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研究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国外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研究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国外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研究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国外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研究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怎样考国外的研究生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统考”。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怎样考国外的研究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申请表
申请表的长度从一两页到七八页都有。申请表上必须填写申请人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学历、经历,准备修读的主科与学位。有些学校的申请表还包含课外活动记录、特殊才华等。在填写申请表时,姓名的英文拼写要与学历、护照等证件内的英文名字相符。填写学*经历时,要以倒述方式填写,即最*的先写,逐年向前追溯。
二、网上填表
现在,美国各大学的申请表都可以在网上填写并自行下载打印。另外,大部分学校也提供网上申请。申请时,学生需要网上登记,设定自己的登录名称和登录密码,登录以后在网上填写自己的申请资料。如果一次不能填写完成申请表,可以先退出,下次再进入网络继续完成,也可以随时更新资料。
三、申请费
美国各校申请费各不相同,*均在5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申请人可购买银行本票、汇票或用美国本土的银行支票支付。无论是银行本票、汇票还是支票,抬头应写上申请学校的校名。申请费应连同其他文件一并寄出。
四、成绩单
申请研究院要附上大学四年的成绩单及毕业证书。如果学校核发正式的英文版本,申请时可直接附上;如果学校发的是中文版本,则除了中文正本外,还要经过公证的英文版本。成绩单上要有课程科目名称、学分、学业*均成绩。成绩单应向就读的学校申请密封盖印。
五、托福成绩
母语非英语的外国学生,通常都要附上托福成绩以表示英语程度。参加托福考试的学生可要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直接寄成绩单到指定申请的学校。托福成绩邮寄到学校通常要6周至8周时间,委托邮寄时需要缴纳邮寄费用。托福分数要求各校、各科略有不同,可以直接从学校科系网上或学校科系查询。目前,由于托福考试采用了机考形式,每年的考位有限,需要提前网上报名。
六、专业考试成绩
申请理工科、文科、教育、艺术等科系,通常要求附GRE专业考试成绩;申请商业管理科系MBA则要求附GMAT专业考试成绩;申请法律专业则要求附LSAT专业考试成绩;申请医科则要求附MCAT专业考试成绩。
拓展补充:
二、美国研究生申请条件
1、GPA大学*均成绩
GPA指的是大学在校成绩,即使转专业GPA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你学*能力的体现。
越好的`大学对GPA的要求越高,一般TOP100为3.0+,TOP50为3.5+。
2、IBT、GRE、GMAT
越好的大学对IBT要求越高,一般TOP100为100+,TOP50为105+。
越好的大学对GRE要求越高,一般TOP100为315+,TOP50为320+。
越好的大学对GMAT要求越高,一般TOP100为620+,TOP50为650+。
三、加拿大研究生申请条件
1、学院背景
国内正规的本科在读或者毕业生,学生毕业后需要持有*教育部认证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2、语言水*
加拿大虽属北美教育体系,但是对于语言类考试也主要以雅思为主,托福为辅。学生在申请学校以前,需要确认学校认可哪种考试成绩。通常,研究生申请,学生雅思需要在6.5以上,托福90分以上。
3、GRE、GMAT考试
这两项考试对于加拿大研究生申请来说,并不是硬性规定必须要考的,但是部分名校为了筛选出优秀的申请者,会建议学生提供此考试的成绩,理工类学生提供GRE成绩,商科类学生提供GMAT成绩。
四、英国研究生申请条件
申请授课型研究生要求
学术要求:
1、具有本科学位且本科阶段*均成绩在75分以上;
2、还在就读的本科生需提供相关材料以证明可以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
3、3年制大专毕业生需要至少两年工作经验。不过也有少数学校接受专升硕:雅思要求最低6.5,并提供大专毕业证和成绩单即可。
语言要求:
雅思6.5分以上,需参考学校及专业的具体要求,未达到语言要求者需先申请语言课程的学*。
申请研究型研究生要求:
学术要求:
具有学士学位,具有1-2年相关研究工作。
语言要求:
1、IELTS最低6.5以上(需参考学校及专业的具体要求);
2、未达到语言要求的学生必须先申请语言课程的学*。
注意:通常来说,研究式课程都是博士前一年的学*,主要针对的是有意向继续攻读博士或硕博连读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研究式学*获得学位后且研究结果令学校满意,则可继续申请博士。在国内具有三年制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可以直接申请英国的博士,学制在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中华古诗词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古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年代:宋 作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消还颦,最断人肠。
2.《金缕歌》
年代:宋 作者: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吸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後不如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3.《望海潮·梅英疏淡》
年代:宋 作者: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4.《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年代:宋 作者: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5.《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年代:宋 作者: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6.《永遇乐·落日熔金》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7.《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8.《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年代:宋 作者: 卢祖皋
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醒,对谁醒?
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10.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4.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5.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6.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7.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8.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23.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24.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5.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6.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7.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2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唐杜牧《泊秦淮》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3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外对比修辞学的发展与研究新方向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外对比修辞学的发展与研究新方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比修辞学研究跨语言、跨文化写作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对了解和认识跨语言、跨文化写作上的文化差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将继续影响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作为外语的写作教学与研究。在简要讨论对比修辞学的理论基础与评述Kaplan的传统对比修辞学理论及其缺陷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讨论对比修辞学的发展及其新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理论指导。
摘 要
对比修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第二语言*得过程中母语的修辞方式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传统的对比修辞注重写作成果分析,过于强调二语写作修辞准则。90年代以来,对比修辞研究的兴趣与重点都有了更新,开始注重写作过程研究,并将认知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纳入二语写作研究框架中。*年来,对比修辞研究从跨文化修辞新视角探索社会文化等背景因素对二语写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论述传统对比修辞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讨论了(国外)对比修辞学的发展及其最新研究发展方向,旨在为对比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对比修辞 跨文化修辞 二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 0 H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Since it was set up in the 1960s, contrastive rhetoric (CR) has been constantly modifying and revising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s, extending from a purely linguistic framework to a multifaceted linguistic,cognitive and social-cultural framework.
The earlier contrastive rhetorical studies tended to focus on the ***ysis of written products and laid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rhetorical conven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ince 1990s, both the research interest and focus of CR have been renewed , having shifted to the study of writing process and taken cognitive factors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Lately a new perspective――Intercultural Rhetoric (IR) has been adopted to include dynamic models of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hus better encompassing the essence of CR and mak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Keywords Contrastive rhetoric; Intercultural rhetoric;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引言
“对比修辞”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第二语言学*中母语修辞方式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写作实践”(王燕萍,2011)。40余年来,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研究不断吸收各个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思想,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本文就其发展过程M行简要回顾,重点介绍其研究新动向—跨文化修辞。
1、对比修辞的发展
1966年,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首次引入“对比修辞”术语,率先对母语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方式在第二语言中的表现进行研究。Kaplan指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修辞准则,母语的语言*惯和文化会对第二语言写作产生干扰,其观点将第二语言写作的研究从句法层面提升到了段落语篇的层面。
进入80年代,篇章语言学的兴起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对比修辞的理论体系。衔接、连贯等各种语篇分析手段的使用,充实了对比修辞的理论,使其研究方法更为客观。80年代初期,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对比分析是对比修辞的研究热点。在研究二语写作时更多地关注于写作成果而忽略了认、年龄、文化等因素。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对比修辞,给予其更为宽泛的定义。其研究重点开始注重语篇宏观模式的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比修辞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其语料也不再仅限于学术论文,而是包含商业报告、信函及专业文献等各种体裁。进入21世纪,对比修辞研究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已发展成为集各学科为一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学者对其研究不再是单一的以语篇分析为主,更多地考虑认知和社会变量等因素,关注写作的交际性和文化差异。
对比修辞研究由纯语言模式转向认知和社会文化模式,对比修辞这一术语不足以涵盖这一领域。Ulla Connor 于2004年在Intercultural Rhetoric Research:Beyond texts一文中,正式提出“跨文化修辞”的概念,以期更准确地揭示现阶段对比修辞理论的核心和内涵。
2、跨文化修辞
跨文化的含义为文化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跨文化修辞是对比修辞理论的新动向,涵盖多语种环境下书面及口头文本的跨文化研究,强调研究的动态模式。其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不同领域中各种新的研究方式都为跨文化修辞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跨文化修辞的理论下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体裁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定量历时分析法及人种学分析法等;跨文化修辞最新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将体裁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纳入跨文化修辞研究,同时将跨文化修辞研究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跨文化修辞不再是从二分法的视角研究单纯的线性和非线性、集体和个人文化,而是各种大大小小文化的融合。语篇分析是对比修辞的基础,语篇风格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风格,而是代表其母语文化特征的`修辞风格。
2.1 跨文化修辞与文化
在跨文化修辞模式下,文化因素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作为跨文化修辞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Atkinson(2013)强调文化的复杂性,强调在写作和交际中重视相互关联的不同层面的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学科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青年文化等;当我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和研究时,所有这些文化层面都必须加以考虑。二语学*者在他们的英语写作中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风格,也代表母语文化特征的修辞风格。
文化是一个多样的含义。传统意义上,文化被定义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价值、信仰、行为、交流模式等。传统学者认为文化是种族的、具有民族色彩、静态的。跨文化修辞中,Connor(2001)指出文化应包含两个重要概念:大文化和小文化的区分;跨文化交际中的协商与适应。大文化具有民族、种族及国际特色,是必要成分并且具有标准、规范的特点。小文化(如学术文化、学生文化、教室文化、青年文化等)与社会群体的行为有关,基于一种动态过程,体现在活动交流的过程中,特定的语篇就是小文化的体现。大的民族文化在教育背景下与多重的小文化交流重叠(Atkinson,2004)。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集合,可以隐喻为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它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结果,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跨文化交际将文化视为民族的,因此,与跨文化修辞有着自然的联系,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需要协商意义并且适应彼此的说话风格。
2.2 跨文化修辞与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是研究跨文化修辞的一个重要方法,语篇分析不是单纯的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篇,而是要考虑其背景环境。在语篇分析中,Connor从语篇和写作的社会实践层面来研究跨文化修辞。其重点参考语篇分析的三个理论:Norman 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分析模式;James Gee的D理论;Ken Hyland的学术写作理论。三个理论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理论根基不同。Fairclough研究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强调了语篇的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Gee的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分析语篇,两者强调的是语篇的写作过程而不是单一的关注口语或书面语篇。与此相对应,Hyland的理论是基于学术语篇的写作研究。与此同时,大部分学者强调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方法,如体裁分析、语料库分析、多模态分析及民族志分析。
3、总结
从对比修辞到跨文化修辞的历程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修辞已超出传统修辞的理论框架,更多的考虑修辞中的文化、社会、认知等因素。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综合性的领域。这对于我们了解跨文化写作有重大影响。各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动向拓宽了对比修辞的研究范围和视野,对比修辞对我们研究二语写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Atkinson,D.(2004).Contrasting rhetorics / contrasting cultures: Why contrastive rhetoric needs a better conceptualization of culture.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Special Issue on Contrastive Rhetoric in EAP,3,227—289.
[2] Connor,U.(2004).Intercultural rhetoric research: Beyond Texts [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3: 291—304.
[3] Connor,U.(2001).Intercultural Rhetoric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 [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4] 王燕萍.Ρ刃薮抢砺鄣男率咏恰―跨文化修辞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 吴建刚.批评话语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关于国外劳资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劳资关系又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外劳资关系理论研究综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界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从古典经济学就已经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劳资关系复杂多变,时而趋紧时而缓和,成为理论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和全面,本文就国外的劳资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和综述。
【论文关键词】
劳资关系;观点;综述
劳资关系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就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从亚当斯密的古典学派到马克思主义,再到韦伯夫妇,再到康芒斯和伯尔曼,分别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对劳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制度的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等,劳资关系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当代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主义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等也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劳资关系作出了各自的注释。其中,“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ilton friedman,1962)、约翰穆斯《英美背景》(jhon M Mth,1981)、乔治吉尔德《财富与贫困》(george gilder,1985)等;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Frederick Taylor,1911)、皮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Peter F.Drucker,1974)、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77)等,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约翰R康芒斯《新制度经济学》(1962)、约翰K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和公共目标》(Galbraith,John Kenneth,1973),D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Douglass C.North)等;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组成,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约翰R希克斯《价值与资本》(John Richard Hicks,1939)、保罗A 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Paul A.Sanuelson,1947)、阿瑟奥肯《*等与效率》(Arthur M.Okun,1975)等;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资阶级对立论和有关劳工运动的理论观点,并提出了自己较为完善的劳动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保罗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1957)《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霍华德谢尔曼(Howard Sherman,1972)《激进政治经济学》、杰弗霍奇森(Hodgson,Geoffrey M,1982)《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等。”
一、古典经济学关于劳资关系的理论
古典经济学最早开始研究劳资关系问题,而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国富论》中对于劳资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劳动分工讨论的基础上的。斯密在第一篇第一章中详细论述了分工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他以扣针制造业为例,指出了分工可以带来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并且可以节省劳动时间,促进技术的发明与运用,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但他也认识到有了分工后,阶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他指出“在文明社会,虽然实行分工,但却没有*等的分工,因为许多工人没有工作……负担社会最艰难劳动的人,所得的利益反而最少。”斯密认为劳资双方会因为利益的分歧产生矛盾,雇主当然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来压低工人工资,而工人也会组织起来与之对抗。但是,工人在经济上的维持能力要低于雇主,所以在劳资矛盾中往往雇主占绝对优势。斯密不仅看到劳资矛盾的一面,也看到了劳资和谐的一面,他认为自由竞争和交易能使劳资之间更为公正地进行收入分配。特别是他将劳动所有权视为人类社会一切进步的最深刻的制度根源,“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权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劳资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资本产生的前提,“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马克思认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产生剩余价值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从而解释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实质。“要从商品的消费中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占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因此,它的实际消费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当劳动力成为一种自由且自由得只剩下对自身劳动的支配权时,劳动者不得不迫于生计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拥有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资本家,从而形成了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和劳动又是对立冲突的,资本雇佣劳动形成的雇主对雇员的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这种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马克思分析到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目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使用价值或是生产同等价值的商品,“资本家所关心的是下述两点。第一,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售的物品。第二,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了购买它们,他已在商品市场上预付了宝贵的货币——的价值总和。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家剥削劳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利用劳动获得资本的增值。在告诉人们资本和劳动是根本对立的思想后,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和劳动是如何的对立,即资本是如何剥削劳动的,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资本家是通过对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占有,明目张胆地延长或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变相地延长工人工作的时间,从而使得剩余劳动时间增加的卑劣手段来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加。“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婪导致了对劳动者的身心摧残和权利侵害。在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的时期,工人的生活状况十分恶劣,工作日过度延长又使他们的健康受到损害。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剥削的主要方法时,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对资本的隶属关系也越来越深广。资本主义利润生产和积累过程同时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过程。”资本在剥削劳动的过程中,使得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而无产阶级越来越“无产”。然而随之资本的不断增大,以及后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大工业对工厂手工业的替代,使其相对于劳动呈现出加速运动趋势,最终导致过剩人口的不断扩大,这就是资本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资本积累越多,过剩人口也越多,劳资矛盾也会越严重,马克思认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是必然的,而且随着资本的发展,这种矛盾会越来越激化。他在《资本论》中对于资本和劳动矛盾的冲突也有许多描述,在第一卷第八章、第十三章和第三卷第五章中都对于当时英国工厂工人的悲惨遭遇用了大量的篇幅做了生动地描绘。
另外,马克思还强调资本剥削劳动是反映在生产领域内而非流通领域,这也是马克思区别于效用价值论的重要一点。“劳动价值论者从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入手观察资本家阶级与劳动者阶级的相互关系,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资本对劳动的指挥和控制,存在着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持续的占有和支配。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在这一过程中被 ,并且按照生产过程的规则中不同阶级之间分配,矛盾和对抗是基本结论。”“效用价值论则从市场交换过程入手观察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看到的是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双方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等交换,看到的是交换双方的互利共赢,经过交换,双方当事人的满足程度同时得到提升。*等交换的规则被用来观察包括生产和分配在内的全部经济过程,劳资和谐成为这一观察视角的必然结论”。马克思讽刺地指出流通领域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在那里拥有“自由、*等、所有权和边沁”,但是只要从这个领域出来“就会看到,我们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三、韦伯夫妇关于劳资关系的研究
英国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理论家斯德尼韦伯(Sidney webb)及其夫人比阿特丽丝韦伯(Beatrice webb)是西方工会理论研究的先驱,他们的代表作有《工会史》(1894)和《产业民主》(1897)。“韦伯夫妇肯定了工会的重要地位,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会在保护工人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工人之间可以通过工会协商和交流,并且在与雇主谈判时,工会增强了工人组织的谈判能力。同时也节约了雇主谈判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韦伯夫妇在同意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观点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韦伯夫妇认为劳资冲突不是非要通过阶级之间的武力争斗来解决,也可以通过集体交涉的和*方法来解决;其二,劳工运动不是暂时的一种现象,而是永恒存在的现象。韦伯夫妇认为工会是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重要手段,是资本主义社会必不可少的组织。
四、康芒斯关于劳资关系的研究
康芒斯是制度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他著作的主线是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内部制度的发展,对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冲突尖锐化的现实,康芒斯既拒绝传统的调和主义,也反对冲突的激进革命主义,而赞成对经济过程持一种冲突而协商的观点。他接受利益互相冲突的现实,并寻找减少和解决利益冲突的现实发展模式。这些模式的核心是一种多元权力结构下的谈判心理。他寻求思想开放和进步的企业、劳工和*的领导者支持,制订一些办法,通过这些办法,可以找出问题并寻求能为各方接受的解决办法。康芒斯认为,“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即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拥有或管理生产资料的人和那些仅仅靠出卖劳动力的人之间的差异。既然劳资双方在进行着无休止的竞争,那么社会就该建立规则制度来缓和这种冲突,制度的实质就是集体控制个体行动”而这种制度最主要的就是司法制度,他认为劳资冲突的解决和经济秩序的维护需要国家的法制调节,强调法律制度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的重要性,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所以他的学说又被称为“社会法律学派”。
五、当代劳资关系理论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对于劳资关系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研究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五大学派,即新古典学派、新制度学派、管理主义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1.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新古典学派主要是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自由调节思想基础之上,对劳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主要有:(1)劳资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在市场上自由*等交换形成的具有经济理性的关系,基于市场均衡原理,劳动力市场必然在长期中是出于均衡状态的,因为在市场的法权原则下,供求双方任何一方都不会相对处于劣势。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及努力程度获得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有些劳动者还可能获得超过其他雇主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水*;而雇主可以通过提供较高的工资水*或其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促使自己的雇员更加努力勤奋地为其工作,从而提高效率。雇员获得高工资、好福利,而雇主获得高利润,所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2)新古典学派还认为如果发生劳动冲突,比如雇员不满,可以自由地辞职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如果雇主不满,也可以自由地解雇替换雇员。由于劳资双方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轻松解决,所以研究双方冲突没有什么意义。
(3)正是由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资双方可以通过市场工资的调节自发达到*衡的状态,所以对于工会和*的作用新古典学派予以否认和忽略。并且新古典学派还认为工会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具有负面影响。工会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供方垄断,从而制约了雇主的一些行为,比如利用垄断地位使雇员的工资维持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水*之上,或者通过限制劳动供给来提高工资水*等,这些都会损害到雇主的利益,使雇主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阻碍了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关系,破坏了市场力量的*衡。因此新古典学派主张减少*和工会对市场的干预。强调要减少税收,要尽可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与价格杠杆确保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公*与效率之间的动态均衡”。
2. 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新制度学派又称正统多元论学派。这一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是在夫韦伯夫妇和康芒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制度学派与激进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劳资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阶级对立,劳资间的经济利益是基本一致的,虽然双方基于各自的利益目标是冲突的,即经济发展对效率需求的和雇佣关系中对公*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但这种冲突也仅限于收入和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的冲突。并且“这些具体利益上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的”。而解决冲突的途径“是将冲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可以控制的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即通过制度的变革建立新的雇佣关系,主张建立由雇员、雇主和*三方组成的经济与政治管理体系,来“保证劳资之间的*等谈判权,建立独立工会以保证工人利益,通过制度化方法消除冲突,降低劳资双方的敌对程度。”
该学派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邓洛普。邓洛普的代表作《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1950)和《产业关系体系》(1958),构建了一个全面分析模型,称为邓洛普模型。该模型分析框架有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要素是行为者,包括工人和他们的组织、管理者和他们的雇主以及*。第二个要素是环境,包括技术、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法律以及行为者的权利关系和地位。第三要素是思想意识,主要指在总的分析框架中行为者共有的决定,每一个行为者的角色和地位的主导思想观念。在模型中的三要素发生冲突时,经过相应行为者间的谈判、调解、仲裁和立法等手段来解决,同时会制定相应的规则。”但是“邓洛普对于劳资关系分析框架的中心任务是用来解释某些用来约束雇佣关系的规则的存在以及变化的必要性,而在其中各个群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是主要的。但是他忽视了劳资关系领域中劳资冲突的原因,以及个人所起的作用,过分对规章制度的关注也带有片面性。”其后又有许多学者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有桑德沃和安德森模型。
3. 管理主义学派的观点
管理主义学派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劳资关系问题的,与新古典学派相同的认为雇员与雇主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的阶级冲突,劳资之间的冲突根源于雇员对于自己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不满,对于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不满。而解决冲突的措施是雇主可以采用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从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及对管理方的信赖。皮得德鲁克认为“如果管理方能够采用高绩效模式下的“进步的”或“高度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冲突就会避免,并且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十分重要”。这种高绩效的管理模式内容包括:高工资高福利、各种岗位轮换制度等。此外,管理主义学派在*和工会问题上的态度很模糊,一方面认为*不应该直接干预经济,可以间接地介入,比如支持特殊战略优势产业的发展,增加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力度等,认为工会在劳资关系中存在负面影响,所以应尽量避免建立工会。这个观点与新古典学派是一致的。但另一方面,该学派又认为在已经建立工会的企业里,“管理方应该将工会的存在当作既定的事实,同工会领导人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强调,传统起“破坏作用的”工会主义已经过时,只有那些愿意与管理方合作的工会才有可能在未来生存。”
4.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组成,包括希克斯、萨缪尔森和奥肯等,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强调*和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强势”工会的建立。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认为产生劳资冲突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方在劳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员工在这种权力失衡的关系中会受到不*等、不公正的待遇,包括歧视、裁员、关闭工厂和拖欠工资福利、危险的工作环境等。该学派还认为产生劳资冲突除了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即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无法为工人提供真正的保护。当然经济部门在生产结构中的地位差别也是造成劳资冲突的另一重要的外在原因。该学派提出了结构不公*理论,将经济部门划分为核心和边缘两个部门。“核心部门是指规模较大、资本密集且在产品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厂商;而边缘部门是指规模较小、劳动密集且处于竞争性更强的市场上的厂商。两个部门在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核心部门的劳资关系要比边缘部门的劳资关系和谐,因为核心部门实力强,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劳动条件,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而边缘部门雇员的劳动待遇低,而且工作还不稳定,有的甚至只是临时性的,非全日制的。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在解决劳资冲突的政策主张上,建议*对劳动力市场加强干预力度,并支持劳动法和各种形式的工人代表制度,加强对妇女、儿童及因裁员和关闭工厂而失去工作的弱势群体的保护,增加*对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的赋税,增加教育和培训支出,减少贫困,加强健康和安全法规的执行力度等。总之,该学派主张*在工会和法律之外,要更多地去干预劳动力市场。
5.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秉承了马克思的劳资对立理论,他们认为,是一种阶级利益关系,反映的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资双方是一种完全的对立和对抗的关系,因此该学派更多地关注劳资关系的冲突和冲突的控制。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劳资冲突不仅表现在双方对工资收入、工作保障等微观层面上,而且还表现为扩展到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宏观层面的冲突。而所谓的进步的管理方法,即“管理方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工作岗位,减少对工人技术和判断力的要求,同时通过监督和强迫相结合的办法来控制工人,只是一种与传统的权威相比更为圆滑的策略而已”,所以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劳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假象。
对于工会的作用,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会的作用是微小的,不管是在大企业还是在中小企业里,工会所争取到的一些利益都会受到很多竞争约束的限制,所以“尽管工会会使工人的待遇得到某些改善,但这些改善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冲突解决的途径,该学派提出了鲜明的政策主张,认为工人要想得到真正的公*合理的待遇,就必须“提高工人对自身劳动权和报酬索取权的认识,了解劳资关系对立的本质,勇于向资本主导权挑战,通过建立一种体制,使工人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能参加企业的有关决策和利润分成。不过,在建立体制的方法上,他们主张用一般改良的手段,而不是进行社会的革命。”
六、理论总结与评价
西方劳资关系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从亚当斯密开始对劳资理论的分析探讨已经形成很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当代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劳资理论的分析更为全面和系统,如五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劳资关系的性质、产生冲突原因、解决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而这些理论成果对于缓和西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都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同时西方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也非常丰富多样,尤其在技术手段、方法论、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有很厚实的积淀。
但西方劳资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自古典经济学之后,由于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不同,他们很少像马克思主义劳资理论那样从本质上去揭示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利益的对抗,而更多的是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来探讨劳资关系的调整问题,在分析方法上过多地采用了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提要:
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的劳资关系无疑是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改变劳资矛盾现状,就需要转变观念,建立利益协调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
和谐社会;劳资关系;改善
劳资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当前劳资关系的现状是上至*、下至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负面作用显现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劳资矛盾凸显。
一、我国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用工合同不规范。*年来,国内很多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案件成倍增加,这已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很多用工单位不提供劳动合同,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也有很多不公*现象,劳动者虽然心存不满,但他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作为弱势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二)拖欠劳动者工资。由于劳动力市场用人不规范,再加上劳动者求职就业较为困难,有的企业就利用求职者的竞争压力让其加大劳动强度,无限度加班不付加班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正常的生产中,工人稍有差错或因病正常请假就被克扣工资。大多数用人单位为了控制工人,采取当月的工资下月发的方式,工人工资发放不及时乃至发生拖欠工资。在支付工人工资的问题上,许多企业以各种借口克扣劳动者的工资,或低于当初招工时公开承诺的标准来支付工人工资。这些问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群体*事件的发生,从而产生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三)劳动保护措施不力。由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成本,不按国家有关安全保护规定配备设备,造成生产环境安全隐患大、作业环境恶劣,许多工人在高温、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的条件下作业,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护,特别像石材开采、房地产施工等高危行业,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很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不参加社会保险。《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普遍性,对于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目前,我国企业参保覆盖率很低,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绝大部分企业以职工不固定、流动性大为借口,想方设法回避社会保险,逃避参保缴费。
二、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
当前劳动关系矛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劳动法规不健全。国家没有对未提供劳动合同的用工单位提出明确的制裁办法,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对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责任做明确规定。第二,劳资关系不对等,目前*的劳资关系失衡,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签订不对等、拖欠工资、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产场所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到位等方面,这些影响了劳动者最基本经济利益的获得,导致劳资矛盾的加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在当前劳动力总体过剩的情况下,作为最重要的劳动要素,在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资本和管理等要素却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在分配中严重“廉价化”,结果是职工在企业分配中的利益受到损害。第四,工会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社会上的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相对缺失。劳资关系中缺乏*等谈判机制,劳资双方利益格局严重失衡。已经建立的工会组织由于经济不独立、组织不健全,工会工作往往受制于企业的经营者,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但会使劳资矛盾更加激化,而且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构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改善劳资关系的对策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简述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格式
五绝:仄起 *起
五律:仄起 *起
七绝:仄起 *起
七律:仄起 *起
《词》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相关书籍:
1、《全唐诗》
2、《全宋词》
3、《乐府诗集》
4、《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
5、《百年绝句大典》
6、《百年律》
7、《诗韵合璧》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
女: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请欣赏三(8)班诗朗诵的四季诗。
男:春,多么迷人的字眼,早春的柳芽初吐,桃花绽放
女:满天飞舞的风筝,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领)《村居》清 高鼎
(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男:夏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女:夏天是那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是那声声叫着夏天的鸣蝉。
(领)《所见》清 袁枚
(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男:秋天是登高远望的季节,天高云淡。
女:满山红叶,那满山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海更加迷人。
(领)《山行》唐 杜牧
(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男: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的圣洁,带来了声声爆竹的喜悦。
女:在无比的严寒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期待:
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领)《江雪》唐 柳宗元
(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男: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女:让千古名句陪伴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让!
(合)让幽幽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你是文字绽放的永恒载体
你记录着人类璀璨的历史
甲骨文印证了你最早的身躯
竹简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书籍
生命的诞生,你成为语言的唯美标记
社会的进步,你刻下人类辉煌的足迹
纸张的诞生,你真正扬起惊世的传奇
活字的印刷,你进入划时代的新天地
你传承着*灿烂文化的唐诗宋词
你闪烁着世界人文历史的辉煌业绩
中国著名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清*调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清*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江 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1.《情诗其十六》
年代: 清 作者: 仓央嘉措
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
两行屐痕深雪里,教人如何不得知?
2.《折桂令·*生不会相思》
年代: 元 作者: 徐再思
*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3.《好事* 梦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4.《淡黄柳·空城晓角》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5.《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水盼兰情,总*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6.《薄幸·淡妆多态》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鼙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国外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研究 国外关于古诗词的研究 国外对古诗词与物理的研究 国外对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研究 国外对中国古诗文的研究 国外对古诗文的研究状况 对中华古诗词文化的研究课题 国外古诗教学的研究报告 研究中国古诗词的外国教授 外国的古诗词教学研究 国外古诗文教学研究的现状 国内对中国古诗词的研究 中国古诗词研究的学者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研究 研究中国古诗词中的月亮 高中古诗词的研究 关于对中国古诗词研究的书籍 对古诗词的研究 中国古诗歌的研究 古诗词中对母亲的研究 古诗词中的水研究报告 古诗词中的风进行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 古诗词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 国内对古诗词研究的专家 国内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关于研究的古诗词 古诗词研究的过程 古诗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 研究古诗词的大师
国外对比修辞学的发展与研究新方向 国内外《简·爱》研究综述对比 古诗的色彩美研究 中华古代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必背古诗词 中华经典古诗词大全 中华经典古诗词 中华经典古诗词 中华传统美德古诗词大全 关于国外劳资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中华现代经典爱国诗词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怎样考国外的研究生 中华优秀古今诗词名句 中华古诗词大全 含有究字的古诗词 带究字的诗词名句 中华古诗词精选(中国优秀古诗词合集) 中国著名古诗词 中国爱国古诗词大全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华古代经典诗词 初中课外必背古诗词 诗词审美意蕴研究论文 初中必背课外的古诗词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
泊秦淮古诗文全文的朗读 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描写雨月的古诗 形容热爱光明的古诗词 墨中生香的古诗 池塘莲藕的古诗 形水无形的古诗 四中常考的古诗 赞扬品质的古诗词与意思 含楼字的小学生古诗 云梦和姑苏的古诗 含有立伟的古诗 小学端午节有关的古诗 赞美横溢的古诗 女子害羞的古诗词 和端午的古诗拼音 赠汪伦古诗的组词 少一点的八十首古诗 远离城市喧嚣的古诗 小学学古诗词的书 关于忆江南古诗默写的格式 古诗词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含有菊花的古诗词 雁唐韦应物的古诗 吃货的拼音版古诗 默写村晚的古诗 跟湖南吃有关的古诗词 回归祖国的古诗词 征集的三衢道中古诗 描写田园和春雨的古诗 赞美织金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