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关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 孔子,名言
  •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阅读全文]...
  •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 名言,励志,语录
  •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阅读全文]...
  • 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 名言,孔子,语录
  • 孔子(公元551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宋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也,*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希望帮到 呵呵O(∩_∩)O~ 祝高利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

  • 幼儿园,教育
  • 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极具耐心与爱心,从多方面充分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根据儿童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课堂,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不让学生机械地学*,不打造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相关内容。

      一、结合课堂活动,了解学生特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现,教师能够具体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本来就是以课堂活动为主,该阶段的儿童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并未得到开发,有效注意时间太短,对于基本知识的学*只能从点滴中进行。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利用游戏与活动来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来维持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从动态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的基本适应程度,在玩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形成交际能力,学好礼仪文化等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里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也要在活动中注意学生所有的表现,发现学生的特长与性格。例如可以安排简单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争执,教师可以发现哪些同学是脾气性格比较火爆的,又有哪些同学是比较有组织能力的,还有哪些同学是不爱说话只听从安排的等等情况,大概能够将班上的同学进行脾气性格的分类。而在丢手绢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发现,谁的表现欲最强,谁的唱歌声音动听,还有谁在追赶过程中体现的运动细胞最强等等。又能够总结出有关班级儿童的情况分类。总之,活动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性格特点的事物,教师要善于观察细节,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同时,观察他们的细小行为,关注他们的脾气心理。如此才能够为今后教学活动中的因材施教打好基础,有了保障。

      二、重视教师技能,改变教学理念

      从前许多不太正规的幼儿园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良莠不齐,这样的现象也没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改正。教师自身水*的高低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设置,对儿童也会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园正是了解世界、学*经验的阶段,如若教师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很容易就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学到教师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师技能很重要,在选聘教师时幼儿园就要严格把关,除了教师的学历以外,要求教师能够有一些才艺,性格要好,能够为儿童带来正规的教育。老牌教师们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让儿童在更有趣的氛围内成长,发展自我。

      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教师的经验交流会,让新老教师具备良好沟通,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获取活力,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汲取经验。也要多开展亲子类的活动,例如在儿童节时开展文艺汇演,让家长多到幼儿园来陪孩子一起玩,教师也能够从家长身上看到孩子会形成的特点,家校联合,提醒家长运用方法发挥孩子的个性,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三、多元教学方法,创造趣味课堂

      往常统一的集体活动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一部分人能够从活动获得成长,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活动无趣或者受到禁锢。因而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也能丰富课堂形式,让课堂灵活多变,受到儿童的喜爱。

      教师在大概了解了学生特点之后,可以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或分组,接着对于不同儿童的个性或者潜能,为儿童安排不一样的活动项目。让具备领导才能的学生成为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活动。教师将自己的指导穿插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实时改变教学策略,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每个活动都具备趣味性,学生也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中理解教师所教,逐渐爱上学*,爱上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如此才能够逐渐施加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一、不拔苗助长。

      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进行过重或者过分的教育,让孩子处于拔苗助长的状态,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二、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会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总是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此,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就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对比,多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

      三、不照搬别人的教育模式。

      有不少的家长总是在借鉴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别人身上效果很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未必就是合适的,家长要注意多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要了解幼儿热爱幼儿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所以必须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人的兴趣、能力、行为、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素质,早在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形成。不同孩子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

      因此,如何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实行区别对待,进行个别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尊重幼教工作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了解幼儿就要以高尚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极其热忱的关怀,对发展儿童的独特个性问题进行全面创造性地研究。

      要理解幼儿懂得幼儿

      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及家长,具有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对不同幼儿需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根据神经类型特征不同,孩子们在气质、行为、性格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要分析幼儿研究幼儿

      教师要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和各种复杂的表现,善于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幼儿的活动和行为。孩子在气质、行为、性格方面虽然有所差异,但每种类型的孩子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要注意扬长避短,以长补短,给孩子们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有很多孩子内心的不幸福感来自于长久而艰苦的学*,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认准了只有学*才有出路的家长,就会在学*问题上感到非常紧张。这种紧张感,也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不再把学*当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上学的早期就形成了这种印象,孩子就会在学*过程中寻找不愉快的事件和感觉,积累下来,不喜欢学*的印象就深刻在孩子的心灵中。即便他们在以后的学*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或并不感觉到痛苦,但是他的意识还是认为自己不喜欢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非常担心,有了担心之后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

      二、更加使劲地逼孩子学*,结果使得孩子更加厌烦和抗拒。

      三、带着理想的放松心态干脆撒手不管,以为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幸福,最终使孩子由于没有获得**的有效帮助出现了与同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自卑感。使孩子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或不需要学*。

      在*年来,国内兴起了探索教育反思教育的热潮,随着大量的国际先进国家教育理念的引进,很多家长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在抛弃已有的不良教育传统以后,不断地摸索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这给国内的家庭教育者带来了新的空气,也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一些家长在读了有关给孩子自由的理论后,就会完全放养孩子,当孩子进入人群后遇到冲突,家长却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进而开始怀疑自己接受的理念是不是错误的。还有一些家长,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又不敢放弃旧的理念,自己在矛盾冲突中挣扎,也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

      其实,帮助孩子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所谓帮助孩子,就不是不管孩子,帮助本身蕴含着引领和训练的意味。如,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时,家长的反应对孩子将来的行为中是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还是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在家长的面前表现出一个反社会行为时,家长是表示生气、惩罚还是没有表示,或者严厉制止,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孩子是需要帮助的。帮助孩子的人自己也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我们将适合孩子的真正能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方式叫做成熟的教育,将能够使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内在能力的教育叫做建构性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口号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于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

      孩子要用十几到二十年来学*,如果学*使他们痛苦,那么在一日里,他们至少要痛苦8至12个小时,在一个月里,他们要痛苦22天到30天,在一年里他们要痛苦200多天到300多天。人对于痛苦的承受是有限的,超过了极限,人内心中快乐的法则就会启动,这个法则启动之后,人就会没有理性地逆反和抗拒,如果说人在生存中需要终身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能适应生存?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只有让孩子在学*中获得幸福感,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实际上,人是一个热爱成长的`动物,成长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是一句多美的话语。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我们爱孩子要从关注每颗纯挚的心灵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与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孩子们也只有沐浴着教师的爱的阳光和雨露,才能更好地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翔,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所以我们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老师开展工作就要从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开始。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几种方法。

      一、一颗热爱之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为乡村教师提写的对联,也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颗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爱教育,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洁白无暇象一张白纸,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那五彩的颜料,随时在"白纸"上刻意或者无意地描上一笔。孩子对教师的举动是非常敏感和在乎的,老师对他们温柔亲切,孩子的心就向你敞开了;老师冷漠、严肃,孩子的心灵之窗也许就关闭了。

      因此爱心是教师的本质,这种爱既要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还应该含有公正和*等。记得刚带这个班时,有两个孩子都是在老家爷爷奶奶带大的,现在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天天来就知道哭,不愿来幼儿园,我每天多给他们些关心和爱再加上鼓励,时刻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屡见不鲜,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孩子的内心希望被老师喜欢、希望得到老师敏感和细心的照料。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只有爱心,才能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只有爱心,才能感化一切,填补孩子感情的真空;只有爱心,才能给孩子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只有爱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只有爱心,才能架起信赖的桥梁;只有爱心,才能铸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因此,教师应该本着"捧着一颗爱心"来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爱中,让每个孩子都学会爱!捷尔任斯基说过:"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李镇西老师说过,"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感触着我。童心对于老师,特别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多次的实践中证明,如果你带着一颗童心,以同龄小伙伴的身份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那你就会赢得许多许多纯洁无暇的童心。

      每天清早孩子们一进教室,我都会主动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微笑地和他们问早。在户外活动时,我总像个大孩子一样钻进他们的中间。记得有一次晨间活动,我正和几个小朋友热烈地玩着套圈游戏,这是月月突然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真漂亮!"孩子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语,让我惊讶,让我思绪万千。说实在的,我并不漂亮,眼睛不大,牙齿也不好。可孩子为什么会说我漂亮呢?我想,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能和他们作朋友的,能给他们鼓舞的、关爱的,能够深入他们心灵的老师,就是漂亮的老师。

      又是一个早晨,我正在和孩子一起搭大恐龙。张靖宇小朋友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说是他妈妈给我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昨天,儿子边搭积木,边和我说,'妈妈,我要和李老师结婚。'我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怪念头。但是,我奈住了好奇心问道,'那你为什么找李老师呢?'他说,'李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并没有结婚这个具体概念,但是他们认为结婚是件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事应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靖宇妈妈的这封信,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一份喜爱,一种心灵的回应。这,更让我坚信:"用爱心滋润童心"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李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他们的一喜一怒往往是他们心境最直接的表现,一位好老师,往往是善于从孩子的一颦一笑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善于抓住点滴的时机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能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从而使孩子在最适当的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都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心教育,一个大教育家,他却能以一颗*常的爱心来看他的学生,甚至一些他没有教过的学生,从而以爱来感染他们,使他们知道,教师在他们心中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而且主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之对话。因为心灵与心灵的约定,往往能擦出最美的火花。在这里,我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真诚的民主教育,都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农民选择了土地,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园丁选择了花园,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耕耘能使他们看到美丽的鲜花;而我们教师却选择了一群群孩子,因为,我们知道在孩子们的心田耕耘,能使我们体会到农民的喜悦,园丁的欣慰。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的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那么,就让我们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以爱动其心,用爱去激发孩子内心的共鸣,用我们的心去拨动一根根娇嫩的心弦、在师生真诚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弹出最美妙的乐章,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人!

[阅读全文]...
  • 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警句

  • 名言
  • 1、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 因材施教、个性化学*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3、 我会按照课程需要来安排我的课程,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4、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5、 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

    6、 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台。

    7、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8、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9、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10、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 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12、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3、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4、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5、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16、 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17、 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

    18、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19、 关于确实病因的研究将会促进新的疾病筛选机制,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20、 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1、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22、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23、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24、 教师节名言

    25、 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26、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27、 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28、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29、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30、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31、 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33、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34、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35、 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6、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7、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38、 从事教育二十载,深深地体会到百年树人的道理,深深体会到教师的酸甜苦辣。今日恰逢教师节收集一些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献给做教育工作的人和支持热爱教育工作的朋友们。

    39、 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0、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41、 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42、 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3、 师德是一面镜子。

    44、 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45、 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46、 普通话语音教学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对象,存在“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

    47、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48、 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49、 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50、 小班教学的优点,是让老师更可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51、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52、 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阅读全文]...
  • 善施教化的格言诗句

  • 格言,励志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年级的吧

    还是苏教版的吧!万涓成河,势必集少成多,它则是宽大为怀。

    百川赴海,终究海天一色,它如同天下归心 。

    水,若满则溢,它好像很知足。

    水,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它好像胸怀宽广。

    善施教化出现在《孔子游春》中: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教”教育、“化”感化,整个词的意思是: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

[阅读全文]...
  • 道教名言名句禅语

  • 名言,禅语
  •   1、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8、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2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2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2、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7、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4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阅读全文]...
  • 佛教名言名句大全

  • 名言,佛教,语录
  •   佛教的文化影响广泛,你知道佛教的名言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分享的是佛教名言名句大全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佛教名言名句大全最新

      1)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3)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5)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7)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8)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9)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0)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1)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2)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3)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4) 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5)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5)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6) 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7)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8)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9)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0)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1)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2)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3)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4)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15)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1)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2)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3)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4)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5) 佛言:夫为道者,如*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7)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8)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9) 二八佳*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0)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11)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2)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3)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4)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5)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16) 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桶。

      17)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8)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窍!

      19) 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20) 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阅读全文]...
  • 佛教名言看透世间红尘

  • 名言,佛教,红尘
  • 这世间的种种,又该如何看破,那么就要请教佛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教名言看透世间红尘,希望大家喜欢。

    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无味之中。

    4、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5、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7、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8、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1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13、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4、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阅读全文]...
  •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 名言,格言,经典
  • 1、丹道以炼己为始,以温养为终。

    2、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6、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0、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1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1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3、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1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15、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1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1、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24、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8、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29、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30、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31、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3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3、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3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6、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38、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3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4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4、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

    45、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46、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47、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48、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4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0、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51、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句子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语录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说说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名言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诗词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祝福

有关因材施教的名言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有蚂蚱的古诗 最简单的静夜思古诗的画画 太*盛世歌舞升*的古诗 发个好梦的古诗 好听的有意境古诗词歌曲 关于雪韵的古诗 有关于好问的古诗文 小学腊八节的古诗 描写秋天季的古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元夕 表扬能干的女人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春夜喜雨配的音乐 四大传统节曰的古诗 美汉字文化的古诗 形容黄河长江壮观的古诗 运用夸张手法的古诗及分析 喜欢竹子的古诗 江南这首古诗是赞美荷花的吗 春节的古诗和感人故事 进口光头的古诗 君山的古诗词 带舒字的六字古诗 深秋雨中青山的古诗 关于酒的古诗 借喻物理的古诗 古诗中沟通的重要的诗 关于苞谷鸭子的古诗 动物的古诗有多少首 赐教的古诗意思 古诗词蒹葭的全文 含有两个相同字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