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关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代年龄的雅称

  • 年龄,古代,文学
  • 古代年龄的雅称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年龄的雅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年龄雅称

      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阅读全文]...
  • 父母的雅称

  • 父母,写作,文学
  • 父母的雅称

      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关于父母的雅称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父母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父亲的雅称常见的有“严亲”、“严君”、“所天”、“太公”、“椿堂”、“椿庭”、“椿舍”、“尊君”“尊府”、“尊大人”、“府丈”、“家尊”、“家大人”等;

      母亲的雅称常见的有“尊慈”、“尊堂”、“尊萱”、“慈亲”、“仙萱”、“寿堂”、“太君”、“家慈”“北堂”、“堂萱”、“萱室”、“萱亲”、“萱闱”、“慈闱”、“堂前”、“北堂萱”等;

      公公的雅称常见的有“公爹”、“老人公”、“家公”、“亲翁”、“舅”、“嫜”、“君舅”等;

      婆婆的别称常见的'有“婆母”、“家婆”、“老人婆”、“阿姑”、“君姑”等;

      岳父的雅称常见的有“岳丈”、“丈人”、“岳翁”、“妇公”、“妻公”、“内父”、“外父”、“外舅”“泰山”、“丈人老”、“丈人爸”、“岳老子”、“丈迎老”、“冰翁”、“冰叟”等;

      岳母的雅称常见的有“岳母娘”、“丈母娘”“泰水”、“外姑”、“丈人婆”、“外母”等;

      爸妈

      父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我被两个大蝶抬在空中,心里明白的。只是身子下来不得。爸妈叫喊,都听得的。到得那里一个道装的老人家,迎着进了洞去。”老舍《题全家福》:“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

      本亲

      亲生父母。三国谯周《缞服图》:“童子不降**,小功亲以上,皆服本亲之缞。”唐元稹《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轩车随对列,骨肉非本亲。”宋曾巩《为人后议》:“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而崇其本亲,加以号位,立庙奉祀者,皆见非于古今。”

      慈亲

      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唐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唐聂夷中《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唐李中《下蔡春暮旅怀》:“拜恩为养慈亲急,愿向明朝捧紫泥。”唐徐铉《送朱先辈尉庐陵》:“成名无愧色,得禄及慈亲。”宋刘克庄《即事》:“百年只愿身强健,长为慈亲负米归。”元柯丹邱《荆钗记》:“慈亲衰倦,弟兄无一人。无人奉养,时刻常挂心。”清魏源《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慈膝

      犹慈亲,指父母。隋炀帝《隋秦孝王诔》:“爰初不豫,冕旒视疾,及至大渐,停銮驻跸,亲临属纩,俯观彻瑟,悲动皇情,痛深慈膝。”

      椿萱

      代指父母。《庄子·逍遥游》谓大椿长寿,后世因以椿称父。《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萱草,后世因以萱称母。椿萱连用,代称父母。唐牟融《送徐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宋许月卿《六月雨十一首》:“棣华颇换椿萱树,雁影*沉橘柚洲。”宋徐元娘《绝命诗》:“椿萱已遂抒忠顾,昆弟先教殉难从。”《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清程趾祥《此中人语·陈璋》:“望兄速邀媒妁,转恳椿萱,毋使好事多磨也。”

      椿庭萱草堂

      代指父母。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椿庭萱室

      代指父母。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第三十八出:“女萝松柏望相依,况景入桑榆。他椿庭萱室齐倾弃,怎不想家山桃李?中雀误看屏里,乘龙难驻门楣。”

      爹妈

      父母。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第五出:“孩儿拜辞爹妈便去……儿今去,爹妈休得要意悬。儿今去今年便还,但愿得双亲康健。”元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喜爹妈双全,谢天相佑。”《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讲到我爹妈,却不曾在姐姐跟前有甚么大好处。”

      爹娘

      父母。元高明《蔡伯喈琵琶记》第五出:“孩儿没别事,只等张大公来,把爹娘托付与他,教他早晚应承,孩儿庶可放心前去。”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你如今离了村庄,别了乡党,拜辞了年老爹娘。”《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

      恩慈

      指父母。唐陈玄祐《离魂记》:“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向今五年,恩慈间隔。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宋曹勋《敬题箕颍集后二首》:“亲训释,字字念恩慈。”另,宠爱慈惠。南朝徐陵《为贞阳侯与王僧辩书》:“被此恩慈,如何酬答。”唐杜甫《夔州书怀四十韵》:“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二老

      指父母。北周庾信《王祥扣冰鱼跃赞》:“二老同膳,双鱼共浮。”宋张孝祥《鹧鸪天》:“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秧歌剧选·宝山参军》:“刘金莲:提起父母泪不干。王宝山:为什么提起二老泪涟涟。”另,尊称同时或异代齐名的长者二人。指伯夷、吕望。《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汉扬雄《解嘲》:“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指伯夷、叔齐。晋郭璞《登百尺楼赋》:“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两龚不免于兰焚,二老不免于薇叹。”指老子、老莱子。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李善注:“二老,老子老莱子也。”指力牧、太山稽。唐刘复《游仙》:“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淮南子》:“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指李白、白居易。宋辛弃疾《念奴娇》:“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邓广铭笺注:“诗家二老即李白及白居易。”

      二亲

      指父母。《韩诗外传》卷一:“二亲之寿,忽如过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异人从之。当下改换衣装,来至东宫,先拜安国君,次拜夫人。泣涕而言曰:'不肖男久隔亲颜,不能侍养,望二亲恕儿不孝之罪!’”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公孝事二亲,所以奉之者诚尽而礼。”清李渔《巧团圆·梦讯》:“自幼丧了二亲,记不起当时的面貌。”

      二尊

      指父母。《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元刘处玄《上*西·想人生》:“侍二尊、至孝全周。全家拔宅,功成同去到瀛洲。”

      高堂

      指父母。唐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明夏完淳《寄后张》:“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另,高大的厅堂,大堂。《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王逸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显。”《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唐郑鏦《邯郸侠少年》:“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清纳兰性德《杂诗》:“鹤鸣引双雏,欲集高堂下。”又,借指华屋。汉桓谭《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闼洞房。”又,借指朝廷。《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唐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怙恃

      父母的合称。《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唐韩愈《乳母墓铭》:“愈生未再周孤,失怙恃。”清洪升《长生殿·春睡》:“早失怙恃,养在叔父之家。”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二章:“吾恨人也,自幼失怙恃。”另,依靠,凭借。《左传·襄公十八年》:“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逆神主。”唐元结《系谟》:“其兵甲在防制戎夷,镇服暴变,不可怙恃威武,穷黩争战。”明张居正《给假治疾疏》:“臣诚怙恃恩眷,仰渎宸严,不胜惶悚战栗之至。”

      极尊

      至尊的人。指父母。《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孔颖达疏:“父母尊之极,兄弟亲之甚;缘其施孝于极尊,乃能施友于甚亲。言善事父母者必友于兄弟。”唐吕岩《敲爻歌》:“名非贵,道极尊,圣圣贤贤显子孙。”

      具庆

      指父母双亲。金王若虚《恒山堂记》:“公以妙龄贵显,而居具庆之下,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另,谓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明宋濂《望云图诗序》:“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宝历年中,杨嗣复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咸淳七年同年小录……字鼎卿,小名鼎,小字技金,第鼎一,具庆下。”又,君臣同欢。《诗·小雅·楚茨》:“尔肴既将,莫怨具庆。”郑玄笺:“同姓之臣,无有怨者,而皆庆君,是其欢也。”后以“具庆”称君臣同欢。唐白居易《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制》:“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群情,同其具庆。”

      考妣

      父母的别称。《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孔传:“考妣,父母。”《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唐韩愈《祭窦司业文》:“朱衣银鱼,象服以崇,锡荣考妣,孝道上穷。”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洞搜到户庭,何异丧考妣。”宋陈舜俞《题娄亿墓》:“考妣其谓我何兮,遑悼妻与孥。”明方孝孺《题桐庐二孙先生墓文后》:“或恸哭荒江断垄间,如失考妣。”按,考妣,指死去的父母。

      两亲

      双亲,父母。宋杨万里《龚令国英小集诗》:“两亲问消息,敢道不*安。”宋释绍嵩《秋夜忆亲庭有感》:“两亲今正老,此别不胜情。”宋李若水《谢人惠鱼兔蟹》:“罢官三月突无烟,两亲白头欠甘旨。”宋杨万里《代贺郊祀庆成二首》:“受厘未肯专宣室,鸿号还将寿两亲。”宋陈师道《送杨侍禁寄频黄二公》:“两亲须薄禄,一障欲乘边。”宋苏泂《秋兴》:“两亲化为土,弟妹各狼藉。”

      屺岵

      代指父母。《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序》谓为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后因以“屺岵”代指父母。唐颜惟贞《萧思亮墓志》:“未及庭闱之养,遂缠屺岵之悲。”元揭傒斯《陟亭记》:“朝晖夕景,长云广雾,明灭变化不可殚纪,宜乎孝子慈孙于此兴屺岵之悲而无穷也。”《花月痕》第五回:“天寒岁暮,游子乡关之感,风人屺岵之思,麇至沓来。”

      亲慈

      指父母双亲。《宋史·志》卷九十二:“禀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宋王令《送曹杜赴试礼部》:“罢酒行矣无自迟,去取天宠酬亲慈。”《文昌孝经·孝感章》:“欲报亲慈,惟心常慕。”另,亲爱。《汉书·武帝纪》:“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慈,爱也。”

      亲庭

[阅读全文]...
  • 古代各种雅称

  • 古代,阅读
  • 古代各种雅称

      古代各种雅称,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其实古代的雅称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以下是古代各种雅称。

      1、汤饼: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2、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说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3、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4、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7、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常以“豆寇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弱冠: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11、而立:指三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12、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3、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4、耳顺、花甲: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指人六十岁。“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纪年,顺次组合从“甲子”到“癸亥”为六十年。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5、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6、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17、喜寿:指77岁。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阅读全文]...
  • 说说笔的雅称

  • 说说笔的雅称

      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笔的雅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提笔撰文、写诗、作画叫“命笔”、“涉笔”;文章的开头叫“起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叫“嘱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叫“执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叫“辍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叫“文笔”;练*性的写作叫“练笔”;尝试性的写作叫“试笔”;模仿别人的字画叫“仿笔”;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妙笔”;杰出的写作才能叫“生花之笔”;文章中某些读了后才能进一步明白其含义的文字叫“伏笔”;富有启迪和哲理的警句叫“警笔”;与题意关系不紧的文字叫“闲笔”;著名人士写的文章叫“名笔”;名作家、书画家的'作品叫“大手笔”;特别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重要文章或笔力雄健叫“如掾笔”;文章清逸超群为常人所意想不到叫“仙笔”;无聊、庸俗或耍小聪明的文字叫“歪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不假思索、随意写成的文字叫“信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对阅读、工作、生活某方面有所感想而写的文章叫“随笔”、“漫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字句或笔画写得不好叫“败笔”;比喻不高明的写作能力叫“秃笔”;称颂他人的文章叫“大笔”;一个人最后的文字或作品叫“绝笔”;对上级、长辈写信或文章谦称“谨笔”;对同辈、小辈写信或文章谦称“草笔”;旧时称公文、诉讼状叫“刀笔”;皇帝写的文章叫“御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我国古代把稿费叫“润笔”;文人不再从事写作叫“投笔”;文章的结尾叫“收笔”。

      拓展资料

      1、古今:笔墨纸砚,流传至今,墨的说法很多。易水盛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烟制成,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这样,“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

      2、墨的别称。墨色黑,存放年代越陈越佳,故称。唐 韩愈《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余尝和吴观墨诗云:‘赖召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士一·墨》:“释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玦。”

      3、翠饼

      墨的别称。宋 苏轼 《赠潘谷》:“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金 段成己《跋秦得真墨》:“翠饼莹如雅背浄,玉图香鄙麝脐薰。”宋 泂《川墨送两冯君》:“琅玕翠饼敲玄笏,老我残砖直愧渠。”清 厉鹗《三部乐·流求纸》:“乍磨翠饼,须分写欢斯异境。”

      4、黑蛟

      指墨汁。宋 陆游《醉书山亭壁》:“绿蚁灧尊芳酝熟,黑蛟落纸草书颠。”宋 方岳《郑总干致芦管笔》:“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宋 梅尧臣《观书》:“亲传笔法中郎孙,妙作蚕头鲁公体。试写麻笺滑似苔,黑蛟矫矫秋潭底。”

      5、奇煤

      名墨。宋 张耒《鲁直惠洮河绿石砚冰壶次韵》:“*生笔墨万金直,奇煤利翰盈箧收。”

[阅读全文]...
  • 四季的雅称

  • 四季,写作,文学
  • 四季的雅称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四季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季

      阳春: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三春: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青春: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芳春: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青阳: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艳阳: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丽日,故称“艳阳”。如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遗音·艳阳天》中说:“艳阳天,和风荡漾,杨柳依依”;再如鲍照的诗句:“艳阳桃季节,皎洁下成妍。”

      我国实行夏历时间很长,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此外,春天还有“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等雅称。

      另外,春天各月还有下列别称:一月又叫陬月、孟陬,二月又叫令月、杏月,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夏季

      朱明:古代称夏为“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朱夏:据《尔雅·释天》曰:“夏为朱明”,后因称夏季为“朱夏”。三国魏曹植《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杜甫有诗云:“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长嬴:《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也作“长赢”。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

      长夏:《素问六节藏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注:“长夏者六月也。”也泛指夏季。杜甫有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昊天:《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

      槐序 槐树夏季开花,故称夏为槐序。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炎节:唐钱起诗曰:“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三夏:夏季三个月,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曰:“情知三夏熟,今日偏独甚。”

      九夏:夏季共90天,简称“九夏”。陶潜《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范椁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古时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孟夏又称为“初夏”、“首夏”、“槐夏”,均是四月的别称。仲夏是五月,“仲”是一季中的第二个月,又称为“超夏”。季夏是六月,即末夏。

      秋季

      三秋:古时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秋季共90天,简称九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金天: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代陈子昂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素:谢灵运诗:“述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节:又叫素秋,有时专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欧阳修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王绩《九月九日赠崖使君善为》诗也有:“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素商:按古代“五行”说法,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有此称。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白商: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李善注:“《周礼》:‘西方白。’《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白藏:《尔雅·释天》:“秋为白藏。”郭璞注:“气白而收藏。”

      西陆:晋朝司马彪《读汉书》云:“日行西陆之秋。”“西陆”即二十八宿中的昂宿之别名。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云:“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秋天还有“高商”、“商节”、“白茂”、“凌辰”等雅称。

      冬季

      玄英:《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隆冬:《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三冬:古代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冬月为仲冬,腊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唐杜荀鹤《溪居》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九冬:冬季共90天,故云。南朝梁沈约《夕行夜间鹤》诗云:“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住。”

      严冬:南朝梁简文帝集《大同冬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

      冬节:有时专对冬至而言,《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间讯,诸王皆书,晔独后来。”有时泛指冬天,《后汉书·马融传》:“方涉冬节,农事闲隙。”曹操《却东西门行》:“冬节食南稻,春归复北翔。”

[阅读全文]...
  • 十二星座古代雅称

  • 古代,十二星座,星座
  • 十二星座古代雅称

      十二星座古代雅称,十二个星座如今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十二个星座的名字也是非常唯美好听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十二星座古代雅称及相关内容。

      一、星纪(12.07-01.05)

      “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此时出生的人坚强、勤劳,会努力不懈的追求目标,*稳可信的形象让人很依赖。但也是有脾气的,发起火来很可怕。

      二、玄枵(01.06-02.03)

      “玄枵”有种子的含义,代表着发展性和神秘感。此时出生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很受欢迎,而且好奇心旺盛,兴趣广泛,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同时又很善变,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

      三、娵訾(02.04-03.05)

      “娵訾”代表植物的核,即事物的中心。此时出生的人自我意识很强,个性十足。虽然外表冷漠,但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有着坚强的意志,认真隐忍,适合做领导者。

      四、降娄(03.06-04.04)

      “降娄”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此时出生的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性格直率,对朋友极力相助,但却经常解决不了自己的麻烦。

      五、大梁(04.05-05.05)

      “大梁”象征植物过冬前积蓄能量,有结实的意思。此时出生的人头脑灵活,善于表达,人生经验也比较丰富。而且很有先见之明,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细致的规划。

      六、实沉(05.06-06.05)

      “实沉”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着植物的枝条。此时出生的人会坚韧不屈、能随机应变。但性格上过于严谨小心,有些敏多疑。

      七、鹑首(06.06-07.06)

      “鹑首”象征宁静,此时出生的人性格沉稳,温和大方,会为了理想和目标奋勇前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开辟一个新天地,不断地获得发展和进步。

      八、鹑火(07.07-08.07)

      “鹑火”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此时出生的人真诚坦率,执着倔强,而且精力充沛、行动迅速,不善于冷静思考,对朋友掏心掏肺,很得异性喜欢。

      九、鹑尾(08.08-09.07)

      “鹑尾”代表坚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此时出生的人性格也会如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的心,富有同情心,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感觉敏锐,但会因过于理想化而没有现实感,显得不切实际。

      十、寿星(09.08-10.07)

      “寿星”代表着福寿。此时出生的人,福泽很深,心思细腻,与世无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懒惰,但一旦有了目标,便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这就是所谓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这份热情往往难以持久。

      十一、大火(10.08-11.08)

      “大火”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此时出生的人给别人的感觉也十分温暖,身上所拥有的安宁恬静的气质深得大家喜爱。但有时会吹毛求疵,导致他人的.不满。

      十二、析木(11.09-12.06)

      “析木”代表拦截天河的木栅。此时出生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意志坚强,能在逆境中重生。为人慷慨正直,仗义恩仇,但有时会太过强硬,不*人情。

      十二星座古时候的名字叫什么

      十二星座古时候叫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二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观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点为0°。

      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 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 。总计为十二个星群。

      12星座的别称是什么

      在西方占星学上,黄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词,一个人出生时,各星体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黄道12星座象征心理层面,反映出一个人行为的表现的方式。于是将黄道分成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白羊座 (03.21-04.20) Aries 日名为牡羊座

      金牛座 (04.21-05.21) Taurus 日名为牡牛座

      双子座 (05.22-06.21) Gemini 日名为阴阳座

      巨蟹座 (06.22-07.22) Cancer 日名为名蟹座,误名天蟹座

      狮子座 (07.23-08.22) Leo 日名为狮座,古名师子座,误名天狮座

      室女座 (08.23-09.22) Virgo 日名为乙女座,俗名处女座,古名双女座

      天秤座 (09.23-10.23) Libra 日名为天*座,俗名秤座

      天蝎座 (10.24-11.22) Scorpio 日名为蝎座

      人马座 (11.23-12.21) Sagittarius 日名为射手座,误名天箭座、半人马座

      摩羯座 (12.22-01.20) Capricorn 日名为山羊座,古名磨羯座,误名魔羯座

[阅读全文]...
  • 古诗中描写母爱的诗句

  • 母爱,文学
  • 古诗中描写母爱的诗句(精选50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描写母爱的诗句(精选5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2、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11、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2、顾我,复我。《诗经》

      13、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4、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15、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16、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17、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1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22、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4、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5、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8、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2、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3、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4、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5、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6、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8、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9、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

      10、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11、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1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1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4、累却因缘重,今来托母胎。

      15、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6、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7、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8、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19、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阅读全文]...
  • 有关感恩父母的古诗

  • 父母,感恩,文学
  • 有关感恩父母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感恩父母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人。

[阅读全文]...
  • 十二生肖的雅称

  • 写作,文学
  • 十二生肖的雅称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十二生肖的雅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鼠的雅称

      在我国,家鼠除老鼠、耗子的雅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等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它无可奈何的心态。 在《山海经》中,如《北山经》记有“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的寓鸟,还记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的耳鼠,另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的飞鼠。这些动物子虚乌有,全是想象的产物,与动物分类学无关。 在*的古代典籍中,有一些鼠名也很奇特,反映了古人对鼠的分类。鼯(shí)鼠,《尔雅·释兽》郭璞注:“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jué)鼠。”鼢(fén)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 “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鼨(zhōng)鼠,是一种有像豹一样斑纹的鼠。 《新唐书·卢藏用传》:“弟若虚,多才博物。陇西辛怡谏为职方,有获异鼠者,豹首虎臆,大如拳。怡谏谓之鼮鼠而赋之。若虚曰: '非也,此许慎所谓鼨鼠,豹文而形小。’一座惊服。”鼮(tíng)鼠,一种斑纹如豹的鼠。《尔雅·释兽》:“豹文鼮鼠。”郭璞注:“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

      牛的雅称

      十二生肖以丑为牛,故称牛为丑。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丑,牛也。”牛有异名“土畜”。《魏书·礼志一》:“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牛牢(牢,乃养生畜的圈)大,故称牛为“大牢”。李时珍《本草纲目》:“《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古时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后专指牛。《大戴礼记》:“诸侯之祭,牛曰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称“一元大武”或简称“大武”。牛又被戏称“黑牡丹”。宋代苏轼《墨花》诗:“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也有人将“觳觫”为代称牛。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原为形容牛的恐惧样,后以为牛的代称。

      虎的.雅称

      老虎,通常人称 “兽中王”。它还有不少雅称——

      山君:这是据 《说文》的解释。《说文解字》注:“虎,山兽之君。”

      于菟(读作屋途):这是古代楚国人对虎的称呼。(於菟)

      李父、李耳、伯都:西汉扬雄所撰 《方言》中说:“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滩南楚之间或谓之李耳,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

      大虫:晋干宝 《*》:“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

      封使君:典出 《太*御览述异记》。据说汉宣城太守封邵,有一天忽然变成老虎而吃城里老百姓,当地有民谣说:“无作封使君,生不活民死食民。”使君,是人们对太守的尊称。这故事反映了人民对贪官的憎恨。

      斑子:唐人戴孚 《广异记·斑子》一节说:“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有客在,宜速去也’。”

      寅客、寅兽:十二生肖以寅为虎,故称。

      兔的雅称

      “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可见,至少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兔子就有了初步认识,并创造出了“兔”这个字。在一本记述后弈日常生活的书中也有“兔”字:“后弈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这段描写充满神话色彩,说,这只野兔的形体竟然如同驴子一般大小,被逮住以后关到一只木头笼子里莫名其妙丢失了。

      古代神话,相传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兔为“月精”、“月德”。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彩。”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月德符征,金精表瑞。”

      兔在古代,还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在有些地区,有些民族的语言中,对兔有一些特殊的称呼。比如,元代赵孟頫写过一首《兔》诗:“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这里的“讨来”,是蒙古语,指的是兔。东北某些地区,把兔称为“跳猫子”。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望外窜。”在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梵语中,则把兔叫做“舍舍迦”。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的雅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龙的雅称

      *神话中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

      前人分龙为四种:

      有鳞者称蛟龙,

      有翼者称为应龙,

      有角者称虬龙,

      无角者称螭龙。

      古文中有:"云螭"

      马的雅称

      马的代称和别名很多。如“飞黄”,就是马,如果在讲马的成语中用上“飞黄腾达”那肯定是不错的。

      飞黄是传说中周穆王巡视天下所乘坐的八骏之一,但在《穆天子传》中,天子之骏却是以下八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和绿耳。明代徐渭《赠陈君》诗云:“王良御八骏,技绝物有神”,可见这八个名字都可以指代马。

      秦始皇也有七匹名马,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奔电,五曰飞翮,六曰铜爵,七曰晨凫。这七个名字也是马的代称。

      除了八骏还有九逸,那是汉文帝的马。据《西京杂记》:“汉文帝有良马九匹……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绝君,一名逸骠,一名紫燕骝,一名绿螭骢,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绝尘,号为九逸。”这九个名字也都代称马。

      另外如三国名将吕布乘坐的“赤兔”,一说便知道指马;张飞的马名“玉追”;唐玄宗有马名“玉花骢”;宋仁宗有马名“玉逍遥”;唐魏王李继岌的爱马有“八百哥”“雪面娘”“衔蝉奴”等。苏轼笔下写到过“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韩干牧马图》);“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闻洮西捷报》),这“玉螭”“八尺龙”均指马。

      羊的雅称

      1、胡髯郎,青鸟(太意外了)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说: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2、长髯主簿、髯须主簿、髯须参军

      《初学记》卷二九引晋崔豹《古今注》:“羊一名长髯主簿。”

      今本《古今注·鸟兽》作“髯须主簿”。

      《中华古今注》卷下:“羊,一名髯须参军。”

      3、膻根

      根据类说中的记载,膻根即是指羊。

      4、珍郎

      清异录中记载,武后喜欢吃冷羊肉,所以她特赐给张昌宗冷羊肉,并附上信札,上面写着:「珍郎杀身以奉国。」所以后世又称羊为「珍郎」。

      5、卷娄

      庶物异名疏上说:羊另一名称叫卷娄,庄子称舜为卷娄,便是因为舜的背脊弯曲。

      6、夏羊

      尔雅义疏中说:黑色的羊又称做「夏羊」,不论雄雌都有羊角。

      7、胡须郎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句子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语录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说说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名言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诗词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祝福

父母在古诗中的雅称 - 心语

推荐词条

毕业季台词 自备稿件台词 搞笑电影经典台词 皇子吕布台词 面纱经典台词 敢爱经典台词 台词自备稿件 单身男女台词 最好的时光台词 楚乔传宇文玥台词 老友记第十季台词 杉杉来了台词 少年班台词 婚礼司仪主持台词 山兔台词 lol锐雯台词 励志电影台词截图 华胥引经典台词 爆笑小品台词 武则天的经典台词 婚前试爱经典台词 火影忍者佩恩台词 动漫励志台词 皇上经典台词 柯南剧场版台词 dota经典台词 佟湘玉的经典台词 假装情侣台词 一吻定情日语台词 女人潜台词 灰姑娘的经典台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