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的古诗 >

吴的古诗

关于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吴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又呈吴郎古诗

  • 又呈吴郎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又呈吴郎,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及注释】

      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8、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9、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 又呈吴郎古诗词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究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一、

      注:①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5分)

      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表面上看似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将对穷人悲苦命运的怜悯同情深植其间。(5分)

      2.都表现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1)亲善显情怀。一个“任”字开门见山地说明昔日诗人对西邻打枣的态度,“无食无儿”“困穷”分析了西邻“扑”别家枣的原因,借此表达了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之意。(2)劝诫显情怀。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恐惧”。(3)揭露显情怀。七八句用“征求”意指官吏们的盘剥、用“戎马”代指战乱,进一步揭露了西邻扑枣的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上的战乱。寥寥数语,塑造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悲天悯人的诗人形象。(6分,总体分析2分,情感体现点4分,任答到一处给2分)

      二、

      注: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阅读全文]...
  • 含有吴字的古诗词 带吴字的诗词名句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治兵》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吴山青,越山青,*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吴子·论将》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乐·村居》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舍*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者,逸而有终。——《后汉书·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阅读全文]...
  • 送人游吴古诗词鉴赏

  • 阅读,文学
  • 送人游吴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人游吴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翻译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解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

      枕河:临河。枕:临*。

      闲地少:指人烟稠密,屋宇相连。

      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

      水港: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未眠月:月下未眠。

      赏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阅读全文]...
  • 贺新郎·吴江古诗词

  • 贺新郎·吴江古诗词

      古诗原文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译文翻译

      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好不威风气派。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

      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注释解释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吴江:即吴淞江。

      孤亭:即垂虹亭。

      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

      帝:天帝。

      八柱骄龙缠尾:指亭中八根柱子上雕饰蛟龙缠绕。

      斗:争着。

      坤轴:地轴、地心。

      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huī),雉鸟名。

      绛(jiàng)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指太湖。客:作者自指;舣(yǐ):船靠岸。

      翠旌(jīng):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

      奈:奈何,无奈。沙渚:江中沙洲。

      浩歌:放声高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在元军的铁蹄践踏到临安城下的时候,蒋捷流寓到江苏吴江。兵荒马乱之际,作者放舟吴淞江,心潮翻滚,写下了这首词,借这里的风景来抒发亡国之痛。

      诗文赏析

      词上片“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还有谁能来护持它。“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德祐元年(1275年)攻宋,*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展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貌,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阅读全文]...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原诗】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意】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阅读全文]...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阅读全文]...
  • 吴松道中二首翻译赏析(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古诗翻译)

  •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传统,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性。诗人往往通过创造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营造出独特的艺术画面,从而实现以“境”传“意”。要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就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把自己带进诗歌的意境之中,然后去体会意境的特点,揣摩诗人借此意境传达的情感。下面我们谈谈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及意境。

    1.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通常是作者自己)和客观形象(作者创造的艺术人物)。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者描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通过写女子的发饰、容颜、肌肤,以及起床梳洗弄妆的行为动作,塑造了一个美丽、华贵、体态娇娆,而神情慵懒的女子形象。最后用“双双金鹧鸪”反衬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 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一般也称“意象”,是作者寄托主观之“意”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作者情感的物化,它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的组合和连缀而构成的艺术画面。意境是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的体现,诗人的情感寄托在这艺术画面之中。而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及感*彩。表达惜别之情的有:杨柳、长亭、南浦、西楼、酒等;表达思乡之情的有:月亮、孤雁、双鲤鱼、捣衣等;表达孤独与愁苦之情的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等等……

    如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诗中运用了晓雨、落叶、雁声、征帆、孤舟、霜月、枫桥等一系列意象,含蓄地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3.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在有些咏物诗中,诗人以某种事物为具体的描写对象,将事物人格化,从而来象征某种品格或精神。而作者正是通过吟咏和赞颂事物的某种品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陆游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歌颂梅花即使遭受打击,仍保持清洁节操的高尚品格。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歌颂竹子虽遭风雨吹打,但坚韧顽强的品格。

    4.带着想象走进诗歌的意境

    了解了古诗中形象的一般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前文已经介绍,意境是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创造出的艺术画面,或者可以说是蕴藏着诗人主观之“意”的“画境”。要准确解读和体会这个“画境”的丰富情意,我们要带着想象走进这个“画境”之中。

    下面我们以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为例,来谈谈如何带着想象走人诗歌的意境。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这首诗写自己在月下登上金陵城的西楼,观秋夜月下之景,进而触景生情。我们要运用想象再现作者描绘的月夜之景,甚至想象自己就是李白,让自己融入到这月下之境中去。

    首联,“金陵夜寂”告诉我们登楼时的环境,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凉风发”,这时秋风渐起,带来些许凉意。“独上高楼”,李白一个人登上金陵城的西楼,“独”字流露出了些许孤独、些许寂寞;“望吴越”,登楼以后,诗人眺望广阔的吴越。夜晚如此寂静,只有秋风飒飒地吹过;大地如此空旷,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高楼之上。

    颔联,“我”看到了什么?天边的白云映在江水之中,随着江浪轻轻摇动着这空旷宁静的金陵城;皎洁的月光洒倾泻而下,仿佛从那银白的秋月中滴落了一粒粒晶莹的露珠。在这一片银白的世界里,我俯瞰脚下那缓缓东流的江水,我仰望那浩渺无穷的长空,“我”的思绪也被牵引得很远很远……

    颈联,“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愿归去,“我”在追忆着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可是能进入“我”的眼中,令“我”欣赏引为知己的人真是太少了。

    尾联,想到那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美妙诗句的谢朓,令“我”长相思忆而追慕啊。

    以上首联和颔联是李白描绘的月夜登楼所见之景,是作者创造出的宁静、空旷、皎洁、清新的秋夜月景。要体会这种意境之妙,我们要发挥充分的想象,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去感受李白之所见、去体会登楼远眺的李白的心情,如此才能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揣摩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当然,要准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还需要借助“知人论世”来加以参照诠释。李白写这首诗时是辞任供奉翰林之后,他在朝着任职期间,遭受高力士、杨国忠等*的倾轧和排挤,所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愤怒地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长忆的谢玄晖是谁呢?谢玄晖是南齐著名诗人谢朓。谢朓也曾遭排挤,在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境遇相似,心情相同,于是李白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借追忆谢朓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阅读全文]...
  • 送友游吴越赏析(古诗欣赏及解析 )

  • 嘉兴正处于古代吴国与越国,也就是浙江与江苏的交界处,两地相连,大运河更是不分彼此,河水不知不觉中把人就送到了嘉兴运河段,进入了浙江(越国)地带,诗的首两句是顺着《送人被吴》一诗而来的。接下去两句写出嘉兴*原的特点:沿着运河,*碧绿葱葱,特别是陆地上多种菊花,水中多栽荷花,黄菊白菊,红莲碧枝,十分醒目。今天桐乡一带盛产“杭白菊”,此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菊虽冠名为“杭”,其实生长出产在嘉兴*原桐乡运河段的*。“夜市”两句写嘉兴城,由于运河把四方客人载到了这里,所以市场繁荣热闹,直至晚上,桥边夜市还灯火辉煌,与苏州“夜市卖菱藕”一样。在城外的三塔寺一带河面上停泊着许多过夜的外地船只。末两句是赞扬浙江、嘉兴人好客:你到了那里,亲朋好友会热情挽留,你不过上一年半载是离开不了的。诗人以风趣的口吻结束了全诗,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吴的古诗 - 句子

吴的古诗 - 语录

吴的古诗 - 说说

吴的古诗 - 名言

吴的古诗 - 诗词

吴的古诗 - 祝福

吴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7.7要红包说说 qq爱情说说幸福 很累但要坚持的说说 对不起我真的错了说说 希望父母慢点老的说说 发朋友圈心情说说 不知何去何从的说说 拜拜的说说 六一过生日的说说 草莓的唯美说说 亲人变成陌生人的说说 查看说说和访问空间 没有人关心的伤感说说 一个等字的说说 有关地震幽默的说说 爱人生日说说 一帮女人的说说 人生不要计较太多说说 我需要有人关心说说 换个头发的心情说说 生日忧伤的说说 关于情侣新鲜感的说说 好看的朋友圈配图说说 找个人聊天说说 等女朋友回来的说说 说说大全古风 适合青少年的说说 又老一岁生日微信说说 分享歌曲说说 经典伤感说说 目中无人的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