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关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八阵图的诗意

  • 诗意
  • 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八阵图的诗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 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

  • 杜甫
  • 杜甫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诗人星光之一,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诗史”。杜甫诗成就最高的是律诗和古体诗,如五律的《春望》《望岳》、七律的《登高》、五言古体的“三吏”和“三别”等,他写的绝句就比较少了,有记载流传下来的五绝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其中写给诸葛亮的便有《八阵图》《武侯庙》两首。

    杜甫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一共写了20多首诗,要知道即使是给他的好基友李白,杜甫也才写了15首而已。在杜甫给诸葛亮的诗中,《八阵图》是历来评价比较高的一首,仅次于《蜀相》和《阁夜》。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诸葛亮建立了盖世功勋,力压三国。他的声名从创制八阵图开始。

    任凭江流的冲击,到如今那阵中的石块依然牢固不动。

    最让人遗恨的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吞并吴国是刘备的失策?

    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曹丕)最强,吴国(孙权)次之,蜀国(刘备)最弱,所以为了自保,诸葛亮原计划是联吴抗魏,但因孙权暗中联合魏国杀了关羽,刘备刚打下汉中后头脑发热,便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孙权,想要一举拿下吴国,结果一败涂地,刘备也死于白帝城。

    蜀军损失惨重,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来*,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最终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第五次北伐时,突患急病,逝于五丈原。

    这首诗是杜甫到夔(kuí)州时感怀诸葛亮所作,夔州正是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守之地,诸葛亮在夔州江滩修建了八阵图,作为攻吴失败的补救措施,而夔州也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县,也许他是想以此表达永享*安之意,可惜天不遂人愿,仅过了一年,刘备于永安宫病逝。

    此诗首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表达了赞颂之意。刘备本无帝王之资,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才使蜀国能够三分天下。

    “八阵图”则是诸葛亮用石堆根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进行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军事作战阵法图,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突出反映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华,正是有了八阵图,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抽象的将才形象得以具象化和有了参照物,使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精炼的描写出了“八阵图”历经六百年江水冲激依旧岿然不动的神奇。“八阵图”石堆建于江滩,一到夏天就会被洪水淹没冲刷,但它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状态,体现了“八阵图”建造的精良,同时也隐喻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贞和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但即使有如此良才的辅佐,却算不过刘备走出了吞吴的错棋,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遗恨非常。

    杜甫在这里一方面为诸葛亮感到惋惜,其实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杜甫在诗写作上,炼字精到、格律工整,注重声律对仗,被誉为“格律大师”,他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自己情性孤僻,醉心于写出好的诗句,如果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不罢休。他又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到了晚年,诗的格式韵律越发精细,这些都表明了杜甫对格律和音韵美的注重,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如这一首《八阵图》即充分展现出了这方面的特点。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首联二句以对仗开篇,精巧工整,后两句“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则体现了杜甫句法气象万千的特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里面。正如他的另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诗中的真情感,也才能真正读懂杜甫。

    《八阵图》在格律上也是很优秀的。总是有人说格律是今人搞出来的东西,唐人写诗都不按格律,这话后半句说对了一半,因为格律诗是在唐初才开始形成,至中唐时完善,所以部分唐人写诗确实不依格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啊。但在格律诗完备以后,会写格律诗成了每一个诗人必备的技能,毕竟那时的科举考试中,格律诗是必考题(以五言为主,有四韵、六韵、八韵等)。

    当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说大家就只能写格律诗,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格律、古体两者兼备,最出名的就是李白,因为古体诗更符合他即兴成诗的需要,所以李白的古体诗非常多,成就斐然,但李白也有很多格律工整的*体诗。

    成都杜甫草堂

    回到《八阵图》,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由首句第二字“盖”(仄声)和尾字“国”(仄声,注:以*水韵为准),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句式,它的*仄格式是(括号中表示可*可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八阵图》的*仄格式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仄**仄,**仄仄*。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仄仄仄,*仄仄**。

    可以看出,除了“石”字的*仄与标准格式不符外,其它均是合律的。“石不转”形成了三仄尾,但相对于格律诗中完全不能出现的三*尾,三仄尾在唐诗中相当普遍,因此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是出律,是可以归入格律诗(*体诗)的——如果有三*尾,则只能划入古体诗。

    所以从结构上分析,这可以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格律诗,也体现了杜甫在格律方面的造诣。

    正是因为《八阵图》语言朴实而情感充溢,将怀古与述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尾又给人余音不绝、情深意长之感,兼之格律完美,《八阵图》作为杜甫少有的五绝,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唐宋诗醇》——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

[阅读全文]...
  •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 杜甫,诗意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 杜甫
  •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出处】唐·杜甫《八阵图》。

      【译注】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甫以此诗极力赞美诸葛亮的功业。功盖:功业盖世。八阵图: 诸葛亮曾排下一座有名的八阵图。诸葛亮的盖事功业,远超过三国时代的任何人; 他所排下的八阵图,也因此而大为有名。

      【全诗】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作品。

      首二句系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功盖三分国”是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越,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功劳盖世,无与伦比。“名成八阵图”是写诸葛亮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说他创制的八阵图成就了他世代不朽的名声。“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这是诸葛亮在作战布阵上的一种创造,在战争实践中取得了屡战屡胜的奇迹。这二句对仗工稳,言简意赅,乃警辟、凝练之笔。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是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沙上。据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5尺,60围,纵横棋布,排列为64堆,始终保持原样不变,即使夏季被洪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石出,八阵图之石堆依然如故,600年来岿然不动。这两句诗的前一句,首先是写出了八阵图遗迹这一具有神奇色彩的特征;其次“石不转”三字也是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坚如磐石之心的象征。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正道出这终天之恨的具体指向,其意是说先主刘备失策于吞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方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此诗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色,但未流于抽象,不仅语言形象生动,而且感情色彩浓郁,诗人将“伤己垂暮无成”之情渗入,使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在对古人的吟叹中震颤着自己壮志未酬的余音。

      八阵图古诗词原文

      八阵图

      宋代喻汝砺

      鱼复江边春事起,万点红旗飏清泚。主人元是刘梦得,载酒娱宾水光里。

      酒阑放脚步涉碛,细石作行相靡迤。卧龙起佐赤龙子,天地风云入鞭箠。

      蛇盘虎翼飞鸟翔,四正四奇公所垒。当时二十四万师,开门阖门随臂指。

      几回嚇杀生仲达,往往宵遁常骑豕。海中仙人丈二履,相与往来迂玉趾。

      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拿虎掷堆胸胃。江头风波几劘荡,断岸奔峰俱披靡。

      阳侯鏖战三峡怒,祇此细石吹不起。晋大司马宣武公,常山之蛇中首尾。

      幕中矹矹何物客,未有一客能解此。千年独有老奇癫,见之敛袂三叹喟。

      颇知此法自玄女,细与诸公剖根柢。君不见风后英谋尽奇诡,龛定蚩尤等蜉蚁。

      汉大将军亲阅试,四夷闻风皆褫气。马隆三千相角掎,西羌茸茸落牙嘴。

      而公于此出新意,盖世功名无第二。不知何处著双手,建立乃与天地比。

      河图洛书亦如此,堂堂孔明今未死。我门生人如死人,老了不作一件事。

      却被狝猴坐御床,孰视天王出居汜。既不能蹠穿膝暴秦王庭,放声七日哭不已。

      又不能断脰决腹死社稷,满地淋漓流脑髓。羡它安晋温太真,壮它霸越会稽蠡。

      八年嫪恋饱妻子,洒涕东风肉生髀。斑斑犹在杲卿发,离离未落张巡齿。

      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准拟。虽然爱国心尚在,左角右角颇谙委。

      二广二矩及甄,春秋所书晋所纪。况乃东厢与洞当,复有青龙洎旬始。

      淫淫陈法有如许,智者舍是愚者蔽。此图昔人之刍狗,参以古法行以已。

      偏为前距狄笑之,制胜于兹亮其岂。尔朱十万破百万,第顾方略何如耳。

      嗟我去国岁月老,渺渺赤心驰玉扆。可怜阿伾财女子,而我未刷邦家耻。

      属者买舟泸川县,扣船欲泛吴江水。赤甲山前春雪深,白帝城下扁舟舣。

      胡为于此久留滞,细雨打篷愁不睡。剽闻逆雏犯淮泗,陛下自将诛陈豨。

      六师如龙贼如鼠,杀回屋瓦皆蜚坠。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江一千里。

      哀哉狝猴太痴绝,垂死尚持虞帝匕。那知光武定中兴,要把中原通爬洗。

      君不见陛下神武如太宗,万全制陈将*戎。倚闻献馘*江宫,坐使四海开春容。

      六騑还自江之东,光复旧京如转蓬。蜀花千枝万枝红,辄莫取次随东风。

      奇癫眼脑醉冬烘,东向舞蹈寿乃翁。醉醒聊作竹枝曲,乞与欸乃歌巴童。

[阅读全文]...
  • 《八阵图》赏析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江水冲击阵石不动,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夔州时所作,写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诗人咏怀诸葛亮,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尤其歌颂了他的八阵图卓越的军事价值,同时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予以同情。全诗概括精练,意义深刻,感情浓郁。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 杜甫:八阵图

  • 杜甫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

      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

      他创制的八卦阵,

      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

      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

      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阅读全文]...
  • 春天的古诗

  • 春天,文学
  • 春天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与眼前*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与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与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与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赏析

      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与“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与“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与“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4、《玉楼春》欧阳修

      玉楼春⑴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⑵,水阔鱼沉何处问⑶?

[阅读全文]...
  • 关于诸葛亮之八阵图历史介绍

  • 历史,教育
  • 关于诸葛亮之八阵图历史介绍

      八阵图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而创设的一种阵法,八阵由来已久,在三国时期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阵图则是由诸葛亮推演兵法所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诸葛亮之八阵图历史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八阵图既然叫了这个名字,那肯定是“八阵”,就是八种战斗队形。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大方阵,里头有八种变化。因为在战斗中,让敌人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形,虽然也有,但毕竟不多。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所费兵力也太多,操作起来不方便。

      第二,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包抄、撤退、行军、驻扎、休整……等任务,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而在大的战斗中,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队形的编排方法应该是充分考虑各种兵器的运用和人员的协调。比如每队中安排几个长*,几个弓箭手,几个牌刀手,几个步兵,几个骑兵等等,在不同的.队形中大家分别在什么位置,完成什么任务等等。

      第四,使用这种八阵图,必须依赖于娴熟的训练,严明的纪律,高效率的通讯,和灵活正确的指挥,缺一不可。

      第五,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一支箭顶几支箭射,同时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发挥效率。

      第六,这种阵法,设计上的难度应该不是太高,有一个智商高学问好的人就足以设计成功。难度应该在训练和使用上,使几万乃至十万人熟练掌握这些队形变化技巧,在战斗中能够认真执行使用,并且听从命令,应该是比较难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一般的将军,手里即使有这套阵图,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第七,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但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局限在正面交战和防守中,对于严阵以待,拒不出战的敌人,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诸葛亮当时改用了激将等手段,但司马懿不出战,他仍然没有办法。

      第八,八阵图说白了并不神秘,是一种极佳的资源配置和调度手段,在兵法中它只能占一个小部分,适合于陆战交锋。诸葛亮的用兵手段也不仅限于八阵图,他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是有独特研究的,比如攻城,打郝昭的陈仓时,孔明的手段就非常丰富,这里不多说了。

[阅读全文]...
  •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春天的图片

  • 春天
  •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春天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古诗,与您一起看一看春日好雨,闻一闻深巷杏花……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1、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1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1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2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2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阅读全文]...
  • 关于春天古诗的图片

  • 春天
  •   春天来了,迎春花急忙点头迎春风,首先展耀它那绚丽的电影,不几天它一身挂满了黄花。

      作者: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作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者】 【朝代】唐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句子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语录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说说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名言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诗词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祝福

八阵图是不是春天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上学堂的古诗词 中的古诗大全 园中摘果的古诗 最悲壮的精典古诗词 夜月古诗的释义 古诗词三世的形*字 山中王维古诗的观后感 李贺写过的古诗 含有声字的古诗大全 古诗文的知识迁移 江晓古诗的诗意 相思的古诗和图画 与弟子规有关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20字 五年描写秋天的古诗 分析发财的古诗 带拼音的弹词古诗 读了古诗三首全国产生的疑问 含有柳和落的古诗 带有骞的古诗 相思的古诗儿童版注音图片 开头浪漫的古诗 登楼看黄河的古诗 古诗词带方和爱的 古诗池上的朗读纯音乐 风雨乡村的古诗 白玉兰开花的古诗 李白超凡脱俗的古诗 关于农村养老的古诗词 一堂有关古诗的语文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