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关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蝶恋花春景苏轼拼音版

  • 苏轼,春景,阅读
  • 蝶恋花春景苏轼拼音版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春景苏轼拼音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

      苏轼

      huā tuì cán hóng qīng xìng xiǎo 。yàn zǐ fēi shí ,lǜ shuǐ rén jiā rào 。zhī shàng liǔ mián chuī yòu shǎo ,tiān yá hé chù wú fāng cǎo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qiáng lǐ qiū qiān qiáng wài dào 。qiáng wài háng rén ,qiáng lǐ jiā rén xiào 。xiào jiàn bú wén shēng jiàn qiāo ,duō qíng què bèi wú qíng nǎo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主人公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 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

  • 苏轼,诗人
  • 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

      《蝶恋花·春景》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蝶恋花古诗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句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花褪残红青杏小:指杏花刚刚凋谢,青色的小杏正在成形。褪,萎谢。

      ⑶飞:一作“来”。

      ⑷绕:一作“晓”。

      ⑸柳绵:即柳絮。

      ⑹天涯何处无芳草:指春暖大地,处处长满了美美芳草。

      ⑺渐悄:渐渐没有声音。

      ⑻多情:指旅途行人过分多情。却被:反被。无情:指墙内荡秋千的佳人毫无觉察。

      白话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围墙里有位少女正荡着秋千,围墙外行人经过,听到了墙里佳人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创作背景

      此词朱祖谋本、龙榆生本未编年。其后诸家编年有异,而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

      曹树铭本云:“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之上片相似。而这首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之下片相似。以上二词,俱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铭颇疑此词亦系在密州所作,志以待考。”

      薛瑞生本、邹同庆、王宗堂本均据《冷斋夜话》所载王朝云在惠州贬所曾唱此词及苏轼惠州时期的诗文里惯用此词中出现的“天涯”一词而系于绍圣二年(1095)春,作于惠州。陈迩冬《苏轼词选》也怀疑这首词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

      张志烈《苏词二首系年略考》认为此同是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是他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离定南行路途触景而发。

      李世忠《苏轼〈蝶恋花·春景〉作时考》则据词中“青杏”、“燕子”、“柳绵”意象断定此词必不作于苏轼贬惠期间,据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当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但没有具体编年。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人们仍用“何处无芳草”以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这首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花草蒙拾》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同时指出这首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这是说,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冷落寂寞之感。“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对此,他并没回答。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回味、想象的空白。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名家评价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予得真本于友人处,“绿水人家绕”作“绿水人家晓”。“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此两字极有理趣,而“绕”与“晓”自霄壤也。

      明·俞彦《爰园词话》:古人好词,即一字未易弹,亦未易改。子瞻“绿水人家绕”,别本“绕”作“晓”,为《古今词话》所赏。愚谓“绕”字虽*,然是实境;“晓”字无皈着,试通咏全章便见。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直是轶伦绝群。

      清·先著、程洪《词洁》:坡公于有韵之言,多笔走不守之憾。后半手滑,遂不能自由,少一停思,必无此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

      ⑴“绿水人家绕”,非“绕”字,乃曰“人家晓”。“晓”字与“绕”字盖霄壤也。

      ⑵“枝上”一句,断送朝云。一声何满子,竟能使肠断。李龟年正若是耳。

      ⑶“佳人”是“无情”,“行人”是“多情”者。

      ⑷“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

      清·李佳《左庵词话》:此亦寓言,元端致谤之喻。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

      *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阅读全文]...
  • 蝶恋花苏轼赏析(蝶恋花古诗全部)

  • 苏轼
  • 从前,在北宋的词坛上曾有两位大拿——柳永和晏殊。因为失了恋,他们二人各自填写了一首《蝶恋花》,谈了对“前女友”的看法。

    他们一个通过自暴自弃的方式,一个通过揭别人和自己老底的方法,各自捣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引得《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拍案叫绝。尤其晏殊的那一首,愣是被王国维把豆腐干吃出了卤牛肉的味道来,还到处宣传个没完。

    然后,北宋的全能型写手苏轼闪亮登场了,他也填了一首《蝶恋花》。并且还一下子捣鼓出来了“两个名句”,直接从“气势”上直接碾压了前述二人。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不愧是民间最红的歌词作者,他的遣词虽然非常通俗,但是意境却十分优美。尽管以相思为主题,但是却是以男子为主角,读出来没有半点脂粉气息,倒有一种郎本多情的味道。

    开篇第一句通过叙事,交代了主人公独自站在一座高楼上,极目远眺。看到远方无边无垠的青草地,天涯芳草,凄凄碧绿,就如同这个春天带给他的愁绪一样。

    他通过芳草联想到了什么呢?是爱人的绿罗裙,还是远游的王孙?他却故意卖关子不说。他一个人站在楼上等啊等,望啊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等到了日暮。

    傍晚时分,太阳的光晕照在绿草地上,形成了一幅凄美的风景画。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当时正处于“失恋”的状态下。

    凄凄芳草让他春愁暗生,可是他却在极力通过画笔,歌颂这种愁惨的画面。并且他还反过来怪别人“谁会凭阑意”?那是啊,没有失过恋,又不是“痴人”的话,的确是不懂他在想什么。

    然后他自己一个人发愁,愁到了无计可消除,于是他就决定借酒浇愁。但是,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到了最后,他就讲出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因为想她,已经瘦到了皮包骨头,衣服、腰带都松了几大圈了,可是我永远都不会后悔!

    他就这样,通过表演自己的自暴自弃,赢得了王国维的极力赞赏。所以王国维夸他最后两句词是“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古今不曾多见”。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不仅是北宋的宰相,更是婉约词领军人物之一。他那正经八百的风格较之柳永的“民歌变种”,就显得有点《小说月报》VS晋江榜首的味道。

    晏殊这一首词出名,主要是因为王维在《人间词话》里借他的名句作为“古今成大事业者”三重境界的第一重。但是,王国维所谓的境界和晏词本身的内涵,其实毫不相干。

    这一首词开头借菊愁兰泣,暗示某些品格高尚的人,或者是晏殊自己遇上了麻烦事。假如我们从字面上去理解时,当我们读到 第三、四、五句,其实就完全可以了解他想说什么了。

    这也是一个关于“失恋”的悲伤故事。清晨,词人还在怀想前昨夜发生的不幸事件。“燕子双飞去”是指他所爱的人和别人“一起飞了”,否则这里明显应该写“孤雁单飞”,可惜人家“双飞”了。

    他本来就是幽兰芳草一样的品性,可是他的心上人却并不懂得欣赏,竟然还在昨夜和别人一起跑了。

    而昨夜本是一个明月夜,明月自带团圆意象。爱人都走了,月亮还毫不知趣,穿窗绕户地追着他照啊照。好像在刺探昨夜他和爱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八卦!

    于是他就说“昨夜西风凋碧树”。昨晚上,一阵狂风把好端端的一株繁茂的大树都给刮秃噜皮了,如今只剩下我一个“光杆司令”。你要是再不懂,我就不说了。

    写到这里,主角一个人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尽管他受到了伤害,但是他还是想知道佳人去了何处。想给她写封信,却不知道地址。

    现在大家就明白了吧?其实是因为他前女友把他甩了,所以没有告诉他自己落脚的地方。

    《蝶恋花·春景》——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这一首同样是写“爱人跑了”,但是性格豪放、洒脱,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伤感。他在词的第一句中,通过“花褪残红”和“青杏小”,来暗示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她走了又怎么样?那燕子飞(前女友走)的时候,还在村口溪水边儿上打了好几个转儿呢,看来她是舍不得我。

    刚开始分手时,两个人都发愁。可是等到愁思结成了柳絮,一阵春风吹来,愁就慢慢地减少了。说明时间是疗伤的圣药,然后来一句著名的感叹“天涯何处无芳草!”

    最后,他还不忘说一番道理。他用墙里、墙外来举例说——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既然分开了,就让她笑声渐行渐远。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反被无情的人惹恼了。

    柳永、晏殊和苏轼三人讲“前女友”的词,各有其境界。

    柳永是情深不悔,执迷不悟型,他所处的境界是“常人境”;晏殊则是超级理性的,*之美型,他处在“圣人境”;而苏轼对待感情显然是提得起、放得下,他处于“闲人境”。

    柳永的词是三人中“最俗”的,但是也是讲爱情最“美”的。所谓大俗即大雅,相思明明苦到他哀毁骨立,瘦得不*形,可是他还要歌颂这种相思的凄美。

    那一日,落日余晖下的烟草迷离,还带着细细的微风。于是他就支着这一病骨,独自伫立在危楼上,从白天一直望到夜晚,等着前女友回头。在词中,他把自己写得特别痴情。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也写过这种痴态。他的“飞云冉冉蘅皋暮”写得也非常的美,但是不如柳永的“草色烟光残照里”来得通俗易懂。所以,柳永在民间才会这么受欢迎。

    柳永这首词,突出了一种“痴人”对感情的留念。情感丰富的人往往很容易受伤,可是受伤之后,他心里又产生了一种“痛”的感觉。

    现在的心理学说:适度的痛感会刺激到人身体分泌多巴胺,这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但是一般人绝不敢承认自己被“抛弃”了,或者为爱“受伤”了,还会有一点“暗爽”的感觉。

    北宋的柳永却直接把那种轻微的“*待狂”般的感受诉诸笔端了。因为面对爱情而失去理性,所以说他写的是“常人境”。

    晏殊的这一首词,其实有很多的争议。长期以来,许多的词评家都不知道这首词究竟在讲些什么,甚至他词中的主角是男是女,都还有着很大的争议。

    但是经过我的分析,我发现大家可能都把事情想复杂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从他的身世、背景和个人经历,去牵强附会词中的内涵。

    至少从字面上来看,他的确就是写了一个“前女友”与别人“双双飞去”的伤心故事。*常写恋人分别,只会写孤雁单飞。因为他的爱人是和别人同去的,所以他写的是双燕飞。

    作为婉约词的高手,再加上又是北宋的宰相。所以晏殊提到这种儿女私情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含蓄,写得也非常的隐晦。

    许多人一直非常奇怪,晏殊这首词从“昨夜西风凋碧树”开始,到下半阙的词风,为什么和前面大大不同。

    其实这并不是他故意想在风格上有所突破,他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罢了。因为词中人发现:他女友昨夜跟人跑了!相当于是一场狂风把他们爱情的大树给刮秃了。

    由于女方是私奔,肯定不敢让他知道,也不敢说自己将要去哪里。所以他本来想写信告诉对方:虽然你抛弃了我,可是我决定成全你,但是却找不到寄信的地址。

    大家看看,这能是*常人的思维吗?这明显就是人格中的“超我”大爆发了,所以他的词境就数处在了“圣人境”。

    苏轼的词就写得非常轻快,终结就预示着新的开始,万事万物总是处于一个大循环之中。这种想法,和他喜欢说禅有关。

    对于感情,苏轼是提得起放下的。他告诉大家:刚分手的时候,总有一方依依不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很快就会忘记前任,开开心心去寻觅自己的天涯芳草了。

[阅读全文]...
  • 苏轼 《蝶恋花》

  • 苏轼
  •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品评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赏析

      以豪放派着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阅读全文]...
  • 苏轼:蝶恋花

  • 苏轼
  •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阅读全文]...
  • 苏轼的诗句蝶恋花

  • 苏轼
  • 苏轼的诗句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评解】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阅读全文]...
  •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 苏轼,阅读
  •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展示了两幅场景:一是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客里思家;一是在落红处处的黄昏小院,家人忆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宋代·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译文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注释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阑珊:衰败、将尽之意。芳草歇:香草将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清明节:*传统节日,民间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俗或活动。

      落红: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咫(zhǐ)尺:形容距离*。楚越:春秋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名。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魂销: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

      音尘绝:音讯断绝。音尘,音信,消息。

      梦破:梦醒。心欲折:形容伤心欲绝。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的*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年暮春,苏轼在镇江一带办理赈饥事,已将*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词以表达对杭州家人的思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阅读全文]...
  • 苏轼《蝶恋花》原文赏析大全

  • 苏轼,阅读
  • 苏轼《蝶恋花》原文赏析大全

      《蝶恋花·春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词作。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苏轼《蝶恋花》原文赏析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繁体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裏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裏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赏析

      “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春景”: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词下片之意 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见《琅嬛记》卷中、《青泥莲花记》卷一下、《词林纪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记载,则此词当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又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天涯’,是苏轼贬官岭南时诗文中惯用词语。另如绍圣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云:‘只知吴楚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绍圣四年惠州所作《次韵惠循二守相会》诗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万里心。’故本词中之‘天涯’,亦非泛言,当指地处偏远的惠州。基于上诉分析,姑将此词编于绍圣二年春,以俟详考。”

      “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误作“小”。“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绕”,元本注“一作晓。”

      “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却被”,反被。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⑴初破冻:刚刚解冻。

      ⑵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⑶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⑷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⑸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⑹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⑺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作者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作者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作者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作者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作者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作者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作者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作者内心的苦涩。紧接着作者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作者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作者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作者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作者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作者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阅读全文]...
  • 晏殊蝶恋花注音版(蝶恋花古文赏析及翻译诗意)

  • 古文,诗意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词,双调六十字,篇幅甚短。而晏殊却在这有限的天地中,以生花妙笔,将传统的离愁别恨题材,写得情致深沉、缠绵而气象高华阔大。

    词的上片,以环境衬染。开篇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给全词定下了基调。槛菊庭兰,既是居处幽雅之物事,也是衬比人品之高洁。“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这里暗含此意。深秋之时.菊笼轻烟而“愁”,兰沾晓露而“泣”,这是词中主人公内在愁怨之情的“外射”和“物化”,状物实是写人。虽然仅只七个字,但交代的内容却很丰富。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承上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缕缕轻寒,梁间羽燕穿过帘幕,双双飞去!这两句虽写客观物象,然而却透露了主人公的内心愁苦。

    惟其孤独,所以对时序迁移、节候冷暖特别敏感。如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以感知轻寒透入帘幕,实是由于空闺的寂寞,同时也暗示了欢情的消歇。而梁间羽燕的双双飞去,更加反衬出闺妇的孤独无依的处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怨无知之明月不知人间的离别之苦,斜照到今日晨晓,实是抒有情之人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下片的过片几句,于写景叙事之中抒怀人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西风,碧树凋尽,这样的情景未必是真实,但浸透了感情的色彩。在离人看来,由于人在人去,可以一夜之间,景象全非。“碧树”在这里是美好希望的象征,一夜西风,也是一种突然的变化,吹尽了碧树;实际上也就是吹碎了思妇的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着一“独”字,显出思妇的伶何孤单。“独上高楼”,为望远人。“望尽”是极目远眺,思飞神驰之态可见。“天涯路”,表明遥远,难以寻见,境界宽阔,怀人之离愁亦随之泛溢无边。人既望而不可得见,相思怀人之情,只能托之于书翰相传。

    “彩笺”、“尺素”,分言则一供题咏,一传书信,这里复叠使用,以言离情之多,怀人之切,独处之苦。而山长水阔,阻隔重重,世路茫茫,人踪渺渺,音信亦复难以凭寄。情自无由相达,则无限失望、感伤之情,何能穷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在三处提到这首词。一处是:““我瞻四方,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另一处是“词有三种境界”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称赞《诗·秦风·蒹霞》“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句“最得风人之致”的同时,又举引这几句,认为“意颇*之”。

    王国维从“西风凋碧树”这几句所创造的意象,引申出“忧生”的感喟,并比喻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显然王氏的理解与这几句原意了不相涉,但晏殊所写的这几句不只是含义狭窄的具体的表面形象,而是含蕴丰富、涵盖深广的意象,凝聚着更广更深的现实生活体验,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理解。

    正如谭献《复堂词话叙录》所云:“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这也充分说明晏殊词不仅以情动人,而且以其理致深蕴的特点,增加耐人寻思的韵味。

    这首词是《珠玉词》中抒写离愁别恨的名篇。全词形象疏朗,境界浑成,风格含蓄圆融。它写秋意而不凄苦,抒离情哀而不伤,写富贵气象而不言“金玉锦绣”,刻画人物心理,极*淡而又风流蕴藉。陈廷焯称赏这首词“缠绵徘侧,雅*正中”(《词则·大雅集》),也是指晏殊与冯延巳词都具有意蕴深厚这一特点。

[阅读全文]...
  • 《蝶恋花》古诗(蝶恋花类型的诗词)

  •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

    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

    超脱词牌之外,

    蝶恋花给人以俏皮、思恋之感,

    这使它备受词人们的喜爱,

    谱写出许多绝美的词章。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诗词君: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人们常用“何处无芳草”以*自勉。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君:这首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词君: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词君:这首诗写深秋怀人,是宋词中的名篇。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句子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语录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说说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名言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诗词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祝福

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冬天诗句 海棠花诗句 霸气诗句 清明节诗句 生日诗句经典 古风诗句 春天景色诗句 杏花诗句 诗句网名 中秋诗句 形容小女孩有灵气诗句 樱花诗句 浪漫诗句 古诗句 元宵节诗句 端午诗句 山水诗句 月亮诗句 花诗句 夏季诗句 兰花诗句 离别诗句 兰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边塞诗句 牡丹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梨花诗句 莲花诗句 秋天诗句 文天祥爱国诗句 竹子诗句 芍药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