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滁州事件的古诗 >

滁州事件的古诗

关于滁州事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滁州事件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滁州事件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滁州西涧》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言】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解释(滁州西涧古诗翻译)

  • 解释
  •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图片(滁州西涧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望族。早年任侠使气,放浪不羁,*太学折节读书。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为官正直,为官期间政绩显著,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罢任后,寓居苏州永定寺。韦应物秉性高杰,其诗多写田园风物,真而不朴,华而不绮,气韵清远澄澈,人们比与陶渊明。长于五言,白乐天称他”高雅闲淡,自成一体”。

    这首七言绝句咏的是滁州城外西涧晚潮雨中的情景。

    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撗。

    词语赏析:

    “滁州”,安徽滁县。”西涧”,也称上河马,在滁县城的西边。

    “怜”,爱怜。

    “幽草”,幽僻间边的芳草。

    “深树“,茂密森林中的树木。

    试译如下:

    那幽僻江边的芳草啊,

    你自由自在地生长,

    美丽得实在叫人怜爱。

    树林的深处,

    一只黄鹂在鸣叫,

    她放开宛转的歌喉,

    独自表演。

    傍晚的春潮,

    沐浴着黄昏的暮雨,

    让潮涨更加地湍急,

    野外的渡口,

    看不见驾船的人,

    船内也空无一人,

    这空无一人的小船,

    独自闲适地横躺在水面。

    这首诗作者将滁州郊外野渡的景色,咏叹得极其清幽。涧边幽草、水急舟横,春雨相加的傍晚,森林中一只黄鹂宛转地歌唱,岸边小船悠悠地撗躺,这清幽意境中,展现了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这首诗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认为通篇比兴,讥讽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论者;也有人认为纯以赋景者,不一定有所寄托;还有认为诗人身处中唐时期政治逐渐弊败之时,作者意欲归隐而不得,故独怜涧边野草,空有济世之志而不能施展抱负,恰似水急舟撗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纯写景的较符合本诗诗意。

    不知读者有何理解,不防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全文]...
  • 关于古诗《滁州西涧》原文翻译附赏析

  • 古诗文
  • 关于古诗《滁州西涧》原文翻译附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滁州西涧》原文翻译附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韦应物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文学
  • 《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在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作者简析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生*成就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二、《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三、韦应物的故事

      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沉溺於声色,纵情欢乐。在驪山脚下的华清池,他们洗温泉,开盛宴,奏春乐。每逢御驾出游之日,在长安通往驪山的大道上,围观者总是水泄不通。皇家的大队人马,声势浩荡,绵延数里。其中有一支仪仗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卫队就是由亲卫、勛卫、翊卫三府人员组成。成员都是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齐齐地一样高,身材英俊,仪态风流。由於身份职业不同凡响,个个骄气十足,不可一世。人们称这些少年为“三卫郎”。在华清池,他们主要担当警戒、保卫的重任。其中的一员,就是后来“一诗感江神”的韦应物!

      韦应物,於纪元737年,正是开元盛世二十五年,生於长安一个破落的官宦人家。他因为长得风采出眾,得以选进皇家仪仗队。虽然年纪不算太小,但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文盲。正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知贪玩酗酒,骑射快活。

      “三卫郎”都是出自官宦人家,经过严格“政审”选***的。韦应物在后来《逢杨开府》一诗中,追忆那段生活,真是恃宠无忌,到处横行,无法无天。诗人说:“我少年时候做过皇帝的侍卫队员,本来我是个无赖,不学无术,凭着皇帝对我家老子的宠信和恩泽,才得以选上。在所住的街道里,我是个横行无忌的儿郎,家裡经常藏匿着一伙亡命之徒。早晨,到赌场上去消磨时光;晚上,又去抢劫东边邻家的美女。衙门裡的差役不敢来逮捕我,因为我站在皇宫裡的白玉石台阶上。”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往西蜀。韦应物从此脱离三卫府,改弦易辙,开始发奋读书。二十七岁左右,进入仕途,先后在洛阳、高陵、户县、櫟阳等地任职;在长安做过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还出任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和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刺史。后世因此时而称他韦左司、韦江州,时而称他韦苏州。

      在三十餘年的仕途上,他关心民眾疾苦、国家危难,力所能及地为民眾施德政,同时勤奋刻苦地进行诗歌创作,终於在政声和诗名两方面,声名大振。

      接触过少年时代的韦应物的人,怎麼也没想到,当年那个泼皮无赖、紈絝子弟,竟然出落成一位努力实践仁爱德政的地方清官,一位以“高雅闲淡”闻名於世的著名诗人。

      在后人眼里,韦应物是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同样一流的诗人。他的山水绝佳之作,首推《滁州西涧》。这首诗写於纪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他出任滁州刺史为官期间。

      正是这首诗,后来竟然感动了江神。

      到了宋代,有位老翁王荣,要过观江,不料连连大风,颳了七天七夜。王荣没法过江。江边的父老乡亲就说:“员外!您宝囊中一定有甚麼稀世珍宝。这条江的江神极显灵。您应当把宝物献给江神。”

      王荣觉得自己实在没有甚麼宝物。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条黄麈尾,就拿出来献给了江神。可是,江风还是不停地吹。现在只剩下一方端砚,能值一点钱,王荣又把端砚献给江神。江风反而颳得更厉害了。王荣又把玄色虎帐献给江神。统统都不灵验!

      王荣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无法过江。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在心裡说:“现在只有黄庭坚草书的一把扇子,上面写着韦应物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那一首”。想到这裡,王荣立刻从包袱里拿出这把扇子仔细端详,恍惚之际,左看右看,不认识(王荣老人,文化不高,字又写的是草写,所以不认识),说:“我都不认得这玩艺儿,难道江神喜爱它吗?”於是,便把写有韦应物诗句的这把扇子,拿到江边,献给了江神,江风突然停止了。

      只见香火不动,天水相照,就像两面镜子一样*静,交相辉映。只有南边吹拂来一阵徐徐顺风。王荣大喜,立即开船,不一会儿就过了江。

      四、韦应物诗歌赏析

      韦应物《幽居》赏析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及图片

  • 宿舍,城市,高考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及图片

      大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高考填报志愿时,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是广大同学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及图片,供大家参考。



      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宿舍条件

      学校宿舍有四人间、六人间。独立卫生间、空调。学生十点熄灯休息。宿舍在学生进校后,会由所在班级辅导员分配。住宿费:800—1000元/学年。(如有变动,按新的.标准执行)

      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简介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凤阳师范学校,始建于1908年。2010年、2014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和滁州艺术学校相继并入学院。

      学院曾先后荣获“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师范学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部“*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00年以来,学院连续8次获评安徽省省级文明单位。学院坐落于国家五A级风景区琅琊山脚下,北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南有中央湖、花博园,西侧紧邻长城影视基地,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涵养德性的佳地。

      3、本校学生对宿舍评价

      学生宿舍以4人为主,包括少量6人间,装有空调、独立卫生间、衣柜等,楼层有开水房,整个校园无线网全覆盖。

      同一个专业宿舍分在一起,四人间1000,六人间800,食堂三层,还可以。

      四人间宿舍上桌下床独卫,有空调。

      学校分四人间和六人间,分别是上床下桌和上下铺,宿舍有空调有电风扇,有独卫有阳台,贴的都是瓷砖,不会半夜熄灯、停电,空调的电费是自己用学校的一卡通去付,另:宿舍楼下都有专门晒被的杆子。

      宿舍的话要到学校看分配。四人间是上铺下桌、六人间是上下铺。

      1、学生公寓:有4人间和6人间,每人一床一柜一桌一凳,每间均安装了空调,有独立卫生间;

      2、洗衣机:公寓每层楼均配有全自动洗衣机,供学生投币使用;

      3、开水间:公寓每层楼均配有开水炉,一卡通刷卡使用。

[阅读全文]...
  •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 古诗文
  •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是北宋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于仁宗庆历6年(1046)欧阳修来滁州时所创作,描写了醉翁亭周围山水环境的美丽景色。

      原文: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滁州醉翁亭翻译:

      四十岁是人生的壮年时期,不能算老。自此我开始自号醉翁,并偶发佳兴写作了以醉翁亭为题的诗文。只爱那琅邪溪水从乱峰间流来,以过亭下。听那潺潺的'水声,疑是自空中而来到亭前的檐前。流入岩下的山溪,形成那涓涓不绝的酿泉。那淙淙的泉声,比丝竹管弦之声更为精美。所以我常常携酒来到这清幽的泉边。有时醉眠山间,与野鸟、溪云为伴。山花烂漫,美艳动人,但不理解我的心情。只有晚间清凉的山风使我清醒。

      题滁州醉翁亭字词解释:无

      题滁州醉翁亭背景:无

      题滁州醉翁亭赏析: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异?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潺。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庆历新政失败以后,欧阳修因遭政敌诬告被贬滁州,高僧修建、自我题名的醉翁亭就成了他寄寓闲情逸致的理想场所。1048年,他感于身世,乘兴而发,题写了这首风格*易、志趣超然的诗篇。开篇四句,诗人以“醉翁”自娱,不计异岁,忘怀得失,顺性而为,他偶尔吟诗赋文,日间痛饮一壶酒,一醉方休了百忧。读之品之,一个淡泊率真的雅士形象即跃然纸上,缕然可见。“但爱亭下水”一句,极言诗人对水情有独钟,爱之深切。“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比衬之中,水声恰切有韵悠扬悦耳,比管弦更清,比丝竹更美。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倾听水声,诗人意醉神迷,流连忘返。身为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的臣子,也许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就在于那“醉”与“醒”之间超乎寻常的人生态度。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阅读全文]...
  • 滁州市重点小学排名

  • 小学
  • 滁州市重点小学排名

      滁州市一般指滁州。滁州市,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总面积13398*方千米,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滁州市重点小学排名,欢迎大家分享。

      一、琅琊区属小学

      1、滁州一小:西涧路(原环滁西路)以东,北湖以南,南谯北路经东大街、环城路以西,古马路、育新路以北区域。

      2、滁州二小:建设路经琅琊路至南谯路以东,天长路以南,紫薇路以西,抽塘巷(农机校至刨花板厂宿舍区)以北。

      3、滁州三小:四合路经天长路至紫薇路以东,明光路以南,京沪铁路以西,湖心路以北区域。

      4、**小学:育新路、古马路以南,西涧路(原环滁西路)以东,定远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区域。

      5、工子小学:明光路以北,沙河、清流河以西,南谯路经东大街至定远路以东。

      6、城南小学:四合路经天长路至建设路以西,琅琊路以北,丰乐大道以西,明光路以南区域。

      7、琅琊路小学:明光路以南,丰乐大道经琅琊路至南谯路以西,凤凰路经西涧路至琅琊古道以北区域。

      8、紫薇小学:凤凰路以南,南谯路以西,丰乐大道以东,湖心路以北区域。

      9、清流小学:凤凰路经西涧路至琅琊古道以南,丰乐大道以西,南营房训练场以北区域。

      10、工农小学:京沪铁路以东,化肥厂(含化肥厂)以南,清流路以北区域。

      11、东风小学:菱溪路以西,世纪大道以南,化肥厂(不包含化肥厂)以北,沙河、清流河以东。

      12、扬子路小学:夏岗村,高桥社区,菊香园小区。

      13、西涧小学:世纪大道以南,京沪铁路以西,北湖以北区域。


      二、南谯区属小学

      1、会峰小学:湖心路经丰乐大道过南营房训练场以南,中都大道以西,花园路经丰乐大道至龙蟠大道以北,西涧路以东区域。

      2、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校区:花园路以南,中都大道以西,龙蟠大道以北(含发能国际小区),丰乐大道以东区域。

      3、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龙蟠小学校区:龙蟠大道以南(不含发能国际小区),中都大道以西,敬梓路以北,西涧路以东区域。

      4、逸夫小学:会峰路以南(含八里村民组),京沪铁路以西,龙蟠大道经金陵路至花园路以北,中都大道以东区域。

      5、湖心路小学:清流路以南,紫薇路经湖心路至京沪铁路以西,会峰路以北,中都大道向北沿湖心路经南谯路至清流路以东区域,不含八里村民组,不含清流路以南原抽塘巷以北区域内的刨花板厂宿舍区,五星家园小区,新建小区1号、2号和3号楼,环卫处宿舍楼,人民银行宿舍区,清流苑小区,不含大成国际小区(2015年4月3日之前签订购房合同并缴付购房费用的)。

      6、创业路小学:清流东路以南,清流河以西,龙蟠大道以北,京沪铁路以东区域。

      7、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校区:花园路以南,金陵路以西,敬梓路以北,中都大道以东区域。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滁州西涧》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爱茂盛(茂密)}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静动)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不超过50字。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天气变化之迅速。)

      5、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阅读练*二: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体现情感的字是:。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4)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喜爱怜

      (2)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

      (4)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常、*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答案】①C(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2分)③A.√ B.√ C.√ D× (4分 一项1分)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D.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

      15.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4.C(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3分)

      15.(6分)(1)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滁州事件的古诗 - 句子

滁州事件的古诗 - 语录

滁州事件的古诗 - 说说

滁州事件的古诗 - 名言

滁州事件的古诗 - 诗词

滁州事件的古诗 - 祝福

滁州事件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清明诗意的板书图片 爱情的古诗词李清照 最打动人捐赠的古诗词 古诗里的男性失恋网名 关于银杏美好的古诗 李煜的古诗词古诗文网 含燕的意象的古诗 对古诗的感受200字 请写出含有旌字的古诗 描写凄凉落叶的古诗词 欢乐泉州行的古诗 古诗的传说之下图片 笋鞋槲笠斑藤杖的古诗 古诗词公众号的市场份额 关于卢称生三个字的古诗 描写人的古诗名言 古诗的名字是作者自己起的吗 路边冬青的古诗 凉州词的古诗王翰意思 江梅王十朋写的古诗 高中生讲古诗的视频 古诗又能唱又能读的 喝酒祝朋友的古诗 不同时期古诗的特点 有语和霏字的古诗 弓的古诗文 带俊雅的古诗 美丽的古装女子穿越长廊古诗 白居易最著名的10首古诗 含有瑨的古诗 秋月娇小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