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 河南,河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寓居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这年正月,安史叛军头子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暂告结束,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携家带眷流落在梓州的杜甫,听到唐军的胜利消息,喜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开门见山,诗情激荡。“剑外”点明听到喜讯的地点。“忽传”“初闻”表明喜讯来得突然,也表明喜之“惊”,“收蓟北”直接写出是什么样的喜讯。一个“忽”字,将惊喜之情溢于纸上,同时又将“剑外”“ 蓟北”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奔走相告飞快地传递喜讯的情态和气势都融于字里行间。

      杜甫在国家的动乱中,颠沛流离,饱受忧患,无时不在渴望着叛乱的*定。“初闻涕泪满衣裳”呢?

      一个“满”字,将诗人百感交集,喜泪纵横的状貌真实而细致地描摹出来。不是半生坎坷,饱经沧桑的人,怎会如此“泪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如狂”是继表现闻听喜讯后的情景。初闻时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有更多地体会,在惊喜之中已是涕泪纵横。这是感情的第一次爆发,“喜”情还多在“惊”情之中。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儿女,她们脸上*日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情态。这就不能不使诗人想到,*日患难与共的妻子儿女,几年来与自己一样遭受过多少战乱之苦,忍受了多少忧愁的折磨。如今也都转忧为喜,这就更使诗人喜上加喜,以致顾不得看书了,胡乱地把书收拾一下,就手舞足蹈起来,一个“狂”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态,这是诗人喜悦感情的第二次爆发。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感情的第三次爆发。诗人象小孩子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悦,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欢唱。他恨不能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心理写照。

      “ 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中穿行疾驶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

      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

      杜甫的诗一向以“沉郁顿挫”着称,这首诗却一反往日的风格,而以爽朗明快取胜。八句诗似脱口而出,水到渠成,极其欢欣鼓舞,轻快跳宕。因此清人孙沫评这首诗说:“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作。”除第一句叙事外,这首诗后七句全是抒情;除前两句不对仗,后六句全对仗。这种内容与形式毫无拘束地完美结合,更加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河南,河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⑴闻:听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样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翻译】

      剑门关外忽然传出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初闻此讯,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 我胡乱地卷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在春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有明丽的春光与家人做伴,一起返还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 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陆路前往洛阳。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评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阅读全文]...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河南,河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6、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第一首快诗。”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赏析)

  • 河北,河南,杜甫
  •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 河南,河北,诗意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见,看见。

      2、“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4、“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8、“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m.ju.51tietu.net)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 阅读,河北,河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在学*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

      答案: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5、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调子,一经对比,欢快的特色就特别明显了;尤其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乐,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当望穿双眼终于“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6、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颈联出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规划返乡路线的尾联——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天衣无缝,真是令人叫绝。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出现,更是妙趣天成。

      答案: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 ②却看: 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5. 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

      1. D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①眼泪 ②还看 ③随便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

      6.略

      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

      9.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阅读全文]...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

  • 杜甫,河南,河北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释】

      剑外:即剑南,这里代指蜀地。

      蓟北:在今河北省北部,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为乍一听到好消息,激动得落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看妻子儿女,愁容已经无影无踪。却看(kān),做再看,还看解,不做回头看或回首顾视讲。却,与下句的“漫”字相对。愁何在,意为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胡乱地卷起书本,做归乡准备。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畅饮。

      青春作伴:意为一路春一光明媚,可助行色*。青春,春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预拟“还乡” 的线路:出峡东下,抵襄陽,然后由陆路向襄陽老家进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无限的欣喜。巴峡,泛指在四川省境内的一段。巫峡,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向洛陽,句末原注:“余有田园在在东京(洛陽)。”

      【翻译】

      在剑南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一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激动得老泪横流。再看看妻子和儿女们,*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一情歌唱;明媚的春一光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襄陽,再从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时年五十二岁。据《旧唐书·史思明传》记载,宝应元年(762)十月,什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军,次年正月,即宝应二年(763)正月,史朝义兵败自一杀,他的部下投降。唐王朝相机收复了河南、河北。至此,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这时杜甫正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他听得这个消息后,不禁惊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以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再看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要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一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陽”与“洛陽”,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一态与两“峡”两“陽”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陽”、“洛陽”,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陽”,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陽”到“洛陽”,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像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 杜甫,河南,河北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

      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阅读全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 河北,河南,古诗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四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翻译/译文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再看妻子儿女往日的忧愁早已不知去哪了。我胡乱地卷好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禁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作伴可以让我与妻儿一起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

      ⑵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⑶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⑷涕:眼泪。

      ⑸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⑹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漫:随意的,胡乱的。

      ⑺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⑻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⑼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0)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鉴赏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拓展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

      语文课上,老师正绘声绘色的给我们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听着入迷了,不禁浮想联翩,思潮起伏。自己也不知不觉的融入了作者的思想里……

      “号外!号外!河南河北被我们国家的军队给收复了!”“知道吗?蓟北被收复了!”“知道呀,不少人这次都能回到家乡了!”“是吗?我才知道呢!”

      我正勤读诗书,书中尽是些思乡的诗词,读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时,自己不禁潸然泪下。一想到我的故乡——蓟北,就令人悲伤。那地方,现在没收复呢!忽然,门外一片喧闹,我读书的雅兴也瞬息全无。我打算去门外看看。

      一出门,酒馆的小二便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杜大师,河南河北被我军收复了!”我一下子懵了,不是开玩笑吧!家乡被收复了!店小二仿佛懂得我的心思似的,他说:“真的!城门那边贴了告示呢,不骗你!”

      不知怎么了,知道自己故乡被收复了以后,我不禁放声大哭了起来。故乡终于被收复了!也就是说,我可以还乡了!我还以为永远都回不到家乡了呢!我终于可以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全部都往衣服上擦。过了好一会,我才停止了痛哭流涕。我太幸福了,我终于可以还乡了!

      妻儿过了半晌也回家了,再看妻子,脸上哪还有愁容。儿子也因妻子的渲染而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不用说,他们一定也知道了蓟北被我们国家的军队收复的消息。

      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一收拾好了行李我就马上回乡。呵呵,我真是太高兴了!我恨不得马上就回到我那朝思暮想的故乡!我把*时珍爱万分的书很随意地甩进行李中。书在天空中飞舞,划过一条条美丽的弧线。仿佛他们也在为还乡的事情而感到高兴。一想到马上就要还乡,心中就无比快乐。不禁唱起歌来,越唱越大声,仿佛要把自己还乡的事情告诉全世界。到了后来,我一边唱歌还一边畅饮起酒来。

      掐指一算,照这个进度,应该是春季时还乡吧!嘿!这边还乡,还可以一边欣赏怡人景色。岂不美哉,想想都快乐!

      我急忙起程,一路飞奔。先从巴峡穿过巫峡,又从襄阳向着洛阳进发了。“叮叮叮,叮叮叮。”清脆的下课铃使我回到了现实。我想,杜甫当时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

      有一天,杜甫正在地里干活呢,他正干着,突然间就听到了人们在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杜甫一听,瞬间泪雨如下,因为他的故乡被收服回来了。但他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于是他就连忙三步并两步的来到了人们的前面,激动的说:“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人们喊道:“还能是假的吗?那里都写着清清楚楚的那。”杜甫听了后,立刻去看看了,当确定蓟北正的备受回来了,在次泪雨如下。

      他立刻回家告诉妻子和孩子,他看见妻子和孩子以前脸上的忧愁都不见了,杜甫就想立刻回到自己的故乡,他胡乱的巴数十卷诗书装起来,他现在欢喜得快要疯了,他恨不得立刻就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前面,和自己的父母相见,他现在白天的时候一边唱歌还一边喝酒,但他以前的时候从来不怎么喝酒,但是现在自己的假象被收服了,连他都开始喝上酒了,整天笑哈哈的,好像有什么大喜事的一样的。现在正好是春天,杜甫想着:既然是春天回家乡,那么回去的路上肯定还有宜人景色来陪伴着,真是太好了。

      杜甫心想计划着:我们要先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一直走,走到洛阳去,会我们的老家,那里肯定没有被控制着了,可以自由自在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

      有一天,杜甫正在家里读书,门外集市的热闹都没有打扰到杜甫,他仍然是在那里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面无表情,看来他看书看得大入迷,仿佛身临其境。妻子正在一旁织布,梭子穿来穿去,仿佛一个敏捷地小鸟一般。孩子正在一片咿咿呀呀地说话,那稚嫩的童声让妻子不禁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

      忽然间,从剑门关外传出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正在看书的杜甫立刻从书中“醒”过来,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一滴滴的黄豆般大小的泪珠把衣裳都弄得湿透了。回头看看妻子,她已经停下了手中的活,*时的忧愁已经跑得无影无踪,杜甫胡乱的翻着书籍。妻子对杜甫说:“官军可真厉害,正么快就把蓟北收复了,咱们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是啊,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我们那久别重逢的家乡了,不知道现在家乡变成什么样了!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美好的春景会伴随我们回家!”杜甫回答道。说时迟那时快,杜甫一家立马动身,从巴峡乘船到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经过几天的路程,杜甫一家终于来到了家乡,他不禁喊道:“我美丽的家乡,我久别重逢的家乡,我回来了!”一旁的妻子也在微笑着,她又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那味道是他乡没有的,孩子正在田野里尽情的奔跑着。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句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语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说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祝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名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时尚的古诗视频 培训是为工作的古诗 一事无成很失落的古诗词 带有青岛的古诗词 和风俗有关的古诗 描写银河星星的古诗大全 描写月亮的古诗短点 最美写雪的古诗 去天国的路上古诗 咏小草的古诗 历史答卷的古诗 寒冬相伴的古诗 关关雎鸠这些古诗的读音 寒食节的古诗配画图片 古诗中的首颔颈尾 形容冬日生活惬意的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有字的 描写力争上上的古诗 秋山的古诗初中 两种植物的古诗词 忆江南阅读古诗与词的区别 相思流泪的古诗 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一首 雪的古诗朗读视频 关于汉字趣味的对联与古诗 秋风中的蝉古诗 古诗词不同颜色的不同含义 关于老树新芽的古诗词 对乘舟探荡的古诗 生活中的小练笔加一首古诗 母亲和孩子的古诗简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