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关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王阳明的古诗山石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王阳明的古诗山石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阳明名句 王阳明语录

  • 语录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名句,以及王阳明语录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4、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1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3、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4、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7、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1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0、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地修炼自己。

      2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2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5、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2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9、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30、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3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3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3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7、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

      3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4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4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4、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45、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4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4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0、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4、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1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1、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5、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28、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4、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阅读全文]...
  •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 霸气,著名
  •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何为圣人呢?“但凡圣人,必有伟大而坚定的信念,拥有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思想,有着重建社会价值传统、挽救世道人心的崇高理想”。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五百年间,出现了一个半圣人,半个是清代的曾国藩,一个是明代的王阳明。而五百年来,唯一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王阳明。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考试,迎来了两个光耀千秋的人物: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是王守仁,王阳明。不幸的是,唐伯虎在这次会试中,因卷入徐经科考案而被终生禁考,彻底断送了仕途之路。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达则兼济天下,才能实现他们的功业理想。所以唐伯虎对自己的遭遇分外激愤,从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艺术领域中,为中国艺术史造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天才人物。

    王阳明对科考的态度和唐伯虎不同。他的父亲王华就曾是弘治朝状元,但这次会考之前,王阳明已经是两次落榜了。当有人安慰他时,他却说,别人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之后心动为耻。他小的时候,就曾问老师,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说,当然是科举,而他则说,天下第一等事是做圣人。好在经历了两次科考失败后,在公元1499年,王阳明终于高中进士,正是步入仕途。

    当时的明朝,正是宦官当道的“八虎之乱”时期,太监刘瑾祸乱朝政,文官集团则奋起反抗。戴铣、薄彦微等上疏劝诫,被刘瑾逮捕入狱。此时的王阳明虽只是个六品的芝麻小官,却也被卷入这场斗争中。他仗义执言,为被捕的官员鸣不*。结果他被廷杖四十后,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后来刘瑾假意把王阳明放掉,却又派人尾随追杀。在钱塘江边,王阳明急中生智,他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做了投海自尽的假象,骗过了锦衣卫杀手。王阳明躲到一艘商船上,随波逐流,从浙江到福建。途中,商船迷航,又遇到了巨大风浪,险些颠覆。在那个狂风怒号的夜晚,在那个浪卷云翻的时刻,王阳明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而大难之后,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作诗明志。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要*世人,首先就要*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最后一位圣人。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是的,“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名言

  • 经典,名言
  • 王阳明经典名言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2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传*录》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读易》

      2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传*录》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2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传*录》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35、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3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3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传*录》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4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4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录》

      45、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录》

      4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48、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录》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名句集锦

  • 经典,励志,语录
  • 王阳明经典名句集锦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句吧,名句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名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即圣人的道理并不是向外索求於事物的理,人本来独立,任何的觉受当由自己承担,不该只做孤独的情态去解释,另一层意思正是指出人具有自己完成自己的心体,认识此心体才是自家体会的根本关键,更是工夫的精要处。

      2、切勿得失横在胸中

      3、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4、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5、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6、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7、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8、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0、知行本体 ,即是良知良能

      11、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2、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13、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14、知善知恶是良知

      1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6、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7、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8、亭前格竹

      19、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0、处朋友 ,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1、圣人必可学而至

      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3、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24、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 《传*录》

      25、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27、王文成公则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28、王学: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30、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31、教育主张: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录》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名言

  • 名言,经典
  • 王阳明经典名言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阳明经典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2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传*录》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读易》

      2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传*录》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2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传*录》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35、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3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3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传*录》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4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4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录》

      45、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录》

      4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48、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录》

[阅读全文]...
  • 王阳明经典语录原文(王阳明经典语录100句有注释)

  • 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4.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6.为学大病在好名。

    17.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20.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2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3.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24.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5.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2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29.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3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阅读全文]...
  •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 语录
  • 九库说说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以及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九库说说”。

    1、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2、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3、不动心,不烦恼

    4、只求力所能及

    5、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6、最怕是傲字

    7、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8、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9、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10、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11、自省才能自明

    12、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13、求道须深下去

    14、天理即是仁心

    15、路,尽管去走

    16、不做就是不知

    17、慎思之,笃行之

    18、要活得轻快洒脱

    19、心是快乐的根

    20、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21、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22、荣辱毁誉皆泰然

    23、克己才是真功夫

    24、身外物不奢恋

    25、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26、不孝无良知

    27、孝不孝代表人格

    28、去做才是孝

    29、养一身浩然正气

    30、君子如玉亦如铁

    31、应好是而恶非

    32、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3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34、至诚胜于至巧

    35、无私心就是道

    36、做人要“诚”

    37、回归简单

    38、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39、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40、欲修身,先养心

    41、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42、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44、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45、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46、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47、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48、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9、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句子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语录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说说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名言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诗词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祝福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 心语

推荐词条

盛开在古诗词中的蔷薇 适合练字的古诗初中 古诗词中的喜鹊叫 长江万里的古诗词 柔鲜古丽的古诗 描写饼子的古诗东坡饼 小廊的古诗加拼音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有词哪些 含有躬的古诗 写古诗词的背景图 杀气澎湃的古诗 使用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古诗的柳意象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官途 论古诗词中的离别愁绪 含有诊字的古诗 描写冷月的古诗词 称赞螃蟹的古诗 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屈原 天开了的古诗 珍惜学友情深的古诗词 适合朗诵的古诗宋词女生 形容不想恋爱的古诗 关于月亮的古诗加含义 写元宵月圆的古诗 祭拜母亲的古诗 送行气氛的古诗 天苍苍野茫茫古诗的拼音 付开头的古诗词 赞美书友的古诗 自动生成古诗词的电脑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