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关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 大学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中庸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

      在*常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做学问的人是熟读“四书五经”,每每听到感觉到这些书的神秘,心底不由得产生艳羡的心情,本月读到傅佩荣教授的《大学中庸》,之前的心情荡然无存,只是一种感觉,难懂。

      “大学之道,去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但理解起来,就是有口说不清,全书都是这样的,不过,碰到比较熟悉的几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还有“君子慎独”,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拿起来,读不懂,放下,再拿起来······

      后来,我就突然想明白了,直接看译文,好歹能够明白了。

      原来,《大学》是期望透过教育的力量,追求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中庸》欲使国家走向和谐之路。

      国家是谁的国家?是公民的国家,公民爱国,肯定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公民要敬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运转,公民要诚信,诚实守信,不欺诈,讲信用,公民要友善,只有公民友善相处,才有国家的和谐盛世。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的公民的目标放在了一起。

      没有矛盾,没有欺骗,也就没有了自私自利之心,没有了个人的贪图享受。

      把自己的工作奉为自己的事业,注定做出很多努力和贡献。

      这样,每个人活得*淡而有价值。

      也许,古代的《大学中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活得最*淡,如何努力到最有修养,如何让每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最难懂的书里,有人生的价值,国家的期望。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像勤学,如果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和大学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时极爱读书,白天在田间忙於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於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后来,匡衡成了著名的学者,特别是对于《诗经》一书,在当时的见解无人能出其右。汉元帝时,他的学问极为当朝赏识,所上之书屡被采用。他的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学界千古佳话……

      读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读过这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希望我们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阅读全文]...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 文学
  • 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征人怨柳中庸带拼音版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zhēng rén yuàn

      征人怨

      liǔ zhōng yōng

      柳中庸

      suì suì jīn hé fù yù guān

      岁岁金河复玉关,

      zhāo zhāo mǎ cè yǔ dāo huán

      朝朝马策与刀环。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三春白雪归青冢,

      wàn lǐ huáng hé rào hēi shān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阅读全文]...
  • 秋怨柳中庸诗歌赏析

  • 诗歌
  • 秋怨柳中庸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秋怨柳中庸诗歌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赏析]

      柳中庸,名淡,中庸是其字。唐朝河东人。大历年间进士,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诗文大意是:年年驻防金河,现今又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心随同)万里黄河又绕过了边陲遥远的黑山。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读来别具情韵。

[阅读全文]...
  • 中庸短句

  • 经典
  •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6、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7、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9、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10、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2、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3、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16、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8、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1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20、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1、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2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3、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2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25、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8、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0、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1、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3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3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6、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7、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3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40、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1、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42、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43、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4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4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8、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0、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5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阅读全文]...
  • 中庸里的诗句

  • 抒情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6、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7、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0、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之,则不厌。

    1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2、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13、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1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5、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7、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9、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20、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2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24、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25、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6、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27、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8、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32、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33、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4、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35、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7、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3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0、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4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42、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4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4、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4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8、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9、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50、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51、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阅读全文]...
  • 《朱子语类》卷六十四 中庸三

  • 朱子
  • 《朱子语类》卷六十四 中庸三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子语类》卷六十四中庸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十章

      "'修道以仁。'修道,便是说上文修身之道,自'为政在人'转说将来。'修道以仁',仁是筑底处,试商量如何?"伯丰言:"克去己私,复此天理,然后得其修。"曰:"固是。然圣贤言'仁'字处,便有个温厚慈祥之意,带个爱底道理。下文便言'亲亲为大'。"〔〈螢,中"虫改田"〉〕

      问:"'修道以仁',继之以'仁者人也',何为下面又添说义礼?"曰:"仁便有义,如阳便有阴。亲亲尊贤,皆仁之事。亲之尊之,其中自有个差等,这便是义与礼。亲亲,在父子如此,在宗族如彼,所谓'杀'也,尊贤;有当事之者,有当友之者,所谓'等'也。"〔僩〕

      问:"仁亦是道,如何却说'修道以仁'?"曰:"道是汎说,"汎"字,疑是"统"字。仁是切要底。"又问:"如此,则这'仁'字是偏言底?"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如此说,则此是偏言。"〔节〕

      问:"思修身,不可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不知天。"曰:"此处却是倒看,根本在修身。然修身得力处,却是知天。知天,是知至、物格,知得个自然道理。学若不知天,便记得此,又忘彼;得其一,失其二。未知天,见事头绪多。既知天了,这里便都定,这事也定,那事也定。"〔淳〕

      "思事亲不可不知人。"知人,只如"知人则哲"之"知",不是思欲事亲,先要知人。只是思欲事亲,更要知人。若不好底人与它处,岂不为亲之累?知天,是知天道。

      知天是起头处。能知天,则知人、事亲、修身,皆得其理矣。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皆知也。只是要知得到,信得及。如君之仁,子之孝之类,人所共知而多不能尽者,非真知故也。〔谟〕

      问"知仁勇"。曰:"理会得底是知,行得底是仁,著力去做底是勇。"〔德明〕

      问"知仁勇"之分。曰:"大概知底属知,行底属仁,勇是勇於知,勇於行。"又云:"'生知安行',以知为主;'学知利行',以仁为主;'困知勉行',以勇为主。"〔焘〕

      问:"'生知安行'为知,'学知利行'为仁,'困知勉行'为勇,此岂以等级言耶?"曰:"固是。盖生知安行主於知而言。不知,如何行?安行者,只是安而行之,不用著力,然须是知得,方能行得也。故以生知安行为知。学知利行主於行而言。虽是学而知得,然须是著意去力行,则所学而知得者不为徒知也。"故以学知利行为仁。铢退思所谓三者,皆兼知行而言。大知固生知,非生知何以能安而行?至仁固力行,非学知何以能利而行?勇固是知行不可废。翌日再问。先生曰:"更须涵养。"〔铢〕

      问:"中庸以'生知安行'为知,'学知利行'为仁,何也?"曰:"论语说'仁者安仁',便是说得仁高了;'知者利仁',便是说得知低了。此处说知,便是仁在知中,说得知大了。盖既是生知,必能安行。若是学知,便是知得浅;须是力行,方始至仁处,此便是仁在知外。譬如这个桌子,论语说仁,便是此脚直处;说知,便是横处。中庸说仁,便是横处;说知,便是直处。而今且将诸说录出来看,看这一边了,又去看那一边,便自见得不相碍。"〔夔孙〕赐录云:"'问诸说皆以生知安行为仁,学知利行为知,先生独反是,何也?'曰:'论语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与中庸说"知仁勇",意思自别。生知安行,便是仁在知中。学知利行,便是仁在知外。既是生知,必能安行,所以谓仁在知中。若是学知,便是知得浅些了;须是力行,方始至仁处,所以谓仁在知外。'问'智仁勇'。曰'理会得底是知,行得底是仁,著力去做底是勇。'"

      仁则力行工夫多,知则致知工夫多。"好学*乎知,力行*乎仁",意自可见。〔道夫〕

      问:"'力行*乎仁',又似'勇者不惧'意思。"曰:"交互说都是。三知都是知,三行都是仁,三*都是勇。生知安行好学,又是知;学知利行力行,又是仁;困知勉行知耻,又是勇。"〔淳〕

      吕与叔"好学*仁"一段好。〔璘〕

      知耻,如"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既耻为乡人,进学安得不勇!

      为学自是要勇,方行得彻,不屈慑。若才行不彻,便是半涂而废。所以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勇本是没紧要物事,然仁知了,不是勇,便行不到头。〔僩〕

      问:"'为天下有九经',若论天下之事,固不止此九件,此但举其可以常行而不易者否?"曰:"此亦大概如此说,然其大者亦不出此。"又问:"吕氏以'有此九者,皆德怀之事,而刑不与焉',岂以为此可以常行,而刑则期於无刑,所以不可常行而不及之欤?"曰:"也不消如此说。若说不及刑,则礼乐亦不及。此只是言其大者,而礼乐刑政固已行乎其间矣。"又问:"养士亦是一大者,不言何也?"曰:"此只是大概说。若如此穷,有甚了期?若论养士,如'忠信重禄','尊贤','子庶民',则教民之意固已具其中矣。"〔僩〕

      "柔远"解作"无忘宾旅"。孟子注:"宾客羁旅。"古者为之授节,如照身、凭子之类,*时度关皆给之。"因能授任以嘉其善",谓愿留於其国者也。〔德明〕

      问"来百工则财用足"。曰:"既有个国家,则百工所为皆少不得,都要用。若百工聚,则事事皆有,岂不足以足财用乎?"如织纴可以足布帛,工匠可以足器皿之类。〔焘〕

      问"饩廪"。曰:"饩,牲饩也。如今官员请受,有生羊肉。廪,即廪给,折送钱之类是也。"〔赐〕

      问:"'送往迎来',集注云:'授节以送其往。'"曰:"远人来,至去时,有节以授之,过所在为照。如汉之出入关者用繻,唐谓之'给过所'。"〔赐〕

      问:"'凡事豫则立'以下四句,只是泛举四事,或是包'达道、达德、九经'之属?"曰:"上文言'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天下之达德三,所以行之者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遂言'凡事豫则立',则此'凡事'正指'达道、达德、九经'可知。'素定',是指先立乎诚可知。中间方言'所以行之者一',不应忽突出一语言'凡事'也。"〔铢〕

      豫,先知也,事未至而先知其理之谓豫。"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横渠曰:"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又曰:"精义入神者,豫而已。"皆一义也。〔僩〕

      或问"言前定则不踬"。曰:"句句著实,不脱空也。今人才有一句言语不实,便说不去。"〔贺孙〕

      "事前定则不困。"闲时不曾做得,临时自是做不彻,便至於困。"行前定则不疚。"若所行不前定,临时便易得屈折枉道以从人矣。"道前定则不穷。"这一句又包得大,连那上三句都包在里面,是有个妙用,千变万化而不穷之谓。事到面前,都理会得。它人处置不得底事,自家便处置得;它人理会不得底事,自家便理会得。〔僩〕

      问"反诸身不诚"。曰:"反诸身,是反求於心;不诚,是不曾实有此心。如事亲以孝,须是实有这孝之心。若外面假为孝之事,里面却无孝之心,便是不诚矣。"〔焘〕

      "诚者,天之道。"诚是实理,自然不假修为者也。"诚之者,人之道",是实其实理,则是勉而为之者也。孟子言"万物皆备於我",便是"诚";"反身而诚",便是"诚之"。反身,只是反求诸己。诚,只是万物具足,无所亏欠。〔端蒙〕

      问"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曰:"诚是天理之实然,更无纤毫作为。圣人之生,其禀受浑然,气质清明纯粹,全是此理,更不待修为,而自然与天为一。若其馀,则须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此不已,直待得仁义礼智与夫忠孝之道,日用本分事无非实理,然后为诚。有一毫见得与天理不相合,便於诚有一毫未至。如程先生说常人之畏虎,不如曾被虎伤者畏之出於诚实,盖实见得也。今於日用间若不实见得是天理之自然,则终是於诚为未至也。"〔大雅〕

      问:"'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之道也。'此言天理至实而无妄,指理而言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之道也。'此言在人当有真实无妄之知行,乃能实此理之无妄,指人事而言也。盖在天固有真实之理,在人当有真实之功。圣人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无非实理之流行,则圣人与天如一,即天之道也。未至於圣人,必择善,然后能实明是善;必固执,然后实得是善,此人事当然,即人之道也。程子所谓'实理'者,指理而言也;所谓'实见得是,实见得非'者,指见而言也。此有两节意。"曰:"如此见得甚善。"〔铢

      中庸言天道处,皆自然无节次;不思不勉之类。言人道处,皆有下功夫节次。择善与固执是二节。言天道,如至诚之类,皆有"至"字。"其次致曲",却是人事。"久则徵",是外人信之。古注说好。〔璘〕

      或问:"明善、择善,何者为先?"曰:"譬如十个物事,五个善,五个恶。须拣此是善,此是恶,方分明。"〔从周〕

      圣贤所说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个"择善固执"。论语则说"学而时*之",孟子则说"明善诚身"。只是随他地头所说不同,下得字来各自精细,真实工夫只是一般。须是尽知其所以不同,方知其所以同也。

      "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先生屡说"慎思之"一句。言:"思之不慎,便有枉用工夫处。"〔人杰〕

      中庸言"慎思之"。思之粗浅不及,固是不慎;到思之过时,亦是不慎。所以他圣人不说深思,不说别样思,却说个"慎思"。〔道夫〕

      或问:"'笃行'是有急切之意否?"曰:"笃厚也是心之恳恻。"〔履孙〕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问而弗知,弗可让下。须当研穷到底,使答者词穷理尽,始得。〔砥〕

      问:"'博学之'至'明辨之',是致知之事,'笃行'则力行之事否?"曰:"然。"又问:"'有弗学'至'行之弗笃弗措也',皆是勇之事否?"曰:"此一段却只是虚说,只是应上面'博学之'五句反说起。如云不学则已,学之而有弗能,定不休。如云'有不战,战必胜矣'之类也。'弗措'也未是勇事。到得后面说'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方正是说勇处。'虽愚必明',是致知之效;'虽柔必强',是力行之效。"〔僩〕

      或问"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曰:"此是言下工夫,人做得一分,自己做百分。"〔节〕

      吕氏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段煞好,皆是他*日做工夫底。〔淳〕

      汉卿问"哀公问政"章。曰:"旧时只零碎解。某自初读时,只觉首段尾与次段首意相接。如云'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便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都接续说去,遂作一段看,始觉贯穿。后因看家语,乃知是本来只一段也。中庸三十三章,其次第甚密,古人著述便是不可及。此只将别人语言斗凑成篇,本末次第终始总合,如此缜密!"〔贺孙〕广录意同,别出。

      问:"中庸第二十章,初看时觉得涣散,收拾不得。熟读先生章句,方始见血脉贯通处。"曰:"前辈多是逐段解去。某初读时但见'思修身'段后,便继以'天下之达道五';'知此三者'段后,便继以'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似乎相接续。自此推去,疑只是一章。后又读家语,方知是孔子一时间所说。"广云:"岂独此章?今次读章句,乃知一篇首尾相贯,只是说一个中庸底道理。"曰:"固是。它古人解做得这样物事,四散收拾将来。及并合众,则便有个次序如此,其次序又直如此缜密!"〔广〕

      问:"或问引'大学论小人之阴恶阳善,而以诚於中者目之',且有'为善也诚虚,为恶也何实如之'之语,何也?"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是诚心为不善也。'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为善不诚。"因举往年胡文定尝说:"朱子发虽修谨,皆是伪为。"是时范济美天资豪杰,应云:"子发诚是伪为,如公辈却是至诚。"文定逊谢曰:"某何敢当'至诚'二字?"济美却戏云:"子发是伪於为善,公却是至诚为恶也。"乃是此意。〔德明〕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此"性"字便是"性之"也。"自明诚,谓之教",此"教"字是学之也。此二字却是转一转说,与首章"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二字义不同。〔〈螢,中"虫改田"〉〕

      "自诚明",性之也;"自明诚",充之也,转一转说。"天命之谓性"以下,举体统说。〔人杰〕

      "自诚明,谓之性。"诚,实然之理,此尧舜以上事。学者则"自明诚,谓之教",明此性而求实然之理。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非使人明此理。此心当提撕唤起,常自念性如何善?因甚不善?人皆可为尧舜,我因甚做不得?立得此后,观书亦见理,*亦见理,森然於耳目之前!〔可学〕

      以诚而论明,则诚明合而为一;以明而论诚,则诚明分而为二。〔寿昌〕

      第二十二章

[阅读全文]...
  • 生活的大道是中庸的美文摘抄

  • 生活,阅读,文学
  • 生活的大道是中庸的美文摘抄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活的大道是中庸的美文摘抄,一起来看看吧。

      人的贪婪更多是被逗引出来的。一堆钱,放在面前,就会为之动心。如果从来没见过这笔钱,人性的恶就不易生发出来。

      所以,安静自我的.一种方式就是不去看见。毕竟,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看见了,你让他不动尘念是不现实的,或让他一转身就忘记,也是不合常理的。前者否定了人的功利性,后者高抬了人的神性。如果每个人都是圣人,都能活到云淡风轻,人世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是非与浮沉了。

      也不是所有的看见,都会逗引人的欲望。看見了,却够不着,这样的看见,往往看而不见或看而不念。最撩人的是,蹦一蹦可以够着的那些;最折磨人的是,蹦一蹦可以够着,却最终落在别人手里的那些。

      痛苦在这里,毁灭也在这里。

      *静的日子,一定是欲望小小的日子。钱来得不易,花得也疼惜。这时候的人,静气内敛,*和畅达,最见欢喜,也最见慈悲。

      这时候的生活很清苦,但清苦得甘美。物质的极度贫乏和极度富裕,都不容易让家庭走向幸福。当一个家庭温饱无虞,尚且格外珍惜手中的每一分钱的时候,也自然会珍视和疼惜爱着的人。因为,低到尘埃里的视觉,最先仰望到的,往往是爱和温暖。

      恰恰是有了钱,有了很多很多的钱,最容易走向分崩离析。欲望恣睢的地方,人性的通过性往往不好。那些无法驾驭的金钱,反过来就会驾驭人性,让人为所欲为。

      生活的大道是中庸。中庸即适可而止。问题是,能中庸的人太少了,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多与少,当然没有对与错,却藏着罪与罚。

      羡慕那些有所见而不为所动的人。因为活得简单,就不会在多余的事情上纠缠。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不再什么都想要。

      有的人身在欲望的泥潭,心底却向往简单。这样的人活着,是一种挣扎。一方面俗世的喧闹逃不开,另一方面渴求精神深处的宁静。当然了,挣扎说明还没有完全被利欲熏心。恰恰因为这样的苟且和妥协,才能让灵魂的一角,始终葆有一片光亮。

      久在功利场,会看见许多,也会厌见许多。在看见和厌见之间周旋久了,功利场中的人都成了演员。

      有的人入戏太深,已卸不下华服,洗不去油彩,他们深陷在各自的套路里,难以自拔。

      在这个喧嚣的人世,我相信,有多少功利主义,就有多少道德感,有多少肮脏和糜烂,就有多少干净和简单。

      因为,一群人声嘶力竭拼命追逐的时候,也总有人退居一隅装聋作哑,淡看一切。

[阅读全文]...
  • 柳中庸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柳中庸《河阳桥送别》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柳中庸《寒食戏赠》

    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柳中庸《寒食戏赠》

    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柳中庸《幽院早春》

    玉树起凉烟,凝情一叶前。——柳中庸《秋怨》

    别离伤晓镜,摇落思秋弦。——柳中庸《秋怨》

    汉垒关山月,胡笳塞北天。——柳中庸《秋怨》

    不知肠断梦,空绕几山川。——柳中庸《秋怨》

    柳中庸(?—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阅读全文]...
  •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 1、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8、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1、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1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6、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18、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9、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2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24、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5、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7、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9、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30、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1、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3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3、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35、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6、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3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3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39、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40、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4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6、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47、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50、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51、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大学中庸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幽默的正能量微信签名 中老年微信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唯美诗意 简单又随意的微信签名 微信幸福个性签名 美化版QQ改签名 微信看不到地区和签名 qq头像签名在线制作 女人微信优雅高贵签名 微信简短个性签名大全 微信个性签名设计 唯美微信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的签名要短的 微信个性签名霸气男 微信经典签名一句话 微信个性签名更改不了 qq个性签名自己 励志签名微信致自己 女纹绣师微信经典签名 幸福微信个性签名简短 微信霸气的个性签名 微信被拉黑能看到签名 微信签名古诗 qq个性签名四字 微信很长的个性签名 qq伤心的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伤感霸气 qq签名古风唯美 破解微信签名字数限制 微信个性签名说说大全 微信个性签名八个字

随机推荐