笼头,说它非常贵重,是黄金打成的,或是镶嵌着黄金的。络,动词,套上。脑,指马头。“头”是*声,这里当用仄声,所以以“脑”代“头”。这是化用了汉乐府《陌上桑》“黄金络马头”的诗句。“金络脑”实际上泛指把马全副武装起来。
④走:跑。走的古义是跑,与今义不同。
⑤清秋:凉秋,寒秋。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周啸天)
关于《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全诗鉴赏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这两句是说,杜牧制敌取胜的军事筹划既已为国所用,虽然鬓丝雪垂,名位未达,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赞美杜牧的奇才伟抱,安慰他不必因发白而感叹,亦借之感叹自愧弗如。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出自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①这首诗是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司勋杜十三员外:指杜牧。时任司勋员外郎。杜员外:杜牧。
②杜秋诗:指杜牧《杜秋娘诗》。
③江总:由梁入陈,陈后主时文人狎客。总字总持,与杜牧字牧之相似,故戏称总为其前身。
④心铁:犹言胸中之甲兵。指杜牧之军事才能与筹划。从:共。干镆:干将、莫邪,均宝剑名。
⑤汉江:借指杜预。预曾任襄阳太守,地处汉江之滨。因杜预系杜牧远祖,故转以“汉江”指杜牧。长江中游称西江。此借指韦丹,参后。李商隐赠诗给杜牧,正是杜牧风风光光的奉诏,为已故功臣韦丹写《遗爱碑》
⑤韦丹:唐京兆万年人,元和五年卒江西观察使任。《通鉴·大中三年》载:“正月上与宰相论元和宰相孰为第一,周墀曰:‘臣尝守土江西,闻观察使韦丹功德披于八州。没四十年,老稚歌思,如丹尚存。’乙亥,诏史馆修撰杜牧撰丹遗爱碑以纪之。”
含有十三的诗句 十三十三口号 有三十三的古诗 共十三句的古诗 带十三的诗词 毕十三的语录 十三句的四言古诗 狗十三的语录 十三个字的古诗句子 毕十三台词 七十三画的古诗 十三开头的古诗 十三_古诗词中的叠词诗句 狗十三台词 十三行以上的古诗 古诗十三首的资料 含十三豆蔻的古诗 中秋的古诗十三首 洛神的古诗十三言 十三的古诗名字 夏天的古诗十三首 八行十三列的古诗 十三杯酒的古诗 狗十三语录 春十三娘台词 十三年前的古诗 含有十三辙的古诗 古诗十三首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十三岁祝寿的诗句古诗 结婚十三年纪念日诗句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古诗赏析 祠堂十三字对联 十三经 《孔子集语》卷十三 通典,卷三十三 职官十五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全诗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原文及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的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李贺 关于《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全诗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翻译及赏析 十三经是什么?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赏析 2022十三字春联 唐会要卷八十三 关于十三陵的诗句 梅花十三名言 小笑话十三则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 前进——前进(十三) 七绝十三首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关于草原的诗十三首 夏天的古诗十三首诗配画 关于《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全诗鉴赏 赞美退伍老兵的诗句十三首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的鉴赏
很经典的句子 赞美玫瑰的句子 描写啰嗦的句子 好痛苦的句子说说心情 水边去一去类似的句子 宁愿孤独也不违心句子 没钱没人看得起你句子 关于心中有爱的句子 讽刺别人挖墙脚的句子 讽刺贪婪人的句子 知己难遇的句子 描写孙悟空的霸气句子 关于友情的唯美的句子 写关于易烊千玺的句子 关于脊梁的句子 夸自己贤妻良母的句子 生活没意义的句子 说的好不如行动的句子 生死朗读句子迷 表示未来很美好的句子 表达情感的十个字句子 形容太阳升起的句子 年少无知的句子 过一天算一天的句子 描写父母老了的句子 想要忘记一个人的句子 人心可怕的句子 梦句子 赞美人工作认真的句子 描写礼服的句子 适合抖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