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舒灵的古诗 >

带舒灵的古诗

关于带舒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舒灵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舒灵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

  • 送别
  • 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及注释】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4、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5、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赏析】

      瞑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灵澈上人大概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舒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舒字的诗词

  • 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杨亿〔宋代〕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高庙灾董仲舒推说其意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

    袁说友〔宋代〕

    老学推占后,奸人娼嫉初。怀私真诡计,候见窃成书。猛欲挤贤辙,宁思戒覆车。那知一回首,身已毙诛锄。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一

    刘攽〔宋代〕

    升曦上南山,千峰云碧明。晨风激寒水,琴瑟环佩声。

    蚕老桑柘空,麦熟黄鹂鸣。浩然田野兴,遂尔忘都城。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二

    刘攽〔宋代〕

    高高嘉树阴,下下修竹林。水光摇日影,人语乱鸟吟。

    兴适尽佳境,有逢皆会心。安知道路傍,前更登嵚岑。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三

    刘攽〔宋代〕

    一溪分百泉,一泉流十家。恶竹莽连云,古树横带沙。

    鱼子戏稻秧,凫雏唼荇花。信美非故乡,无由寄生涯。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四

    刘攽〔宋代〕

    溪水转山曲,杳如天际流。浅濑不解衣,浮查曰为舟。

    惜无同心子,此地聊淹留。但爱溪上儿,蓬头坐垂钩。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五

    刘攽〔宋代〕

    南山*仙居,太古馀积雪。阴云五月寒,松桧为之折。

    如何车马客,尘土倦炎热。挥手谢世人,吾将与君绝。

    舒城怀古古舒子国汉颉羹侯作堰储水灌田至今赖之

    李裕〔元代〕

    荒城十里枕龙眠,汉业于今已弃捐。惟有颉羹三堰在,舒民犹赖灌桑田。

    哥舒歌

    西鄙人〔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宋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阅读全文]...
  • 含有舒字的古诗词 带舒字的诗词名句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传·董仲舒传》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传·董仲舒传》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心雕龙·养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郑板桥《咏芭蕉》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西鄙人《哥舒歌》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传·董仲舒传》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左思《咏史八首》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李白《襄阳歌》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信》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佚名《月出》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宋玉《神女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李峤《书》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李世民《守岁》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

    舒而脱脱兮!——佚名《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佚名《穆穆清风至》

    愁肠待酒舒。——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曹植《妾薄命行·其二》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声律启蒙·上卷·五 微》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阅读全文]...
  • 关于家温馨舒适的美好的古诗句大全

  • 温馨,美好
  •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6、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7、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曹丕

    8、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孙奇逢

    9、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柏杨

    10、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1、我宁愿用一小杯*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海涅

    12、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

    13、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山阴金先生

    14、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米南德

    15、积德之家,必无灾殃。——陆贾

    16、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穆尔

    17、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

    18、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19、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20、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21、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2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2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5、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胡达源

    26、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曾仕强

    27、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三毛

    28、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周希陶

    29、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3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3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32、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33、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34、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曲》

    3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3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3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阅读全文]...
  • 夏日清新舒爽的古诗句 夏日唯美的古诗

  • 夏日,清新,唯美
  • 夏天到啦,每个人都在发夏天炎热的句子,不要再发随大众的句子了,小编收集了【夏日清新舒爽的古诗句 夏日唯美的古诗】让你成为朋友圈的一股清流,脱颖而出。

    1、《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2、《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3、《夏意》

    宋代: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日登车盖亭》

    宋代: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阅读全文]...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注释解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诗文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舒灵的古诗 - 句子

带舒灵的古诗 - 语录

带舒灵的古诗 - 说说

带舒灵的古诗 - 名言

带舒灵的古诗 - 诗词

带舒灵的古诗 - 祝福

带舒灵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在路上的句子 夸中国的句子 形容雨大的成语句子 水滴筹发表句子 兄弟很虚伪现实的句子 目送句子批注 皮囊句子 描写金钱树的句子 绿叶的句子 赞美抖音的句子 写白云的句子 成长的励志句子 嫁错郎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 摘抄植物的句子 仿写句子排比 全年无休的句子 网红句子爱情 回不了头的句子 形容夏天天气的句子 青春加油的句子 心不老的句子 形容知了的句子 虚假的句子 形容想去旅游的句子 连词连接两个句子 友情胜过爱情的句子 描写小屋的句子 关于加油的句子简短 描述冬季的句子 形容错过的爱情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