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东阳写宿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东阳写宿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东阳写宿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李东阳写宿迁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胸嶓万壑笔三峡,或有神助非人为。——李东阳《马博士所赠王少参剑阁图为少参子公济进士题》
乾坤三峡水,今古一奇观。——李东阳《送茹知县玉之新宁》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李东阳《九日渡江》
药囊经卷随行杖,知在香炉瀑布前。——李东阳《题李伯时莲社图》
秋高出猎长城下,碧眼胡儿骑刬马。——李东阳《题赵子昂射鹿图》
白纸黄坟野草生,柳烟桐火照清明。——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白纸黄坟野草生》
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李东阳《绵山怨》
长沙游子思故乡,安得坐观江水傍。——李东阳《捕鱼图歌》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三年养得鳞甲成,万里空嗟画图见。——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一官蓟北复巴西,丹青不改鬓成丝。——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遥怜天路飞腾地,长记春风长养时。——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宦途萍水纷无迹,再见此图三叹息。——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远行珍重寄双鱼,鱼中定有长相忆。——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老去愁多秪为花,不堪风雨更泥沙。——李东阳《观仁辅林黄门宅看莲诗戏次其韵》
买栽自笑贫无地,卧看谁怜醉是家。——李东阳《观仁辅林黄门宅看莲诗戏次其韵》
江上路遥随梦到,袖中诗好向人誇。——李东阳《观仁辅林黄门宅看莲诗戏次其韵》
词林旧侣风流在,许赠繁香压帽纱。——李东阳《观仁辅林黄门宅看莲诗戏次其韵》
江南山深冬日暖,湖冰无澌湖水满。——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幽林晚径断人行,落尽梅花春不管。——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山茶花发争芳菲,翠翎蜡觜相光辉。——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疏林落羽纷凌乱,回首青霄各分散。——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溪上鸳鸯独有情,春来冬去长为伴。——李东阳《四禽图·江南山深冬日暖》
世人作画皆论派,汝和画菊乃天解。——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幽兰堪供屈子佩,奇石当邀米公拜。——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当时落笔亦偶然,忽有声名起砰湃。——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有时偃蹇不受促,怒目看人两睚眦。——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酒酣兴发谁使颠,迅扫但觉吴缣隘。——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最是*生跌宕心,病卧穷山老何惫。——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岂知一见已陈迹,江水东流日西迈。——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摩挲两眼三叹息,悔却从前比菅芥。——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长安贾客君不闻,已索黄金市中卖。——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忽枉东曹第一诗,夜呼红烛看乌丝。——李东阳《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一》
郎官白璧元增价,翰苑明珠久见遗。——李东阳《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一》
伐木每怀鸣鸟意,投桃先愧鄙人私。——李东阳《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一》
张颠自有银钩笔,不似公孙舞剑时。——李东阳《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一》
翻身煦沫日弄影,一一如在空中游。——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风鬐雾鬛卷复散,顷刻巨浪高山丘。——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初疑聚石作九岛,咫尺之地皆汀洲。——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问渠类象谁指示,或者神授非人谋。——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拟将天地作画笥,此语吾传苏子由。——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江湖茫茫隔尘土,吾欲远挂珊瑚钩。——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诗成日暮酒半醒,萧萧落木高堂秋。——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我马西行东客归,归心落日争分飞。——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长安城中一掌地,颠倒鞭鞚随裳衣。——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宁知此厄忽相遭,怪事惊从武昌得。——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曲身正自凭几杖,伸臂强可持杯罂。——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拳如崔家独足鹭,风雨不动垂丝轻。——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谁其赏此句独苦,吾荷武昌无限情。——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归来病剧吟愈工,作势犹疑马前堕。——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安乐窝中长闭户,万事茫然入推步。——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如何物理异人情,堕甑有时犹却顾。——李东阳《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2011年是TCL的全年营业收入达历年来最好的水*,回到并且超越2004年开始国际化并购之前的状态,也是成立整整30年的特殊节点。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特别是李东生的同学比如创维的黄宏生、康佳原掌门人陈伟荣等早已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只有李东生依然在一线冲杀。
在他看来,包容比自己弱的人,尊敬比自己强的人,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才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风范。而在企业管理上,李东生认为承担责任不是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而应把责任逐级分解,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否则凡事都事必躬亲,管理者就可能变成“诸葛先生”了。
以下为李东生的部分整理:
1、中国烟酒价格之高勘称世界之冠,背后推手并非市场需求,喝天价酒抽天价烟大都不是自己掏钱;这都作为特殊的礼品流通,对收礼者,价格代表其地位,对送礼者,价格代表诚意;各有需求自然越抬越高。抽烟喝酒不算受贿,也让这种风气更为泛滥。如果在*反腐工作中加强对天价烟酒消费的控制,才能扭转风气。
2、凡事都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给累死了。虽然这是一种敬业精神,是承担责任的表现。但承担责任不是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有些人不把责任逐级分解,不去建立集体决策机制,这种做法在企业规模较小时也许有效率的优点,但规模大了管理者就可能变成诸葛先生了。
3、究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全产业链的思维模式。苹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他们有团体在做研发和设计,有台湾、日本的厂商为他们做配件,有大陆代工厂制造,还有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为他们做软件。全产业链思维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新的挑战。
4、离开了实业基础,金融就成为水中浮萍。中小企业对就业、民生和内需都有着极大贡献,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扶持政策。
5、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艺术作品可以重播,而人生没有重播。因此,我们要学会去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去创造自己的感动,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的意义所在。
6、研究表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也好都是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社会危机。从17世纪的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的次贷危机。(www.fuhaoku.net)欧美300多年的*代史中,几乎几十年就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情。西方自己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从事实、从根源去反思其中的本质和规律。
7、包容,是不缺乏管理情商和信心的表现。包容比自己弱的人,尊敬比自己强的人,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才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风范。
8、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人到30岁以后大多被生活中各种事件所推动,很难对一件事持续专注。如果你在30岁以后还能坚守自己的,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9、*实的力量。许多一线的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吹嘘自己会遭遇到用户的反感,不如诚恳客观,这其实就是*实的魅力——立足长远,赢得信任。对于*实的人生来说,可能会在短期内不那么出众,甚至会有些被人视为木讷。但从长远来看,*实的人生反而更有魅力,不论处世、管理,都可应用其中。
10、中国不缺少有小聪明的人,特别是利用监管空隙争取自我利益的小聪明。管理干部一定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应该想着如何提高整体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小利益而损害整体大利益,要知道效益的来源是通过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的。
11、中国不缺少有小聪明的人,特别是利用监管空隙争取自我利益的小聪明。管理干部一定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应该想着如何提高整体竞争力,而不是为了小利益而损害整体大利益,要知道效益的来源是通过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的。
12、欧美国家不论城市和乡村,大家都有公共意识,每个人都认为应为公共环境负责任。而国人普遍是把屋内收拾的干干净净,对于屋外就漠不关心。国内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型城市,根源正是这种“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改变心态和文化很难,但从我们自己做起就是最好的开始。
13、中国劳工成本只是相对提高,因为起点太低。消费者总想买最便宜的产品,但只对一方有利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相比之下,劳工成本在销售价格中的占比还是微乎其微的。
14、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特别需要创造市场空间,扶持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这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15、以前中国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模仿榜样。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在一个竞技台上,探索符合自身文化、国情和条件的道路,除了最终还要依靠企业团队自身的探索和思考。(以上语录均摘自李东生个人微博)
《柯敬仲墨竹》
作者:李东阳
莫将画竹论难易,
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
满堂风雨不胜寒。
赏析:
李东阳,明代着名诗人,湖南茶陵人,形成茶陵诗派,诗开明代中叶诗坛以复古为革新的先声。此诗是为元代柯九思所作的墨竹图而题的。
前两句是借观柯九思的墨竹图而发议论,专门拈出了画竹的难易繁简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画尚意崇简美学趣味的推崇。文人画起源于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是文人画的极力推动者,文人画家文同也以画竹着名,柯九思画竹就祖述文同。苏轼曾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专门论文同的画竹,文中指出画竹不能只讲形似,如果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没有竹了;画家画竹应该先在胸中酝酿,做到成竹在胸,然后以意为之一挥而就。苏轼之论,一方面说出了画竹不能从繁而应尚简,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成竹在胸以意写之的追意论。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还说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更进一步表达了他重传神写意的艺术见解。李东阳深谙文人画的精髓,在此诗中提出了画竹莫论难易,要做到简实则比繁更难的艺术创作观。
后两句是为前两句寻找的艺术个案证明,其实也是对眼前柯九思所写的墨竹图而作出的高度称赞。艺术创作并不在写繁还是写简,关键在于它是否能生动传神,让人感到真境逼人。柯九思所画竹,萧萧数叶之间却能产生风雨飘飒、寒气袭人的艺术效果,可见简便非易,数叶的竹虽简,但却是以虚写实,取得了形简而意远的艺术成就。数叶之竹,其神态却具备天下风雨飒然而至的意蕴,文人画之神妙尽在画笔间。
诗歌创作也与绘画一样,也常用简练的语言以少见多,表达更丰富深远的意义,并给读者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中国艺术崇尚有无相生、以虚代实、追求空白的艺术效果,如绘画中有以咫尺而写万里之势的构图观,有以一舟一人泛舟湖上而衬托整个寒江苍茫辽阔意象的留白法,画面之留白其实也正是画中之颜色,空白并非真正的空无,而是计白为黑,白成为中国画中以虚概实、以虚托实的无穷色。中国戏剧舞台中,演员背上插几面旗帜,则象征着率领千军万马,其虚拟与假定性才会使戏剧舞台虚虚实实,以虚代实,舞出中国戏剧的韵味与意境。
其实,在人生过程中,要体味人生的滋味,如何删繁就简、张弛有道,并最后达到返璞归真、还其真我也是一门艺术,只不过人生如过客,许多人没有仔细去琢磨体味罢了。
广东阳江旅游景点
阳江物产丰富,盛产鱼、虾、蟹、贝、海盐等。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最为著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广东阳江旅游景点,供大家参考!
1:闸坡大角湾
大角湾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方向,背倚青山翠岭,独得大自然垂青。以阳光、沙滩、海浪、海鲜驰名于世,是海陵岛乃至阳江地区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该景点与阳西沙扒月亮湾并称为“姐妹湾”。*年随着大岭埂隧道的开通,车辆可沿环岛公路长驱直入。望见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海螺雕塑时,己到大角湾了。美丽的大角湾滩长2.45公里,宽100米,螺线形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湾。大角湾三面群峰拱护,面向浩瀚南海,两边大角山与望寮岭拱卫,湾内风和浪很软,峰顶时有云雾缭绕,正所谓山无水不秀,峰无云不媚,景观层次丰富。
2:十里银滩
十里银滩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占地总面积 6000亩,三面环山,总长9.5公里,海岸线长达16.5公里,拥有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的十里银滩、我国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别墅、银海山庄等景点。*年来,被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南海一号、也在十里银滩风景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民众展现。
十里银滩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面,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拥有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十里银滩、我国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别墅、银海山庄等景点。
3:大树岛
大树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万山群岛中部,面积6.23*方公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海水湛蓝,岩岸大树岛石奇,树木茂盛,鸟语花香。岛上沙滩沙质细幼,金黄色的沙滩配蔚蓝洁净的海水和岸边高大的椰树,从岸边往海中心走50米海水都还未齐腰。有“小海南岛”盛誉。大树岛是个现代世外桃源,大树岛——一个孤岛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一面风*浪静,波澜不惊,有椰影婆娑,还有轻软的细沙亲吻你的脚尖。
4:沙扒湾
沙扒湾位于阳江地区阳西县沙扒镇,有*的“马尔代夫”之称。它头枕风光秀丽的北仔岭,面向浩瀚的南海。包括沙扒海滨、月亮湾、青洲岛和白额岭等景点。
沙扒湾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层次独具魅力。海湾长达3公里,沙滩长2公里,宽长*200米,坡度*缓,整个海湾沙滩呈螺旋线弧展开,犹如明月般横亘在南海之滨。东西两侧有石山岬角拱卫,山上象形造型众多,密林环抱,海滩水质清澈,坡度*缓,沙质洁净。
5:阳春石林
阳春石林因山之巍峨,峰之险峻令很多游客流连忘返,就连造梦工场里的大导演也相中这里的奇景,到此处来取景。阳春春湾石林位于春湾镇东北2公里的蓬花垌。从“百页剑门”进入,里面是一块*坦的草地,草地四周矗立着无数如刀似剑的石峰,高60多米,宽50多米,极其险峻奇特,有诗人叹曰“万把青铜剑,锋芒指夜天”。此外还有“天马腾空”、“猛狮过岭”等石林景观。
6:凌霄岩
凌霄岩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洞内童乳石千姿百态,神奇变幻,加上旅游部门用彩灯装点后,更显得七彩缤纷,惟妙惟肖。 凌霄岩岩高 100米,游览面积达3万多*方米,分三层游览,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其中底层凌霄厅高60米,宽34米,长105米,有一岩底河长320米,可泛舟。可沿“百步云梯”至凌霄宝殿,有“寿星迎宾、灵芝巨柱”等景观。再到观景台俯瞰洞内景物,“仙女思凡”、“八仙过海”、“群狮起舞”等,更为气象万千。
7:闸坡大角湾
大角湾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闸坡镇东南方向,背倚青山翠岭,独得大自然垂青。以阳光、沙滩、海浪、海鲜驰名于世,是海陵岛乃至阳江地区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该景点与阳西沙扒月亮湾并称为“姐妹湾”。*年随着大岭埂隧道的开通,车辆可沿环岛公路长驱直入。望见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海螺雕塑时,己到大角湾了。美丽的大角湾滩长2。45公里,宽100米,螺线形湾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湾。大角湾三面群峰拱护,面向浩瀚南海,两边大角山与望寮岭拱卫,湾内风和浪很软,峰顶时有云雾缭绕,正所谓山无水不秀,峰无云不媚,景观层次丰富。
8:十里银滩
十里银滩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占地总面积 6000亩,三面环山,总长9。5公里,海岸线长达16。5公里,拥有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的十里银滩、我国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别墅、银海山庄等景点。*年来,被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南海一号、也在十里银滩风景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民众展现。
十里银滩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面,风光毓秀,粗犷壮阔,与石角滩接合成螺线型,拥有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十里银滩、我国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别墅、银海山庄等景点。
阳江知名的特色小吃
1、春砂仁
春砂仁气味香郁,是一种宽中理气、健胃消食的名贵药材。具有性味辛温、健胃、行气调中、消食作用。用其制成的菜式,享誉四方。
2、炒米饼
本地称“粉酥”。它用炒米粉掺猪油黄糖黑芝麻等原料制成饼皮,包入花生芝麻猪肉椰蓉等馅,填进雕刻着花纹图案的木模夯实后取出,经精心烤制后而成。口感甜而不腻,入口酥脆,外形精致玲珑,为各家过节办喜事时必备的送礼待客之物。
3、猪肠碌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名称。它的做法是用炒熟的豆芽、炒河粉等做成馅,再以整张特制的河粉作皮来包裹。上碟时切段,擦上熟猪油、芝麻,沾辣椒酱伴食。此为阳江最具特色的小吃。
4、煎堆
煎堆又叫煎糍,外皮是糯米,有脆皮和软皮之分,馅多用花生、芝麻、白糖和椰丝,用清油炸熟,通体金黄,脆皮甜心爽口,没尝过的不可不试!
5、叶贴
咸的'和甜的两种,甜的一般以花生糖等作馅,咸的有用萝卜、眉豆等作馅。下面垫的一般为树波萝或者芭蕉叶,吃的同时带点植物的清香。
6、狗利仔
材料一般为簕菜、鸡屎藤、荚白、两面针、针仔簕(东风橘)、米、白糖等,因形状与狗舌相似,故取名“狗利仔”,有祛湿清热功效。
7、豆豉
阳江豆豉是以阳江土产黑豆配以鲜姜,经过传统工艺加工制成,豉肉松化、味道鲜甜、鲜香可口、富于营养,乃是蒸鱼、肉、排骨和炒菜之调味佳品,享有“一枝独秀”之称,驰名中外。
8、瓜咸
阳江茶市白粥是不可少的,而上一小碟瓜咸来伴粥,也是必不可少的。小甜瓜用盐来埯制后晾干,就成了“瓜咸”了,切小段后用豆豉,蒜蓉来炒一下,就成了伴粥的美味佳肴了。
9、鹅乸饭
阳江特产黄鬃鹅,阳江特色烹调方法,使鹅乸饭理所当然地成为特色菜式。它以母鹅为原料,切肉碎,再配与其他材料炒饭即成。
10、烧蚝
“鲜”是阳江人对饮食的第一追求。有科学研究表明,鲜味主要来源于食物的蛋白质,其中包括存在于畜禽肉、鱼肉、贝类中琥珀酸、核苷酸、谷氨酸。人们对鲜味有着特殊的敏感与执着的追求。这道菜非常的好吃又好看,家里来客人的话做这菜一定不丢架哦~而且蚝的营养价值也特别好,多吃对身体好。
阳江旅游注意事项
1、广东六月至十月间有梅雨天气,湿度较大,且七月后多台风,当季旅行应随时备好雨具;炎热潮湿天气里,易于上火,可饮用当地的“凉茶”去火。
2、适当学一点粤语很有帮助,例如,请人帮忙或者让条路之前,都要先道声“唔该”。“打扰晒”则是到某人处请求他帮忙代办某种事情时所用,它包括了感谢和抱歉二层意思。
3、请尽量不要品食野味,尤其是受保护的动物,一是为了保护环境,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宿迁重点初中排名详细榜单
孩子小升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陷入纠结,都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在择校过程中,家长们想知道宿迁初中学校排名以及宿迁重点初中排名详细榜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迁重点初中排名详细榜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宿城区耿车实验学校
电话:05274575050
邮编:223815
地址:宿城区耿车镇
宿迁市宿城区支口实验学校
电话:0527-4593041
邮编:223812
地址:双庄镇支口街122号
宿城区双庄初中
电话:0527-4560023
邮编:223800
地址:宿城区双庄街西
宿迁市现代实验学校
电话:4221952
邮编:223800
地址:宿城区宿城新区
宿城区马陵初级中学
电话:0527-4311066
邮编:223800
地址:洪泽湖路5号
宿城区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电话:05274345161
邮编:223800
地址:幸福南路106号
仪征市经纬学校
电话:0514-3101795
邮编:211900
地址:仪化生活区东山二村东侧
华兴学校中学部
电话:0514-3221635
邮编:211900
地址:仪征市华兴生活区
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电话:0514-3221416
邮编:211900
地址:仪征化纤生活区
仪征市胥浦中学
电话:0514-3293860
邮编:211900
地址:仪征市真州镇胥浦街西
宿城区屠园外国语学校
电话:0527-4982666
邮编:223800
地址:宿城区屠园街东首
屠园中学
电话:4981017
邮编:223800
地址:宿迁市宿城区屠园乡屠园街东首
宿城区中扬初中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经历和学*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宋濂(1310年- -1381年 ),初名寿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 ,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2019年东阳重点高中排名,东阳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东阳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东阳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东阳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年东阳重点高中排名,东阳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东阳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东阳高中学校排名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
东阳二中。
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二、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浙江省东阳中学坐落在美丽的东阳江畔,校园占地400亩。现有48个高中班,在校学生2400余名,在职在岗教职工194名,其中特级教师6人,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省地级名师及名师培养人选、省市教坛新秀等40余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多次在金华地区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其实验班多次以全部高于重点线而全班上一本(可见历年东阳日报)。并且该校的定向队伍和健美操队伍多次在浙江省级别的.赛事中取得前三的好成绩。
*九十年来,学校形成了发奋刻苦的学风、严谨诚挚的教风和扎实朴素的校风。*年来更是高扬素质教育大旗,致力于"拓展成才教育内涵,提高成才教育质量",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
三、东阳二中学校简介及排名
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城区普通高中,其前身是旧上海社会名流潘公展、吴开先为纪念张君毅而创办的“上海私立君毅中学”。
1938年10月,地处上海斜土路的校舍遭日寇轰炸,遂于同年11月迁校至本省义乌县稠城。1941年再迁至东阳与义乌交界处吴大元村。不久浙中沦陷。1942年2月,脱离“君毅”,成立“义乌县私立*中学”,由东阳的陈希豪任董事长,其弟陈季豪任校长。同年五月,吴大元村校舍**机炸毁,遂将校址迁至磐安县安文镇。日寇投降后,学校迁回吴大元村。当时学校高初中25个班级,学生千余。1948年将初中班级迁至东阳城内小西桥,成立分部,**以后,将分部易名为“东阳县私立*中学”,后易名为“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每个年级14班,三个年级共有42个,在校学生1592人,教职工134人。学校占地面积43116*方米,校舍面积19862*方米,在建面积1.16万*方米,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日趋齐全。1993年,学校提出了“实施成功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宗旨, 1998年9月被省教委批准为省级特色高中,2002年7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二级重点中学。
四、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城区普通高中,其前身是旧上海社会名流潘公展、吴开先为纪念张君毅而创办的“上海私立君毅中学”。
东阳二中追求全面精细管理,提升全面教育质量,社会美誉度持续快速提升。*年来,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年年有亮点,体育、艺术、军民飞行员上线录取60人。前六年培养了3位东阳文科高考第一名,其中2008届陈瑛俏同学以高考文科成绩全省第11名、金华市应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2010年高考又创下历史新高,重点上线率达35.02%,其中理科上重点率超40%,位据全省同类学校前茅。体艺活动丰富多彩,自编操大课间活动连续四次获全市一等奖,获得市第22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校“梦翔合唱团”获金华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学校艺术团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生力军。
现今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1592人,教职工134人。学校占地面积43116*方米,校舍面积19862*方米,在建面积1.16万*方米,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日趋齐全。1993年,学校提出了“实施成功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宗旨, 1998年9月被省教委批准为省级特色高中,2002年7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二级重点中学。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翻译,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翻译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赏析: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内中又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借书之难写自己学*条件的艰苦。因家贫无书,只好借书、抄书,尽管天大寒,砚结冰,手指冻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层从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百里求师,恭谨小心。虽遇叱咄,终有所获。第三层从生活条件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因学有所得,故只觉其乐而不觉其苦,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层是这一段的总结。由于自己不怕各种艰难,勤苦学*,所以终于学有所成。虽然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实,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的反诘句承前启后,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作者用反诘的语气强调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这样勤奋,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绝成就。同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都是勤奋苦学的结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资过分低下,学无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够了。从下文知道,马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只要坚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这一句话虽寥寥数字,但含义深厚,作用大,既照应了上文,又关联了下文,扣紧了赠序的主题,把自己对马生的劝诫、勉励和期望,诚恳而又不失含蓄地从容道出,表现出“雍容浑穆”的大家风度。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当代太学生学*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的必要性。“日有廪稍之供”云云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云云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云云,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后用一个选择句式又加一个反诘句式,强调指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这又是对上段第四层的照应。
以上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勤苦学*的重要性,虽未明言是对马生的劝励,而劝励之意自明。然而文章毕竟是为马生而作的,所以至第三段便明确地写到马生,点明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因为劝励的内容在上两段中已经写足,所以这里便只讲些推奖褒美的话,但是殷切款诚之意,马生是不难心领神会的。
宋濂为人宽厚诚谨,谦恭下人。此文也是一如其人,写得情辞婉转,*易亲切。其实按他的声望、地位,他完全可以摆出长者的架子,正面说理大发议论,把这个青年教训一通的。然而他却不这样做。他绝口不说你们青年应当怎样怎样,而只是说“我”曾经怎样怎样,自己放在与对方*等的地位上,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去和人谈心。不仅从道理上,而且从形象上、情感上去启发影响读者,使人感到在文章深处有一种崇高的人格感召力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与作者思想上的距离,赞同他的意见,并乐于照着他的意见去做。写文章要能达到这一步,决非只是一个文章技巧问题,这是需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作基础的。
其次,作者在说理上,也不是凭空论道,而是善于让思想、道理从事实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在事实的叙述中,又善于将概括的述说与典型的细节描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文章具体实在,仅在行文上简练生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说到读书之难时,作者在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因家贫无书,不得不借书、抄书,计日以还的情形后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通过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就使人对作者当初读书的勤奋及学*条件的艰苦,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感受。理在事中,而事颇感人。这也是此文使人乐于赞同并接受作者意见的又一个内在的原因。
而且,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本文在写法方面,下述三者都值得学*:
一、紧扣中心,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本文的中心是个“学”字。作者记自己幼时如何“嗜学”,成年以后如何“慕道”,说太学诸生应专心学*,嘉许马生“善学”,及“道为学之难”以送马生等,由己及人,自始至终,无一不从“学”字着笔。写自己过去生活的清苦,今日太学条件的优越,仍然围绕着“学”字来写,只是角度不同。作者自述学*勤奋,勇于克服困难,是为现身说法,阐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使马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懂得学*必须“勤且艰”的道理。列举太学的生活、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情况,是为了说明客观条件的优越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马生认识到应该珍惜已有的条件,像作者那样专心求学,做到业精德成。这样将与学*有关的道理,通过具体事例与实际情况的叙述,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使马生和读者都能从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受到启发,悟出怎样为学的道理。
二、概叙与细叙相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记叙有概叙与细叙之分。作者通过概叙,对自己幼年以至成年刻苦学*的过程与全貌,做了粗线条的叙述;通过细叙,对典型材料、具体环境加以生动、细致的展开。两者结合,使叙述有点有面,既能使读者对作者艰苦学*的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又能对其中重点“细节”获得深刻的印象。如细叙“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这一“细节”,将作者长期“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辛勤具体地反映出来。又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久而乃和”这段细叙,将“尝趋百里外”从师途中的环境与艰辛反映得很为生动。再如“先达……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听;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段细叙,将“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的尊师的神态和顽强学*的心理,真实地表现出来。此外,如同写衣着,对同舍生细加叙述,与肖像描写几乎没有区别,对自己则只用“缊袍敝衣”四字加以概叙,而对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却又用了细叙的手法。两者相辅相成,既表现了作者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俭朴,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
三、对比方法的运用,是本文写法最明显的特点。主要将太学诸生学*条件的优越与作者自己过去学*时的艰苦进行对比;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注评时已分别说明,这里不重述。
《送东阳马生序》逐句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逐句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余:我。即:就。嗜:喜欢、爱好。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得到。这里指买书。第一个“以”:连词,相当于“来”。第二个“以”相当于“而”,不译。每:常常。
于:向。假借:同义复词,这里的“假”也是“借”的意思。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之:指“笔录”,抄写。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走:跑。之:指所借之书。逾:超过、越过。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以是:因此。以:把。“假余”:即“假于余”,借给我。因:副词,于是、就。得:能够。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益: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患:担心、忧虑。硕师:大师,这里指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游:交游。趋:奔向。乡: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12500户为一乡,这里指当地。执:握、持。叩问:同义复词。叩,发问、询问。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色:脸色、表情。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援:引、提出。质:询问。以:连词,跟“而”的作用相同,相当于“地”。
或:有时。至:周到。俟:等待、等。焉:语气词,不译。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
卒:副词,终于。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
之:助词,无实意,不译。负:背。箧:小箱子,这里指书箱。
曳:拉、牵引,这里指拖。屣:鞋。穷冬:严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而:表轻微转折。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支:通“肢”。劲:坚强有力,这里有“硬”的意思。媵人:本指古代贵族妇女出嫁时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汤:热水。沃灌:同义连用,都有浇的意思。以:用。衾:被子。
拥:围着。而:表修饰,不译。乃:才。
1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寓:寄居、居住。逆旅:旅店。逆,迎。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再:两次(古代汉语中的“再”不做“又”讲)。
1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和我在一个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被:通“披”,穿。绮绣:指绣花的丝绸衣服。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朱缨、宝:名词作状语,用朱缨、宝石。朱,大红色。容臭:香袋。臭,气味。烨:光彩照耀。则:连词,用在对比句中,有“却”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译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送东陽马生序 宋濂
整体感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经历和学*态度,勉励他勤奋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称宋学士。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一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一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一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 “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 “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以[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 [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 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陽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一身一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egra一ve;)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igra一ve;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李东阳写宿迁的古诗 明代李东阳的古诗黄莺原文带拼音 与宿迁有关的古诗 宿迁道中遇雪的古诗 有关宿迁介绍的古诗 宿迁三台山的古诗 古诗里的沈东阳 咏浙江东阳县的古诗 送东阳马生序名句 送东阳马生序的古诗意思 古诗词形容东阳的词 鹧鸪天东阳道中古诗的拼音 东阳活佛阿婆诗句20字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古诗文网 送东阳马生序苦中有乐的句子 送东阳马生序重要句子 初阳宿雨的古诗 夜宿山寺古诗李白的 含有东和李的古诗 形容东和阳的古诗 关于东和阳的古诗 广东揭阳的古诗 唐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的歌 关于洛阳东的古诗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词句 李时珍晓行夜宿的古诗 李时珍的夜宿古诗顺序 李时珍夜宿古诗的重点 李梦阳写的古诗 写德阳的东湖山古诗
2019年东阳重点高中排名,东阳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原文 2018年宿迁将中考各科总分将增至780分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名臣言行录》比较阅读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的文言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逐句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欣赏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全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 广东阳江旅游景点 2021宿迁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带空调 宿迁重点初中排名详细榜单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 李东阳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李东生经典语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注音(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的断句) 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春宿左省古诗 《送东阳马生序》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带舒航的古诗词 比较甜的古诗 适合幼儿的春日古诗 带玉钩的古诗 王维《画》的古诗简单配图 夏天雨天多的古诗 模糊的重影古诗 关于水墨江南的古诗 形容仇人的古诗词 带红字的古诗爱情诗 一些好的古诗带诗名 包含靓字的古诗 开头带明的古诗 带暴字的古诗 儿子不争气的古诗 含有韣的古诗 形容婉莹的古诗 形容异龙湖的古诗词 戏字开头的古诗词 描写滋味的古诗 形容木屋的古诗 形容状物类的古诗 欢庆五一节的古诗 胡杨护沙漠的古诗 小学古诗80首的行楷写法 梅花和风的古诗 上坟看父亲表达心情的古诗 女人暗恋男人的古诗 母亲寿辰的古诗词 带皇字的古诗大全 赞扬小姑娘才华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